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瘦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路跃武 陈文明 +2 位作者 陆江阳 董馨 郑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滑膜中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探讨瘦素在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RA患者血清标本30例(RA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瘦素浓度;关节滑膜标本25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瘦素...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滑膜中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探讨瘦素在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RA患者血清标本30例(RA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瘦素浓度;关节滑膜标本25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瘦素及瘦素受体在滑膜中的表达;并与25例骨性关节炎(OA)组和3例正常者(对照组)比较。结果:RA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OA)组(P<0.01),也明显高于滑液水平(P<0.05);且与体质量指数、a1酸性糖蛋白呈正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69及0.234;P<0.01);与握力、胰岛素指数及空腹血糖呈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95、-0.453及-0.192;P<0.01)C与胰岛素水平、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RF)、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病程、年龄、性别等无关;瘦素及瘦素受体在RA患者滑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瘦素可能通过在靶器官的高表达而起到调节炎症的作用;可能在炎性反应中参与急性时相蛋白的合成与调节而影响疾病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关节炎 类风湿 受体 细胞表面 滑膜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路跃武 郑毅 +2 位作者 张永锋 董馨 李海云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pSS!ILD)的发生情况、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9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pSS),采用速率反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蛋白电泳、C3、C4;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pSS!ILD)的发生情况、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9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pSS),采用速率反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蛋白电泳、C3、C4;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及其亚类。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肺功能仪测定潮气容积(VT)、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F)、最大通气量(MVV)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放射学检查包括胸部正侧位X线片和肺高分辨CT(HRCT)扫描。结果本组pSS患者ILD的发生率为21.9%,易出现于抗SSA抗体阳性、RF高滴度、高γ球蛋白血症及临床活动期的患者;肺功能检测异常主要为弥散功能降低和限制性通气障碍;肺HRCT在发现pSS!ILD时优于普通X线胸片。结论pSS!ILD的发生与原发病的活动明显相关,肺弥散功能、HRCT对诊断pSS!ILD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间质性肺病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的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孟娟 袁晓旭 路跃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3745-3748,共4页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的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门诊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 19.0软件将患者按1∶1的...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的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门诊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 19.0软件将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组(给予非布司他片)及别嘌呤醇组(给予别嘌呤醇片)。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末血清尿酸(U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UA、AST、ALT、Cr、FBG、INS水平和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非布司他组UA、INS水平低于别嘌呤醇组(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Cr、FBG水平和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呤醇组治疗后U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后UA、INS水平和HOMA-IR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非布司他比别嘌呤醇能更有效地控制原发性痛风患者血清UA水平,并能改善IR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疗效比较研究 别嘌呤醇 胰岛素抵抗 非布司他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与疾病活动性关系
4
作者 路跃武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5期41-42,共2页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血小板计数升高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1999年~2001年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伴有明显血小板计数升高的3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其疾病活动的...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血小板计数升高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1999年~2001年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伴有明显血小板计数升高的3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其疾病活动的血清学指标——血沉及C反应蛋白值之间有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3和0.87,P<0.01),并与其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最僵时间及Ritchie指数也有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r为0.93,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升高与其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活动性的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性 血上板计数 血沉 C反应蛋白 RA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使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调查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学武 姚海红 +85 位作者 梅轶芳 王辉 高娟 林志国 张海宏 王言 赵彦萍 王亮 李洋 李英楠 聂英坤 徐亮 舒强 刘花香 李向培 厉小梅 徐晋 刘璘琛 王艳艳 沈友轩 冷晓梅 吴庆军 王立 赵岩 丁进 李治琴 牛敏 冯媛 陈倩蕴 冷南 王聪华 刘湘源 王芳 王秀娟 张舸 刘宏潇 周惠琼 王丽英 赵千子 李胜光 段婷 周明珠 赵义 黄彦弘 路跃武 黄桂芬 韩峰 戚务芳 张娜 董笑影 孙文闻 高丽霞 王俊祥 陈海英 顾光 李芳 姜国平 刘涛 王晋平 陈雁飞 王晓云 刘斌 李法新 夏丽萍 张榕 赵丽娟 张冶宇 郭韵 薛江霞 刘冬梅 王岩岩 戴冰冰 刘伟 刘畅 华冰珠 丁从珠 顾菲 孙怡宁 莫凌菲 张斌 宁旺斌 潘静 沈凌汛 连莉 黄文辉 林泽英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骨量调查,了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 (1)所有调查患者中,主要病种为类风湿关节炎(1 069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983例)。3 136例患者中90%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其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1.4%。44.7%的患者在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用量(等效于泼尼松)>7.5 mg/d,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剂量≤2.5 mg/d者仍有58.5%存在骨质疏松。(2)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小于30岁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74.4%。(3)女性风湿病患者骨密度异常比例高于男性,平均停经年龄低于正常人群(45.8岁)。(4)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不规范,32.7%的患者从未预防性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在T<-2.5的患者中,35.6%未给予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用药为钙和维生素D,20.9%的患者仅给予钙剂单独治疗,仅有4%使用膦酸盐类药物。结论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预防性用药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高压氧对脑梗塞急性期血浆α颗粒膜蛋白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牛世芹 高春锦 +1 位作者 汪颜 路跃武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脑梗塞急性期病人血浆 α颗粒膜蛋白 ( GMP-1 4 0 )含量变化的机理。方法 应用双夹心放免测定法 ,定量测定两组脑梗塞急性期病人治疗前和治疗 2 0天后的血浆 GMP-1 4 0含量。结果  1脑梗塞急性期患者治疗前的血浆 G...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脑梗塞急性期病人血浆 α颗粒膜蛋白 ( GMP-1 4 0 )含量变化的机理。方法 应用双夹心放免测定法 ,定量测定两组脑梗塞急性期病人治疗前和治疗 2 0天后的血浆 GMP-1 4 0含量。结果  1脑梗塞急性期患者治疗前的血浆 GMP-1 4 0明显增高 ,与正常值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治疗 2 0天后 ,高压氧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浆 GMP-1 4 0含量明显下降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脑梗塞急性期患者 ,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 ,加用高压氧治疗 ,可明显降低血小板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浆 Α颗粒膜蛋白 高压氧治疗
下载PDF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和血栓素B_2含量测定
7
作者 牛世芹 路跃武 王涛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336-336,共1页
关键词 脑梗塞 急性期 α-颗粒膜蛋白-140 血栓素B2
下载PDF
基于风湿病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8
作者 董馨 夏思思 +1 位作者 路跃武 张永锋 《中国病案》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风湿病发病机制复杂,与多个学科有交叉,适合作为科学研究的目标疾病。以医学本科生参与风湿病专业科研项目的实施为案例,结合风湿病专业特点和优势,探讨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应逐步进行:⑴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培... 风湿病发病机制复杂,与多个学科有交叉,适合作为科学研究的目标疾病。以医学本科生参与风湿病专业科研项目的实施为案例,结合风湿病专业特点和优势,探讨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应逐步进行:⑴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培养方法,利用疾病管理数据库,模拟临床实践学习;学生参与教师课题,进行实战训练。⑵利用教师课题为具体实例指导学生课题申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选题、文献检索和解读、项目申请书和科研论文的撰写等。⑶实施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本科生教育仍是以课堂讲授教科书内容的传统授课模式为主;学生缺乏科研意识、科研指导和科研资助。⑷发掘科研创新理念提升方法,传统授课内容为基础,融入最新研究进展;强调医师提升科研能力,有助于打开临床思路;充分利用智能医学培养;带领学生参与医学实践活动。通过上述培养方法,促使本科生建立科研理念、培养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科研能力 医学本科生
原文传递
案例教学法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9
作者 师天燕 温晓宏 +3 位作者 袁晓旭 刘洪彦 路跃武 孟娟 《中国病案》 2024年第10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临床见习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某院风湿免疫科见习的医师60人,随机分组,30人为接受新型模式教学的实验组,30人为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所有...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临床见习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某院风湿免疫科见习的医师60人,随机分组,30人为接受新型模式教学的实验组,30人为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独立完成临床考核(理论考核、病例书写及临床思维考核)及调查问卷。结果实验组医师的病例书写成绩(91.6±3.1 VS.83.6±3.6,P=0.001)、临床思维考核成绩(92.4±3.7 VS.84.9±2.7,P=0.001)显著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见习医师认为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95.0%)、提高学习效率(86.7%)、培养协作精神(73.3%);实验组见习医师对新型教学模式(96.7%)及教学内容(96.7%)的满意度高。结论在风湿免疫科见习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见习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风湿病临床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翻转课堂 风湿免疫科
原文传递
抗B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风湿性疾病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路跃武 郑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57-559,共3页
关键词 B细胞 抗B 治疗 单克隆抗体 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疾病 CD20 重要作用 融合 导体
原文传递
在风湿病临床教学中培养循证医学的思维 被引量:7
11
作者 路跃武 《中国病案》 2010年第6期56-56,M0002,共2页
风湿病学是一门专科性强的学科,也是与别的专业联系紧密的学科。在风湿病临床教学中结合PBL教学模式,培养循证医学思维,使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同时也使教学方法得以丰富,有助于学生主动掌握和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关键词 循证医学 风湿病 教学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路跃武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8-528,共1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原发性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永锋 路跃武 +1 位作者 陈曦 郑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肺间质病变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以早期发现SS的肺部病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资料完整的原发性和继发性SS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抗SSA抗... 目的了解原发性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肺间质病变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以早期发现SS的肺部病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资料完整的原发性和继发性SS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等。结果①抗SSA抗体阳性的原发性SS(pSS)患者易出现肺间质病变,而且病变较重;②肺HRCT示继发性SS(sSS)肺间质病变程度比pSS肺间质病变程度重,可能受其病程长的影响;③pSS肺间质病变者其肺容量减少、顺应性降低较sSS肺间质病变者更多见,sSS肺间质病变者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二者肺功能损害均以小气道及弥散功能损害为主。结论SS患者应早期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肺间质病变,尤其是抗SSA抗体阳性pS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肺疾病 间质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抗SSA抗体
原文传递
长期羟氯喹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和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孟娟 路跃武 +1 位作者 董馨 刘洪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65-968,共4页
目的 观察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长期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北京朝阳医院住院72例确诊SLE患者,分为羟氯喹组(0.2g2次/d)及无羟氯喹组,每组均36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及24个月检测血清甘油三酯... 目的 观察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长期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北京朝阳医院住院72例确诊SLE患者,分为羟氯喹组(0.2g2次/d)及无羟氯喹组,每组均36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及24个月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Lp(a),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E/A等指标.结果 羟氯喹组治疗前后TC、TG、LDL和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治疗前(4.8 ±0.7)mmol/L,6、12及24个月分别为(4.5±0.7)、(4.7±0.7)及(4.2±0.5) mmol/L;TG:治疗前(1.99±0.42) mmol/L,6、12及24个月分别为(1.82±0.37)、(1.74±0.27)及(1.69±0.35) mmol/L;LDL:治疗前(3.26±0.52) mmol/L,6个月(2.85±0.64) mmol/L,12个月(2.54±0.38)mmol/L,24个月(2.23±0.48) mmol/L;HDL:治疗前(1.1±0.4) mmol/L,6个月(1.3±0.4) mmol/L,12个月(1.41±0.34) mmol/L,24个月(1.5±0.5) mmol/L,尤其在治疗12和24个月较治疗前变化较明显.无羟氯喹组治疗前后TC、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HDL和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和LDL逐渐升高,尤其在治疗12及24个月时升高较明显.羟氯喹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各指标比较显示,LVEDD、LVWPT和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VESD、IVST、FS(%)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DD、LVPWT降低,E/A增加,尤其在治疗24个月.结论 羟氯喹可降低长期使用激素的SLE患者的血清TC及LDL水平,且对SLE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均有疗效,从而起到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羟氯喹 脂代谢障碍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原发性痛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达标率调查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孟娟 袁晓旭 +1 位作者 明昕 路跃武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达标率情况,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就诊的痛风间歇期患者100例,均已接受过降尿酸治疗的,病程〉6个月,自愿加入本调查研...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达标率情况,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就诊的痛风间歇期患者100例,均已接受过降尿酸治疗的,病程〉6个月,自愿加入本调查研究。采用改良的中文版风湿病治疗依从性问卷(CCQR)调查分析其治疗依从性及降尿酸治疗达标率。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共84份。84例痛风患者中治疗依从性高者46例(54.8%),治疗依从性差者38例(45.2%)。治疗依从性高组CCQR为(73.48±15.62)分,治疗依从性低组CCQR为(48.37±10.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2,P〈0.001)。治疗依从性高组与依从性低组在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家族史、有无医疗保险和降尿酸药物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高组患者痛风病程明显短于治疗依从性低组[(6.12±1.79)年比(13.24±4.56)年,t=9.7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依从性与病程、发作频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高组患者降尿酸治疗达标率为35例(76.1%),明显高于治疗依从性低组14例(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6,P=0.0003)。两组血尿酸平均水平分别为(369.82±35.67)μmol/L比(497.46±63.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6,P〈0.001)。结论临床上需加强痛风患者健康教育,尤其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的管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降尿酸治疗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病人依从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培养性讲课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孟娟 袁晓旭 +1 位作者 董馨 路跃武 《中国病案》 2016年第12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培养性讲课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风湿免疫科接受2个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住院医师在风湿免疫科培训过程中,除进行常规的风湿免疫科规范... 目的探讨培养性讲课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风湿免疫科接受2个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住院医师在风湿免疫科培训过程中,除进行常规的风湿免疫科规范化培训外,还安排其参与科室内针对风湿免疫科规范化培训内容进行培养性讲课,对照组仅进行传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时调查两组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认可度、主动性,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住院医师对风湿免疫科规范化培训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培训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更强,出科考试成绩更高,分别为95.6±4.6分和91.8±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培养性讲课引入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显著提高住院医师对培训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性讲课 风湿免疫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
原文传递
结缔组织病相关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永锋 路跃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824-1826,共3页
分析了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资料完整的结缔组织病合并自发性纵隔气肿(SPM)的15例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15例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表现4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表现3例,肺部影像以薄壁空洞及囊泡样改变4例,肺部表现为斑片渗出... 分析了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资料完整的结缔组织病合并自发性纵隔气肿(SPM)的15例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15例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表现4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表现3例,肺部影像以薄壁空洞及囊泡样改变4例,肺部表现为斑片渗出性改变4例。结果表明,对肺部空腔样损害为主的原发干燥综合征及血清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及血清铁蛋白升高患者,更应提高SPM发生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纵隔气肿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职业胜任力培养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永锋 史旭华 路跃武 《中国病案》 2018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职业胜任力培养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中的意义。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8月某院风湿免疫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轮转研究生,共30人,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和胜任力教学模式组(实验组),每组15人。培训结束后,2组医学生采用360... 目的探讨职业胜任力培养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中的意义。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8月某院风湿免疫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轮转研究生,共30人,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和胜任力教学模式组(实验组),每组15人。培训结束后,2组医学生采用360度评价法全方面评估。结果带教老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评价在临床技能、医学知识、临床思维、团队协作、职业道德、医患沟通方面均差异显著(P<0.05)。护士、患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队协作、职业道德、医患沟通评价结果差异显著(P<0.05)。带教老师对2组间成绩级别比较结果,临床技能、医学知识、临床思维3方面,≥4级医学生比例,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职业胜任力的培养使医学生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胜任力 360度评价法 风湿免疫科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永锋 路跃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9期3197-3199,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资料完整的pSS合并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16例中女14例,男2例,年龄45~71岁。结果单侧小腿肌间静...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资料完整的pSS合并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16例中女14例,男2例,年龄45~71岁。结果单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6例,双侧肌间静脉血栓1例,右侧胫后静脉血栓1例,单侧腘静脉血栓2例,双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2例,颈静脉血栓2例,单大隐静脉血栓2例。12例患者以干燥症状起病,4例患者以肺部症状起病。16例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均为阴性。抗SSA 52 000抗体、抗SSA 60 000抗体阳性例数分别12例。16例患者均伴有间质肺疾病。结论pSS患者具有潜在静脉血栓高风险,尤其是合并间质肺疾病和抗SSA抗体阳性患者,更应提高对pSS患者静脉血栓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抗磷脂抗体
原文传递
Seminar教学法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孟娟 路跃武 《中国病案》 2015年第1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见习的28名七年制研究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临床见习后以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理论考... 目的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见习的28名七年制研究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临床见习后以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94.5±3.2 vs 85.6±3.7,P<0.05)。问卷调查在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改善学习气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表达沟通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及培养独立思维能力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分别为9.1±1.3vs8.1±1.6,9.1±0.8vs6.2±0.9,9.5±1.2vs7.1±1.3,9.6±1.1vs7.8±1.4,9.7±0.9vs6.2±1.6,8.3±0.7vs6.7±1.2,9.1±0.4vs5.4±0.8,9.2±0.7vs6.4±1.1,9.5±1.6,5.3±1.1,均P<0.05)。结论 seminar教学法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对风湿性疾病的理解及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 风湿免疫科 临床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