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泮托拉唑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路永媚 霍继荣 朱洪怡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3期1098-1099,共2页
将经过胃镜和14C呼气试验证实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应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照组(80例)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和14C呼气试验,结果显示泮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及Hp... 将经过胃镜和14C呼气试验证实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应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照组(80例)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和14C呼气试验,结果显示泮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及Hp的根除率较奥美拉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幽门螺杆菌(Hp)
下载PDF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3
2
作者 路永媚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5X期74-74,共1页
目的:研究讨论消化内科内镜以仅造成微小创伤的代价来治愈患者,并且对病人从需要手术而接受住院医治到手术完成总共时间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安排,最终对其管理提出一定建议。方法:根据资料从专业科学的角度对患者在院期间受到的照顾护理... 目的:研究讨论消化内科内镜以仅造成微小创伤的代价来治愈患者,并且对病人从需要手术而接受住院医治到手术完成总共时间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安排,最终对其管理提出一定建议。方法:根据资料从专业科学的角度对患者在院期间受到的照顾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对于患者的收入治疗、检查情况与之后手术治疗有个良好的连接,医疗与护理可以有机地统一,对于病人的安全问题,连续护理情况以及其服务质量和改善方法进行统一规划。结果:根据为期12个月的临床调查分析发现,消化内科内镜微创的医疗情况(包括服务治疗、最终效果、服务态度等)有着显著的提升,医疗事故发生的现象大大减少,病人对医护人员的工作理解度大幅度提升。结论:消化内科内镜微创对病人的医治采用专业科学统一的以病人从需要手术而接受住院医治到手术完成总共时间为周期进行管理,可以提升护理效果的专业度,医疗事故发生的现象大大减少,病人对医护人员的工作理解度大幅度提升,最大效益地保障患者的切身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内镜 微创治疗 规范化 围术期 管理
下载PDF
上消化道异物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路永媚 杨柳 周政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1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指征。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以来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患者的上消化道异物有86例是经胃镜取出,另外4例是外科手术取出。结论目前大多数上消化道异物可自行...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指征。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以来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患者的上消化道异物有86例是经胃镜取出,另外4例是外科手术取出。结论目前大多数上消化道异物可自行排出或经胃镜取出,但异物滞留所致并发胃肠道穿孔、明显出血及梗阻者应及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上消化道异物
下载PDF
大肠息肉12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路永媚 郭隽 周政文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7期67-67,69,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所见的息肉均用活检钳夹除或在内镜下行息肉电切,送病理检查:示炎性息肉54例(42.86%),增生性息肉16例(12.70%),腺瘤性息肉...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所见的息肉均用活检钳夹除或在内镜下行息肉电切,送病理检查:示炎性息肉54例(42.86%),增生性息肉16例(12.70%),腺瘤性息肉56(44.44%),大肠息肉伴异型增生的19例(15.08%)。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治疗腺瘤性息肉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临床表现 腺瘤 治疗措施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性肝病147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政文 路永媚 +2 位作者 陈文辉 陈林 黄磊 《中南药学》 CAS 2009年第11期866-869,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本院药物性肝病(DILD)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147例,分析统计每年药物性肝病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DIL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同期急性...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本院药物性肝病(DILD)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147例,分析统计每年药物性肝病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DIL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同期急性肝炎的15.36%。引起此病的药物种类多,中药制剂、抗结核药、化疗药、抗菌药物、抗甲亢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其中中药制剂占34.01%,抗结核药占27.89%,抗肿瘤化疗药占10.20%,抗菌药物占8.84%,抗甲亢药占6.80%;用药1-3月出现肝损害占97.28%,无临床症状者占17.01%,有症状者占82.99%,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尿黄、黄疸及肝大等。肝功能损伤表现为ALT、AST、TB、GGT及ALP明显升高。肝细胞损伤型92例,胆汁淤积型22例,混合型33例。经综合治疗后,95.92%治愈或好转,2.72%无变化或加重,1.36%死亡。肝细胞损伤型DILD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胆汁淤积型DILD患者恢复快。结论DILD发病率上升,涉及药物种类多,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无特异性;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重视程度和认识有关,加强规范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测可以预防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药物性肝病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消化科药品不良反应处置的实践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何鑫 刘丽华 +4 位作者 李昕 周慧 路永媚 张明香 张莉 《中南药学》 CAS 2012年第12期937-940,共4页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参与消化科药品不良反应处置的体会。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的典型病例处置过程进行叙述及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对药品不良反应处置的若干病例提出了见解和建议,并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参与消化科药品不良反应处置的体会。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的典型病例处置过程进行叙述及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对药品不良反应处置的若干病例提出了见解和建议,并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不仅保证了药品不良反应处置的即时性,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同时促进了临床药师更深入的结合临床为临床提供更完善的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药品不良反应 消化科 实践体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