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加工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路明雨 张明 +2 位作者 张加波 高泽 郝晓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8,共9页
非金属复合材料是一种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的高性能材料,目前已经成为航天卫星上不可或缺的关键结构材料。但与此同时,该类材料也是一种极难加工的各向异性非均质材料,采用传统的接触式方法加工易产生崩边、分层、起毛、撕裂等问题... 非金属复合材料是一种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的高性能材料,目前已经成为航天卫星上不可或缺的关键结构材料。但与此同时,该类材料也是一种极难加工的各向异性非均质材料,采用传统的接触式方法加工易产生崩边、分层、起毛、撕裂等问题。激光制造技术作为一种开始逐步走向实用化的先进制造技术,具有材料去除能力强、加工精度高、损伤可控等一系列优点,是一种实现非金属复合材料高性能加工、满足现有和未来需求的理想方法。本文围绕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激光加工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其中技术分支涉及切割、制孔、铣削刻蚀、清洗等实体减材制造技术。最后对非金属复合材料激光加工方法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非金属 复合材料 切割制孔 精密铣削 选择性清洗
下载PDF
地外天体采样器冲击机构应力波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路明雨 张明 +1 位作者 刘硕 张兴旺 《新技术新工艺》 2019年第2期40-44,共5页
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仿真并分析了地外天体采样器冲击机构在冲击钻进过程中应力波的产生、传递及其钻进碎岩效果。采用一种新的有限元前处理方法建立冲击系统激振块、钻杆和钻头的三维模型和岩石材料模型。模拟分析了采样器在冲击钻... 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仿真并分析了地外天体采样器冲击机构在冲击钻进过程中应力波的产生、传递及其钻进碎岩效果。采用一种新的有限元前处理方法建立冲击系统激振块、钻杆和钻头的三维模型和岩石材料模型。模拟分析了采样器在冲击钻进时应力波在钻杆中的传播过程及钻具对底部岩石材料的破碎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冲击碰撞发生时,冲击能量以应力波的形式产生,沿着钻杆向底部传播并不断衰减,当其传递到最底端时发生反射。应力波的形貌、能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钻具对岩石材料的破碎侵入情况均与实际情况和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这种建模仿真方法的有效性,为航天采样器冲击机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钻进 钻具机构 应力波 传递效率 岩石破碎 有限元仿真分析 LS-DYNA
下载PDF
航天器采样器冲击机构数值仿真方法研究
3
作者 路明雨 张明 +2 位作者 刘硕 李君 张兴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88-193,共6页
为深入研究航天器钻进采样机构在冲击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分析冲击载荷的机制、特点及其能量传递效率,通过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冲击系统整体的三维模型,模拟了冲击机构中激振块与钻杆之间的动态碰撞过程和钻头对岩石材料的破碎过... 为深入研究航天器钻进采样机构在冲击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分析冲击载荷的机制、特点及其能量传递效率,通过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冲击系统整体的三维模型,模拟了冲击机构中激振块与钻杆之间的动态碰撞过程和钻头对岩石材料的破碎过程,并观察分析了应力波及其能量在钻杆结构中的传播过程。最后,通过钻杆末端的应力幅值大小、钻头的动能大小和轴向钻进位移直观地观测了能量传递效率和碎岩效果,为航天器钻取采样冲击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数值仿真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采样器 冲击机构 有限元方法 应力波 岩石破碎
下载PDF
纤维复合材料激光加工进展及航天应用展望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加波 张开虎 +3 位作者 范洪涛 路明雨 高泽 张孝辉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146,共22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s)因其优异的力、热、电磁、化学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作为一种各向异性、非均质的难加工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的传统加工方式存在精度、损伤及效率等问题,为其激光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综...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s)因其优异的力、热、电磁、化学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作为一种各向异性、非均质的难加工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的传统加工方式存在精度、损伤及效率等问题,为其激光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综述了激光加工技术在实验研究、理论与仿真等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指出纤维复合材料超快激光加工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报告了纤维复合材料在激光切割与制孔、激光铣削、激光表面处理和连接技术、激光辅助成形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针对航天器(特别是空间飞行器)先进制造应用,提出了纤维复合材料产品激光宏观加工和激光微细制造技术的潜在应用方向,展望了实现应用所需发展的工艺装备,以期为后续该类材料产品的激光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复合材料 激光加工 超快激光 航天 宏观加工 微细制造
原文传递
高模量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皮秒激光加工阈值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路明雨 张明 +3 位作者 张开虎 张加波 卫宇璇 高永亮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01-3609,共9页
对聚丙烯腈基高模量碳纤维/改性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M55/BS-4)和一种沥青基高导热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K600/5418)的皮秒激光加工阈值和形貌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面积外延法测定并比较了这两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近红外皮秒激光加工阈... 对聚丙烯腈基高模量碳纤维/改性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M55/BS-4)和一种沥青基高导热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K600/5418)的皮秒激光加工阈值和形貌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面积外延法测定并比较了这两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近红外皮秒激光加工阈值及其阈值孵化效应,并预测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单脉冲阈值;分析了入射能量通量(0.7~25 J/cm^(2))及光束扫描速度(0.2~5 m/s)对切口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碳纤维热导率的巨大差异导致不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阈值及形貌存在明显定量差距。使用可获得的最高扫描速度(5 m/s)和3.2倍(~8 J/cm^(2))单脉冲阈值的加工参数,可使材料的碳纤维和树脂几乎协同去除,加工形貌上表现为切缝入口宽度均匀、切割边缘整齐。使用更高扫描速度并配以合适的加工能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 碳纤维 树脂基体 皮秒激光 烧蚀阈值 孵化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自动铺放技术的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固化变形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卫宇璇 张明 +4 位作者 刘佳 路明雨 张鑫 李波 李笑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60-2469,共10页
准确预测和控制变刚度结构的固化变形是合理进行变刚度设计的关键环节,复合材料结构的固化变形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刚度强度特性、同时会对结构的装配性能产生影响。基于自动铺放技术,提出面向过程的丝束-路径-面板多级三维变刚度有限元模... 准确预测和控制变刚度结构的固化变形是合理进行变刚度设计的关键环节,复合材料结构的固化变形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刚度强度特性、同时会对结构的装配性能产生影响。基于自动铺放技术,提出面向过程的丝束-路径-面板多级三维变刚度有限元模型算法。结合Kamal自催化固化动力学模型和广义Maxwell黏弹性本构模型进行热-化学-力多场耦合分析,计算固化过程中结构内部温度场、固化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变化,最终得到变刚度层合板的固化变形特性。通过参数化分析,研究了自动铺放过程中轨迹控制参数T_(0)、T_(1)和覆盖法则对结构固化变形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_(0)=45°时,当T_(1)<T_(0)变刚度结构的固化变形随着T_(1)的增大而增大,当T_(1)>T_(0),变刚度结构的固化变形随着的增大而减小。100%覆盖法则有效减小结构的固化变形,而0%覆盖法则使固化变形增大。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预测工艺参数对变刚度结构固化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 多级三维有限元模型 固化变形 自动铺放 黏弹性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模态缺陷的变刚度复合材料圆柱壳屈曲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卫宇璇 张明 +3 位作者 刘佳 刘硕 路明雨 王洪雨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0,共10页
研究了基于自动铺丝技术的变刚度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屈曲性能和缺陷敏感性。基于丝束剪切/重送技术,提出了可以精确模拟圆柱壳面内重叠/间隙区域的简便算法,使有限元模型更加贴近实际制造过程。开展了复合载荷作用下曲线纤维铺层方式对圆... 研究了基于自动铺丝技术的变刚度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屈曲性能和缺陷敏感性。基于丝束剪切/重送技术,提出了可以精确模拟圆柱壳面内重叠/间隙区域的简便算法,使有限元模型更加贴近实际制造过程。开展了复合载荷作用下曲线纤维铺层方式对圆柱壳屈曲性能影响的研究,结合Kriging模型和遗传算法,对纤维角度沿环向和轴向线性变化的铺层设计方式进行了优化。最后,利用改进弧长法对不同模态缺陷条件下变刚度复合材料圆柱壳的缺陷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轴压和均匀外压复合作用下,纤维角度沿轴向变化的铺层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屈曲性能。当带宽为25.4 mm、T_(0)=80、T_(1)=45时变刚度圆柱壳的屈曲性能最优,较基准构型和常刚度最优构型临界屈曲载荷分别提高了70.9%和34.5%。变刚度圆柱壳的抗缺陷敏感性较基准铺层方式和最优常刚度铺层方式得到了提升。因此,变刚度设计可以使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圆柱壳结构在提升结构抗屈曲性能的同时降低对几何缺陷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变刚度 屈曲特性 模态缺陷 缺陷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