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七例银屑病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1
作者 何江曼 张江安 +4 位作者 辛伍艳 袁梦瑾 于建斌 孙莉婷 孙钰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9期537-540,共4页
目的:评价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给予司库奇尤单抗,300 mg/次,0~4周每周一次,后每4周一次,并分别于治疗前、1周后、4周后、8周后记录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银... 目的:评价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给予司库奇尤单抗,300 mg/次,0~4周每周一次,后每4周一次,并分别于治疗前、1周后、4周后、8周后记录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泛发性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症状量表(PSS)评分。结果:共治疗6例斑块状银屑病和1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所选的患者均接受至少8周的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起效时间为(1.6±0.73)天;治疗4周时,6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全部达到PASI 75,3例达到PASI 90;脓疱型患者PSS评分为2。治疗8周时6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均达到PASI 100;脓疱型患者PSS评分为0。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库奇尤单抗 斑块状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下载PDF
SOX9和ETS-1蛋白在人毛囊隆突区迁出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辛伍艳 张江安 +4 位作者 于建斌 何江曼 袁梦瑾 孙莉婷 孙钰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观察SOX9和ETS-1蛋白在人毛囊隆突区迁出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探讨其在白癜风毛囊周围复色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6份正常头皮组织,显微镜下分离出单个毛囊并体外培养人毛囊神经嵴干细胞,镜下观察毛囊隆突区干细胞迁出和生长情况,免疫... 目的观察SOX9和ETS-1蛋白在人毛囊隆突区迁出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探讨其在白癜风毛囊周围复色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6份正常头皮组织,显微镜下分离出单个毛囊并体外培养人毛囊神经嵴干细胞,镜下观察毛囊隆突区干细胞迁出和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SOX9、ET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人单个毛囊的隆突区可迁出神经嵴干细胞,迁出神经嵴干细胞传代的长满时间和长满密度分别为[(3.17±1.17)d]、[(2.79±0.48)×10^(6)个/mL];SOX9和ETS-1蛋白在人毛囊隆突区迁出神经嵴干细胞均呈阳性表达,且均定位于细胞核。结论人毛囊隆突区存在神经嵴干细胞,SOX9、ETS-1可能是其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毛囊 隆突 神经嵴干细胞 SOX9蛋白 ETS-1蛋白
原文传递
人毛囊隆突区迁出细胞p75、MSX2、OCT4和NANOG的表达
3
作者 孙莉婷 何江曼 +6 位作者 张江安 宋春花 于建斌 辛伍艳 孙钰桢 胡媛 张涵茵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检测神经嵴干细胞标记(p75、MSX2)和自我更新标记(OCT4、NANOG)在人毛囊隆突区迁出细胞的表达,并进一步检测其增殖活性。方法取正常头皮组织,显微分离单个毛囊隆突,并体外培养,观察迁出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人毛... 目的检测神经嵴干细胞标记(p75、MSX2)和自我更新标记(OCT4、NANOG)在人毛囊隆突区迁出细胞的表达,并进一步检测其增殖活性。方法取正常头皮组织,显微分离单个毛囊隆突,并体外培养,观察迁出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人毛囊隆突区迁出细胞p75、MSX2、OCT4和NANOG的表达;采用BrdU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p75、MSX2、OCT4和NANOG在人毛囊隆突区迁出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传代培养24 h、48 h、72 h后BrdU阳性率分别为(49.50±4.62)%、(33.43±10.43)%、(17.51±8.51)%,且在传代培养24 h时增殖能力较高。结论人毛囊隆突区存在神经嵴干细胞,且该细胞具有迁移、自我更新能力及较强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毛囊隆突 神经嵴干细胞 P75 MSX2 OCT4 NANOG
下载PDF
外胚层发育不良-皮肤脆性综合征:PKP1基因新突变位点的发现
4
作者 袁梦瑾 张江安 +6 位作者 于建斌 刘莉娜 孔祥东 杨潇潇 张阳 何江曼 辛伍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报道中国外胚层发育不良-皮肤脆性综合征1例及PKP1基因新突变位点。方法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及基因测序检查。结果患儿皮损表现为头发、眉毛及睫毛稀疏、细软,唇部皲裂,耳后、腹部、腋窝、肘窝、手腕、... 目的报道中国外胚层发育不良-皮肤脆性综合征1例及PKP1基因新突变位点。方法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及基因测序检查。结果患儿皮损表现为头发、眉毛及睫毛稀疏、细软,唇部皲裂,耳后、腹部、腋窝、肘窝、手腕、脚踝等皮肤皱褶、摩擦部位可见红斑、糜烂,指(趾)甲增厚变色。皮肤活检示:表皮细胞间隙增宽、裂隙。免疫荧光示表皮PKP1蛋白减少。在PKP1基因中发现了两处突变:c.95-96insAC及c.1492G>T。结论该患儿诊断为外胚层发育不良-皮肤脆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并在其PKP1基因中发现两处新突变位点,这两处新突变位点的发现扩展了外胚层发育不良-皮肤脆性综合征的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发育不良-皮肤脆性综合征 PKP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一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5
作者 孙钰桢 张江安 +6 位作者 于建斌 刘莉娜 孔祥东 袁梦瑾 何江曼 辛伍艳 孙莉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3-396,412,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一家系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收集家系先证者及其他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及其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Wood灯及基因测序检查。结果先证者婴幼儿期发病,皮损表现为面部、手背部红斑、丘疹、糜烂、...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一家系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收集家系先证者及其他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及其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Wood灯及基因测序检查。结果先证者婴幼儿期发病,皮损表现为面部、手背部红斑、丘疹、糜烂、结痂,局部可见蜡样增厚,并形成浅表的线形瘢痕,其父亲和姑姑有类似症状。Wood灯下先证者舌为红色。基因检查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的FECH基因存在1个杂合突变:c.832C>T(p.Q278X)。结论收集到国内一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家系,并在FECH基因发现一突变位点:c.832C>T,该突变位点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FECH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