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柔性援助西藏县级藏医院效果评估与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
1
作者 丁光超 魏叶红 +2 位作者 张兵兵 辛锡林 扎西旺久 《现代医院》 2024年第8期1161-1163,共3页
随着“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工作的逐步推进,医院响应国家号召,选派医疗队员到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藏医院进行短期柔性援助。本文以短期对口帮扶工作为例,分析了帮扶工作的实施情况、面临的挑战及取得的成效,并对未来的帮扶工作可持... 随着“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工作的逐步推进,医院响应国家号召,选派医疗队员到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藏医院进行短期柔性援助。本文以短期对口帮扶工作为例,分析了帮扶工作的实施情况、面临的挑战及取得的成效,并对未来的帮扶工作可持续发展机制提出建议。对口帮扶期间,援藏队员在当地极具特色的藏医藏药治疗基础上,积极探索专科建设、推广适宜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在疾病诊治流程、医疗技术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援助 藏医院 短期
下载PDF
超声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辛锡林 张微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2-296,共5页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行超声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头部MRI检查的研究对象,分为3组,6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年龄、性别及既往史与之...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行超声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头部MRI检查的研究对象,分为3组,6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年龄、性别及既往史与之相匹配的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者60例作为脑血管病高危因素(CV-HRF)组,6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在双侧颈动脉处采集CVHI,分析比较3组对象CVHI的特征。结果 SCI组、CV-HRF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映脑血管供血状态的指标,包括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反映血管弹性特征和阻力状况的指标,包括脉搏波速、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动态阻力均明显上升(均P<0.05);反映脑微循环的指标差压下降、临界压力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管功能总积分明显下降,分别为(44±9)、(51±5)、(85±7)分,3组总积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SCI和CV-HRF患者均出现CVHI变化,脑血管功能总积分值下降,SCI患者更明显,提示CVHI检测对卒中的发生可显示出较好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无症状性脑梗死 脑血管功能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梗死诊断治疗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辛锡林 张微微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6期97-100,共4页
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未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在CT和MR检查中发现,个别病例仅在脑病理检查中发现梗死灶,不易引起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注意,易误诊、漏诊。作为症状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SC... 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未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在CT和MR检查中发现,个别病例仅在脑病理检查中发现梗死灶,不易引起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注意,易误诊、漏诊。作为症状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SCI有进展为症状性脑梗死的风险,故应重视高危人群的筛查,对SCI积极进行干预。本文对SCI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分型、鉴别诊断及防治进行综述,以期提高SCI的检出率,总结科学干预方法,降低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脑梗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辛锡林 吴忧 +3 位作者 张微微 徐彬 侯伯男 梁顺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经rt-PA静脉溶栓患者66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溶栓后立即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持续14 d)34例和对照...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经rt-PA静脉溶栓患者66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溶栓后立即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持续14 d)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溶栓前以及溶栓后1、7、14和30 d的变化,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定溶栓后7、14和30 d的变化,并记录溶栓后24 h、14 d头颅CT影像学变化。结果与基线NIHSS评分比较,2组溶栓治疗后1、7、14和3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前列地尔组溶栓后14和3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3.0(1.0,4.0)分vs 4.0(1.0,6.0)分,2.0(1.0,3.0)分vs 3.0(1.0,6.0)分,P<0.05];前列地尔组溶栓后14和30 d的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35.0,90.0)分vs 50.0(25.0,87.5)分,75.0(57.5,92.5)分vs 60.0(30.0,92.5)分,P<0.05];前列地尔组溶栓后3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1.0(0.5,2.0)分vs 3.0(0.5,4.0)分,P<0.05];2组均未出现皮肤出血、尿道出血、症状性消化道出血、症状性脑出血和死亡患者,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14 d,有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趋势,存在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前列地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