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膦酸酯稀土萃取剂的快原子轰击质谱研究
1
作者 辛保民 贾维平 +1 位作者 金尚德 刘淑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875-879,共5页
本文报道了用正、负离子快原子轰击质谱法鉴定有机膦酸酯稀土萃取剂的方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FABMS比较简单,具有〔MH〕^+,〔M_2H〕^+,〔M_3H〕^+等系列离子;断裂方式简明,规律性强。主要表现为C—O,P—O,C—P键断裂;在正离子FABMS... 本文报道了用正、负离子快原子轰击质谱法鉴定有机膦酸酯稀土萃取剂的方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FABMS比较简单,具有〔MH〕^+,〔M_2H〕^+,〔M_3H〕^+等系列离子;断裂方式简明,规律性强。主要表现为C—O,P—O,C—P键断裂;在正离子FABMS中,准分子离子经C—O键断裂,重排后形成的离子RP(OH)_3^+为基峰离子,在负离子FABMS中,准分子离子RP(O)(OR_1))O^-为基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法 有机膦酸酯 稀土萃取剂
下载PDF
气提浓缩仪分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高毅飞 张桂琴 +1 位作者 马玉珍 辛保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944-948,共5页
本文描述了气提浓缩仪的设计及操作程序用于对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分析物被气提吸附于TenaxGC柱上,然后直接脱附到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上进行分析,并用FID或MS鉴定。本文除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外,对气提时间和脱附温度等分析操作... 本文描述了气提浓缩仪的设计及操作程序用于对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分析物被气提吸附于TenaxGC柱上,然后直接脱附到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上进行分析,并用FID或MS鉴定。本文除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外,对气提时间和脱附温度等分析操作条件也进行了研究。检测下限为0.01-0.30PPb,峰面积检测精度优于6.9%,对16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优于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气提仪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交联高分子液晶玻璃毛细管柱的制备 被引量:5
3
作者 辛保民 张迎潮 +1 位作者 傅若农 朱鹤孙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用新合成的两种侧链聚硅氧烷高分子液晶涂渍并交联成玻璃毛细管色谱柱,这种色谱柱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相当好的热稳定性,适用于分离3~5环多环芳烃异构体。
关键词 聚硅氧烷 高分子液晶 玻璃毛细柱
下载PDF
一些双电荷离子的气相碎裂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詹东亮 朱育芬 +5 位作者 刘淑莹 辛保民 贾维平 张法义 黄承义 孙宏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270-1274,共5页
借助质量分析离子动能谱和串联质谱研究了由电子轰击产生的双电荷离子的单分子亚稳碎裂及碰撞诱导分解过程,讨论了两种实验方法导致的差别因素.此外,根据质量分析离子动能谱提供的双电荷离子电荷分离反应的动能释放值计算了两电荷中心... 借助质量分析离子动能谱和串联质谱研究了由电子轰击产生的双电荷离子的单分子亚稳碎裂及碰撞诱导分解过程,讨论了两种实验方法导致的差别因素.此外,根据质量分析离子动能谱提供的双电荷离子电荷分离反应的动能释放值计算了两电荷中心间距的最小值,以判别按不同电荷分离方式碎裂的双电荷离子的过渡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荷离子 串联质谱 苯胺 硝基苯
下载PDF
长链不饱和醇的能量分辨质谱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明 辛保民 +1 位作者 朱育芬 刘淑莹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1994年第4期39-44,共6页
本文用CH4作反应气的化学电离法(CIMS)在三级串连四极质谱仪上完成了四对十四碳不饱和醇异构体的能量分辨质谱研究。目标化合物的CIMS极其相似,它们各自的准分子离子[M-l]+的碰撞活化分解谱也差别不大。但在0~5... 本文用CH4作反应气的化学电离法(CIMS)在三级串连四极质谱仪上完成了四对十四碳不饱和醇异构体的能量分辨质谱研究。目标化合物的CIMS极其相似,它们各自的准分子离子[M-l]+的碰撞活化分解谱也差别不大。但在0~50eV的能量分辨质谱显示了顺、反异构信息,文中讨论了导致顺、反异构体的能量分辨质谱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不饱和醇 能量分辨质谱 异构体 三级串连四极质谱 昆虫性激素
下载PDF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触角电位及田间诱蛾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翠英 刘建 +5 位作者 宋凤瑞 辛保民 郭守桂 周正平 徐建伟 王泽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证明反-8,反-10-十二碳二烯醇醋酸(B)是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性信息素的组分。通过触角电位(EAG)测试,发现反-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A)、B 和反-7,顺-9-十二碳二烯... 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证明反-8,反-10-十二碳二烯醇醋酸(B)是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性信息素的组分。通过触角电位(EAG)测试,发现反-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A)、B 和反-7,顺-9-十二碳二烯醇醋酸酯(C)对该虫雄蛾触角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田间诱蛾试验表明,由 A 和 B 两化合物组成的性引诱剂,对该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其中 A 和 B 按5∶2混合,剂量50μg/诱捕盆,单盆每日最多诱捕雄蛾达776头,诱捕雄蛾总数是1头活雌蛾的16.8倍。顺-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D)和反-10-十四碳烯醇醋酸酯(E)降低 AB 的引诱活性,甘油作为缓释剂,能延长诱芯的有效期,即诱蛾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不同于日本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小面积防治应用试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食心虫 性信息素 性引诱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