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动态监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
2
1
作者
陆家梁
黄玮
+8 位作者
王小雅
李涛
赵莉莉
党美娟
李也
吴宇伦
路子微
李晓会
张桂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4,共4页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主要依据,是观察动脉夹层形态学改变的重要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例应用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BPAS-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血管外轮廓并动态监测血管形态学改变的颅内段椎动...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主要依据,是观察动脉夹层形态学改变的重要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例应用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BPAS-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血管外轮廓并动态监测血管形态学改变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PubMed数据库以“Basi-parallel anatomic scanning-MRI”“BPAS-MRI”“Artery dissection”等为关键词对既往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复习、讨论,以期为探索BPAS-MRI用于鉴别诊断颅内段椎-基底动脉病变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
椎-基底动脉颅内段
动脉夹层
动态监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例颅内动脉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反复形成的思考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小雅
吴宇伦
+10 位作者
坚雅婷
李涛
赵莉莉
陆家梁
路子微
党美娟
李也
张益恒
王何莹
张磊
张桂莲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516-519,共4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病因,支架植入是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之一[1-2],围手术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4.07%[3],但反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罕见。Miyakoshi等[4]报道了一例颈动脉支架术后反复亚急性...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病因,支架植入是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之一[1-2],围手术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4.07%[3],但反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罕见。Miyakoshi等[4]报道了一例颈动脉支架术后反复亚急性血栓的处理,由于颅内动脉结构的特殊性,其支架内反复亚急性血栓形成如何处理目前无指南推荐,也未见报道。本文拟报道一例颅内动脉支架术后反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诊疗过程,以资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血栓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
常见病因
颈动脉支架术
支架植入
重度狭窄
症状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醒后卒中患者的凝血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党美娟
赵莉莉
+7 位作者
李涛
李也
王小雅
路子微
陆家梁
冯雨萱
杨洋
张桂莲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40-844,共5页
目的 探讨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与非WUS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以探索WU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病72 h内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
目的 探讨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与非WUS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以探索WU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病72 h内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非卒中入院、既往无卒中病史且性别、年龄(±5岁)匹配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是否为WUS将AIS组分为WUS组和非WUS组。收集入组患者入院第2日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AIS组和对照组以及WUS组和非WUS组间的凝血功能差异。在AIS患者中,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凝血功能与WUS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和对照组各342例,AIS患者中WUS67例(19.6%),非WUS275例(80.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IS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23.2(20.7~26.3)s vs.24.0(21.6~26.8)s,P=0.019]和凝血酶时间[18.4(17.9~19.1)s vs.18.9(18.3~19.4)s,P<0.001]缩短,而D-二聚体[270.0(170.0~460.0)ng/mL vs.220.0(137.5~352.5)ng/mL,P<0.001]、纤维蛋白原[287.0(243.8~331.0)g/L vs.255.0(221.0~292.3)g/L,P<0.001]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1(0.6~1.6)μg/mL vs.0.7(0.4~1.1)μg/mL,P<0.001]水平升高。在AIS患者中,WUS组较非WUS组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NIHSS3(2~6)分vs.2(1~4)分,P=0.005]、采血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更高(94.0%vs.84.0%,P=0.034),2组的发病到采血时间分布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1)。凝血功能方面,WUS组的APTT较非WUS组延长[24.8(21.5~27.5)s vs.22.9(20.5~25.9)s,P=0.004],其余凝血功能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TT延长与WUS独立相关(OR 2.082,95%CI 1.156~3.751,P=0.015)。结论 WUS患者的APTT较非WUS患者延长,提示WUS患者可能具有更差的内源性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凝血功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动态监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
2
1
作者
陆家梁
黄玮
王小雅
李涛
赵莉莉
党美娟
李也
吴宇伦
路子微
李晓会
张桂莲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1116)。
文摘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主要依据,是观察动脉夹层形态学改变的重要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例应用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BPAS-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血管外轮廓并动态监测血管形态学改变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PubMed数据库以“Basi-parallel anatomic scanning-MRI”“BPAS-MRI”“Artery dissection”等为关键词对既往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复习、讨论,以期为探索BPAS-MRI用于鉴别诊断颅内段椎-基底动脉病变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
椎-基底动脉颅内段
动脉夹层
动态监测
Keywords
Basi-parallel anatomic scann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ertebrobasilar intracranial artery
Artery dissection
Dynamic monitoring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例颅内动脉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反复形成的思考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小雅
吴宇伦
坚雅婷
李涛
赵莉莉
陆家梁
路子微
党美娟
李也
张益恒
王何莹
张磊
张桂莲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516-519,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1116)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ZDLSF01-04)。
文摘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病因,支架植入是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之一[1-2],围手术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4.07%[3],但反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罕见。Miyakoshi等[4]报道了一例颈动脉支架术后反复亚急性血栓的处理,由于颅内动脉结构的特殊性,其支架内反复亚急性血栓形成如何处理目前无指南推荐,也未见报道。本文拟报道一例颅内动脉支架术后反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诊疗过程,以资临床借鉴。
关键词
亚急性血栓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
常见病因
颈动脉支架术
支架植入
重度狭窄
症状性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醒后卒中患者的凝血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党美娟
赵莉莉
李涛
李也
王小雅
路子微
陆家梁
冯雨萱
杨洋
张桂莲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40-84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1116)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ZDLSF01-04)。
文摘
目的 探讨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与非WUS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以探索WU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病72 h内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非卒中入院、既往无卒中病史且性别、年龄(±5岁)匹配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是否为WUS将AIS组分为WUS组和非WUS组。收集入组患者入院第2日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AIS组和对照组以及WUS组和非WUS组间的凝血功能差异。在AIS患者中,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凝血功能与WUS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和对照组各342例,AIS患者中WUS67例(19.6%),非WUS275例(80.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IS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23.2(20.7~26.3)s vs.24.0(21.6~26.8)s,P=0.019]和凝血酶时间[18.4(17.9~19.1)s vs.18.9(18.3~19.4)s,P<0.001]缩短,而D-二聚体[270.0(170.0~460.0)ng/mL vs.220.0(137.5~352.5)ng/mL,P<0.001]、纤维蛋白原[287.0(243.8~331.0)g/L vs.255.0(221.0~292.3)g/L,P<0.001]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1(0.6~1.6)μg/mL vs.0.7(0.4~1.1)μg/mL,P<0.001]水平升高。在AIS患者中,WUS组较非WUS组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NIHSS3(2~6)分vs.2(1~4)分,P=0.005]、采血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更高(94.0%vs.84.0%,P=0.034),2组的发病到采血时间分布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1)。凝血功能方面,WUS组的APTT较非WUS组延长[24.8(21.5~27.5)s vs.22.9(20.5~25.9)s,P=0.004],其余凝血功能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TT延长与WUS独立相关(OR 2.082,95%CI 1.156~3.751,P=0.015)。结论 WUS患者的APTT较非WUS患者延长,提示WUS患者可能具有更差的内源性凝血活性。
关键词
醒后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凝血功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eywords
Wake-up stroke
Ischemic stroke
Coagulation function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动态监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二例并文献复习
陆家梁
黄玮
王小雅
李涛
赵莉莉
党美娟
李也
吴宇伦
路子微
李晓会
张桂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例颅内动脉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反复形成的思考
王小雅
吴宇伦
坚雅婷
李涛
赵莉莉
陆家梁
路子微
党美娟
李也
张益恒
王何莹
张磊
张桂莲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醒后卒中患者的凝血特征分析
党美娟
赵莉莉
李涛
李也
王小雅
路子微
陆家梁
冯雨萱
杨洋
张桂莲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