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心房纤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路晓茅 邸阜生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心房纤颤(AF)的危险因素。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共153例,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AF组(55例)和非AF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心房纤颤(AF)的危险因素。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共153例,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AF组(55例)和非AF组(9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心功能和肝肾功能的差异,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发生AF的危险因素。结果 AF组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B型钠尿肽(BNP)、左房内径、左室肥厚占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NAFLD肝纤维化评分(NFS)较非AF组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左室肥厚以及TC、GGT、NLR、NFS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发生AF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及纤维化改变可能是NAFLD及AF共同的病理过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应予以严格的血脂控制、改善体内长期慢性炎症状态,防止A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脂肪肝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炎症 血脂异常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AFLD肝纤维化评分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路晓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6期2597-2599,共3页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DR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已给予降糖治疗。...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DR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已给予降糖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等血流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等血流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 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胰激肽原酶可显著改善DR患者局部血流动力及临床症状,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胰激肽原酶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路晓茅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6期112-113,共2页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2例应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至少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的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格列汀5mgqd治疗4周后,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2例应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至少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的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格列汀5mgqd治疗4周后,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PG、2hPG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肾功能指标及每日胰岛素用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于多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血糖仍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格列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同时对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格列汀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脂质组学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路晓茅 《医疗装备》 2019年第2期203-204,共2页
文章指出,多种脂类及其相关的酶类改变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及进展,但现有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样本的选取条件不同和研究对象脂肪肝病变的程度不同有关,但也可能存在更多当下尚未... 文章指出,多种脂类及其相关的酶类改变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及进展,但现有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样本的选取条件不同和研究对象脂肪肝病变的程度不同有关,但也可能存在更多当下尚未知晓的原因。现对脂质组学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组学 内分泌
下载PDF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观察
5
作者 路晓茅 尹建梅 王霁云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0年第5期17-18,共2页
目的分析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增高与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筛选41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为两组,A组尿微量蛋白≥30mg,24例;B组尿微量蛋白<30mg,17例,对比两组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情... 目的分析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增高与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筛选41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为两组,A组尿微量蛋白≥30mg,24例;B组尿微量蛋白<30mg,17例,对比两组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发2型糖尿病24h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患者的血压(BP)、体重指数(IBM)、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24h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结论长期未接受治疗的代谢综合征促使肾脏损伤进行性发展,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即出现尿微量白蛋白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尿微量白蛋白 血压 血脂 体重指数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路晓茅 张洁 邸阜生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NAFL组(22例)及NASH组(18例),对比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T2DM发生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结果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NAFL组(t=-2.76^-2.06,均P<0.05)。磷脂酰胆碱(PC)(35∶4)、PC(36∶1)[PC(18∶1/18∶0)]、PC(38∶3)、PC(44∶5)、磷脂酰乙醇胺(PE)(36∶2)、PE(34∶1)[PE-NMe2(18∶1/16∶0)]、PE(34∶1)[PE(20∶1/14∶0)]、磷脂酰丝氨酸(33∶0)、甘油三酯(TG)(54∶2)、鞘磷脂(sphingomyelin)(37∶1)、SM(39∶1)、SM(40∶1)、葡萄糖神经酰胺(40∶2)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t=-2.930^-1.380,均P<0.05);PC(38∶5)、PC(38∶6)、TG(52∶4)、TG(54∶4)、TG(54∶5)、TG(57∶6)、TG(58∶4)、TG(60∶6)水平在NASH组降低(t=1.982~2.431,均P<0.05);PC(36∶1)[PC(19∶1/17∶0)]、PE(38∶1)、PE(39∶1)、TG(52∶1)、棕榈酰基苯丙氨酸水平在NASH组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9^-2.837,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升高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为NASH的危险因素[OR(95%CI):1.213(1.076~1.301)、1.119(1.015~1.24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灵敏度均为94.4%,特异性均为72.7%,均高于谷丙转氨酶、AST及GG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4、0.741;灵敏度分别为:72.2%、77.8%、77.8%;特异性分别为:68.2%、63.6%、68.2%)。结论T2DM患者中,与合并NAFL相比,NASH时出现变化的血清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TG。在T2DM脂肪肝患者中,PC(36∶1)、PE(38∶1)可能成为诊断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脂肪肝 脂质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