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冈石窟纪录片的声音叙事探析
1
作者 吴枢璇 路金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声音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石窟纪录片中,解说声、音乐和音效三种声音元素与叙事基调及节奏紧密融合,在承载场景信息、营造叙事氛围、增强观众对内容的情感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声音带给人的听觉感受不仅使观众沉浸于纪录片... 声音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石窟纪录片中,解说声、音乐和音效三种声音元素与叙事基调及节奏紧密融合,在承载场景信息、营造叙事氛围、增强观众对内容的情感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声音带给人的听觉感受不仅使观众沉浸于纪录片的场景,深入感知纪录片的叙事内容,也能提升纪录片的内容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纪录片 声音 氛围营造 情感认同
下载PDF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声音景观——以2018年上合峰会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路金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1-62,共2页
在媒介化社会,视听符号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声音符号被用于各类视听文本,听觉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声音符号 声音景观 城市形象宣传片 获取信息 视听符号 日常生活
下载PDF
电视方言节目与方言的活态传承——方言保护视域下电视方言节目意义与价值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路金辉 孙宏吉 《今传媒》 2017年第8期148-149,共2页
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 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范、激发民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是方言的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电视方言节目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城市形象微电影空间生产的特征及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路金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微电影的爆红引起了城市形象宣传者的兴趣,因此各城市纷纷"量身打造"城市形象微电影,以期通过生产城市空间、建构城市形象从而营销城市。城市之于城市形象微电影既是文本也是框架,本文以空间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城市形象微电影... 微电影的爆红引起了城市形象宣传者的兴趣,因此各城市纷纷"量身打造"城市形象微电影,以期通过生产城市空间、建构城市形象从而营销城市。城市之于城市形象微电影既是文本也是框架,本文以空间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城市形象微电影建构城市空间的混合性特征,即地域性与无地域性、情感化的精神空间与物欲化的消费空间的混合,阐释了城市形象微电影构建城市空间的路径是绘制流动的城市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微电影 混合性 空间生产
下载PDF
云冈文化传播方式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路金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8Z期49-50,共2页
开凿于公元5世纪的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王朝最宏伟、最壮丽的文化工程和艺术创造,被誉为北魏王朝的天... 开凿于公元5世纪的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王朝最宏伟、最壮丽的文化工程和艺术创造,被誉为北魏王朝的天然博物馆,也成为传播北魏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方式 云冈 天然博物馆 传播过程 人际传播 艺术创造 文化工程 电子媒介 拟态环境 网络媒介
下载PDF
现代化视野下农村广播频率节目设置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路金辉 孙宏吉 《中国广播》 2007年第11期51-53,共3页
2003年3月28日,陕西农村广播频率开播,使我国农民有了自己的专业频率,此后江西科教农村频率、山西农村广播、河南农村广播、河北农村广播、安徽农村广播也相继开播。农村广播频率开播后很快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如... 2003年3月28日,陕西农村广播频率开播,使我国农民有了自己的专业频率,此后江西科教农村频率、山西农村广播、河南农村广播、河北农村广播、安徽农村广播也相继开播。农村广播频率开播后很快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把农村广播频率的节目放到中国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运用现代化理论审视农村广播频率的节目,其中还存在一些缺失,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广播 广播频率 现代化理论 节目设置 专业频率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社会转型
下载PDF
《中国名片·沈阳》的符号与叙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路金辉 孙宏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作为城市广告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城市形象的视觉再现,成为世界各个城市进行形象展示的有效途径。在城市形象宣传片拍摄成为潮流的背景下,沈阳市推出了最新宣传片《中国名片·沈阳》。作为视听文本,《中国名片·沈阳》的声音符... 作为城市广告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城市形象的视觉再现,成为世界各个城市进行形象展示的有效途径。在城市形象宣传片拍摄成为潮流的背景下,沈阳市推出了最新宣传片《中国名片·沈阳》。作为视听文本,《中国名片·沈阳》的声音符号和视觉符号相得益彰,历史与现实交错展开的叙事时间、人文空间的建构都使这部片子独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宣传 《中国名片·沈阳》 叙事符号 人文空间
下载PDF
短视频时代监狱形象的呈现与建构——以监狱官方抖音号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路金辉 孙宏吉 《新媒体研究》 2021年第11期35-37,共3页
以监狱官方抖音号为研究对象,以形象传播为切入点,对监狱官方抖音号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进行分析。监狱官方抖音号的监狱形象建构具有自主性、形象化、潮流化的特点,着力打破社会民众对监狱的"刻板印象"。
关键词 短视频 监狱形象 监狱官方抖音号
下载PDF
地方文化传播的媒介策略——以大同地方文化的大众传播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路金辉 《吕梁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传播,尤其是在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成了文化的建构者或消解者。在如何传承大同地方文化这一背景之下,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地方文化传播策略成为时代的需求。为了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大众传播媒介可以使用传播媒介联...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传播,尤其是在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成了文化的建构者或消解者。在如何传承大同地方文化这一背景之下,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地方文化传播策略成为时代的需求。为了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大众传播媒介可以使用传播媒介联动化、传播时间持续化、传播形式多元化、传播数量规模化、传受双方互动化等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化 大众传媒 传播效果
下载PDF
中国城市形象片的研究现状——基于CNKI(2004-2017)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路金辉 韩晓冰 《新闻世界》 2019年第5期86-91,共6页
为了解我国城市形象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以我国14年来(2004——2017发表的以城市形象片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从文献发表年度分布、文献来源、文献主题分布等角度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解我国城市形象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以我国14年来(2004——2017发表的以城市形象片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从文献发表年度分布、文献来源、文献主题分布等角度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形象片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城市形象片的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定性研究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研究方法;城市形象片的研究主题集中,城市形象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成为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片 核心作者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创优的路径探析——基于对第28—31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获奖作品的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路金辉 孙宏吉 《现代视听》 2022年第4期41-45,共5页
在短视频新闻呈井喷式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中国新闻事业年度最高奖项的中国新闻奖,为了示范与引领新闻实践活动,在2018年设立了短视频新闻奖项。本文以第28—31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的75件标杆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短视频新闻创优的路径,以期... 在短视频新闻呈井喷式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中国新闻事业年度最高奖项的中国新闻奖,为了示范与引领新闻实践活动,在2018年设立了短视频新闻奖项。本文以第28—31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的75件标杆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短视频新闻创优的路径,以期为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创优提供参照,促进主流媒体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新闻 技术赋能 去电视化 内容为王
下载PDF
新媒体编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路金辉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山西大同大学的新媒体编辑课程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四目标、三协同、四融入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实现了课程联动、师生互动... 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山西大同大学的新媒体编辑课程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四目标、三协同、四融入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实现了课程联动、师生互动,建构了价值塑造的共同体,有效实现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为其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的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编辑 课程思政 协同思政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从《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看深度报道叙事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路金辉 田花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封面故事是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例,解读其叙事方式,分析了深度报道叙事模式构建的途径,即用事实成就深度、用逻辑建构深度、用视野驾驭深度。
关键词 深度报道 叙事方式 叙事模式
下载PDF
解读广播媒介角色定位
14
作者 路金辉 周晔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如何科学地把握广播的媒介定位,如何开拓适合广播媒介定位的生存空间是广播媒介发展的关键。本文把广播放到人类社会的宏观环境中,从人类媒介发展、广播媒介自身发展、符号三个角度论证了广播媒介由中心走向边缘的角色演变过程及其在未... 如何科学地把握广播的媒介定位,如何开拓适合广播媒介定位的生存空间是广播媒介发展的关键。本文把广播放到人类社会的宏观环境中,从人类媒介发展、广播媒介自身发展、符号三个角度论证了广播媒介由中心走向边缘的角色演变过程及其在未来的媒介格局中必然处于边缘的角色定位。但只要广播发挥自己的媒介优势,积极寻求适合广播角色定位的生存空间,广播媒介也是大有可为的,可以成为社区的信息中心、贴身的电子秘书、受众的娱乐伙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媒介 角色 定位 社区的信息中心 贴身的电子秘书 受众的娱乐伙伴
下载PDF
关于新闻教育联合办学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路金辉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6,共3页
以培养新闻人才、促进新闻事业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新闻教育应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在新闻事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时代呼唤新的教学模式———联合办学模式。联合办学是一种对位、共赢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闻教育 联合办学模式
下载PDF
在场的缺席者与可见的人类--贾樟柯电影中底层女性生存状态的镜像
16
作者 路金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61-65,共5页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以“文献性”的电影叙事讲述了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中底层民众的命运转折。贾樟柯的电影虽不能划到女性电影范畴,但其电影关注了社会变动中底层女性命运,表达了其性别思考。本文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在不...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以“文献性”的电影叙事讲述了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中底层民众的命运转折。贾樟柯的电影虽不能划到女性电影范畴,但其电影关注了社会变动中底层女性命运,表达了其性别思考。本文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命运转折,解析底层女性从“在场的缺席”到成为“可见的人类”的艰难,并阐释中国当代底层女性生存的社会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女性主义 他者 在场的缺席者 可见的人类
下载PDF
《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优化探析
17
作者 路金辉 《今传媒》 2019年第7期10-12,共3页
本文以教育传播学的传播要素理论为切入点,从传播内容即《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内容和传播策略即《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方式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优化《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探讨如何走出《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被认为"无... 本文以教育传播学的传播要素理论为切入点,从传播内容即《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内容和传播策略即《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方式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优化《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探讨如何走出《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被认为"无用无趣"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传播史》 教育传播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下载PDF
传播学视野下的《荀子》
18
作者 路金辉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98-99,共2页
荀子从“人能群”“人之生,不能无群”社会学思想和“性恶论”的人性论观点出发,认识到了传播的活动的不可或缺性。荀子认为传播的“不教无以理民性”“神莫大于化道”的巨大的教化作用,同时也认识到了传播的负面效果,因此他的“隆礼重... 荀子从“人能群”“人之生,不能无群”社会学思想和“性恶论”的人性论观点出发,认识到了传播的活动的不可或缺性。荀子认为传播的“不教无以理民性”“神莫大于化道”的巨大的教化作用,同时也认识到了传播的负面效果,因此他的“隆礼重法”也被应用到传播活动中,主张对传播活动进行伦理规范和法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荀子》 传播 伦理 法制
下载PDF
中国新闻教育理念的流变
19
作者 路金辉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9-43,共5页
中国新闻教育是随着新闻教育的理念不断流变而发展的。中国的新闻教育经历了由模仿美国新闻教育模式,以培养通才为目的、重实用的新闻教育理念向照搬苏联模式,以培养专才为目的、重政治的新闻教育理念的转变,最终流变为当代以培养培养... 中国新闻教育是随着新闻教育的理念不断流变而发展的。中国的新闻教育经历了由模仿美国新闻教育模式,以培养通才为目的、重实用的新闻教育理念向照搬苏联模式,以培养专才为目的、重政治的新闻教育理念的转变,最终流变为当代以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的、重视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新闻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教育 通才 专才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大同城市形象片《一座城》的视觉修辞探析
20
作者 路金辉 赵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9-113,共5页
用视觉修辞原理,对大同城市形象片《一座城》进行解读,探求其图像背后的“所指”。为了建构转型期的大同形象,改变大同“煤都”的刻板印象,制作者运用了多种视觉符号,包括城墙、云冈石窟、马雕、钢琴,呈现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大同城市意... 用视觉修辞原理,对大同城市形象片《一座城》进行解读,探求其图像背后的“所指”。为了建构转型期的大同形象,改变大同“煤都”的刻板印象,制作者运用了多种视觉符号,包括城墙、云冈石窟、马雕、钢琴,呈现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大同城市意象。多元视觉修辞的运用,把城市形象植入文本的深层结构,增强了《一座城》的视觉说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片 符号 视觉修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