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下3种玉米光响应曲线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永宁 张玉书 +2 位作者 纪瑞鹏 车宇胜 高西宁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共5页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3种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优选出干旱胁迫下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利用玉米穗位叶光合数据,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以及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适宜土...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3种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优选出干旱胁迫下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利用玉米穗位叶光合数据,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以及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适宜土壤水分条件及中度干旱胁迫下玉米光响应进行拟合。从拟合的相关参数看,对照(CK)的拟合结果中,直角双曲线模型整体高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其中表观量子效率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提高33%,光补偿点提高10%,暗呼吸速率提高40%,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得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低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其余参数差别很小。在对水分胁迫(MS)的拟合中,3种曲线所得参数的差异与CK一致。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直接得到饱和光强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得到的光合参数比另外2种模型更接近实测值,因此该模型可以更好的拟合适宜土壤水分和中度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光响应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响应 直角双曲线模型 非直角双曲线模型 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
下载PDF
苗期低温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于文颖 冯锐 +4 位作者 纪瑞鹏 王宏博 朱永宁 车宇胜 张玉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0-226,共7页
通过对玉米苗期进行不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两个玉米品种(丹玉39、丹玉42)对苗期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苗期低温胁迫后,两个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1)三叶期)七叶期,低温胁迫处理阶段玉米生长均受到抑制,对丹玉39的影... 通过对玉米苗期进行不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两个玉米品种(丹玉39、丹玉42)对苗期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苗期低温胁迫后,两个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1)三叶期)七叶期,低温胁迫处理阶段玉米生长均受到抑制,对丹玉39的影响大于丹玉42;(2)拔节期)乳熟期,经过苗期低温胁迫后,丹玉39后期叶面积逐渐接近并最终在乳熟期达到对照正常水平,而丹玉42的后期恢复能力较差;(3)丹玉42低温胁迫后呈现苗期天数增加、穗期天数减少的趋势,丹玉39无明显变化;(4)成熟后的丹玉42果穗大小、茎杆重、籽粒重和百粒重均小于对照,生物量及产量显著下降,而丹玉39的果穗性状、生物量及产量受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干旱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1
3
作者 纪瑞鹏 车宇胜 +4 位作者 朱永宁 梁涛 冯锐 于文颖 张玉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21-3026,共6页
选取玉米品种丹玉39为供试材料,利用大型农田水分控制试验场,采用大田池栽方式,在玉米三叶-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吐丝-乳熟期分别开展中度干旱胁迫及复水控制对比试验,分析3个关键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 选取玉米品种丹玉39为供试材料,利用大型农田水分控制试验场,采用大田池栽方式,在玉米三叶-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吐丝-乳熟期分别开展中度干旱胁迫及复水控制对比试验,分析3个关键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分适宜对照(CK)相比,三叶-拔节期遭受干旱胁迫后,全生育期推迟13d,至拔节普遍期,株高偏低29.8%,叶面积偏小41.2%,复水后,株高和产量得到较大程度恢复,果穗性状和最终产量差异不大;拔节-吐丝期遭受干旱胁迫后,全生育期缩短7d,至吐丝普遍期,株高偏低18.6%,叶面积偏小14.1%,果穗长、穗粒数、果穗干质量、穗粒质量分别下降6.9%、19.1%、28.1%和29.4%,空秆率增加13.3%;吐丝-乳熟期遭受干旱胁迫后,全生育期缩短15d,生长至乳熟普遍期,株高偏低2.3%,叶面积偏小37.3%,果穗长、穗粒数、果穗干质量、穗粒质量分别下降9.2%、24.1%、30.8%和27.9%,空秆率增加24.5%.拔节-吐丝期、吐丝-乳熟期干旱胁迫处理并复水后,玉米株高恢复不明显,产量降幅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干旱胁迫 发育 产量
原文传递
辽西不同针叶被害率的油松冠层光谱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冯锐 张玉书 +5 位作者 于文颖 武晋雯 王培娟 纪瑞鹏 车宇胜 朱永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74-1780,共7页
通过对辽宁西部大面积油松冠层反射光谱的测定,分析了不同针叶被害率的油松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健康植被和不同针叶被害率的油松冠层光谱均符合绿色植物的光谱特征,但针叶被害率大于60%的油松冠层的红谷不十分... 通过对辽宁西部大面积油松冠层反射光谱的测定,分析了不同针叶被害率的油松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健康植被和不同针叶被害率的油松冠层光谱均符合绿色植物的光谱特征,但针叶被害率大于60%的油松冠层的红谷不十分明显;在近红外波段,随着针叶被害率的减少,780~1350nm波段范围的光谱反射率增大,1450~1800和1950~2350nm波段范围的光谱反射率下降.随着针叶被害率的增加,红边拐点波长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出现"蓝移"现象.不同针叶被害率与红边特征参数和多种植被指数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以DVI(1470,860)为参数所建模型能更好地监测油松冠层针叶被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被害率 光谱特征 油松 冠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