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偿献血者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效果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车嘉琳 梁兵 +3 位作者 王德文 师玲玲 陈少彬 刘赴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无偿献血者接种甲型H1N1型流感(简称甲流)疫苗的效果,为临床采集、储备甲流抗体血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2月的1027名东莞市无偿献血者分为甲流疫苗接种组(n=899)和对照组(n=128),应用ELISA法检测2组的人H1N1... 目的初步评价无偿献血者接种甲型H1N1型流感(简称甲流)疫苗的效果,为临床采集、储备甲流抗体血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2月的1027名东莞市无偿献血者分为甲流疫苗接种组(n=899)和对照组(n=128),应用ELISA法检测2组的人H1N1IgG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H1N1阳性率:甲流疫苗接种组为77.53%(697/899),对照组为15.63%(20/128),2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χ2=203.76,P<0.01);抗-H1N1阳性结果S/CO值,甲流疫苗接种组为1.27±0.18,对照组为1.08±0.07(t=4.71,P<0.01);甲流疫苗接种者中,接种时间71—80d组的抗-H1N1阳性率、S/CO值均高于接种时间小于70d的各组。在甲流疫苗接种组中37例自诉有接种副反应,占4.12%,但无严重副反应。结论无偿献血者接种甲流疫苗安全且能有效产生抗-H1N1IgG,建议在接种疫苗70d后采集甲流抗体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H1N1) 无偿献血者 H1N1疫苗 抗-H1N1 献血者免疫 血液安全
下载PDF
东莞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前用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车嘉琳 刘景春 +3 位作者 刘仁强 何子毅 刘赴平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72-673,共2页
目的了解分析东莞地区医疗机构患者输血前用药情况。方法统一编制含"输血前用药"项的《临床输血调研登记表》,采取专家调查和医院自查的形式对全市32家医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住院、并有输血治疗的2 038份病历做输血前用药... 目的了解分析东莞地区医疗机构患者输血前用药情况。方法统一编制含"输血前用药"项的《临床输血调研登记表》,采取专家调查和医院自查的形式对全市32家医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住院、并有输血治疗的2 038份病历做输血前用药情况调查分析。结果2 038份被调查的输血病历中,输血前用药43.92%,尤其在输注红细胞前用药达45.07%。在输血前30 m in注射地塞米松(5—15 mg)和/或抗组胺类药(多为非那根12.5—50 mg),前者手术科室为19.36%,高于非手术科室12.83%(P<0.05),后者非手术科室为24.97%,高于手术科室14.52%(P<0.01)。结论东莞市各级医院输血前预防性用药比例较高,增加了受血者不必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用药 输血反应 地塞米松 抗组胺类药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车嘉琳 王德文 +3 位作者 王庆 费亚涛 谭少华 崔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978-979,共2页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检测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两种抗-HIV(1+2)ELISA试剂对每一份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对阳性者送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并进一步评价单一试剂检测与双重试剂筛查检测的效果。结果在54...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检测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两种抗-HIV(1+2)ELISA试剂对每一份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对阳性者送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并进一步评价单一试剂检测与双重试剂筛查检测的效果。结果在54591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国产试剂初筛163份阳性,经确认其中9份为真阳性,国产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0%、99·72%;进口试剂初筛149份阳性,经确认其中9份为真阳性,进口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0%、99·74%。单一试剂检测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在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在特异性单一试剂检测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差异极显著性(P<0.01),单一试剂检测优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结论增加检测次数或选用进口试剂排除HIV感染意义有限,改进血液筛查手段实为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首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HIV 血液筛查 检测模式
下载PDF
用微孔板改良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车嘉琳 刘景春 +1 位作者 刘赴平 吴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无须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以下简称微孔板法)进行交叉配血。方法将传统的凝聚胺法改进,采用自制的微孔板替代传统的试管,省去离心进行输血前交叉配血。结果将微孔板法同手工凝聚胺法灵敏度进行比较,两者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无须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以下简称微孔板法)进行交叉配血。方法将传统的凝聚胺法改进,采用自制的微孔板替代传统的试管,省去离心进行输血前交叉配血。结果将微孔板法同手工凝聚胺法灵敏度进行比较,两者检测抗-D、抗-E结果无差异,抗-C手工凝聚胺法稍高于微孔板法(1∶512对1∶256),交叉配血结果两者没有差异。结论微孔板法是一种可行的交叉配血方法。该方法无须试管及离心设备,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板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
下载PDF
PGD血小板细菌污染检测系统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车嘉琳 何子毅 +3 位作者 刘赴平 刘仁强 刘景春 胡应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7-519,共3页
目的评价PGD检测系统用于混合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检测的效果。方法分别将配制后经浓缩血小板稀释为101、103和105CFU/ml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菌悬液进行PGD检测限的评估;将上述菌株分别接种于浓缩血小板中制成菌液浓度为101、103C... 目的评价PGD检测系统用于混合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检测的效果。方法分别将配制后经浓缩血小板稀释为101、103和105CFU/ml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菌悬液进行PGD检测限的评估;将上述菌株分别接种于浓缩血小板中制成菌液浓度为101、103CFU/ml的模拟细菌污染浓缩血小板,经22℃振荡保存24、72、120 h后分别用PGD法和Bact/ALERT法进行细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细菌污染检测限和阳性反应时间。结果 PGD法对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限为105CFU/ml,表皮葡萄球菌为103CFU/ml;将103CFU/ml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接种到浓缩血小板,24 h后PGD检测均为阴性,72 h后均为阳性,而Bact/ALERT法检测在10 h均呈阳性反应;将105CFU/ml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接种浓缩血小板4 h后PGD检测均为阳性,Bact/ALERT法在3—6 h内均呈阳性反应。结论 PGD检测系统对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检测限为(103—105)CFU/ml,适用于医院输血部门在血小板输血前的快速细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细菌污染 PGD 评价
下载PDF
抗-HCV试剂的"即刻法"室内质控 被引量:1
6
作者 车嘉琳 黄志森 刘赴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7-48,共2页
免疫学实验室间质控有别于临床化学的室间质控,采用合适的室内质控方法对于保证ELISA项目检验质量意义非常重要.笔者对ELISA法检测抗-HCV进行"即刻法"室内质控[1],由于该法简单、省时,可取得良好的监测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抗-HCV试剂 即刻法 室内质控 免疫学实验
下载PDF
医学中文文献中χ~2检验应用错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车嘉琳 何子毅 +2 位作者 刘赴平 邹文涛 费亚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1384-1385,共2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方法
下载PDF
^(32)P玻璃微球瘤内注射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车嘉琳 何子毅 +1 位作者 刘赴平 孟庆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观察32P玻璃微球(32P-GMS)的抑瘤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称重法检测32P-GMS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率,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检测32P-GMS对S180肉瘤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观察小鼠淋巴细胞对豆刀素A(ConA)和脂多糖(LPS)的刺... 目的观察32P玻璃微球(32P-GMS)的抑瘤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称重法检测32P-GMS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率,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检测32P-GMS对S180肉瘤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观察小鼠淋巴细胞对豆刀素A(ConA)和脂多糖(LPS)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32P-GMS瘤内注射抗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15.1%,20.3%,32.4%,模型组和32P-GMS治疗组小鼠胸腺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抑制,并随32P-GMS剂量的增大,抑制愈明显。结论32P-GMS瘤内注射很强的抗肿瘤作用,32P-GMS照射亦可加重小鼠免疫功能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玻璃微球 肿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无需离心微孔板凝聚胺法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效果评价
9
作者 车嘉琳 刘景春 +2 位作者 陆小梅 邹文涛 刘赴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168-2171,共4页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与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时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3种方法进行单个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微柱凝胶卡时间...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与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时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3种方法进行单个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微柱凝胶卡时间最长,随着同时检测标本数量的增加,无需离心微孔板凝聚胺法检测速度有明显优势.3种方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检出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无需试管及离心设备,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胺 微孔板 无需离心 新生儿溶血病
下载PDF
侵入性操作前的预防性成分输血
10
作者 车嘉琳 何子毅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7-320,共4页
关键词 侵入性操作 预防性输注 成分输血 操作前 凝血功能异常 内放射治疗 血小板减少 手术操作
下载PDF
TOPSIS法综合评价采供血机构工作质量
11
作者 车嘉琳 何子毅 刘赴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逼近于理想解的技术(TOPSIS)法用于综合评价采供血机构工作质量的可行性。方法以本站2002-2005年工作量统计表及年度总结作为资料,采用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建立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计算出相对接近程度并进行排序... 目的探讨逼近于理想解的技术(TOPSIS)法用于综合评价采供血机构工作质量的可行性。方法以本站2002-2005年工作量统计表及年度总结作为资料,采用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建立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计算出相对接近程度并进行排序。结果本站2002-2005年连续4年的工作质量呈上升趋势。结论TOPSIS法可以客观地综合评价采供血机构的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法 评价 质量 采供血机构
下载PDF
ALT单项检测不合格献血者追踪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子毅 邹文涛 +7 位作者 王德文 刘景春 刘仁强 王铁兵 陈金凤 车嘉琳 师清莲 刘赴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追踪调查单项检测40 U/L≤ALT≤70 U/L的无偿献血者ELISA-HBsAg/抗-HCV和NAT-HBV/HCV检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单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150名,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其它必检项目阴性,40 U/L≤ALT≤70U/L的无偿献血者25... 目的追踪调查单项检测40 U/L≤ALT≤70 U/L的无偿献血者ELISA-HBsAg/抗-HCV和NAT-HBV/HCV检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单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150名,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其它必检项目阴性,40 U/L≤ALT≤70U/L的无偿献血者25名进行追踪调查,当其再次献血时对其分别做ELISA-HBsAg/抗-HCV和NAT-HBV/HCV检测。结果曾因ALT单项检测结果不合格而被淘汰的25名无偿献血者分别在153—401 d内第1次成功献血,检测ELISA-HBsAg/抗-HCV和NAT-HBV/HCV后结果均为阴性;有5名献血者在后续的54—206 d内第2次献血,经上述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以上血液均视为合格被发往临床用血单位。结论本组资料中40 U/L≤ALT≤70 U/L的无偿献血者没有感染或携带HBV/H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 ELISA-HBsAg/抗·HCV NAT—HBV/HCV 追踪调查
下载PDF
ECLIA与ELISA法检测献血者HBsAg、抗-HCV和HIV抗原/抗体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少彬 何子毅 +6 位作者 刘泽民 陈庆恺 王庆 黄素媛 余霖 魏润葵 车嘉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的应用模式。方法以2016年12月—2017月11月东莞市中心血站33 493(人)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先用ELISA法:分别用2种不同厂家的HBs Ag试剂(B1和B2)、抗-HCV试剂(C1和C2)和HI...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的应用模式。方法以2016年12月—2017月11月东莞市中心血站33 493(人)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先用ELISA法:分别用2种不同厂家的HBs Ag试剂(B1和B2)、抗-HCV试剂(C1和C2)和HIV抗原/抗体试剂(I1和I2)检测2遍;2017年7月前主要挑选任1次ELISA(试剂)检测结果为'S/CO≥0. 3'的标本做ECLIA检测(挑选模式),7月后所有标本平行检测(不挑选模式),分析ECLIA与ELISA(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ECLIA'挑选模式'和'不挑选模式'中ELISA无反应性标本(S/CO<0. 9)的ECLIA阳性检出率,评价ECLIA作为补充检测模式的效果。结果 ECLIA与2种ELISA(试剂)检测献血者3项血液学指标结果一致性与阳性检出率:HBs Ag一致性极好(К≥0. 9),阳性率分别为2. 894%(322/11 127)与2. 642%(B1:294/11 127)、3. 020%(B2:336/11 127)(P>0. 05);抗-HCV一致性较高(К>0. 6),阳性率分别为0. 395%(67/16 978)与同为0. 224%(C1和C2相同:38/16 978)(P<0. 01);HIV抗原/抗体一致性较差(0. 3<К<0. 4),阳性率分别为0. 499%(69/13 837)与0. 238%(I1:33/13 837)、0. 289%(I2:40/13 837)(P<0. 01)。ECLIA'不挑选'与'挑选'2种检测模式的阳性率比较:HBs Ag为0. 07%(4/5 678) vs 0. 441%(22/4 988)(P<0. 01),抗-HCV为0. 169%(28/16 528) vs 1. 176%(4/340)(P <0. 01),HIV抗原/抗体为0. 377%(51/13 542) vs 0. 649%(1/154)(P>0. 05)。结论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ECLIA与ELISA的HBs Ag和抗-HCV检测结果一致性好,HIV抗原/抗体的结果一致性较差;'挑选模式'中HBs Ag和抗-HCV的ECLIA阳性检出率较高,ECLIA的应用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LISA 献血者 血液筛查模式 HBSAG 抗-HCV HIV抗原/抗体
下载PDF
四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对经血传播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17
14
作者 何子毅 陈庆恺 +5 位作者 陈少彬 王庆 邹姣丽 余霖 陈静文 车嘉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评估东莞市10年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2遍酶联免疫法、2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1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2遍酶联免疫和1遍质量升级版核酸检测)后经血传播病毒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 目的评估东莞市10年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2遍酶联免疫法、2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1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2遍酶联免疫和1遍质量升级版核酸检测)后经血传播病毒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7年1月12日期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后的试验原始数据,采用残余风险数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HBV标志物的反应率在初次献血者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除2遍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式外,其余3种血液筛查模式下初次献血者反应率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采取2遍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模式时HBV和HC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5 429和1/15 599,均高于其他3种筛查模式;HIV残余风险在2遍酶联免疫检测模式时最低(1/546 448);最新的筛查模式2遍ELISA+1遍NAT(v2.0)检测模式下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7 405、1/346 020和1/473 934。结论 HBV的残余风险较大,是影响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展核酸检测可以降低残余风险,选择2遍ELISA+1遍NAT(v2.0)是较好的筛查模式,选择低危献血人群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 筛查模式 病毒 残余风险 评估
下载PDF
三种方法检测弱抗体抗原反应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景春 车嘉琳 +2 位作者 邹文涛 何子毅 刘赴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36-837,共2页
目的:对常用盐水法、凝聚胺以及微柱凝胶技术3种方法检测弱ABO抗原抗体反应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采用我站发现的2例AxB和A3B标本,分别以其红细胞与10例B型个体的血浆反应,以其血浆与10例AB型的红细胞反应,同时采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 目的:对常用盐水法、凝聚胺以及微柱凝胶技术3种方法检测弱ABO抗原抗体反应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采用我站发现的2例AxB和A3B标本,分别以其红细胞与10例B型个体的血浆反应,以其血浆与10例AB型的红细胞反应,同时采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效果。结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中,盐水试管法有4例,凝聚胺法20例,微柱凝胶卡技术29例。结论:检测ABO弱抗原抗体反应能力以盐水法检测灵敏度最高,在交叉配血时,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应该不能省略盐水法,以防弱ABO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卡技术 凝聚胺 盐水法 弱抗原抗体反应 输血前检查
下载PDF
电子交叉配血国内外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子毅 车嘉琳 +5 位作者 陈金凤 邹文涛 王德文 刘仁强 吴远军 叶长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9-1143,共5页
电子交叉配血是目前国内外最新的输血技术,本文就电子交叉配血的概念、国内外临床应用发展史及应用现状、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的要求、软件的设计要求和国内开展电子交叉配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旨在通过... 电子交叉配血是目前国内外最新的输血技术,本文就电子交叉配血的概念、国内外临床应用发展史及应用现状、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的要求、软件的设计要求和国内开展电子交叉配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旨在通过介绍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加速该技术在国内的开发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交叉配血 发展史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软件 应用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在不同血液安全筛查模式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子毅 余霖 +3 位作者 王庆 陈少彬 刘仁强 车嘉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3-695,共3页
目的比较核酸检测技术(NAT)在无偿献血不同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阳性反应率。方法在2010年1月1日-2013年8月31日期间,采用2遍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采用Cobas Taqsceen MPX Test进行1遍NAT;2013年9月1日-2014年9月29日期间,采用1遍ELISA... 目的比较核酸检测技术(NAT)在无偿献血不同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阳性反应率。方法在2010年1月1日-2013年8月31日期间,采用2遍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采用Cobas Taqsceen MPX Test进行1遍NAT;2013年9月1日-2014年9月29日期间,采用1遍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采用Cobas Taqsceen MPX Test进行1遍NAT;2014年9月29日-2015年8月31日期间,采用1遍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采用Cobas Taqsceen MPX Test v2.0(MPX v2.0)进行1遍NAT。对NAT混检阳性pool采用MPX v2.0拆分单检,并鉴别病毒种类;对ELISA检测抗-HIV无反应性、HIV RNA有反应性的献血者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3个阶段共完成NAT标本422 667份,混检阳性898pools,阳性率0.21%,其中HBVDNA混检阳性率为0.209%(893/422 667),HCVRNA混检阳性1例(1/422 667),HIVRNA混检阳性4例(4/422 667);拆分单检总阳性率为0.126%(551/422 667),拆分阳性率为61.35%(551/898),拆分后单检HBVDNA阳性545例,HCVRNA阳性2例,HIVRNA阳性4例。对HIVRNA阳性样本进行定期追踪分析,4例献血者均在献血后3个月内发生血清学阳转,确定均为窗口期感染HIV。3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检测模式,NAT总阳性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拆分单检阳性反应率Ⅲ阶段高于Ⅰ阶段(P<0.05)。结论 NAT检测的总阳性反应率与检测模式无关;应用NAT可降低输血风险,尤其对HBV窗口期感染的阳性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试验 核酸扩增技术 检测模式
下载PDF
冰冻血小板在急性大失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赴平 邹文涛 +2 位作者 车嘉琳 陈金凤 邓穗英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838-839,共2页
的 研究冰冻血小板在急性大失血患者抢救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大失血 (失血量≥ 15 0 0ml) ,经抢救后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 ,以①输注后伤口渗血改善情况 ;②输注前、后 1h血小板数 ;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判断... 的 研究冰冻血小板在急性大失血患者抢救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大失血 (失血量≥ 15 0 0ml) ,经抢救后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 ,以①输注后伤口渗血改善情况 ;②输注前、后 1h血小板数 ;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判断冰冻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①止血有效率 98 0 % ;②输注后 1h比输注前血板升高 (95 6± 3 3 5 )× 10 9/L ,输注有效率为 91 9% (CCI >10 ) ;③发热反应 2例。结论 输注冰冻血小板具有明显的止血和提升血小板数的效果 ,是急性大失血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小板 冰冻保存 血小板输血 急性失血 止血
下载PDF
河豚鱼中毒致呼吸麻痹的临床实质与抢救措施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贵真 车嘉琳 +1 位作者 肖明 方座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致呼吸麻痹的临床实质与抢救措施。方法总结分析33例诊断明确的河豚鱼中毒患者采取不同抢救方法与效果。结果使用阿托品解毒及应用呼吸兴奋剂者无明确的药物治疗作用,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呼吸与生命支持等综合... 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致呼吸麻痹的临床实质与抢救措施。方法总结分析33例诊断明确的河豚鱼中毒患者采取不同抢救方法与效果。结果使用阿托品解毒及应用呼吸兴奋剂者无明确的药物治疗作用,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呼吸与生命支持等综合措施抢救,轻、中症患者在10 ̄14h左右痊愈,极重症患者也可在19 ̄24h内恢复自主呼吸。结论河豚毒选择阻断神经与肌肉的电生理活动,呈非去极化型箭毒碱样作用,致呼吸动力障碍,与呼吸中枢无关。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及中枢兴奋剂均无明确使用指征,维持有效通气等综合治疗可达到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鱼 中毒 呼吸麻痹
下载PDF
血液核酸筛查非特异扩增曲线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少彬 何子毅 +2 位作者 陈庆恺 黄志森 车嘉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2-815,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液筛查Roche 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非特异扩增曲线产生的原因。方法 统计本室2014年10月-2015年12月用Cobas Taq Screen MPX v2.0核酸试剂检测产生非特异扩增曲线的次数,探讨其发生与时间、检测系统(A、B和C系统)和试剂... 目的 分析血液筛查Roche 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非特异扩增曲线产生的原因。方法 统计本室2014年10月-2015年12月用Cobas Taq Screen MPX v2.0核酸试剂检测产生非特异扩增曲线的次数,探讨其发生与时间、检测系统(A、B和C系统)和试剂批号(批号1、批号2、批号3、批号4、批号5和批号6)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室核酸检测非特异扩增曲线总发生率为0.386%(86/2 228);不同月份(χ2=27.325,P〈0.05)、不同检测系统(χ2=66.305,P〈0.05)和不同批号试剂(χ2=129.550,P〈0.05)之间的非特异扩增曲线发生率均有差异,其中2015年2月份、C检测系统和试剂批号2的发生率在各分项中均最大,分别为0.893%(10/1 120)、3.17%(10/315)和5.26%(10/190);非特异扩增曲线类型中以HCV曲线出现47次最多,占54.65%(47/86)。结论 核酸检测非特异扩增曲线的发生与检测系统和试剂批号有明显相关性,加强对检测系统的管理和试剂确认管理能够提高核酸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非特异扩增曲线 原因 COBAS s20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