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即刻双平面乳房重建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李瑞青 杜稼苓 路选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0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双平面乳房重建在早期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或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并进行即刻乳房重建(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 目的探讨双平面乳房重建在早期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或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并进行即刻乳房重建(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IBR)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双平面乳房重建(以胸大肌-胸外侧融合筋膜系统覆盖假体)进行IBR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33侧乳房),采用部分背阔肌覆盖假体进行IB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33侧乳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二次手术和假体丢失情况,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假体体积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区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二次手术率(6.06%)、假体丢失率(9.09%)、局部复发率(10.00%)、远处转移率(6.67%)与对照组(分别为9.09%、6.06%、6.67%、3.33%)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12%)低于对照组(34.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平面乳房重建在早期乳腺癌IBR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双平面乳房重建术 即刻乳房重建术
下载PDF
联合应用超声刀和止血纱布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路选 杜稼苓 +2 位作者 王颖 王建 孙鹤庆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应用对乳腺癌术后减少腋窝创面引流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22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手术资料,A组(联合组)72例术中采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应用,B组(止血纱布组)50例...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应用对乳腺癌术后减少腋窝创面引流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22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手术资料,A组(联合组)72例术中采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应用,B组(止血纱布组)50例术中单纯腋窝止血纱布应用,C组(超声刀组)54例术中单纯超声刀应用,D组(电刀组)48例患者为单纯应用电刀组。比较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情况。结果:C组与D组比较,C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不显著(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比较,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但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可显著减少乳腺癌术后腋窝创面渗出,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刀 止血纱布
下载PDF
miR-7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路选 陈飞 +3 位作者 王颖 李瑞青 高小康 孙鹤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microR(miR)-7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可能的下游分子机制。方法采用ADR诱导体外人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阿霉素耐药性MCF-7/ADR细胞株;MCF-7或MCF-7/ADR乳腺癌细胞转染miR-7过表达载体(miR-7 mimic)或干扰miR-7载... 目的探讨microR(miR)-7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可能的下游分子机制。方法采用ADR诱导体外人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阿霉素耐药性MCF-7/ADR细胞株;MCF-7或MCF-7/ADR乳腺癌细胞转染miR-7过表达载体(miR-7 mimic)或干扰miR-7载体(miR-7 inhibitor)48 h后,阿霉素(100 ng/m L)处理24h,MTT法测算细胞存活率;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iR-7和ABCC10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BCC10蛋白表达。结果 MCF-7/ADR细胞表达低水平的miR-7和高水平的ABCC10。MCF-7/ADR过表达miR-7,ABCC10mRNA和蛋白表达受抑制,细胞的阿霉素敏感性增加,细胞活性下降;MCF-7低表达miR-7,ABCC10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细胞的阿霉素敏感性降低,而细胞活性增加。结论调控miR-7表达能逆转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性,其机制可能是miR-7通过调节ABCC10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阿霉素 细胞活性 微小RNA-7 ABCC10蛋白
下载PDF
单发与多发乳腺纤维腺瘤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路选 陆敏 陈飞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8期686-687,712,共3页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单发与多发(肿瘤个数≥2个)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观察单发与多发乳腺纤维腺瘤复发率的差异,探索减少复发的方法。方法:100例单发与100例多发乳腺纤维腺瘤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对肿瘤组织进行ER...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单发与多发(肿瘤个数≥2个)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观察单发与多发乳腺纤维腺瘤复发率的差异,探索减少复发的方法。方法:100例单发与100例多发乳腺纤维腺瘤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对肿瘤组织进行ER、P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多发者中50例术后予以三苯氧胺治疗(治疗组)。结果:ER在单发纤维腺瘤与多发纤维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和80%(P<0.05),PR在单发纤维腺瘤与多发纤维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和63%(P>0.05)。术后3年,100例多发乳腺纤维腺瘤中治疗组50例无复发,非治疗组50例有12例复发(P<0.05);而100例单发者中6例复发(P<0.05)。结论:多发纤维腺瘤的ER表达阳性率高于单发者,多发纤维腺瘤的复发率高于单发者,多发纤维腺瘤术后予以三苯氧胺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受体 雌激素 孕激素
下载PDF
胆管癌组织及胆汁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路选 蔡军 +1 位作者 王健生 周广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808-810,共3页
目的:检测胆管癌组织和胆汁中的端粒酶活性,以研究与端粒酶与胆管癌的关系及对胆管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PCR-ELISA方法检测20例胆管癌的癌组织和胆汁中端粒酶活性,同时用相同的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胆管组织和胆汁中的端粒酶活性以作对照... 目的:检测胆管癌组织和胆汁中的端粒酶活性,以研究与端粒酶与胆管癌的关系及对胆管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PCR-ELISA方法检测20例胆管癌的癌组织和胆汁中端粒酶活性,同时用相同的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胆管组织和胆汁中的端粒酶活性以作对照。结果:20例胆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为80%(16/20),胆汁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5%(15/20)。正常胆管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为0(0/20),胆汁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0(0/20)。结论:端粒酶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胆汁中端粒酶活性可有助于胆管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胆汁 端粒酶PCR—ELISA
下载PDF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杜稼苓 路选 +1 位作者 王颖 孙鹤庆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8年7月经保乳手术治疗的6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改良根治术6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保乳手术治疗没有增加患者的局... 目的: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8年7月经保乳手术治疗的6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改良根治术6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保乳手术治疗没有增加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生存率与同期改良根治术相当,并且保持了患者良好的乳房外形。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治疗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下载PDF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瑞青 杜稼苓 +2 位作者 孙鹤庆 路选 陈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94-9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钼靶X线诊断假阴性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3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190例,患者术前乳腺钼靶X线片及病理资料完整。根据其术前钼靶X线表现,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钼靶X线诊断假阴性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3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190例,患者术前乳腺钼靶X线片及病理资料完整。根据其术前钼靶X线表现,分为假阴性组和真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肿块直径、淋巴结受累情况、组织学类型、性激素受体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90例乳腺癌患者中,钼靶X线假阴性的比例为20.0%(38/190);假阴性组与真阳性组比较,(1)发病年龄(54.20±1.75)岁与(55.10±1.10)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肿块直径大小,(1.84±0.72)cm与(2.54±1.20)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假阴性组乳头湿疹样癌、髓样癌及黏液腺癌比例较高(P<0.05);真阳性组淋巴结阳性率比假阴性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雌激素(ER)、孕激素(PR)状态表达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肿块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假阴性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假阴性与患者TNM分期、肿块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对病理分析、PR及ER表达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鉴别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钼靶X线诊断 假阴性
下载PDF
胸大肌肌瓣转移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飞 孙鹤庆 +1 位作者 路选 王颖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11期890-891,共2页
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减少腋窝淋巴瘘及上肢水肿的效果。回顾性分析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瓣转移术20例患者(A组)的手术资料,与同期1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B组)相比较,观察创面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 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减少腋窝淋巴瘘及上肢水肿的效果。回顾性分析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瓣转移术20例患者(A组)的手术资料,与同期1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B组)相比较,观察创面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积液发生率、上肢水肿发生率等。A组与B组比较,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皮下积液发生率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癌改良根治术时同时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可显著减少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瘘以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大肌肌瓣转移术 淋巴瘘 上肢淋巴水肿
下载PDF
胸大肌肌瓣转移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颖 陈飞 +1 位作者 孙鹤庆 路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将68例乳腺癌患者分成2组,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干预组),33例单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随访观...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将68例乳腺癌患者分成2组,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干预组),33例单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分别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测量双侧臂围,判断有无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及程度。结果随访结果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可显著减少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大肌肌瓣转移术 上肢淋巴水肿
下载PDF
胸大肌肌瓣转移术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瑞青 杜稼苓 +2 位作者 孙鹤庆 路选 陈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678-679,共2页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漏的预防效果。方法乳腺癌患者75例,将75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照组40例,单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引流量...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漏的预防效果。方法乳腺癌患者75例,将75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照组40例,单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2、3天引流量分别为(129.82±11.46)ml、(89.94±9.73)ml和(30.82±10.56)ml,对照组分别为(179.47±24.23)ml、(130.82±10.56)m和(87.82±8.44)n1;实验组术后拔管时间为(6.47±1.62)天,对照组为(9.41±1.91)天;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85%,对照组为17.5%,两组3种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胸大肌肌瓣转移可预防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大肌肌瓣转移术 淋巴漏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术后ERCP的临床应用分析
11
作者 蔡军 李勇 路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7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胆石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 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乳头腺瘤一例
12
作者 李瑞青 杜稼苓 +2 位作者 孙鹤庆 陈飞 路选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707-707,共1页
病人,女,25岁。因左侧乳头皮肤破损伴发现肿块半年入院。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左侧乳头无凹陷,皮肤略隆起,可扪及0.6 cm×0.5 cm大小肿块,突出皮面约0.1 cm,表面粗糙,边界清楚,质硬,无压痛,无破溃、渗液,双侧锁骨上下、腋窝... 病人,女,25岁。因左侧乳头皮肤破损伴发现肿块半年入院。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左侧乳头无凹陷,皮肤略隆起,可扪及0.6 cm×0.5 cm大小肿块,突出皮面约0.1 cm,表面粗糙,边界清楚,质硬,无压痛,无破溃、渗液,双侧锁骨上下、腋窝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超检查提示:左乳乳头增大,呈减弱回声,见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区,乳头内血流信号丰富。入院后行包括肿瘤在内的乳头组织的楔形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腺瘤
下载PDF
双环法乳房整形缩小术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陆敏 路选 +2 位作者 陈飞 杜稼苓 孙鹤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双环法 巨乳症 整形缩小术
下载PDF
ABCC10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耐药研究
14
作者 陈飞 路选 王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77-178,181,共3页
乳腺癌最重要的全身治疗手段之一就是化疗,但化疗的疗效往往由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而降低,所以研究清楚乳癌细胞对化疗耐药的原因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研究着重于肿瘤耐药基因及其相关蛋白。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耐药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乳腺癌2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路选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53-353,355,共2页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常见疾病之一,大量临床资料支持本病为良性病变,但也有一定的癌变率,有报道[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率6%~8%.治疗多采用乳腺病变导管或区段腺体切除,可取得满意疗效,术后预后好.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癌
原文传递
术后即刻硅胶假体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杜稼苓 王颖 +1 位作者 路选 孙鹤庆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即刻胸大肌包裹硅胶假体行乳房再造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2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后即刻采用胸大肌包裹硅胶假体的乳... 目的探讨术后即刻胸大肌包裹硅胶假体行乳房再造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2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后即刻采用胸大肌包裹硅胶假体的乳房再造,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13~58个月,出现假体渗漏1例,乳头感觉减退2例,包膜挛缩1例,骨转移1例,28例均存活。27例对术后乳房外形满意,满意率96.43%。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硅胶乳房假体再造,在保证肿瘤治疗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了患者对保持乳房外形美观的要求。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在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及死亡率等方面与单纯乳腺癌手术相比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假体 乳房再造 保留乳头乳晕 乳腺癌
原文传递
腋部副乳腺手术方式改进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稼苓 路选 +1 位作者 孙鹤庆 王颖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87-288,共2页
副乳腺是胸部以外退缩不全或残留的乳腺原基,是最常见的乳腺畸形,多见于腋窝或乳头与脐之间的部位,约占成年女性的2%-6%。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6年间,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结合整形技术手术治疗腋部副乳腺136例,疗效满意。
关键词 腋部副乳腺 手术改进 整形
原文传递
双平面假体置入在乳腺癌术后Ⅰ期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路选 陈飞 高小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478-479,共2页
自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笔者尝试了双平面假体置入的乳房再造方法,改善了胸大肌对乳房假体的挤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乳腺癌 双平面假体置入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