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肌骨超声培训课程探索
1
作者 吴涛 宋海新 +2 位作者 叶晔 吴方超 边仁秀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302-305,共4页
肌骨超声检查和引导注射技术是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亟需重视和培训的内容。国内许多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在三年的培训中都涉及肌骨超声培训内容,但各地教学的水平、教学内容和过程考核标准不统一,在住培结业考试技能考核中未... 肌骨超声检查和引导注射技术是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亟需重视和培训的内容。国内许多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在三年的培训中都涉及肌骨超声培训内容,但各地教学的水平、教学内容和过程考核标准不统一,在住培结业考试技能考核中未体现。肌骨超声技术是康复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需要从培训大纲、教学规范、考核标准3个方面进行规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结合近几年的肌骨超声教学中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分享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肌骨超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实践 考核评估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的康复医学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建华 许志生 +1 位作者 边仁秀 江迪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84-1087,共4页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患者的医疗单元,是对囚创伤或疾病而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状态,并且有一种或多个器官衰竭的患者,进行多学科,多功能监护医疗的领域。由于康复医学常被相关学科...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患者的医疗单元,是对囚创伤或疾病而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状态,并且有一种或多个器官衰竭的患者,进行多学科,多功能监护医疗的领域。由于康复医学常被相关学科的医生误解为是解决疾病后期功能障碍问题的学科,因此普遍的想法是对于尚处于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的ICU患者来讲,康复的介入似乎言之过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康复医学 ICU患者 治疗 危重患者 生命体征 CARE 医疗单元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腓肠肌氧化应激及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小娟 李建华 边仁秀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0-805,共6页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腓肠肌氧化应激以及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和有氧运动组(DE组),其中C组以普通饲料喂养,DC组和DE组以高脂饲料...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腓肠肌氧化应激以及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和有氧运动组(DE组),其中C组以普通饲料喂养,DC组和DE组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对DC组和DE组大鼠采用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DE组大鼠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6周,训练期间C组大鼠继续以普通饲料喂养,DC组和DE组大鼠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测试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试腓肠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RT-PCR法测试腓肠肌p38和JNK 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测试腓肠肌ERK1/2和p-ERK1/2表达。结果:和C组相比,DC组大鼠FBG、FINS和HOMA-IR均显著升高,腓肠肌SOD和GPX活性显著降低而MDA水平显著升高,腓肠肌p38、JNK1、JNK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ERK1、ERK2和p-ERK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而ERK1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C组相比,DE组大鼠FBG、FINS和HOMA-IR均显著降低,腓肠肌SOD和GPX活性显著升高而MDA水平显著降低,腓肠肌p38和JNK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而JNK2 mRNA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腓肠肌p-ERK1、ERK2和p-ERK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而ERK1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氧运动可激活糖尿病大鼠腓肠肌MAPKs信号通路系统,增强机体抗氧化酶SOD和GPX活性,改善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状态,降低其胰岛素抵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2型糖尿病 氧化应激 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早期规范的心脏康复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肖清 张璐 +1 位作者 边仁秀 李建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的心脏康复治疗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前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康复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和阶段性运动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康复...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的心脏康复治疗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前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康复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和阶段性运动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康复由患者自行训练。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天和出院当天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以及相应的自觉用力程度分级(Borg评分),以及两组的总住院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康复组出院当天的6MWT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P<0.05)。出院当天,康复组Borg评分均低于手术前评分(t=4.86,P<0.05),但对照组Borg评分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0.05),且康复组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6.19,P<0.05),而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05)。结论早期规范的心脏康复能更好地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耐力,缩短住院时间,更早地回归生活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脏康复 心脏瓣膜置换术 6min步行试验 总住院时间 ICU住院时间
下载PDF
浙江省重症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58
5
作者 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 王秋雁 +23 位作者 边仁秀 戎军 刘长文 朱建华 汤蓓 谷海燕 李茜 张美齐 张俭 杨玉敏 宋鸿雁 林建强 胡晓华 洪丽蓉 徐燕忠 徐秋萍 徐晓 郭丰 钱雪旗 龚仕金 谢波 董燕 鲁海燕 葛童娜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4期2191-2196,2209,共7页
重症医学的进步显著提高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率,但患者仍不可避免地后遗一些功能的失调,如肌肉无力、呼吸困难、抑郁、焦虑和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下降。为促进危重患者康复,浙江省组织重症和康复医学专家制定了此份专家共识。本共识主要针... 重症医学的进步显著提高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率,但患者仍不可避免地后遗一些功能的失调,如肌肉无力、呼吸困难、抑郁、焦虑和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下降。为促进危重患者康复,浙江省组织重症和康复医学专家制定了此份专家共识。本共识主要针对ICU目前较为关心的几个康复问题作出讨论意见,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重症 专家共识 ICU
下载PDF
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边仁秀 吴方超 +2 位作者 何晴 胡金娜 李建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5-807,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其下肢Brunnstrom分期结果将其分为卧床组(≤3期)及对照组(>3期),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电刺激、针灸及分阶段...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其下肢Brunnstrom分期结果将其分为卧床组(≤3期)及对照组(>3期),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电刺激、针灸及分阶段运动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AM1000B型生物反馈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在放松阶段、后基线阶段其盆底肌电波幅及变异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对照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Ⅱ类(快型)肌纤维、Ⅱ类(快型)&Ⅰ类(慢型)肌纤维、Ⅰ类(慢型)肌纤维波幅均显著高于卧床组水平(P<0.05),变异性均明显低于卧床组水平(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Ⅰ类、Ⅱ类肌纤维波幅均低于正常值范围,其中卧床组盆底肌纤维波幅与正常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盆底肌纤维收缩时变异性均与正常值范围较接近,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盆底肌功能障碍,且长期卧床能加重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卧床 脑卒中 盆底肌肌力 表面肌电
原文传递
便携式上肢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建华 吴涛 +4 位作者 许志生 戴洁 边仁秀 纪晴 楼鑫鑫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佩带便携式上肢功能性电刺激(FES)设备对其手部功能性动作即刻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0例,全部佩带便携式上肢FES设备接受治疗,开始刺激前,将8块电极片分别按第1、第2、第3和第4通道四个刺激通道...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佩带便携式上肢功能性电刺激(FES)设备对其手部功能性动作即刻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0例,全部佩带便携式上肢FES设备接受治疗,开始刺激前,将8块电极片分别按第1、第2、第3和第4通道四个刺激通道位置粘贴,刺激频率为40Hz,脉冲宽度为患者能够完成动作的最小宽度,刺激时间为患者能够完成动作的最短时间。电刺激顺序为:第1通道、第2/3通道、第1通道、第4通道。每个通道电刺激的刺激间隔为2000~3000ms,用支具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通过15min的康复练习,协助患者能较熟练地在FES的辅助下完成抓、握和对捏动作,记录刺激参数。分别于患者佩带便携式上肢FES设备前(佩戴前)和戴后FES产生手部功能性动作即刻(佩戴后),对患者进行各项功能指标评定,评定内容包括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功能试验(UEFT)、目测类比法(VAS)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佩戴便携式上肢FES设备前,20例脑卒中患者的FMA、UEFT和MBI评分分别为(19.4±7.1)、(3.6±3.7)和(53.8±26.2)分,佩戴便携式上肢FES设备后,患者的FMA评分[(30.4±9.6)分]、UEFT评分[(26.9±5.9)分]和MBI评分[(65.8±17.7)分]均较佩戴前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患者的VAS评分[(1.3±0.7)分]较佩戴前[(1.4±0.4)分]有所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佩戴便携式上肢FES设备可即刻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康复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朱伟新 李建华 +4 位作者 边仁秀 卢爱兰 张夏军 祝飞虹 余静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6年第5期458-462,共5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1/3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会发生显性误吸或隐性误吸,从而导致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已有较多文献对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获得性肺炎进行了研究,但对康复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1/3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会发生显性误吸或隐性误吸,从而导致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已有较多文献对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获得性肺炎进行了研究,但对康复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获得性肺炎研究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建华 吴涛 +1 位作者 边仁秀 顾旭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6-809,共4页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2...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2组患者康复治疗周期均为2周。于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本体感觉评分、Berg平衡量表及6min步行距离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发现治疗组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6min步行距离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但膝关节本体感觉改善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联用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置换 康复机器人 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控制性运动的脊柱稳定训练治疗护理人员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志生 杨宽女 +1 位作者 边仁秀 华安珂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2-844,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控制性运动的脊柱稳定训练治疗护理人员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在职护士29例。在康复知识宣教、姿势调整、局部扳机点压力治疗等基础上给予基于控制性运动的脊柱稳定训练,并... 目的观察基于控制性运动的脊柱稳定训练治疗护理人员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在职护士29例。在康复知识宣教、姿势调整、局部扳机点压力治疗等基础上给予基于控制性运动的脊柱稳定训练,并辅以有意识腹肌提前收缩(VPAC)干预。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及治疗结束随访8周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残疾指数(OD[)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研究干预期间及8周随访时均未发现复发个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随访8周时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残疾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并且随访8周时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残疾指数亦显著优于干预12周时疗效结果(P〈O.05)。结论基于控制性运动的脊柱稳定训练辅以有意识腹肌提前收缩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护士疼痛病情,减轻残疾程度,该疗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人员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护理人员 控制性运动 脊柱稳定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