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萃取技术在提取多糖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孟宪群 王知斌 +3 位作者 梁珊珊 王秋红 辛运杰 匡海学 《化学工程师》 CAS 2017年第11期52-54,共3页
微波萃取法在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方面被广泛应用并对多糖的提取分离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不仅仅有提取作用,也会起到分离的作用,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多糖成分具有较好选择性。多糖是中药重要的有效成分,本文对微波萃取法在多糖提取... 微波萃取法在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方面被广泛应用并对多糖的提取分离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不仅仅有提取作用,也会起到分离的作用,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多糖成分具有较好选择性。多糖是中药重要的有效成分,本文对微波萃取法在多糖提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归纳微波萃取法在提取多糖方面的工艺,为相关的提取多糖研究和实际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萃取法 多糖 提取 进展
下载PDF
暴马子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辛运杰 胡斌 +1 位作者 王秋红 匡海学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60-465,共6页
暴马子皮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含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苯丙素类、苯乙醇类和黄酮类等成分,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疾病,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本文对暴马子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以期能对暴马子皮的进一... 暴马子皮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含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苯丙素类、苯乙醇类和黄酮类等成分,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疾病,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本文对暴马子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以期能对暴马子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马子皮 环烯醚萜类 木脂素类 镇咳祛痰
下载PDF
大蒜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斌 匡海学 +4 位作者 辛运杰 王雨笛 王知斌 姜海 王秋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1-186,共6页
我国心血管疾病(CVD)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今后10年CVD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从总体上看,中国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CVD刻不容缓。因此,开发安全、有效、廉价的CVD防治... 我国心血管疾病(CVD)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今后10年CVD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从总体上看,中国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CVD刻不容缓。因此,开发安全、有效、廉价的CVD防治药物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民生工程。大蒜是一种常用的药食两用中药材,资源丰富,应用历史悠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学者对大蒜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具有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抗心肌缺血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以及抗肿瘤、抗菌、消炎、杀虫、调节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诸多药理活性。本文从大蒜调节血脂代谢入手,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表明大蒜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脂质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及调节脂质代谢的相关因子有关,本文就大蒜的降血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掌握其研究动向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大蒜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高脂血症 降血脂 机制 胆固醇 甘油三酯
原文传递
大蒜地上部分中1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斌 匡海学 +1 位作者 辛运杰 王秋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21-125,共5页
目的:研究大蒜Allium sativum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大蒜地上部分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总提取物,总提取物稠膏以适量蒸馏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萃取... 目的:研究大蒜Allium sativum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大蒜地上部分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总提取物,总提取物稠膏以适量蒸馏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DEPT,HMBC及HR-ESI-MS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大蒜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甲氧基-苯酚-1-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苯乙醇-4-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2),反式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3),豆甾醇(4),β-谷甾醇(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属于酚苷类的新化合物,并将其命名为大蒜新苷J;化合物2~7属于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地上部分 酚苷类 大蒜新苷J 植物甾醇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