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全仁夫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规律
1
作者 辛大伟 罗淦 裘世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32-35,40,共5页
目的 探讨全仁夫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整理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全仁夫教授门诊治疗AS患者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并采用关联规则、聚类... 目的 探讨全仁夫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整理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全仁夫教授门诊治疗AS患者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并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本研究共收录处方85首,涉及药物116种,其中高频中药26味,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居多,药物主入肝、肾、脾经,药物功效主要为祛风湿类和补虚类。得出常用药物模式14个及关联性用药组合20个,分析获得聚类处方组合4个。结论 全仁夫教授治疗AS的用药规律为祛风湿与补肝肾并用,标本兼治;主张温督散寒、行气活血;同时重视补养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全仁夫
下载PDF
以子叶植株为砧木的大豆再生芽嫁接快繁技术
2
作者 陈晓叶 许鑫 +8 位作者 张春蕾 袁珊 陈福禄 蒋炳军 武婷婷 辛大伟 孙石 陈庆山 韩天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根系易污染以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只有子叶、下胚轴和根系的“子叶植株”为砧木,以组织培养产生的再... 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根系易污染以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只有子叶、下胚轴和根系的“子叶植株”为砧木,以组织培养产生的再生芽为接穗,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大豆再生芽嫁接快繁技术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以出苗后4~6 d的大豆子叶植株为砧木,以不生根、生根少或根系污染的再生芽为接穗,构建嫁接复合体,再生芽的成活率达到79.8%±4.9%。此外,将再生芽分成2~3个茎段,分别做接穗创制以子叶植株为砧木的嫁接植株,其繁殖种子总数(234.5±39.1粒)较通过组织培养系统得到的单个植株(83.7±13.2粒)提高1.8倍。综上,本研究提出的以子叶植株为砧木、再生芽为接穗的嫁接方法省去了再生芽生根过程,能够有效解决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和根系易污染等问题,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缩短再生芽的繁殖周期,扩大再生芽的种子产量,进而显著提高再生芽的繁殖系数。该技术对提高大豆遗传转化效率,实现再生植株的工程化快繁具有重要意义,对解决其它双子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芽生根困难问题、提高遗传转化效率也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再生芽 生根 子叶植株 嫁接
下载PDF
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方法建立及耐盐大豆资源筛选
3
作者 刘欣玥 郭潇阳 +3 位作者 王欣茹 辛大伟 关荣霞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2-2130,共9页
土壤盐渍化会影响大豆萌发和生长,筛选萌发期耐盐大豆种质对于耐盐大豆品种选育及盐渍土利用意义重大。本研究以8份代表性大豆种质为材料,蛭石为培养基质,用150 mmol L^(-1)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以水处理作为对照,测量2 d和3 d的大豆发... 土壤盐渍化会影响大豆萌发和生长,筛选萌发期耐盐大豆种质对于耐盐大豆品种选育及盐渍土利用意义重大。本研究以8份代表性大豆种质为材料,蛭石为培养基质,用150 mmol L^(-1)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以水处理作为对照,测量2 d和3 d的大豆发芽率和芽长,旨在建立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大豆发芽率和芽长均下降。盐处理2 d不同种质间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无显著差异,盐处理3 d相对芽长差异显著,可用以进行不同大豆萌发期耐盐性评价。以150 mmol L^(-1)NaCl对48份大豆种质进行盐处理,3 d相对芽长作为评价指标,将萌发期耐盐性划分为5级,1级为高度耐盐型,2级为耐盐型,3级为中度盐敏感型,4级为盐敏感型,5级为高度盐敏感型。鉴定出萌发期高度耐盐种质5份,耐盐种质12份。同时对48份种质进行出苗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鉴定出3份从萌发期到苗期均耐盐的种质,分别为中黄685、黑农94和东生104。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室内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方法,为耐盐种质鉴定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萌发期 耐盐性鉴定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基因功能鉴定及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4
作者 刘佳瑞 张钰 +4 位作者 彭国庆 齐照明 陈庆山 辛大伟 胡利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930,共12页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内大豆供给孱弱,对外依存度过高,使国内大豆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并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因此培育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是当前国内大豆育种的重要...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内大豆供给孱弱,对外依存度过高,使国内大豆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并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因此培育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是当前国内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目前,大豆中一批控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已经被克隆和解析,为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较低,基因编辑技术为生物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可以加速育种进程。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快速发展成为大豆基因功能研究、改造及农艺性状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概况,并综述了其在大豆产量、品质、抗病、抗逆、开花期、共生固氮和育性等农艺性状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展大豆基因编辑育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借鉴。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编辑技术 遗传改良 育种
下载PDF
根瘤菌TtsI突变对大豆根瘤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及转录组分析
5
作者 于燕雨 马胜男 +2 位作者 辛大伟 陈庆山 王锦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420,共8页
根瘤菌与大豆建立的共生模式为大豆提供了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氮素,在共生建立时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是影响结瘤发生的重要信号分子之一。为了解析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在结瘤中的作用,进行TtsI突变根瘤菌HH103(Sinorhizobium fredii HH103)... 根瘤菌与大豆建立的共生模式为大豆提供了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氮素,在共生建立时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是影响结瘤发生的重要信号分子之一。为了解析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在结瘤中的作用,进行TtsI突变根瘤菌HH103(Sinorhizobium fredii HH103)结瘤鉴定以及根瘤转录组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tsI突变可以降低绥农14根瘤的固氮酶活性,但不影响野生豆ZYD00006的根瘤固氮酶活性。TtsI突变根瘤菌HH103(HH103ΩTtsI)使绥农14根瘤内部分编码氮转运的相关基因以及NLP7下调表达,并且接种HH103ΩTtsI与接种HH103相比,Glyma.11G235200和NLP7在ZYD00006的根瘤中的相对表达没有显著差异。通过GO富集、KEGG富集以及GSEA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信号传导以及代谢进程等,差异基因主要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以及MAPK信号通路上富集。研究结果为后续Ⅲ型效应因子的功能和机制的解析以及大豆高效固氮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氮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可为进一步选育高结瘤、高固氮效率以及高氮利用率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Sinorhizobium fredii HH103 Ⅲ型效应因子 TtsI 固氮酶活性 RNA-SEQ
下载PDF
根瘤菌HH103ΩNopAA/T/C三重突变体构建及结瘤表型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梅 邹佳男 +3 位作者 陈庆山 刘春燕 王锦辉 辛大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8-384,共7页
为提高豆科-根瘤菌共生固氮的效率,研究中华根瘤菌HH103菌型各效应因子突变体对大豆结瘤的影响,以其效应因子NopAA、NopT和NopC为研究对象,采用三亲杂交的方法获得突变体HH103ΩNopAA/T/C,PCR鉴定后,以绥农14为材料进行结瘤表型分析,发... 为提高豆科-根瘤菌共生固氮的效率,研究中华根瘤菌HH103菌型各效应因子突变体对大豆结瘤的影响,以其效应因子NopAA、NopT和NopC为研究对象,采用三亲杂交的方法获得突变体HH103ΩNopAA/T/C,PCR鉴定后,以绥农14为材料进行结瘤表型分析,发现突变体HH103ΩNopAA/T/C可以影响大豆结瘤数量以及结瘤重量,但对瘤大小没有明显影响;降低平均结瘤数和瘤鲜重干重,与突变体HH103ΩNopC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效应因子NopAA、NopT和NopC相互调控,在大豆-根瘤菌共生体系建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三型效应因子 HH103ΩNopAA/T/C
下载PDF
大豆GmNARK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子坤 马超 +2 位作者 王锦辉 陈庆山 辛大伟 《大豆科技》 2023年第2期10-20,共11页
GmNARK(Nodule autoregulation receptor kinase)对植物发育及植物与微生物间相互交流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是结瘤自动调节(Nodulation,AON)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文章通过GmNARK蛋白三级结构及其定位信息预测,对GmNARK基因家族进... GmNARK(Nodule autoregulation receptor kinase)对植物发育及植物与微生物间相互交流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是结瘤自动调节(Nodulation,AON)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文章通过GmNARK蛋白三级结构及其定位信息预测,对GmNARK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功能预测。结果表明,GmNARK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其三级结构存在多处α-螺旋和β-折叠区域。家族成员分别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同时有两个相同结构域(Malectin和Pkinase_Tyr)及相似基序分布。共线性分析表明该家族基因发生8次复制事件。通过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基因表达模式对NARK基因家族成员功能进行预测表明其对光反应具有调控作用,对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存在潜在调节机制,不同亚族成员表达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NARK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共生结瘤 顺式作用元件
下载PDF
大豆GmPBS1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冬冬 陈庆山 +1 位作者 尹涛 辛大伟 《大豆科技》 2023年第3期1-14,29,共15页
PBS1(AvrPphB susceptible 1)参与植物免疫反应,对植物免疫系统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究PBS1基因家族在大豆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文章通过大豆基因组鉴定大豆PBS1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网站对大豆GmPBS1基因家族成员染色体位... PBS1(AvrPphB susceptible 1)参与植物免疫反应,对植物免疫系统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究PBS1基因家族在大豆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文章通过大豆基因组鉴定大豆PBS1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网站对大豆GmPBS1基因家族成员染色体位置、系统进化关系、保守motif、表达特征及启动子元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GmPBS1基因家族包含33个成员,不均等地分布在18条染色体上,分为Group A和Group B 2个亚族。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大豆GmPBS1基因在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分布,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通过外显子-内含子可视化分析表明,同一亚族的基因结构不同,预示着GmPBS1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了新的功能。进化树及共线性分析显示大豆GmPBS1基因家族存在4个复制基因对,分别为Glyma.07G136900和Glyma.07G195100、Glyma.11G147944和Glyma.12G074000、Glyma.14G025200和Glyma.02G289800、Glyma.03G176500和Glyma.03G253800。通过对大豆GmPBS1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后发现,大豆GmPBS1基因在花和根组织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RT-qPCR结果显示,PBS1-1、PBS1-2和PBS1-3这3个基因在花、根和根瘤中均有着较高的表达量,推测大豆GmPBS1基因家族可能与花、根和根瘤的发育调控有关。大豆GmPBS1基因家族的启动子区元件多与抗逆和免疫相关,推测GmPBS1对植物免疫系统抵御逆境胁迫存在某种复杂作用机制,在大豆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蛋白网络互作预测发现,与PBS1蛋白互作的蛋白多为免疫相关蛋白,因此推测PBS1可能与植物免疫相关,在抗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系统 PBS1 胁迫 大豆
下载PDF
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NopAA的突变及其对大豆共生结瘤的影响
9
作者 马胜男 张浩然 +7 位作者 王悦 张煦杭 黄亚娸 王江旭 胡振帮 辛大伟 陈庆山 王锦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0-727,共8页
大豆根瘤固氮为大豆生长发育提供必不可少的氮源。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是大豆与根瘤菌共生体系建立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本研究以根瘤菌HH103 Ⅲ型效应因子NopAA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其基本信息,利用三亲杂交构建NopAA... 大豆根瘤固氮为大豆生长发育提供必不可少的氮源。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是大豆与根瘤菌共生体系建立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本研究以根瘤菌HH103 Ⅲ型效应因子NopAA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其基本信息,利用三亲杂交构建NopAA突变体,并利用Southern blot对突变体进行鉴定。表达分析发现,NopAA突变显著降低了大豆免疫相关基因PR1的表达;在根瘤成熟之后,根瘤菌依旧能够表达NopAA。最后通过结瘤能力鉴定,发现NopAA突变能够显著抑制根瘤的产生。该研究为揭示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NopAA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大豆农业生产过程中共生固氮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Ⅲ型效应因子 表达分析 结瘤鉴定
下载PDF
1970—2020年间黄淮海夏大豆部分育成品种(系)结瘤能力鉴定
10
作者 史佳瑶 刘智 +5 位作者 冯燕 魏玉 任洪雷 孙连军 闫龙 辛大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2-700,共9页
为了确定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系)的结瘤能力差异,本研究以1970—2020年黄淮海地区育成的143份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接种根瘤菌菌株USDA110,以单株根瘤数、单株根瘤干重作为结瘤能力鉴定指标,筛选结瘤能力强和弱的大... 为了确定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系)的结瘤能力差异,本研究以1970—2020年黄淮海地区育成的143份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接种根瘤菌菌株USDA110,以单株根瘤数、单株根瘤干重作为结瘤能力鉴定指标,筛选结瘤能力强和弱的大豆种质。同时比较黄淮海地区不同省市参试材料的结瘤差异,分析结瘤差异与产量、育成年份、蛋白含量、油分含量和蛋油总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的不同大豆品种(系)间单株根瘤数最大值为35个,最小值为6个,均值为17个,单株根瘤干重最大值为124.89 mg,最小值为26.44 mg,均值为53.81 mg。筛选出结瘤能力前5%品种(系),包括安豆1311、灌云大四粒、沿大粒、太丰6号、商豆7号、黄豆ZDD08405和08Y观205,作为培育强结瘤能力品种的亲本。不同地域来源参试材料间结瘤能力也存在差异:江苏省材料单株根瘤干重和单株根瘤数最大,分别为64.30 mg和20个;山东省材料单株根瘤干重最小,为48.50 mg;山西省和安徽省材料单株根瘤数最小,均为15个。单株根瘤干重与籽粒蛋白含量成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提供强固氮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瘤鉴定 根瘤数 根瘤干重 种质筛选
下载PDF
不同大豆品种品质性状的动态积累 被引量:12
11
作者 辛大伟 陈庆山 +1 位作者 单继勋 刘春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92-595,共4页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大豆的品质性状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对大豆品质性状的研究对其育种和生产均有重要意义。实验利用高油品种东农47、高产品种黑农37、高蛋白品种东农42,通过生殖生长期的动态取样研究品质性状积累规律。...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大豆的品质性状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对大豆品质性状的研究对其育种和生产均有重要意义。实验利用高油品种东农47、高产品种黑农37、高蛋白品种东农42,通过生殖生长期的动态取样研究品质性状积累规律。研究表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在积累过程中高蛋白品种始终最高,高油品种基本处于最低水平,高产品种介于其间;大豆油分含量在积累过程中高油品种始终最高,高蛋白品种最低,高产品种仍介于其间。蛋白质含量占籽粒干物质的比重在籽粒形成初期就已确定,到籽粒成熟期比重变化很小。油分含量也具有同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质性状 动态积累规律
下载PDF
大豆营养生长期的QTL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辛大伟 单大鹏 +4 位作者 邱红梅 单彩云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39-647,共9页
利用153个株系组成的源自美国半矮秆有限性品种Charleston和亚有限性品种东农594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站与东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田进行了两年三点的试验。采用国际标准对大豆营养生长期进行划分,对观察株系从破土... 利用153个株系组成的源自美国半矮秆有限性品种Charleston和亚有限性品种东农594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站与东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田进行了两年三点的试验。采用国际标准对大豆营养生长期进行划分,对观察株系从破土开始记录,每日跟踪调查,直到群体全部成熟。结果表明生育期在群体中呈正态分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个体间有差异。采用QTLmaper2.0统计软件对生育期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共检测到主效应的QTL59个,上位性的QTL61对。涉及到A1、C2、D1a、D1b、B1、I、N、G等七条连锁群,上位性分析也首次揭示出不同位点间的互作关系。揭示了大豆营养生长过程中,其QTL的发育特点,找到了可以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存在的QTL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营养生长期 环境 上位性 QTL
下载PDF
肥胖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辛大伟 岳振双 全仁夫 《医学综述》 2010年第4期567-569,共3页
骨关节炎(OA)是以软骨改变为主要特征,进而造成软骨下骨坏死、囊性变、骨密度增加和伴发骨赘形成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在O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病理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肥胖导致的关节机械应... 骨关节炎(OA)是以软骨改变为主要特征,进而造成软骨下骨坏死、囊性变、骨密度增加和伴发骨赘形成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在O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病理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肥胖导致的关节机械应激是OA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脂肪因子也在OA的关节软骨退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肥胖与OA发生的相关性及肥胖影响OA发生的可能机制两方面对肥胖与OA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肥胖 脂肪因子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3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辛大伟 汤样华 +1 位作者 全仁夫 岳振双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2期1348-1349,共2页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联用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常规单纯应用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喋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联用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常规单纯应用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喋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独活寄生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辛大伟 张灿 +2 位作者 汤样华 徐灿达 曾林如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7期181-183,共3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脊柱关节僵硬、活动度受限和脊柱畸形,目前西医对于该疾病主要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和手术治疗,但都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且存在较多的副作用和较大的风险。中医因其无创性、副作用小等优...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脊柱关节僵硬、活动度受限和脊柱畸形,目前西医对于该疾病主要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和手术治疗,但都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且存在较多的副作用和较大的风险。中医因其无创性、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口服、中药外用、针刺及艾灸等。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疗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全仁夫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辛大伟 罗淦 +2 位作者 汤样华 徐灿达 曾林如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8期25-28,共4页
全仁夫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因病机是肾阳不足、督脉受寒,根据该病机拟定补肾温督、通经活络的治则,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效果甚佳。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肾虚督寒型 独活寄生汤 名医经验 全仁夫
下载PDF
提高“高等代数”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被引量:3
17
作者 辛大伟 田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67-69,共3页
本文从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给出了提高高等代数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我们在高等代数的部分章节的教学中尝试运用了新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将解析几何融入到高等代数代数中,加入高等代数的背景与应用的介... 本文从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给出了提高高等代数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我们在高等代数的部分章节的教学中尝试运用了新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将解析几何融入到高等代数代数中,加入高等代数的背景与应用的介绍;加强数学软件在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尝试改革考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代数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下载PDF
FI-内射复形 被引量:1
18
作者 辛大伟 田雪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3,共3页
复形范畴中的同调理论是由Cartan和Eilenberg于20世纪50年代引入的,它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模的复形可以看成模的推广,因而在复形范畴中也可以开展同调理论的研究。作为FI-内射模的推广,本文定义了FI-内射复形,给出了FI-内射复形与... 复形范畴中的同调理论是由Cartan和Eilenberg于20世纪50年代引入的,它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模的复形可以看成模的推广,因而在复形范畴中也可以开展同调理论的研究。作为FI-内射模的推广,本文定义了FI-内射复形,给出了FI-内射复形与其各个层次上的模之间的联系,利用复形的覆盖刻画了FI-内射复形,最后讨论了FI-内射复形与内射复形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内射模 FI-内射复形 FP-内射复形
下载PDF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51
19
作者 陈庆山 张忠臣 +4 位作者 刘春燕 辛大伟 单大鹏 邱红梅 单彩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大豆的多数农艺性状均为重要的数量性状。对大豆的数量性状进行基因定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方法】以美国半矮秆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高蛋白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0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 【目的】大豆的多数农艺性状均为重要的数量性状。对大豆的数量性状进行基因定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方法】以美国半矮秆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高蛋白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0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实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对亲本间表现多态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QTL分析。【结果】农艺性状包括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脂总量等);产量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和其它农艺性状(株高、生育期、分枝数、主茎节数、平均叶长、平均叶宽等)。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共检出68个QTLs。每个性状的QTLs检出个数从平均叶宽的3个到百粒重、株高等的8个,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出5.8个。与国内外对应农艺性状QTL检测结果相比,多个性状的QTL位点均一致,说明QTL检测准确率较高,可以进一步用于分子辅助育种。【结论】获得了大豆12个重要农艺性状的68个主效QT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QTL SSR 分析
下载PDF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定位及互作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侯萌 齐照明 +7 位作者 韩雪 辛大伟 蒋洪蔚 刘春燕 吴琼 隋丽丽 胡国华 陈庆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680-2689,共10页
【目的】定位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及互作分析,为大豆品质性状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Charleston和东农594为亲本,构建了含147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以F2:19—F2:20代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Windows QTL Car... 【目的】定位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及互作分析,为大豆品质性状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Charleston和东农594为亲本,构建了含147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以F2:19—F2:20代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多重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并利用QTL Network 2.1软件分析QTL间的上位性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采用CIM和MIM 2种算法在2011和2012年哈尔滨、红兴隆、佳木斯和牡丹江每年3个地点共6个种植环境下共定位了9个蛋白质和11个油分含量QTL。蛋白质含量QTL分布在6个连锁群,分别在A1、C2、D1a、G、H和O连锁群上,对表型效应的贡献率为5.3%—18.6%,在H连锁群上的qPro-H-1贡献率最大,为18.6%,在D1a连锁群上的qPro-D1a-2贡献率最小,为5.3%,在单种植环境下有5个蛋白质含量QTL被2种算法同时检测到,分别是qPro-O-1、qPro-A1-1、qPro-D1a-1、qPro-D1a-2和qPro-C2-2。油分含量QTL分布在8个连锁群,分别在A1、A2、B1、C2、D1a、E、L和M连锁群上,对表型效应的贡献率为7.1%—24.4%,在B1连锁群上的qOil-B1-2贡献率最大,为24.4%,在C2连锁上的qOil-C2-3贡献率最小,为7.1%,在单种植环境下有2个油分含量的QTL被2种算法同时检测到,分别为qOil-C2-1和qOil-M-1。另外,有2个油分含量QTL在2个以上种植环境重复检测到,为2011年哈尔滨和2011年红兴隆2个种植环境下同时检测出的qOil-A1-1,2011红兴隆、2011牡丹江和2012哈尔滨3个地点同时被检测出的qOil-B1-2。在互作效应分析中,共检测出3对蛋白质上位效应QTL和4对油分上位效应QTL,在蛋白质上位性分析中,上位效应值在0.2068—0.3124,贡献率在0.0227%—0.0265%,分布在A1、C2、D1和E连锁群上,其中,qPro-A1-3与qPro-C2-1效应值为负,其余2对效应值为正,连锁群A1,D1a均有2个QTL发生互作。在油分上位性分析中,上位效应值在0.0926—0.1682,贡献率在0.0294%—0.0754%,分布在A1、C2、I、J、N和O连锁群上,其中,qOil-C2-4与qOil-N-1效应值为负,其余3对效应值为正,在N连锁群的qOil-N-1同时与2个QTL发生互作,分别是C2连锁群上的qOil-C2-1和qOil-C2-4。在与环境互作中,qPro-D1a-3与qPro-E-1在2012年佳木斯地点没检测出,其余6对都检测出与环境的互作效应,贡献率分别为0.0001%—0.0378%,互作效应都较小,明显小于自身的加性效应。【结论】定位到9个蛋白质相关QTL和11个油分相关QTL,并发现3对蛋白质含量上位性效应QTL和4对油分含量上位性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油分含量 QTL QE互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