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焦庆丰 白鹏程 +4 位作者 张媺 王辉 路友群 吴健 周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336-337,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hilos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7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Constant 评分标准评价:优22例,良36例,一般4例,优良率93.55%。结论 P... 目的:探讨使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hilos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7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Constant 评分标准评价:优22例,良36例,一般4例,优良率93.55%。结论 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损伤小的优点,但不是Neer四部分骨折的最佳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6
2
作者 路友群 汪玉芬 +2 位作者 程华强 王世才 江建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1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1年1月~2000年5月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果优67%,良26%,差7%.结论:作者认为...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1年1月~2000年5月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果优67%,良26%,差7%.结论:作者认为应用此方法治疗,能有效止痛,早期离床,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多数老人能恢复生活自理,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滑动鹅头钉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21
3
作者 金绍林 周云 +3 位作者 王辉 路友群 佘迪 陈洁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短节段固定。结果 126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均未发生定位错误,无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松动、...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短节段固定。结果 126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均未发生定位错误,无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松动、滑脱,无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年植骨处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A级6例无恢复;B级12例恢复至C级5例,7例无恢复;C级42例恢复至D级20例、E级2例,20例无恢复;D级36例均恢复至E级;E级30例仍为E级。结论利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解剖较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操作容易等优点,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棒系统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植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筏钉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伴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余苗 白鹏程 +5 位作者 周明 张媺 江建平 路友群 金绍林 冯孝志 《安徽医学》 2017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筏钉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伴有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铜陵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伴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采用筏钉技术支撑塌陷关节面,41例患者按不同的术前准备方式... 目的探讨应用筏钉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伴有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铜陵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伴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采用筏钉技术支撑塌陷关节面,41例患者按不同的术前准备方式分为3D组(16例)和普通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骨折一次性复位成功率、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面二次塌陷率等。结果 3D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术中骨折一次性复位成功率和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两组患者关节面二次塌陷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筏钉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伴有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术中骨折复位效率,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3D打印 塌陷 筏钉
下载PDF
改良MIPO技术下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金绍林 王辉 +2 位作者 路友群 吴健 陈洁 《安徽医学》 2011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手法复位,健侧对比经皮锁定钢版(LCP)内固定(改良MIP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运用改良MI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的12例四肢复杂骨折,对其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患者骨折临床愈合平均为8.5周,骨性愈... 目的探讨运用手法复位,健侧对比经皮锁定钢版(LCP)内固定(改良MIP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运用改良MI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的12例四肢复杂骨折,对其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患者骨折临床愈合平均为8.5周,骨性愈合平均为16.1周,无切口感染、骨不连接、骨髓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结论手法复位,健侧对比经皮LCP内固定(改良MIP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手法 微创技术 锁定钢板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指端缺损的5种同指皮瓣修复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金绍林 佘迪 +2 位作者 王辉 路友群 吴健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0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5种不同的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2月至2009年6月应用同指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87例指端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V-Y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局部旋转皮瓣,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目的探讨应用5种不同的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2月至2009年6月应用同指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87例指端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V-Y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局部旋转皮瓣,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皮瓣大部分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5种皮瓣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术中应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
下载PDF
髌骨纵形骨折误诊17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路友群 汪玉芬 程华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髌骨骨折 外科学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钱三祥 薛刚 +1 位作者 路友群 李家华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PKP手术的老年OVCF患者83例... 目的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PKP手术的老年OVCF患者83例,随访观察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预后分为不良预后组(n=15)和预后良好组(n=68)。同时根据患者PNI绘制ROC曲线,取PNI为39.5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n=19)和低PNI组(n=64)。观察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后凸Cobb角、ODI指数、疼痛VAS评分,探究老年OVCF术后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对比不同PNI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PKP术后随访期间发生疼痛、骨水泥渗漏、再次骨折等不良预后的发生率为18.1%(15/83)。单因素分析发现,骨密度、白蛋白、前白蛋白、PNI与老年OVCF术后近期不良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低骨密度、低PNI是老年OVCF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高PNI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比、Cobb角均优于低P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I可作为老年OVCF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老年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预后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不佳的风险模型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家华 路友群 +1 位作者 薛刚 付锐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604-607,610,共5页
目的建立个体化预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恢复不佳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在本院进行PTE... 目的建立个体化预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恢复不佳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在本院进行PTED手术的157例老年LDH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下腰痛评分分为恢复良好组(n=117例)和恢复不佳组(n=4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恢复不佳的影响因素,运用R软件构建老年LDH患者PTED术后恢复不佳的列线图模型,并予以验证。结果两组年龄、病程、BMI≥24 kg/m^(2)、伴骨质疏松、伴纤维环破裂、Pfirrmann分级、疼痛表现、糖尿病史等资料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532),病程≥1年(OR=2.682)、疼痛表现(OR=2.733),Pfirrmann分级≥Ⅲ级(OR=2.484),合并糖尿病(OR=4.010)是老年LDH患者PTED术后恢复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为0.817,且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对预测LDH患者PTED治疗术后恢复不佳的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年龄、病程、Pfirrmann分级、糖尿病史、疼痛表现与老年LDH患者PTED治疗术后恢复不佳有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评估该类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恢复 影响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14
10
作者 焦庆丰 王辉 +6 位作者 张媺 江建平 路友群 金绍林 吴健 白鹏程 尚希福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56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Ⅰ型24髋,Ⅱ型19髋,Ⅲ/Ⅳ型13髋。术前应用影像学方法评估髋臼和股骨的形态学变化。手术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56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Ⅰ型24髋,Ⅱ型19髋,Ⅲ/Ⅳ型13髋。术前应用影像学方法评估髋臼和股骨的形态学变化。手术采用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35例(40髋),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6例(8髋),髋臼假体内置5例(6髋),高位重建髋臼2例(2髋)。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8年。关节假体稳定,关节功能正常,双下肢短缩均有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脱位、神经损伤并发症。Ⅰ、Ⅱ和Ⅲ/Ⅳ型患者按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7.3±6.5)分、(42.7±5.5)分和(38.6±7.8)分增加到术后的(92.4±4.1)分、(88.2±4.7)分和(83.9±6.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DDH按照Crowe分型采用不同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结构以及正确选择假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童绪军 白鹏程 +3 位作者 张媺 路友群 金绍林 冯孝志 《安徽医学》 2015年第7期844-847,共4页
目的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内固定手术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Gamma钉固定10例为A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1例为B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15例为C组... 目的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内固定手术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Gamma钉固定10例为A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1例为B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15例为C组。对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半,住院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C组手术时间较A、B两组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最多,愈合时间长,C组出血最少,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发生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髋内翻1例;B组发生髋内翻2例,头钉穿出1例,内固定松动1例;C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一个很好的选择,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GAMMA钉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媺 金绍林 +4 位作者 白鹏程 王辉 路友群 童绪军 吴健 《安徽医学》 2012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的11例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对其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的11例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对其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无畸形愈合、不愈合现象。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在为骨折提供有效固定的同时又能封闭创腔、控制感染并刺激肉芽组织增生覆盖创面,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ffmannⅡ型外固定支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开放性骨折 Gustilo分型
下载PDF
50例复杂腕掌侧切割伤早期微创治疗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金绍林 周云 +2 位作者 佘迪 王辉 路友群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5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复杂腕掌侧切割伤早期微创修复方法。方法:2002年2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复杂腕掌侧切割伤50例,对其早期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患者副损伤程度轻,手术修复效果确切,远期预后好。结论:... 目的:探讨复杂腕掌侧切割伤早期微创修复方法。方法:2002年2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复杂腕掌侧切割伤50例,对其早期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患者副损伤程度轻,手术修复效果确切,远期预后好。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腕掌侧损伤的所有组织进行早期修复,是手指功能得以顺利恢复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掌切割伤 显微外科技术 早期修复
下载PDF
闭合复位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健 金绍林 +2 位作者 路友群 王辉 焦庆丰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0期1-3,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2月我院使用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装置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 摘要目的:探讨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2月我院使用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装置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时间60—115分钟,平均86分钟。全部2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为65~97分,平均85.6分,本组优12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2%的患者在术后疼痛短期内缓解,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周。20例患者术后逐渐恢复到术前的行走水平。1例患者出现头颈部短缩。没有发生内置物失效断裂、没有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没有切口不愈感染发生病例。结论: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是一种可依赖的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内置物,闭合复位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
下载PDF
两种不同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绍林 陈洁 +2 位作者 王辉 路友群 佘迪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10期931-93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聚髌器和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67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85例采用可调式聚髌器固定(A组),82例采用NT-PC固定(B组),对骨折的复位效果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聚髌器和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67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85例采用可调式聚髌器固定(A组),82例采用NT-PC固定(B组),对骨折的复位效果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A组平均随访12个月,B组10个月。临床疗效评定采用髌骨骨折临床结果评估标准(改良Bostman):A、B两组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92.9%,95.1%。结论两种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内固定 可调式聚髌器 镍钛聚髌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