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肝辨证论治围绝经期高血压验案三则
1
作者 周洪武 黄陈敏 +3 位作者 钟志明 蒋超亚 辛欠欠 李雅琴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3期30-31,共2页
围绝经期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夜间血压高为特点,患者常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潮热盗汗、月经紊乱等。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体内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水平降低,其抑... 围绝经期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夜间血压高为特点,患者常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潮热盗汗、月经紊乱等。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体内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水平降低,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机体盐敏感性的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中医学无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病名,但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归于“眩晕”“脏燥”“绝经前后诸证”“郁证”“百合病”等范畴[1]。现简述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机,并总结师门及自身临证过程中从肝辨证论治围绝经期高血压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肝论治 围绝经期高血压 验案举隅
下载PDF
论《瘟疫论》在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意义
2
作者 钟志明 辛欠欠 黄陈敏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2-24,共3页
急性发热性疾病属于中医学温热病邪所致的温病范畴,“瘟疫”亦属温病,温病多数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瘟疫论》对指导瘟疫等温病的诊疗起到了重大作用,在病因方面提出了“异气”与四时六淫之邪不同,并提出了病邪可由口鼻而入及人与人... 急性发热性疾病属于中医学温热病邪所致的温病范畴,“瘟疫”亦属温病,温病多数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瘟疫论》对指导瘟疫等温病的诊疗起到了重大作用,在病因方面提出了“异气”与四时六淫之邪不同,并提出了病邪可由口鼻而入及人与人之间传染2种传染途径。更重要的是《瘟疫论》认识到温病之传变不同于伤寒,治法理念已有“下不厌早”“急下存阴”等理论雏形,指导了中医对发热性疾病的正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论 急性发热性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胃癌胃脘痛患者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辛欠欠 童瑞敏 +3 位作者 吴娟 王瑞平 詹瑧 张军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275-2279,共5页
目的:探索胃癌胃脘痛发生的炎症免疫机制。方法:临床招募63例胃癌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9例胃癌无症患者和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清20种炎症因子,进行统计学关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无症与胃脘痛患... 目的:探索胃癌胃脘痛发生的炎症免疫机制。方法:临床招募63例胃癌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9例胃癌无症患者和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清20种炎症因子,进行统计学关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无症与胃脘痛患者分别有10种和5种血清炎症因子有显著差异(P<0.05)。与胃癌无症组相比,胃癌胃脘痛组血清IL-17α、IL-4、IL-12p70、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发现IL-4与GM-CSF在胃癌无症组中特征性正相关,IL-16与IL-2在胃癌胃脘痛组中特征性正相关。结论:胃癌胃脘痛患者存在特征性的炎症因子表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脘痛 炎症因子 关联分析
下载PDF
胃癌脾胃虚弱证与血清炎性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斌 辛欠欠 +3 位作者 张军峰 王瑞平 杨亚平 詹瑧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脾胃虚弱证的炎症免疫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扬中市人民医院招募病理学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胃癌脾胃虚弱证组(71例)和胃癌无证组(89例)两组;另选同期正常体检者8... 目的探讨胃癌脾胃虚弱证的炎症免疫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扬中市人民医院招募病理学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胃癌脾胃虚弱证组(71例)和胃癌无证组(89例)两组;另选同期正常体检者81名作为对照组。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清20种炎性因子,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无证患者血清IL-12/IL-23p40、IL-15、IL-17α、IL-1β、IL-2、IL-8、IL-10、TNF-α显著升高(P<0.05),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IL-8、IL-10、TNF-α显著升高(P<0.05),但胃癌无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胃癌无证患者IFN-γ和IL-15显著正相关,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IL-4和IL-16显著正相关,分别与上皮内1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相关。结论胃癌脾胃虚弱证具有特定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模式,可能与消化道黏膜固有炎症免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脾胃虚弱证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不同舌苔胃癌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军峰 张李唯 +4 位作者 吴娟 辛欠欠 董伟 王瑞平 詹瑧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5-412,共8页
目的探索不同舌苔胃癌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模式。方法临床收集134例不同舌苔的胃癌患者和93例不同舌苔的非胃癌人群,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多因素关联分析舌苔类型和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舌苔胃癌患者血... 目的探索不同舌苔胃癌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模式。方法临床收集134例不同舌苔的胃癌患者和93例不同舌苔的非胃癌人群,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多因素关联分析舌苔类型和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舌苔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α(IL-17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苔色分析发现,黄苔和白苔胃癌患者血清IL-17α水平中值分别为3.062和3.98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IL-17α区分白苔与黄苔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计算线下区域面积(AUC)(95%CI)分别为72.7%、91.3%和0.639(0.539-0.739),截断值为6.033 ng/L,而且,类似的趋势在非胃癌人群中得到了验证。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同种舌苔胃癌患者内部,20种血清炎症因子显著正相关占主导地位,然而,在不同舌苔胃癌患者之间显著负相关占主导地位。结论血清IL-17α水平能够显著区分白苔和黄苔、白苔-黄苔、薄苔-厚苔可能反映了胃癌患者体内相反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舌苔 炎症因子 表达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