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学文献考辨方法论
1
作者 踪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6,共10页
目前尚有二三百种赋学文献深藏于海内外各类藏书机构,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查询与利用。研究者可以通过书目检索,实地查询,版本源流梳理,文献真伪鉴别,作者、年代考证等方式展开初步研究。对于已经亡佚的辞赋作品和赋论、赋注文献,可... 目前尚有二三百种赋学文献深藏于海内外各类藏书机构,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查询与利用。研究者可以通过书目检索,实地查询,版本源流梳理,文献真伪鉴别,作者、年代考证等方式展开初步研究。对于已经亡佚的辞赋作品和赋论、赋注文献,可以利用类书、字书、韵书、古注等钩稽其佚文,但需要仔细考辨,去伪存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文献 研究方法 考辨
下载PDF
汉大赋中动植物书写的特色
2
作者 踪凡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1-107,共7页
汉代散体大赋抛弃了《诗经》轻盈灵动的比兴手法,以及《楚辞》婉转清深的美人香草之喻,使用分类展列的方式书写动物、植物,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赋中动植物数量众多,已达《诗经》《楚辞》的六七倍之巨,在意象上平面铺开,... 汉代散体大赋抛弃了《诗经》轻盈灵动的比兴手法,以及《楚辞》婉转清深的美人香草之喻,使用分类展列的方式书写动物、植物,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赋中动植物数量众多,已达《诗经》《楚辞》的六七倍之巨,在意象上平面铺开,鳞次栉比,具有鲜明的图案化特征。汉赋作家具有初步的类别意识,遵循同类相聚、“离辞连类”的原则,对飞禽、走兽、水族、花草、树木等进行各自铺写,这为类书的产生提供了资料来源和分类基础。赋中名物虚实相间,因夸成奇,掺杂有不少异域物产甚至神鸟异兽,反映了汉帝国上升时期囊括万有、征服一切的豪迈心胸。汉大赋动植物还具有“可增减性”与“可替换性”,但过分铺陈也会有“繁类成艳”“腴辞害骨”之弊,这是散体大赋走向僵化与衰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大赋 动植物 展列 分类 夸饰
下载PDF
陈山毓《赋略》及其赋学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冷卫国 踪凡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0-132,共3页
《赋略》是一部将选赋、论赋与辑录赋学资料相结合的赋学专著。该书陈氏自序是一篇精粹的赋学论文,从裁、轴、气、情、神五个方面来探讨赋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绪言》辑录历代的赋论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分成五个部分来加以编排,藉以表达著... 《赋略》是一部将选赋、论赋与辑录赋学资料相结合的赋学专著。该书陈氏自序是一篇精粹的赋学论文,从裁、轴、气、情、神五个方面来探讨赋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绪言》辑录历代的赋论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分成五个部分来加以编排,藉以表达著者的赋学思想;《列传》专门辑录历代赋家的传记资料,内容丰富,颇便读者;正篇与外篇选录先秦至明代的著名赋作,兼及七体、颂体、楚辞体,偶作评点,颇有识见。在明代未年的学术著作中,《赋略》对赋文学进行了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其编纂体例及学术观点都值得后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基本理论问题 《绪言》 传记资料 学术著作 全面系统 学术观点 编纂体例 辑录 楚辞体 历代 明代 赋论 赋家 赋作 七体 文学
下载PDF
两汉故事赋的表现题材及文学成就 被引量:4
4
作者 踪凡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尹湾汉简《神乌赋》的出土 ,让我们惊叹于两汉故事赋所达到的艺术高度。钩稽相关资料不难发现 ,两汉故事赋或讲述鸟兽故事 ,或敷演历史传说 ,或再现生活场景 ,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世俗民众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 ,其生成及传播方式都值得... 尹湾汉简《神乌赋》的出土 ,让我们惊叹于两汉故事赋所达到的艺术高度。钩稽相关资料不难发现 ,两汉故事赋或讲述鸟兽故事 ,或敷演历史传说 ,或再现生活场景 ,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世俗民众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 ,其生成及传播方式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些赋作包孕着戏曲、小说等多种文学要素 ,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 ,人物形象的鲜明 ,语言的个性化与通俗化 ,都形成了汉代文学中特异的存在 ,从而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俗文学的发展演进有过不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故事赋 神乌赋 表现题材 文学成就 影响
下载PDF
论孔子“思无邪”的本旨 被引量:6
5
作者 踪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5-99,共5页
从春秋时代的用诗实践以及孔子实用主义诗学观念入手可知:“思无邪”是指包括《诗经》中“有邪”之诗在内的所有作品,经过断章取义的处理、升华,都能在实践中发挥出纯正无邪的实际功效。孔子“思无邪”说被儒家后学引申利用,在《诗经》
关键词 孔子 诗学 《诗经》
下载PDF
何景明的一篇集外赋 被引量:1
6
作者 踪凡 王海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5-219,共5页
《山西通志》卷二百二十载有何景明的一篇集外赋《石楼赋》。该赋通过对石楼山风光景物的描写,赞扬了恩师李瀚的品质、人格与修养,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体,骈散相间,用韵自由,是一篇典型的文赋。《石楼赋》的发现表明,作为"前七子&qu... 《山西通志》卷二百二十载有何景明的一篇集外赋《石楼赋》。该赋通过对石楼山风光景物的描写,赞扬了恩师李瀚的品质、人格与修养,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体,骈散相间,用韵自由,是一篇典型的文赋。《石楼赋》的发现表明,作为"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虽然提出过明晰的复古理论,但他在创作中并没有排斥六朝以后产生的新的文学体式,是一位观念较为通达的文学思想家和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景明 《石楼赋》 文赋 通达
下载PDF
《毛诗序》的功利诗学观念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踪凡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67-72,共6页
《毛诗序》是冠于《毛诗》每首诗之前的简短说明,它作为先秦诗学的系统性、实践性的总结和《诗经》研究史上的开山之作而功勋卓著,影响深远.但在自宋至清的一千多年间,人们对它的评价却很不一致,形成了尊序派与废序派的长期争辩.五四以... 《毛诗序》是冠于《毛诗》每首诗之前的简短说明,它作为先秦诗学的系统性、实践性的总结和《诗经》研究史上的开山之作而功勋卓著,影响深远.但在自宋至清的一千多年间,人们对它的评价却很不一致,形成了尊序派与废序派的长期争辩.五四以后更被诬为掩盖《诗经》的“瓦砾”而屡遭唾骂和谴责.本文摈弃前人或一味废序、或盲目尊序的偏见,力求从《毛诗序》的文本内容人手,实事求是地探讨它的功利诗学观念及其成因,为人们历史地、客观地认识《毛诗序》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诗经》 诗学观念 功利主义 礼乐教化 毛亨 儒家伦理 《汉书·艺文志》 先秦诗学 礼乐文化
下载PDF
论明代的汉赋评点 被引量:3
8
作者 踪凡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5,共8页
汉赋评点在明末万历崇祯年间迅速兴起,它们存在于《文选》评点、史书评点或者专门的辞赋评点著作中。这些评点文字或交代作赋背景和缘由,或进行文字校勘与语词考释,或品赏佳句隽语,或挖掘赋意赋境,或分析艺术结构,或揭示赋作风格并给予... 汉赋评点在明末万历崇祯年间迅速兴起,它们存在于《文选》评点、史书评点或者专门的辞赋评点著作中。这些评点文字或交代作赋背景和缘由,或进行文字校勘与语词考释,或品赏佳句隽语,或挖掘赋意赋境,或分析艺术结构,或揭示赋作风格并给予文学史定位。总体上看,这些评点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语言精练,意味隽永,有效地促进了汉赋在明末文人中的普及与传播,对清代的诗文评点和文学研究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评点 明代 孙鑛 影响
下载PDF
蔡邕与鸿都门学的汉赋观 被引量:3
9
作者 踪凡 《贵州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72-74,90,共4页
东汉末年,围绕着鸿都门学的论争,凸现出两种截然相 反、根本对立的汉赋观:第一种是以灵帝与鸿都门士为代表的贴近世俗生活、追求感官享受 的新型的汉赋观,第二种是以蔡邕为代表的恪守传统经学与道德规范的旧的汉赋观。蔡邕在 理论... 东汉末年,围绕着鸿都门学的论争,凸现出两种截然相 反、根本对立的汉赋观:第一种是以灵帝与鸿都门士为代表的贴近世俗生活、追求感官享受 的新型的汉赋观,第二种是以蔡邕为代表的恪守传统经学与道德规范的旧的汉赋观。蔡邕在 理论上否定但在实践上却创作了不少逸乐小赋,反映了他对汉赋地位的独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邕 鸿都门学 汉灵帝 汉赋观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祝尧《古赋辨体》的汉赋观 被引量:5
10
作者 踪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9-65,共7页
祝尧《古赋辨体》对于汉赋的认识 ,包括赋之文体及渊源论、汉赋价值论、汉赋艺术结构论、汉赋作家作品论凡四个方面。这些观点都贯穿于该书的汉赋序论和赋作解题之中 ,论述时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呼应 ,观点鲜明而又论证细密 ,纵横开阖 ,声... 祝尧《古赋辨体》对于汉赋的认识 ,包括赋之文体及渊源论、汉赋价值论、汉赋艺术结构论、汉赋作家作品论凡四个方面。这些观点都贯穿于该书的汉赋序论和赋作解题之中 ,论述时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呼应 ,观点鲜明而又论证细密 ,纵横开阖 ,声情并茂 ,极富思辩色彩与逻辑力量。《古赋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尧 《古赋辨体》 汉赋观 理论性 复兴
下载PDF
《历代赋汇》版本叙录 被引量:2
11
作者 踪凡 方利侠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2期84-88,共5页
《历代赋汇》编于清初,清代有刻本、抄本、石印本共7种,其中以康熙45年内府刻本和乾隆46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价值最高。当代共有影印本10种,颇便读者,但学术界仍然期待着点校本的问世。
关键词 《历代赋汇》 版本 整理
下载PDF
《赋海大观》之阙误 被引量:2
12
作者 踪凡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6-150,共5页
《赋海大观》体制庞大,类目繁细,但在对历代赋体文学作品进行汇集和编录时,出现了分类失当、次序错乱、篇目阙漏、作品重出、篇名错讹、体例混乱、作者和内容阙误等问题,使用时需要加以校核、辨析,以免以讹传讹。
关键词 《赋海大观》 历代赋体文学作品 错乱 阙误 校核
下载PDF
《会稽三赋》的注本和版本 被引量:1
13
作者 踪凡 方利侠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会稽三赋》主要有两个注本:一为宋周世则注、宋史铸增注本,一为明南逢吉注本(包括单纯的南逢吉注本和明南逢吉原注、明尹坛补注本两种)。其中周、史注征引富赡,备载出处,有重要史料价值;南逢吉注简洁明快,不标出处,便于一般读者诵习;... 《会稽三赋》主要有两个注本:一为宋周世则注、宋史铸增注本,一为明南逢吉注本(包括单纯的南逢吉注本和明南逢吉原注、明尹坛补注本两种)。其中周、史注征引富赡,备载出处,有重要史料价值;南逢吉注简洁明快,不标出处,便于一般读者诵习;而尹坛补注穿插在南注之中,二者浑然一体,仔细揣摩,亦可见其补苴之功。南、尹注本在明清时期屡经翻刻,流播甚广。《会稽三赋》既是赋史名篇,又是地方文化史上的名作,具有文学与地方文献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文化 《会稽三赋》 注本 版本
下载PDF
朱熹论两汉诗赋——兼与晁补之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踪凡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4-81,103,共9页
朱熹在《楚辞集注》与《楚辞后语》中,因研究《楚辞》的需要而选录、注释、评论了一些汉代诗歌和辞赋。其编选旨趣颇受晁补之的影响,青睐抒情写怀及思想雅正之篇什,所作注释简明扼要,瑕瑜并见,而影响甚大。朱熹在品评两汉诗赋时,崇尚古... 朱熹在《楚辞集注》与《楚辞后语》中,因研究《楚辞》的需要而选录、注释、评论了一些汉代诗歌和辞赋。其编选旨趣颇受晁补之的影响,青睐抒情写怀及思想雅正之篇什,所作注释简明扼要,瑕瑜并见,而影响甚大。朱熹在品评两汉诗赋时,崇尚古朴自然,反对靡丽夸张,表现出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而其对司马相如、扬雄、蔡琰等人的人格评判,显然有以道德批评代替文学研究的倾向,表现出理学家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两汉诗赋 编选 注释
下载PDF
《辞赋标义》的编者、版本及其赋学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踪凡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9-175,共7页
《辞赋标义》的编者俞王言,应该是明万历年间徽州府休宁县(今属安徽省)人,有学者以为系广东海阳或安徽歙县人,均不确。该书在明末清初流传甚广,至今尚有十余部传世,主要有两种印本形态:一是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金溥参订、休宁金氏浑朴... 《辞赋标义》的编者俞王言,应该是明万历年间徽州府休宁县(今属安徽省)人,有学者以为系广东海阳或安徽歙县人,均不确。该书在明末清初流传甚广,至今尚有十余部传世,主要有两种印本形态:一是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金溥参订、休宁金氏浑朴居刻本,一是崇祯年间郑之槃据金溥本修订、重印之本。该书既是一部版式独特、备受欢迎的辞赋总集,也是一部重要的赋学理论著作,它反映了编者较为通达的文体观念,以及辞赋并重、屈马同尊、崇尚楚汉、贬抑六朝的赋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标义》 俞王言 休宁县 版本 赋学观
下载PDF
《毛诗序》作者考辨 被引量:4
16
作者 踪凡 《中国韵文学刊》 1999年第2期79-85,共7页
据载毛亨曾作《毛诗故训传》。本文从外部经学背景与《序》、《传》内在关系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发现《毛诗序》原本是《毛诗故训传》的一部分。因而《毛诗序》的作者也应该是秦汉之际的毛亨。
关键词 《毛诗序》 《毛诗故训传》 毛亨
下载PDF
班固对汉赋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踪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班固在《汉书》中为十余位西汉赋家立传,全文载录了18篇赋及其有关情况。他对汉赋的性质渊源、兴盛原因、社会功能、价值地位、创作原则作了理论阐发,对赋作也有评点解析。他的许多真知灼见连同他作为官方学者的历史局限,都对后代的汉... 班固在《汉书》中为十余位西汉赋家立传,全文载录了18篇赋及其有关情况。他对汉赋的性质渊源、兴盛原因、社会功能、价值地位、创作原则作了理论阐发,对赋作也有评点解析。他的许多真知灼见连同他作为官方学者的历史局限,都对后代的汉赋研究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汉赋资料 汉赋理论
下载PDF
论司马迁对中国楚辞学和中国赋学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2
18
作者 踪凡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9-35,共7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最早为楚辞作家屈原和西汉初年赋家贾谊、司马相如立传,记载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经过,记载了早期文学集团的活动,并大量载录辞赋作品,为保存辞赋文献、保存辞赋研究资料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司马迁还发表了最早... 司马迁在《史记》中最早为楚辞作家屈原和西汉初年赋家贾谊、司马相如立传,记载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经过,记载了早期文学集团的活动,并大量载录辞赋作品,为保存辞赋文献、保存辞赋研究资料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司马迁还发表了最早的辞赋评论,他认为辞、赋无别,汉赋直承楚辞而来;他十分强调并高度肯定辞赋的讽谏功能和抒情特征,批评汉赋的夸张虚构与华丽辞藻,并最早对具体辞赋作品作出评点与解析。无论是文献资料的保存与清理还是辞赋理论的探索和建构,司马迁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垂范后人,功不可没。司马迁理所当然是中国楚辞学和中国赋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楚辞学 赋学 奠基人
下载PDF
古代汉赋研究的分类总结与理论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踪凡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1-186,共6页
中国古代的汉赋研究始于汉初,终于清末,历时两千余年。古代学者们在评论、编集、注释汉赋方面取得了许多实绩,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专门性汉赋总集的缺失,儒家政教功利文艺观的畸形发展,以及汉赋自身缺乏性灵、语言过于雕琢等弱... 中国古代的汉赋研究始于汉初,终于清末,历时两千余年。古代学者们在评论、编集、注释汉赋方面取得了许多实绩,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专门性汉赋总集的缺失,儒家政教功利文艺观的畸形发展,以及汉赋自身缺乏性灵、语言过于雕琢等弱点,古代的汉赋研究与《诗经》、《论语》、《楚辞》等其他文学名著的研究相比,一直处于萧条冷落状态。这与汉赋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和总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评论 汉赋编集 汉赋注释 儒家文艺观 性灵
下载PDF
《子虚》《上林》赋的分篇及其学术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踪凡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5,共7页
梁昭明太子萧统在编纂《文选》时,将《史记》《汉书》所载之《天子游猎赋》分为《子虚》《上林》两篇,后人多从之。自宋人王观国以来,不少学者认为《子虚》《上林》实为一篇赋,不宜加以割裂,所论不无道理。但从本质上讲,《子虚》《上林... 梁昭明太子萧统在编纂《文选》时,将《史记》《汉书》所载之《天子游猎赋》分为《子虚》《上林》两篇,后人多从之。自宋人王观国以来,不少学者认为《子虚》《上林》实为一篇赋,不宜加以割裂,所论不无道理。但从本质上讲,《子虚》《上林》赋的分篇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使赋题与内容的对应更为准确,而且有效地遏制了《天子游猎赋》在先唐时期异名繁多、指称混乱的局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从混沌走向精确、从含糊走向明晰的历史进程。《子虚》《上林》之名行用已久,自然不宜进行更改或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虚赋》 《上林赋》 分篇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