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生态研究Ⅸ.温度动态与野生大豆(G.Soja)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路琴华 庄炳昌 +1 位作者 王玉民 高泉浦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共7页
据公主岭,泉州试验结果:(1)气温7.5℃以下停止营养生长。(2)气温7.6~25.5℃之间,气温上升促进营养生长,气温下降抑制营养生长。(3)在长光和控制长光下,气温25.6℃以上促进营养生长。在控制短光下,气温2... 据公主岭,泉州试验结果:(1)气温7.5℃以下停止营养生长。(2)气温7.6~25.5℃之间,气温上升促进营养生长,气温下降抑制营养生长。(3)在长光和控制长光下,气温25.6℃以上促进营养生长。在控制短光下,气温25.6℃以上抑制营养生长。在短光下,气温23.5~25.5℃促进生殖生长;气温25.6~27.9℃促进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气温>28℃促进营养生长。(4)气温在自然光照线下抑制发育。(5)展开叶感光效应上递3节,气温持续25.6℃以上,未展开叶生长速度加快,与展开叶感光效应上递3节失调,反应高温抑制营养生长。(6)累加逐日平均温度28℃以上,反应超高温抑制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长发育 温度 感光效应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Ⅻ.光照长度划分原则及光温综合作用与野生大豆(G.soja)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路琴华 王玉民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共9页
1.生长期间的光照条件<材料的自然开花临界光周期5.1%以上为短光; 5%之间为适宜光照;>5.1%以上为长光。2.短光条件由于叶和未展开叶感光效应直接确定开花节位;长光条件气温下降幅度为未展开叶生长速度1~2个温度... 1.生长期间的光照条件<材料的自然开花临界光周期5.1%以上为短光; 5%之间为适宜光照;>5.1%以上为长光。2.短光条件由于叶和未展开叶感光效应直接确定开花节位;长光条件气温下降幅度为未展开叶生长速度1~2个温度范围达两天,与叶片长光效应发生综合平衡作用后确定开花节位。3.开花节位是反应光照长度的生育指标。4.短光条件现蕾到结荚气温下降,促进发育而出现畸形荚;长光条件现蕾到结荚气温上升,促进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而出现迟结荚。5.25~50°N自然光温动态是形成一年生野生大豆的主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临界光照 临界温度 生长发育 大豆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XV.复式光温综合作用与中国不同进化型大豆生态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路琴华 王玉民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26,共9页
根据293份不同进化型大豆原产地的自然临界光照和自然临界温度与公主岭自然温度下,13.5h光周期之间发生的复式光温综合作用原理以及生长发育规律,确定我国大豆生态类型。提出各纬度及同纬度不同海拔74个县市的自然临界光照... 根据293份不同进化型大豆原产地的自然临界光照和自然临界温度与公主岭自然温度下,13.5h光周期之间发生的复式光温综合作用原理以及生长发育规律,确定我国大豆生态类型。提出各纬度及同纬度不同海拔74个县市的自然临界光照和自然临界温度。讨论了无野生大豆区光温综合作用与群落形成的关系以及研究光温综合作用理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光温 综合作用 大豆 生态类型
下载PDF
大豆光周期感光部位的研究简报 被引量:5
4
作者 路琴华 徐豹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5-96,共2页
本试验提出:大豆对光周期的感应部位主要是生长点,其次是叶片;各层叶片对短光的感应强度不一,本试验采用的45°N 材料,第二复叶的反应最敏感。以第二复叶为中心,向下或向上各层对短光反应的敏感度,有逐叶层减弱的趋势。另外,营养体... 本试验提出:大豆对光周期的感应部位主要是生长点,其次是叶片;各层叶片对短光的感应强度不一,本试验采用的45°N 材料,第二复叶的反应最敏感。以第二复叶为中心,向下或向上各层对短光反应的敏感度,有逐叶层减弱的趋势。另外,营养体生长因日照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周期 感光部位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X.光温综合作用与野生大豆(G.Soja)种群生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路琴华 王玉民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共8页
①野生大豆(G.Soja)长期在原产地自然条件下,自生自长,达到自然开花临界光周期而开花,达到临界温度而停止复叶发生,反应了野生大豆的种性。②分枝按各自出现后的光温动态完成各自的生育过程。分枝的出现期可看作分枝的出苗... ①野生大豆(G.Soja)长期在原产地自然条件下,自生自长,达到自然开花临界光周期而开花,达到临界温度而停止复叶发生,反应了野生大豆的种性。②分枝按各自出现后的光温动态完成各自的生育过程。分枝的出现期可看作分枝的出苗期,每一个分枝是独立个体,分枝的综合体可看作是群体。③叶片感光效应与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及自然开花临界光周期三者之间的综合作用,是野生大豆种群生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温综合作用 种群生态 感光效应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ⅩⅣ.复式光温综合作用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开花期生育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路琴华 王玉民 谢雪菊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共11页
根据复式光温综合作用基本原理和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叶片感光效应规律,研究代表性纬度大豆在不同光周期、开花期生育指标变化规律。8小时光周期纬度间开花期生育指标差最小、栽培大豆均比同纬度野生大豆晚开花,确定为典型短光。16... 根据复式光温综合作用基本原理和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叶片感光效应规律,研究代表性纬度大豆在不同光周期、开花期生育指标变化规律。8小时光周期纬度间开花期生育指标差最小、栽培大豆均比同纬度野生大豆晚开花,确定为典型短光。16.5小时光周期纬度间开花期生育指标差最大,栽培大豆均比同纬度野生大豆早开花,确定为典型长光。讨论确定40°N至35°N地带自然光温综合作用是栽培大豆起源的主要依据[6],讨论确定野生大豆感光效应敏感,栽培大豆对温度适应性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感光效应 大豆 生态学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Ⅶ.光温综合作用与野生大豆营养生长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路琴华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8,共8页
叶片生长过程分未展开叶、展开叶、定形叶三个阶段.未展开叶生长速度随气温升高而加快.气温>28℃未展开叶生长速度不再加快.气温升高幅度>当天未展开叶生长速度、反应高温促进生长而开始发生分枝.复叶自展开到定形为13~14... 叶片生长过程分未展开叶、展开叶、定形叶三个阶段.未展开叶生长速度随气温升高而加快.气温>28℃未展开叶生长速度不再加快.气温升高幅度>当天未展开叶生长速度、反应高温促进生长而开始发生分枝.复叶自展开到定形为13~14天,反应了大豆感光效应持续期。展开叶的感光效应发生初生分枝.定形叶的感光效应发生次生分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长发育 光温综合作用 效应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Ⅵ.大豆叶片感光效应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路琴华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7,共7页
叶片是感光部位。子叶和未展开叶的感光效应确定开花节位,叶片的感光效应确定生长速度。不论短光或长光叶片,均以延长开花天数中90%的时间用于提高开花节位,以延长开花天数中10%的时间用于增长叶龄.短光叶片生长速度全用于由... 叶片是感光部位。子叶和未展开叶的感光效应确定开花节位,叶片的感光效应确定生长速度。不论短光或长光叶片,均以延长开花天数中90%的时间用于提高开花节位,以延长开花天数中10%的时间用于增长叶龄.短光叶片生长速度全用于由于叶和未展开叶确定的开花节位,反应短光促进发育。长光叶片生长速度增长叶龄同时,提高开花节位,反应长光促进生长.叶片在扩大生长中产生的感光效应上递3节,在上递过程中发生感光效应综合平衡作用.复叶发生始到定形为展开感光效应持续期。本文还提出研究大豆光温生态的适宜光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长发育 感光效应 叶片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ⅩⅥ.光温综合作用基本原理及生长发育阶段划分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路琴华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12,共9页
根据野生大豆在原产地自然出苗后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规律,提出光温综合作用基本原理,划分生长发育阶段。野生大豆异地种植,根据异地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与材料的自然临界光温同时进行光温综合作用规律,提出复式光温综合作用原理,划... 根据野生大豆在原产地自然出苗后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规律,提出光温综合作用基本原理,划分生长发育阶段。野生大豆异地种植,根据异地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与材料的自然临界光温同时进行光温综合作用规律,提出复式光温综合作用原理,划分生长发育阶段。根据未展开叶生长速度与展开叶感光效应规律提出:气温<25.5℃为低温;25.6~27.9℃为适宜温度;>28℃为高温。根据不同光周期叶片生长速度提出:光照条件<13h为短光;13~15.5h为适宜光照,>15.5h为典型长光。根据光温综合作用确定开花节位过程提出:由子叶感光效应确定的开花节位,即出苗到2复叶未展开叶露叶前为大豆感光阶段,由未展开叶和展开叶感光效应确定的开花节位,即2复叶未展开叶露叶到开花节位复叶发生始为大豆感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 光温综合作用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野生大豆畸形荚的研究简报
10
作者 路琴华 徐豹 《东北农业科学》 1985年第2期30-31,共2页
畸形荚又称“荚包”。在我们1981~1984年的野生大豆温度、光照反应试验中均出现过。据前人研究,栽培大豆引起畸形荚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对于野生大豆,尚未见有报导。从我们试验结果中出现畸形荚的程度和范围,初步认为引起畸形荚的原因,... 畸形荚又称“荚包”。在我们1981~1984年的野生大豆温度、光照反应试验中均出现过。据前人研究,栽培大豆引起畸形荚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对于野生大豆,尚未见有报导。从我们试验结果中出现畸形荚的程度和范围,初步认为引起畸形荚的原因,不单是低温,而且与光照、空气温度有关。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一、畸形荚发育特点开花早,不落花,有的花不明显,结荚慢,结荚数多,荚短而扁,掰开荚皮子房萎缩,发育不完全。根据出现畸形荚的程度可分为三级:(1)全畸形型:无明显花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试验结果 短日照 光照处理 发育特点 花英 进化程度 发育阶段 单株产量 暗期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Ⅶ.光温综合作用与野生大豆(G.Soja)生殖生长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路琴华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5,共8页
野生大豆(G.Soja)在原产地自然光温条件下,正常期出苗,营养和生殖生长阶段,气温升高,叶片感光效应反应促进营养生长.气温下降,叶片感光效应反应抑制营养生长而促进本节生殖生长.展开叶感光效应发生初生花序,定形时感光... 野生大豆(G.Soja)在原产地自然光温条件下,正常期出苗,营养和生殖生长阶段,气温升高,叶片感光效应反应促进营养生长.气温下降,叶片感光效应反应抑制营养生长而促进本节生殖生长.展开叶感光效应发生初生花序,定形时感光效应发生次生花序.还提出了光温综合作用与花荚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感光效应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soja)籽粒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52
12
作者 徐豹 徐航 +3 位作者 庄炳昌 路琴华 王玉民 李福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33-739,共7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野生大豆资源5279份百粒重、种皮色、泥膜、脐色等籽粒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发现:(1)81.1%材料的百粒重≤2.5g。(2)百粒重的大小与种皮色、泥膜、脐色有密切联系。(3)籽粒性状的变异中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本文分析了中国野生大豆资源5279份百粒重、种皮色、泥膜、脐色等籽粒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发现:(1)81.1%材料的百粒重≤2.5g。(2)百粒重的大小与种皮色、泥膜、脐色有密切联系。(3)籽粒性状的变异中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的东南部。根据中国野生大豆籽粒性状的综合表现,讨论了:(1)根据百粒重,野生大豆分型如下:百粒重≤2.5g为“野生型”,2.51-5g为“半野生Ⅰ型”,> 5g为“半野生Ⅱ型”。(2)根据野生大豆籽粒性状的变异中心,提出大豆起源于我国北方。除了黄河流域以外,东北的东南部很可能是另一起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籽粒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茎叶性状的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21
13
作者 庄炳昌 徐航 +3 位作者 王玉民 路琴华 徐豹 李福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83-586,共4页
对5279份中国野生大豆资源主茎明显程度、叶形、茸毛颜色等茎叶性状的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中国野生大豆资源中,主茎不明显、蔓生型基因型为主,叶形以卵圆形和椭圆形为主,茸毛色以棕色为主。并发现大豆籽粒大小与茎叶... 对5279份中国野生大豆资源主茎明显程度、叶形、茸毛颜色等茎叶性状的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中国野生大豆资源中,主茎不明显、蔓生型基因型为主,叶形以卵圆形和椭圆形为主,茸毛色以棕色为主。并发现大豆籽粒大小与茎叶性状有密切关系,即随着大豆百粒重的增加,主茎明显、卵圆形叶、灰茸毛基因型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茎叶性状 多样性 地理分布 大豆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含量的多样性及地理分布 被引量:17
14
作者 徐豹 庄炳昌 +3 位作者 徐航 路琴华 王玉民 李福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9-274,共6页
根据原产中国各地5147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脂肪含量分析结果,发现:1.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4^(***))。2.4162份野生型(百粒重≤2.5g)脂肪含量为9.23%,542份半野生Ⅰ型(百粒重2.51—5g)为13.01%,443份半野生Ⅱ型(百粒重&... 根据原产中国各地5147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脂肪含量分析结果,发现:1.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4^(***))。2.4162份野生型(百粒重≤2.5g)脂肪含量为9.23%,542份半野生Ⅰ型(百粒重2.51—5g)为13.01%,443份半野生Ⅱ型(百粒重>5g)为15.23%。3.野生型脂肪含量与原产地经度(°E)呈显著负相关(r=-0.8862^(**)),与原产地纬度呈单峰曲线关系,高峰区出现在38°N。4.野生型脂肪含量最高区出现在中国西北高原区(38—39°N,104—109°E),其次为西南的西藏和云南高原区。低区出现在东北地区和29°N以南地区。5.半野生型大豆脂肪含量与纬度间呈双峰曲线关系,双峰间的低谷与野生型的高峰区接近。6.讨论了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Soja亚属大豆的进化、起源地之间的可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 大豆 脂肪 地理分布
下载PDF
野生大豆(G.soja)自然临界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路琴华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8~18小时八种控光条件下,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G.soja),在与该材料自然临界光照时数接近的光周期中,随控光试验生育期间气温动态,反应出类似原产地固定模式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提出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的自然临界温度:25°N为23.7... 在8~18小时八种控光条件下,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G.soja),在与该材料自然临界光照时数接近的光周期中,随控光试验生育期间气温动态,反应出类似原产地固定模式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提出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的自然临界温度:25°N为23.77℃;30°N为22.98℃;35°N为22.13℃;40°N为21.04℃;45°N为20.25℃;50°N为1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野生大豆 温度
全文增补中
野生大豆中的高含硫氨基酸种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徐豹 张明 +2 位作者 路琴华 庄炳昌 常碧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5-266,共2页
大豆含蛋白质40%,是最重要的植物蛋白源。当今世界植物蛋白总消费量中,大豆蛋白占一半以上。蛋白短缺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在尽快提高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的同时,积极改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提高营养价值,是大豆科学界瞩目... 大豆含蛋白质40%,是最重要的植物蛋白源。当今世界植物蛋白总消费量中,大豆蛋白占一半以上。蛋白短缺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在尽快提高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的同时,积极改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提高营养价值,是大豆科学界瞩目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种 硫氨基酸 种质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豹 庄炳昌 +5 位作者 路琴华 王玉民 胡传璞 梁歧 郑惠玉 吕景良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共6页
对中国1598份野生大豆和1595份栽培大豆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野生大豆的脂肪含量为9.94%,明显低于栽培大豆的(19.05%)。对来自中国不同纬度的174份不同进化类型大豆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随着大豆进化程度的提高,亚麻酸... 对中国1598份野生大豆和1595份栽培大豆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野生大豆的脂肪含量为9.94%,明显低于栽培大豆的(19.05%)。对来自中国不同纬度的174份不同进化类型大豆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随着大豆进化程度的提高,亚麻酸、棕榈酸含量逐渐降低,油酸含量逐渐增加。探索了日照长度,昼夜温度对大豆脂肪酸形成与积累的影响。发现了一批特异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脂肪 脂肪酸
下载PDF
野生大豆脂肪酸组成的初步研究(简报)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豹 路琴华 +1 位作者 胡传璞 郑惠玉 《东北农业科学》 1984年第2期92-,共1页
脂肪酸组成对于豆油品质有重要影响。为了弄清野生大豆脂肪酸组成的特点,做了初步研究,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原产我国24—51°N的野生大豆(百粒重<3克)95份,中间型大豆(百粒重3~10克)43份,栽培大豆(百粒重>10克)37份。... 脂肪酸组成对于豆油品质有重要影响。为了弄清野生大豆脂肪酸组成的特点,做了初步研究,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原产我国24—51°N的野生大豆(百粒重<3克)95份,中间型大豆(百粒重3~10克)43份,栽培大豆(百粒重>10克)37份。用岛津GC—RIA气谱,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同时测定五种脂肪酸。用PDP11/23型微型机分析各材料百粒重、原产地纬度与五种脂肪酸之间相互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脂肪酸 野生大豆 亚麻酸含量 面积归一化法 亚油酸含量 中间型 平准 负相关 基金资助课题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 Ⅳ 野生大豆(G·soja)控光和自然条件下开花临界光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豹 路琴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5-92,共8页
采用来自53—24°N野生大豆(Glycine soja)26份为材料,在8—18小时八种光照条件下研究并提出了来自各纬度材料在控光条件下的开花临界光周期(CFCP)。分析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变化动态与开花的关系,提出了自... 采用来自53—24°N野生大豆(Glycine soja)26份为材料,在8—18小时八种光照条件下研究并提出了来自各纬度材料在控光条件下的开花临界光周期(CFCP)。分析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变化动态与开花的关系,提出了自然条件下的开花临界光周期(NFCP)。CFCP与NFCP数值近似。50°N材料为16—16.5小时;45°N材料为15—15.5小时;40°N材料为14.5小时左右;35°N材料为14.0小时左右;30°N材料为13.5小时左右;25°N材料为13小时左右;还提出了控光开花临界光周期与结荚期、成熟期、营养器官、结实器官生长之间的密度关系。讨论了确定开花临界光周期的方法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 控光 开花 临界光周期
下载PDF
世界野生大豆的生态型及其地理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豹 路琴华 庄炳昌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4-120,共7页
1981-1986年,作了来源于世界不同纬度(24-53°N)、不同经度(97-143°E)、不同海拔(0-2650m)的野生大豆的光温生态分析。根据世界各地343份材料(中国292份、日本32份、南朝鲜14份、苏联5份)的分析资料,将世界野生大豆分为七个光... 1981-1986年,作了来源于世界不同纬度(24-53°N)、不同经度(97-143°E)、不同海拔(0-2650m)的野生大豆的光温生态分析。根据世界各地343份材料(中国292份、日本32份、南朝鲜14份、苏联5份)的分析资料,将世界野生大豆分为七个光温生态型及相应的七个生态地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生态型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