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2
1
作者 路文涛 贾志宽 +4 位作者 张鹏 王维 侯贤清 杨保平 李永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2-528,共7页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在为期3a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中,设置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kg·hm-(2低L)、6000kg·hm-(2中M)、9000...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在为期3a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中,设置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kg·hm-(2低L)、6000kg·hm-(2中M)、9000kg·hm-2(高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kg·hm-(2低L)、9000kg·hm-(2中M)、13500kg·hm-(2高H)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各处理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大小为中、高量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同时提高了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重。相关性分析表明,运用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表征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变化,比土壤有机碳更具灵敏性。在宁南半旱区采用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活性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2
作者 路文涛 贾志宽 +2 位作者 高飞 李永平 侯贤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9,共7页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为该区土壤扩蓄增容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在3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中,设置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6000、9000kg·hm-2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为该区土壤扩蓄增容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在3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中,设置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6000、9000kg·hm-2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9000、13500kg·hm-2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秸秆还田量由高到低,在试验第3年(2009年)玉米播种期0~20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提高8.8%、9.9%和6.8%;成熟期0~20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提高14.8%、13.9%和12.8%;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30.7%、29.2%和12.5%(P<0.05);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41.1%、35.9%和21.3%(P<0.01)。在宁南半干旱区采用秸秆还田能较好地保蓄土壤水分,利于土壤水库的扩蓄增容,且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土壤水分 作物生产力
下载PDF
宁南旱区有机培肥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路文涛 贾志宽 +5 位作者 张鹏 蔡太义 李儒 侯贤清 杨保平 李永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6-1074,共9页
2007~2010年在宁夏南部半旱区,设置了有机肥的不同施用量(90000、60000、30000 kg/hm2和不施有机肥对照)处理,对土壤贮水量、小麦功能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等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随有机肥施用量由高到低,在试验第4年(2010年)冬小... 2007~2010年在宁夏南部半旱区,设置了有机肥的不同施用量(90000、60000、30000 kg/hm2和不施有机肥对照)处理,对土壤贮水量、小麦功能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等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随有机肥施用量由高到低,在试验第4年(2010年)冬小麦播种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提高6.46%、5.06%和2.12%,成熟期提高12.47%、9.38%和3.58%;产量分别较CK提高35.05%、20.77%和11.51%(P<0.0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38.26%、22.61%和11.88%(P<0.01)。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冬小麦旗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增强冬小麦的光合效率。高、中、低3个有机肥施用量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均值分别较CK增加5.79、4.68、2.00μmol/(m2.s)和1.50、1.17、0.57 mmol/(m2.s),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在宁南半干旱区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冬小麦的光合效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旱区 有机培肥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宁南旱区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7
4
作者 高飞 贾志宽 +3 位作者 路文涛 韩清芳 杨宝平 侯贤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7-783,共7页
在宁南半干旱区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分、春玉米生长性状、关键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3个秸秆还田量水平,小麦秸秆按3000 kg/hm2(L)、6000 kg/hm2(M)、,9000 kg/hm2(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 在宁南半干旱区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分、春玉米生长性状、关键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3个秸秆还田量水平,小麦秸秆按3000 kg/hm2(L)、6000 kg/hm2(M)、,9000 kg/hm2(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 kg/hm2(L)、9000 kg/hm2(M)、13500 kg/hm2(H)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秸秆被粉碎机打碎成5cm左右的小段,人工均匀翻埋至25cm左右深度的土层。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量(高、中、低)下,播前各处理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较CK(对照)有显著提高,秸秆还田量由高到低,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量是30.17—32.83 mm,不同还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玉米株高、茎粗和单株叶面积显著增加,和对照比较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还田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12:00—15:00持续出现高值,高、中、低3个秸秆还田量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显著高出对照6.52、3.74、3.20μmol.m-.2s-1(P<0.05),蒸腾速率分别高于对照2.08、1.63、0.72μmol.m-.2s-1。随秸秆还田量由高到低,高、中、低3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8.3%、36.7%和5.4%,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较CK分别提高38.5%、31%和0.9%。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率和蓄水能力,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使作物增产。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不同,土壤水分亏缺对干旱地区作物光合作用来说将是最大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光合效率 玉米生产力 土壤水分 宁南旱区
下载PDF
不同沟垄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0
5
作者 李儒 崔荣美 +3 位作者 贾志宽 韩清芳 路文涛 侯贤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12-3322,共11页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05),较CK2提高33.4%(P<0.05)和24.5%(P<0.05)。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经济效益最高,3年平均达4 951.4元/hm2,较CK1增收1 452.1元/hm2,较CK2增收1 416.5元/hm2,其次为垄覆液膜沟覆秸秆,与CK1和CK2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垄覆液膜沟覆秸秆是半湿润区小麦旱作的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沟垄覆盖方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半湿润区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03
6
作者 张鹏 李涵 +4 位作者 贾志宽 王维 路文涛 张惠 杨宝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18-2525,共8页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通过4a(2007—2010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kg·hm-(2低L)、6000kg·hm-(2中M)、900...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通过4a(2007—2010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kg·hm-(2低L)、6000kg·hm-(2中M)、9000kg·hm-(2高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kg·hm-(2低L)、9000kg·hm-(2中M)、13500kg·hm-(2高H)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土壤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及其与不同形态碳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各处理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24.2%、20.8%、9.5%和50.3%、46.6%、34.8%(P<0.05);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0~20cm土层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重,提高幅度达21.1%~23.1%(P<0.05);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在0~60cm各土层内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大小顺序均为高量秸秆还田>中量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各秸秆还田处理较CK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碳累积矿化量与不同形态碳素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因此,在宁南半干旱区采用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矿化具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矿化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宁南旱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92
7
作者 张鹏 贾志宽 +3 位作者 路文涛 张晓芳 孙红霞 杨保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2-1130,共9页
为了给有机培肥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在宁南旱区4年有机培肥定位试验中,以不施有机肥作为对照(CK),设置了3种有机肥施用量处理(高90000 kg/hm2、中60000 kg/hm2、低30000 kg/hm2),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土壤养分、酶活性、作物产量及水... 为了给有机培肥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在宁南旱区4年有机培肥定位试验中,以不施有机肥作为对照(CK),设置了3种有机肥施用量处理(高90000 kg/hm2、中60000 kg/hm2、低30000 kg/hm2),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土壤养分、酶活性、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冬小麦收获后,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大小顺序均为高、中量有机肥>低量有机肥>不施有机肥,各施肥处理较CK差异显著(P<0.05)。随有机肥施肥量由高到低,产量分别较CK提高35.05%、20.77%和11.5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38.26%、22.61%和11.88%,差异均极显著。说明在宁南半干旱区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宁南旱区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8
8
作者 张鹏 贾志宽 +3 位作者 王维 路文涛 高飞 聂俊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3-1520,共8页
【目的】探明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宁南半干旱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4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了不同秸秆粉碎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还田量为3 000 kg.hm-2(低,L)、6 000 kg.hm-2(中,M)、9... 【目的】探明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宁南半干旱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4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了不同秸秆粉碎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还田量为3 000 kg.hm-2(低,L)、6 000 kg.hm-2(中,M)、9 000 kg.hm-2(高,H),玉米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低,L)、9 000 kg.hm-2(中,M)、13 500 kg.hm-2(高,H),对照为秸秆不还田。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干筛和湿筛下各团聚体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各秸秆还田处理干筛下0—40 cm土层>0.25 mm团聚体含量(DR0.25)、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D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DGMD)均显著高于CK处理,各还田处理的分形维数均显著低于CK;湿筛法分析表明,供试土壤中团聚体以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为主,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0—4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WMWD)、几何平均直径(WGMD)和分形维数的顺序均为:H,M处理>L处理>CK;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在0—40 cm土层内均表现出近似"Z"字形趋势,且CK显著高于各还田处理(P<0.05)。【结论】在宁南半干旱区采用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团聚体含量具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团聚体 宁南半干旱区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高飞 贾志宽 +4 位作者 韩清芳 李永平 杨宝平 侯贤清 路文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玉米生育期覆盖量从高到...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玉米生育期覆盖量从高到低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无覆盖)高15.47、10.79 mm和6.26 mm(P<0.05)。试验期间,2009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低(为266.1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13.10%、17.37%和5.40%(P<0.05);2010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高(为433.6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3.91%、7.58%(P<0.05)和1.70%。0.9~1.35万kg/hm2覆盖量增产效果明显,4年平均比CK增产14.23%~12.0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64%~8.87%。宁南旱区,0.9万kg/hm2秸秆覆盖量能更好地蓄水保墒,促进农田土壤水分良性循环,且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旱区 秸秆覆盖量 土壤水分 产量 春玉米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宁南旱作农田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飞 贾志宽 +4 位作者 张鹏 王维 路文涛 杨宝平 李永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7-111,117,共6页
在宁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连续进行了4 a不同秸秆覆盖量的冬小麦栽培试验,对不同秸秆覆盖量下的土壤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指数(AI)、碳库指数(CPI)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PI)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覆盖(CK)相比,0.9~0.6万k... 在宁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连续进行了4 a不同秸秆覆盖量的冬小麦栽培试验,对不同秸秆覆盖量下的土壤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指数(AI)、碳库指数(CPI)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PI)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覆盖(CK)相比,0.9~0.6万kg/hm2覆盖量下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1.46~1.01 g/kg(P〈0.05),0.6~0.3万kg/hm2覆盖量下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提高0.60~0.43 g/kg,差异显著(P〈0.05);各覆盖处理均有助于提高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比重,尤以0.6~0.3万kg/hm2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且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表现最高。分析结果说明,0.6万kg/hm2左右秸秆(玉米)覆盖量能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碳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总有机碳 活性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 宁南旱作农田
下载PDF
国内外医患冲突研究综述 被引量:53
11
作者 杨同卫 路文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国外对医患冲突的已有研究涉及到:社会角色理论、医患交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医疗保健制度。国内学者从社会学、医疗技术、医疗信息、医疗法律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等多个方面对医患冲突进行了研究。深入研究医患关系的多重属性,从医... 国外对医患冲突的已有研究涉及到:社会角色理论、医患交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医疗保健制度。国内学者从社会学、医疗技术、医疗信息、医疗法律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等多个方面对医患冲突进行了研究。深入研究医患关系的多重属性,从医药、医保、医疗相互关联的系统深入研究医患冲突的原因,仍是我们面临的长期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冲突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化妆品胶粘剂的制备与粘接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路文涛 杨雪莹 《粘接》 CAS 2022年第9期31-34,共4页
为了提升化妆品胶粘剂的胶合强度,以尿素为催化剂对棉籽粕胶粘剂进行了改性处理,研究了尿素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胶粘剂结构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过尿素改性处理后的棉籽粕胶粘剂在3435 cm^(-1)和3358 cm^(... 为了提升化妆品胶粘剂的胶合强度,以尿素为催化剂对棉籽粕胶粘剂进行了改性处理,研究了尿素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胶粘剂结构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过尿素改性处理后的棉籽粕胶粘剂在3435 cm^(-1)和3358 cm^(-1)位置处分别出现了N—H伸缩振动峰和O—H伸缩振动峰,且1390 cm^(-1)位置处的COO-的特征峰消失;在不同尿素浓度下,随着反应温度从40℃增大至70℃,胶粘剂的固体含量、pH值和黏度逐渐增大;当反应温度为55℃时,随着尿素浓度从1 mol/L上升至5 mol/L,胶粘剂的干胶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尿素浓度为3 mol/L时取得最大值。根据胶合板国家Ⅱ类板材要求,胶粘剂胶合板在尿素浓度1 mol/L和3 mol/L、反应温度70℃时满足湿胶合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胶粘剂 尿素浓度 反应温度 结构 胶合强度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化妆品生产车间耐温性能测试及制备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路文涛 杨雪莹 《粘接》 CAS 2022年第12期67-71,共5页
研究了碳纤维体积分数、铺层方式和铺层角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室温拉伸性能和室温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和聚酰胺纤维-1体积分数为20%不变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会随碳纤维含量增加... 研究了碳纤维体积分数、铺层方式和铺层角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室温拉伸性能和室温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和聚酰胺纤维-1体积分数为20%不变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会随碳纤维含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在碳纤维和聚酰胺纤维-1体积分数均为10%时,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铺层方式和铺层角度都会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产生影响,在第1层和第4层为聚酰胺纤维、第2层和第3层为碳纤维时具有最好的弯曲性能;在聚酰胺纤维铺层角度为0°、碳纤维铺层角度为45°时,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工艺参数 弯曲性能
下载PDF
焊接胎夹具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路文涛 《焊接技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0-41,共2页
焊接胎夹具设计路文涛(山东省济南市白马摩托车厂250116)关键词焊接辅助装置,胎夹具,设计1前言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采用焊接结构的比重日益增长,尤其是对焊接件提出了较高的精度要求,使许多焊接工作者面临着一个... 焊接胎夹具设计路文涛(山东省济南市白马摩托车厂250116)关键词焊接辅助装置,胎夹具,设计1前言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采用焊接结构的比重日益增长,尤其是对焊接件提出了较高的精度要求,使许多焊接工作者面临着一个如何控制焊接变形,保证焊接件精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夹具 设计 焊接机械装备
下载PDF
焊接胎夹具设计
15
作者 路文涛 《焊接技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40,共4页
焊接胎夹具设计路文涛(山东省济南市摩托车制造总厂250116)关键词焊接辅助装置,胎夹具,设计5焊接胎夹具设计5.1胎夹具总图上应注尺寸及技术条件①外形轮廓尺寸。应包括胎夹具可动部分极限位置和工件极限位置。②工件与定... 焊接胎夹具设计路文涛(山东省济南市摩托车制造总厂250116)关键词焊接辅助装置,胎夹具,设计5焊接胎夹具设计5.1胎夹具总图上应注尺寸及技术条件①外形轮廓尺寸。应包括胎夹具可动部分极限位置和工件极限位置。②工件与定位元件间联系尺寸。③装配尺寸。④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机械装备 胎夹具 设计
下载PDF
简述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中采用的几项先进工艺技术
16
作者 路文涛 刘长虹 《摩托车技术》 1998年第3期16-17,共2页
安全、可靠、轻量、美观和低污染是摩托车设计技术的发展目标,设计技术的发展对零部件的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先进的加工技术便应运而生,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工艺技术以及采用这些技术生产的摩托车零部件。
关键词 摩托车 零部件 生产工艺 电镀 氧化制膜
下载PDF
利用FN1—150—1缝焊机焊接750摩托车汽油箱
17
作者 路文涛 李志忠 《山东机械》 1992年第4期36-36,40,共2页
关键词 摩托车 汽油箱 焊接 缝焊机
下载PDF
大排量摩托车市场浅析
18
作者 路文涛 《摩托车》 1995年第3期12-13,共2页
一、现状 80年代以来,我国摩托车制造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迅速。已大批量生产的车型多集中在50~125毫升之间,而大排量摩托车(大于250毫升)的发展相对落后,到目前为止,大排量摩托车仍以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和山东白马摩托车厂生产... 一、现状 80年代以来,我国摩托车制造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迅速。已大批量生产的车型多集中在50~125毫升之间,而大排量摩托车(大于250毫升)的发展相对落后,到目前为止,大排量摩托车仍以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和山东白马摩托车厂生产的750毫升边三轮摩托车为主,属30年代产品,性能较落后,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 大排量摩托车 市场分析
下载PDF
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6
19
作者 蔡太义 黄会娟 +3 位作者 黄耀威 路文涛 贾志宽 杨宝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4-974,共11页
为探明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定位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了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处理:4 500 kg/hm2(S1)、9 000 kg/h... 为探明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定位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了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处理:4 500 kg/hm2(S1)、9 000 kg/hm2(S2)和13 500 kg/hm2(S3)。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与CK相比,S1、S2和S3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08%、14.12%和28.03%(P<0.05);活性有机碳(LOC)分别显著提高19.20%、44.02%和23.50%(P<0.05);碳库管理指数(CMI)分别显著提高20.94%、46.86%和50.21%(P<0.05)。春玉米产量分别与LOC和CMI显著相关(P<0.05),而与TOC则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LOC和CMI较TOC更能灵敏、客观地反映渭北旱塬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碳库质量的影响,且秸秆覆盖量以9 00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覆盖还田 覆盖量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春玉米 渭北旱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