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依族药食两用蕨类植物的整理 被引量:5
1
作者 叶江海 张敬杰 +1 位作者 辛来香 潘炉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整理布依族常用的药食两用蕨类植物。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到贵州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和荔波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资料的整理。结果:通过整理得出布依族常用的药食两用蕨类植物有20种。结论:布依族药食两用蕨... 目的:整理布依族常用的药食两用蕨类植物。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到贵州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和荔波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资料的整理。结果:通过整理得出布依族常用的药食两用蕨类植物有20种。结论:布依族药食两用蕨类植物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营养物质,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药食两用蕨类植物
下载PDF
贵州民族地区治疗风湿病的药用蕨类(二)
2
作者 辛来香 刘晓 +1 位作者 潘炉台 张敬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年第3期46-47,共2页
22肿足蕨 来源于肿足蕨科植物肿足蕨Hypodem-atium crenatum(Forssk.)Kuhn.的根状茎或全草[4]。贵州全省分布。具有祛风利湿的功能。主治风湿痹痛[3]。 23阴石蕨 来源于骨碎补科植物阴石蕨Humata re-pens(L.)Diels.的根状茎[4]... 22肿足蕨 来源于肿足蕨科植物肿足蕨Hypodem-atium crenatum(Forssk.)Kuhn.的根状茎或全草[4]。贵州全省分布。具有祛风利湿的功能。主治风湿痹痛[3]。 23阴石蕨 来源于骨碎补科植物阴石蕨Humata re-pens(L.)Diels.的根状茎[4]。贵州分布于贞丰、独山、黎平等地。具有活血止痛,清热利湿接筋续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风湿病 药用蕨类植物
下载PDF
贵州布依医常用蕨类植物
3
作者 辛来香 张敬杰 +2 位作者 吕俊 赵臣亮 潘炉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研究贵州布依族常用的药用蕨类植物。方法:通过到贵州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等进行实地考察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整理等。结果:整理出贵州布依族常用药用蕨类植物有14种。结论:这些布依族常用蕨类植物对于治疗农村... 目的:研究贵州布依族常用的药用蕨类植物。方法:通过到贵州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等进行实地考察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整理等。结果:整理出贵州布依族常用药用蕨类植物有14种。结论:这些布依族常用蕨类植物对于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地区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接骨、跌打损伤、疯狗咬伤、妇科病和风湿病等方面更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布依族 药用蕨类植物
下载PDF
贵州民族地区治疗风湿病的药用蕨类(一)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 辛来香 +1 位作者 潘炉台 张敬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对贵州民族地区治疗风湿病的蕨类植物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到贵州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等民族自治州实地考察且与民族医生交流,查找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等。结论:贵州民族地区治疗风湿病的药用蕨类植物45种。
关键词 贵州 风湿病 药用蕨类植物
下载PDF
菜蕨药食功效在布依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吕俊 张敬杰 +2 位作者 辛来香 赵臣亮 潘炉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第3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菜蕨的药食用功效在贵州布依族中的运用。方法:文献查阅整理,并到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贵阳郊区及六盘水辖区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在贵州布依族中,菜蕨根状茎被当做民族药... 目的:研究菜蕨的药食用功效在贵州布依族中的运用。方法:文献查阅整理,并到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贵阳郊区及六盘水辖区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在贵州布依族中,菜蕨根状茎被当做民族药广泛用于治疗痢疾、肠痈肿毒、痰湿阻滞等症,同时因其嫩叶和幼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独特,被当做野菜食用。结论:菜蕨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营养物质,因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菜蕨 药食功效
下载PDF
苗药喔嘎良小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6
作者 辛来香 吴铵洋 +2 位作者 孙航宇 葛薇薇 唐毅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2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研究苗药喔嘎良的化学成分,从中找到结构较新的化合物,拟对其进行活性究,为喔嘎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干燥的实验药材的枝叶粉碎成粗粉,经95%工业甲醇提取,再采用硅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MCI、凝胶... 目的:研究苗药喔嘎良的化学成分,从中找到结构较新的化合物,拟对其进行活性究,为喔嘎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干燥的实验药材的枝叶粉碎成粗粉,经95%工业甲醇提取,再采用硅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MCI、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UV、IR、^(13)C-NMR、^(1)h-NMR、HMBC、HSQC、^(1)h-^(1)h COSY、波谱数据和X-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和构型。结果:从植物苗药喔嘎良中共分离得到了25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8个化合物,新化合物有3个。结构类型涉及烷烃类化合物、木脂素类、黄酮类、苷类、甾类,二萜和三萜类化合物。结论:从苗药喔嘎良植物中共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8个,并用液质联用仪对雷山与道真产喔嘎良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产地的淡黄香茶菜成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喔嘎良 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苗药喔嘎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辛来香 吴铵洋 +1 位作者 孙航宇 于震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9年第3期231-234,共4页
苗药喔嘎良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us(Hand-Mazz.)Hara,在贵州主要分布于雷山、道真、大方等地,生于海拔1 500~2 600米杂木林下或林缘潮湿处[1]。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活血破瘀、抗菌消炎、抗肿瘤等证... 苗药喔嘎良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us(Hand-Mazz.)Hara,在贵州主要分布于雷山、道真、大方等地,生于海拔1 500~2 600米杂木林下或林缘潮湿处[1]。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活血破瘀、抗菌消炎、抗肿瘤等证候[2]。在黔东南雷公山地区,当地村民用苗药喔嘎良的嫩叶来治疗脚气病,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在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该植物的干燥枝叶中分离得到线纹香茶菜酸和Fladin A [3] ,分别具有很好的抗口腔病菌和抑制脚气真菌红色毛癣菌的作用。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总结,以期对淡黄香茶菜的后续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喔嘎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雷山产淡黄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亚华 李继新 +2 位作者 辛来香 赵能武 潘炉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研究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色谱材料及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淡黄香茶菜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线纹香... 目的研究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色谱材料及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淡黄香茶菜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线纹香茶菜酸(1)、isopimara-7,15-dien-19-oic acid(2)、isopimara-7,15-dien-3β-ol(3)、rubesanolide D(4)、乌索酸(5)、β-谷甾醇(6)、齐墩果酸(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8)、芝麻素(9)。结论化合物1~5、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黄香茶菜 线纹香茶菜酸 乌索酸 齐墩果酸 芝麻素
原文传递
道真产淡黄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晓 叶江海 +4 位作者 李继新 辛来香 韦金怀 邹娟 刘亚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87-3192,共6页
目的研究道真产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us化学成分,为淡黄香茶菜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MCI gel、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和重结晶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13C-NMR、1H-NMR、2D-NMR波... 目的研究道真产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us化学成分,为淡黄香茶菜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MCI gel、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和重结晶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13C-NMR、1H-NMR、2D-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道真产淡黄香茶菜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28-dihydroxyurs-12-ene(1)、1-acetoxyl-2E,6E-dipipero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2)、3,4-secoisopimara-4(18),7,15-triene-3-oicacid(3)、β-胡萝卜苷(4)、猫眼草酚D(5)、E-植物醇(6)、棕榈酸(7)、桉油烯醇(8)、(2R,3S)-methyl-2-(5-oxo-2-isopropenylhexyl)-cyclopentanone(9)、sesaminone(10)、arboreol 2-O-methyl ether(11)、3-epicorosolic acid(12)、1-acetoxyl-2E-piperonyl-6E-(methoxyl-pipero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13)、蔷薇酸(14)、咖啡酸甲酯(15)、2-phenylamio-1,4-naphthoquinone(16)。结论 1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15、16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黄香茶菜 猫眼草酚D 蔷薇酸 咖啡酸甲酯 3 4-secoisopimara-4(18) 7 15-triene-3-oic aci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