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因素在普通型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边建超 范薇 +2 位作者 蔡晓峰 赵旭 徐酝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普通型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及该病的遗传方式。方法 以 2 7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为先证者 ,收集其一级和二级亲属的患病资料 ,采用零截尾泊松分布模型判断该病有无家庭聚集性 ,应用Penrose法和Li Mantel Gart法判断...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普通型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及该病的遗传方式。方法 以 2 7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为先证者 ,收集其一级和二级亲属的患病资料 ,采用零截尾泊松分布模型判断该病有无家庭聚集性 ,应用Penrose法和Li Mantel Gart法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 ,应用PPAP软件估算该病的遗传度。结果 先证者一级亲属该病的患病率 >二级亲属 >一般人群 ,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Penrose法的结果也显示该病为多基因遗传病 ,其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 0 .935± 0 .0 98,二级亲属的遗传度为 0 .439± 0 .2 84,遗传度的加权平均值为 0 .82 4±0 .0 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型偏头痛 家庭聚集性 遗传度 遗传方式 遗传因素
下载PDF
硒缺乏与克山病病因 被引量:2
2
作者 边建超 《医学与哲学》 1989年第10期10-13,共4页
克山病自1935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以来,病因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目前,关于克山病病因,占主导地位的是硒缺乏病因假说。该假说认为,硒缺乏是克山病发病的基本水土因素。该假说的提出,确曾给沉寂的克山病病因研究带来过一线曙光,然而,... 克山病自1935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以来,病因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目前,关于克山病病因,占主导地位的是硒缺乏病因假说。该假说认为,硒缺乏是克山病发病的基本水土因素。该假说的提出,确曾给沉寂的克山病病因研究带来过一线曙光,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事实的发现,该假说便陷入了迟迟不能摆脱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病因
下载PDF
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黄龙县克山病流行过程的影响
3
作者 边建超 王倩云 贾应智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1年第5期267-271,共5页
本文以陕西省黄龙县为研究对象,选择可能影响其克山病流行的16项自然因素和28项社会因素共144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和通路分析。发现累积放弃自然村数、7月中旬降雨量、旱地面积和人口迁入率是影响该县克山病流行过程的主要因素。该县克... 本文以陕西省黄龙县为研究对象,选择可能影响其克山病流行的16项自然因素和28项社会因素共144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和通路分析。发现累积放弃自然村数、7月中旬降雨量、旱地面积和人口迁入率是影响该县克山病流行过程的主要因素。该县克山病发病率的年度变异84.16%可能由该4因素的改变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洛阳市汉族群体ADH2和ALDH2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竹梅 刘茶珍 +6 位作者 边建超 江峰 沈福民 汤伯明 王其军 王启敏 朱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2-536,共5页
为研究洛阳市汉族群体ADH2和ALDH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PLP)分析法,对ADH2基因外显子3和ALDH2基因外显子12的特定片段同时进行特异性扩增,用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和DNA银染方法判定... 为研究洛阳市汉族群体ADH2和ALDH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PLP)分析法,对ADH2基因外显子3和ALDH2基因外显子12的特定片段同时进行特异性扩增,用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和DNA银染方法判定基因型。ADH2*1和ADH2*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86%和57.14%,ADH2*1/*1、*1/*2和*2/*2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86%、40.00%和37.14%;AL-DH2*1和ALDH2*2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5.24%和14.76%,ALDH2*1/*1、*1/*2和*2/*2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1.43%、27.62%和0.95%。洛阳市汉族群体ADH2和ALDH2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同于台湾人和上海人,ALDH2*1/*1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上海人和台湾人的。因而,洛阳市居民对酒精的耐受性比上海人和台湾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市 汉族群体 ADH2 ALDH2 基因多态性 乙醇脱氢酶2 乙醛脱氢酶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和P1基因多态与肝癌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茶珍 边建超 +1 位作者 江峰 沈福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35-936,共2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 1、T1和P1基因多态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 84例肝癌患者和 14 4例健康对照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M 1、T1和P1基因多态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GSTM 1和GSTT1空白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6 6 6 7%和 4 0 4...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 1、T1和P1基因多态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 84例肝癌患者和 14 4例健康对照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M 1、T1和P1基因多态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GSTM 1和GSTT1空白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6 6 6 7%和 4 0 4 8% ,对照组则分别为 4 7 92 %和 2 5 0 0 % ,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病例组GST1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6 4 2 9% ,33 33%和 2 38% ,对照组分别为 6 1 80 % ,34 0 3%和 4 17% ,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平衡性别因素后其比值比分别为 2 2 0 ,1 93和 0 94。同时携带GSTM 1空白基因型和GSTT1空白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结论 GS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M1 T1 P1 基因多态 肝癌 易感性
下载PDF
遗传因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虔兮 边建超 +3 位作者 沈强 汤洪伟 张宏伟 吴毅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 (PT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设计 ,采用Greenwood -Yule法和Haldane -Smith法 ,对 172例PTC先证者及 18例患PTC的亲属进行出生顺序分析。比较先证者一、二级亲属...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 (PT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设计 ,采用Greenwood -Yule法和Haldane -Smith法 ,对 172例PTC先证者及 18例患PTC的亲属进行出生顺序分析。比较先证者一、二级亲属和一般人群的患病率 ,并进行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拟合检验 ,分析PTC是否具有家族聚集性。结果 Greenwood -Yule法的分析结果显示 ,PTC出生顺序的实际分布与期望分布相近 ,各出生顺序的实际数与期望数的比值在 1范围波动 ,表明PTC与出生顺序无关。Haldane -Smith法计算得C = 6A实际值 - 6A理论值 / V6A =0 5 67,P >0 0 5 ,实际值与期望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亦表明PTC与出生顺序无关。PTC患者的一、二级亲属和人群患病率分别为 1 0 8%、0 42 %和 0 0 9% ,其中 ,一、二级亲属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0 7,P =0 0 44 ) ,二级亲属与人群患病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FisherP =0 0 46) ,PTC患病率存在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 >一般人群的规律。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拟合检验结果表明 ,PTC在家系中的分布符合零截尾负二项分布 (χ2 =0 13 ,P >0 0 5 ) ,PTC的发生存在家族聚集性。结论 遗传因素可能是PTC的主要危险因素 ,PTC可能是一种多因子遗传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病率 乳头状甲状腺癌 PTC 遗传因素 亲属 出生 家族聚集性 实际 顺序 结论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茶珍 边建超 +1 位作者 沈福民 江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 P450 2E1基因多态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 PCR RFLP方法对 84例肝癌患者和 144例健康对照的细胞色素 P450 2E1基因 Rsa I多态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基因型 A频率为 71.43%,等位基因 c1频率为 84.52%,对照组...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 P450 2E1基因多态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 PCR RFLP方法对 84例肝癌患者和 144例健康对照的细胞色素 P450 2E1基因 Rsa I多态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基因型 A频率为 71.43%,等位基因 c1频率为 84.52%,对照组则分别为 55.56%和 75.35%,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细胞色素 P450 2E1基因 Rsa I多态位点的基因型 A或等位基因 c1增加了个体患肝癌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色素P450-2E1 遗传易感性 多态性
下载PDF
三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茶珍 江峰 +4 位作者 边建超 沈福民 俞洁 王龙 陈公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2-403,共2页
为探讨乙型、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EIA)对江苏海门市117例肝癌患者和145例健康对照的血清中HBV、HCV和HGV感染标志物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病例组HBsAg、抗-HCV和抗-H... 为探讨乙型、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EIA)对江苏海门市117例肝癌患者和145例健康对照的血清中HBV、HCV和HGV感染标志物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病例组HBsAg、抗-HCV和抗-HGV阳性率分别为71.8%、4.3%和21.4%,对照组分别为22.8%、2.1%和5.5%,HBV与HCV或HGV合并感染的OR值(16.67和24.69)大于它们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表明海门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密切,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炎病毒感染 HAV HBV HCV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洛阳市肝癌的出生顺序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曹燕燕 边建超 +4 位作者 郭惠媛 王启敏 王启军 张竹梅 汤伯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出生顺序与肝癌发生的关系,估计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在肝癌发生中的相对作用.方法应用Haldane-Smith法和Greenwood-Yule法对肝癌患者进行出生顺序分析.结果用Haldane-Smith法分析97例肝癌患者的出生顺序,∑6A=1 542,∑Χ6A=1 61... 目的探讨出生顺序与肝癌发生的关系,估计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在肝癌发生中的相对作用.方法应用Haldane-Smith法和Greenwood-Yule法对肝癌患者进行出生顺序分析.结果用Haldane-Smith法分析97例肝癌患者的出生顺序,∑6A=1 542,∑Χ6A=1 617,C值为0.935(P>0.20);对肝癌先证者按HBsAg携带状态进行分层分析,HBsAg阳性者的C值为0.950(P>0.20),阴性者的C值为0.274(P>0.50).用Greenwood-Yule法比较肝癌患者出生顺序的实际分布和期望分布,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实际数与期望数的比值波动在0.78~1.38,没有随出生顺序而增加或降低的趋势;按肝癌先证者HBsAg携带状态进行分层分析,无论HBsAg阳性或阴性,其出生顺序的实际分布和期望分布均无明显差异,实际数与期望数的比值亦均无随出生顺序而增加或降低的趋势.结论洛阳市肝癌的发生可能与出生顺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分析 洛阳市 HBSAG阳性者 Smith法 出生顺序 肝癌患者 肝癌发生 分层分析 携带状态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先证者 分布 期望 C值 阴性 比值
下载PDF
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多态与肝癌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燕燕 边建超 +4 位作者 江峰 张竹梅 王启敏 王其军 汤伯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 探讨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 (EPHX1)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88例肝癌患者和 10 4例人群对照的EPHX1基因型。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EPHX1第 3外显子第 113密码子的Tyr/Tyr、Tyr/His和His/His基因型... 目的 探讨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 (EPHX1)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88例肝癌患者和 10 4例人群对照的EPHX1基因型。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EPHX1第 3外显子第 113密码子的Tyr/Tyr、Tyr/His和His/His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0 .195、0 .4 0 2、0 .4 0 2和 0 .317、0 .4 2 3、0 .2 6 0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 χ2 =5 .17,P =0 .0 75 ) ;第 4外显子第 139密码子的His/His、His/Arg和Arg/Ar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0 .85 2、0 .136、0 .0 12和 0 .6 83、0 .30 8、0 .0 0 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 χ2 =7.92 ,P =0 .0 19)。具有 113His/His基因型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 ,OR值为 2 .38( 95 %CI :1.0 4~ 5 .4 9) ;具有 139His/Arg基因型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降低 ,OR值为 0 .36 ( 95 %CI:0 .16~ 0 .78)。将EPHX1第 3外显子基因型Tyr/His和His/His视为易感基因型 ,则吸烟与之在肝癌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 ,OR值为 3.90 ( 95 %CI :1.31~ 12 .0 2 ) ;将第 4外显子基因型His/His视为易感基因型 ,则吸烟和职业暴露与之在肝癌发生中均存在交互作用 ,其OR值分别为 4 .5 3( 95 %CI:1.5 6~ 13.6 1)和 8.4 4 ( 95 %CI :2 .36~ 31.90 )。结论 EPHX1可能为肝癌的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环氧化物水解酶 基因多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洛阳市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与肝癌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惠媛 边建超 +6 位作者 江峰 王启敏 张竹梅 樊巍巍 王其军 朱鑫 汤伯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低发区谷胱甘肽转硫酶(GST)M1和T1的缺失基因型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洛阳市95例肝癌患者和103例对照的GSTM1和GSTT1基因型.结果病例组GSTM1缺失基因型的频率为0.705,对照组为0.50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8.2... 目的探讨肝癌低发区谷胱甘肽转硫酶(GST)M1和T1的缺失基因型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洛阳市95例肝癌患者和103例对照的GSTM1和GSTT1基因型.结果病例组GSTM1缺失基因型的频率为0.705,对照组为0.50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8.28,P=0.004),OR值为2.35(95%CI:1.25~4.41);病例组GSTT1缺失基因型的频率为0.611,对照组为0.43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5.97,P=0.015),OR值为2.02(95%CI:1.10~3.71).叉生分析表明该两因素在肝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x2=14.83,P=0.002),同时具有两个缺失基因型时,OR值为5.57(95%CI:2.03~15.66);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均与吸烟有协同作用,OR值分别为5.84(95%CI:2.26~15.47)和5.51(95%CI:2.13~14.54);GSTM1缺失基因型与饮酒有协同作用,OR值为3.31(95%CI:1.47~7.49),而GSTT1缺失基因型与饮酒无协同作用.结论在肝癌低发区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是肝癌的易感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谷胱甘肽转移酶类 基因型 吸烟 饮酒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线粒体DNA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团起 边建超 +3 位作者 朱晓丽 李端树 王卓颖 吴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含量变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4例甲状腺腺瘤,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的mtDNA含量变化,并结合甲状腺...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含量变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4例甲状腺腺瘤,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的mtDNA含量变化,并结合甲状腺乳头状癌主要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1)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tDNA相对含量为224.13±217.24;配对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mtDNA相对含量为88.69±44.06,两者差异显著(P<0.01)。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tDNA含量增加、无明显变化和减少的比例为21∶2∶6。(2)2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mtDNA相对含量为129.48±105.27;配对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mtDNA相对含量为89.44±29.75,两者无显著差异,但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P<0.05)。(3)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tDNA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甲状腺乳头状癌的mtDNA含量变化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mtDNA含量增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有关,但与其临床病理参数未见相关性,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线粒体DNA含量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hMSH2基因多态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施文平 边建超 +5 位作者 江峰 倪红霞 沈强 汤洪伟 朱虔兮 吴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多态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PIRA-PCR-RFLP和PCR-RFLP方法检测204对病例和对照的hMSH2基因...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多态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PIRA-PCR-RFLP和PCR-RFLP方法检测204对病例和对照的hMSH2基因多态。结果以TT基因型为参照,拥有gIVS12-6TC和CC基因型者,其PTC发病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48(95%CI0.99-2.23)和2.23(95%CI1.06-4.73),呈现基因剂量-效应关系(χ2趋势=6.27,P=0.012);拥有突变基因型TC+CC者,其PTC发病风险亦增加,OR值为1.58(95%CI1.09-2.33)。未发现hMSH2基因-118T〉C多态与PTC的关联,但叉生分析显示,当同时拥有gIVS12-6T〉C和-118T〉C位点突变基因型时,其PTC发病风险增加,OR值为1.80(95%CI1.02-3.17)。由gIVS12-6T〉C和-118T〉C多态位点组成的单倍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6),CgIVS12-6T-118单倍型在病例组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以TgIVS12-6T-118单倍型为参照,CgIVS12-6T-118单倍型可以使PTC的发病风险增加,OR值为1.43(95%CI1.02-2.00)。gIVS12-6T〉C多态与吸烟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既吸烟又拥有突变纯合CC基因型者,其PTC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值为19.79(95%CI1.57-24.82)。结论hMSH2gIVS12-6T〉C多态能增加PTC的发病风险,同时拥有gIVS12-6T〉C和-118T〉C突变基因型者,PTC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CgIVS12-6T-118单倍型可以使PTC发病风险升高,gIVS12-6T〉C多态与吸烟间可能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癌 HMSH2基因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NAT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秀峰 张小燕 +6 位作者 边建超 江峰 王其军 张竹梅 王启敏 曹燕燕 汤伯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 :探讨N 乙酰化转移酶 1(NAT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96例肝癌患者和 173例对照的NAT1基因型 ,并分析NAT1与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病例组等位基因NAT1 3,NAT1 4 ,NAT1 10和NAT1 ... 目的 :探讨N 乙酰化转移酶 1(NAT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96例肝癌患者和 173例对照的NAT1基因型 ,并分析NAT1与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病例组等位基因NAT1 3,NAT1 4 ,NAT1 10和NAT1 14B的频率分别是 2 0 .3%、5 0 .5 %、2 4 .0 %和 5 .2 % ,基因型NAT1 3/ 3、NAT1 3/ 4、NAT1 3/ 10、NAT1 3/ 14B、NAT1 4 / 4、NAT1 4 / 10、NAT1 4 / 14B、NAT1 10 / 10和NAT1 10 / 14B的频率分别是 4 .2 %、2 5 .0 %、3.1%、4 .2 %、31.3%、10 .4 %、3.1%、14 .7和 4 .2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NAT1快型和慢型的频率分别是 32 .3%和 6 7.7% ,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NAT1 10与职业暴露存在交互作用 ,OR值为 3.4 0 (95 %CI:1.0 3~ 11.2 2 ) ,与其它环境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NAT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不存在关联 ,NA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N-乙酰化转移酶1 基因多态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XRCC3基因多态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红霞 边建超 +3 位作者 沈强 汤洪伟 朱虔兮 吴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讨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3(XRCC3)多态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PCR-RFLP和PCR-SSP技术检测191例PTC患者和201例对照的XRCC3基因多态。结果在XRCC3基因A4541G、A17893G和C18067T... 目的探讨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3(XRCC3)多态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PCR-RFLP和PCR-SSP技术检测191例PTC患者和201例对照的XRCC3基因多态。结果在XRCC3基因A4541G、A17893G和C18067T多态位点,所有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吸烟、饮酒和经常饮茶者中,4541G/G基因型使PTC的发病风险降低,其OR值分别为0.09(95%CI:0.02-0.51)、0.10(95%CI:0.04-1.00)和0.18(95%CI:0.05-0.68)。AAT单倍型在对照组的频率高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以GAC单倍型为参照,AAT单倍型可使PTC发病风险降低,OR值为0.34(95%CI:0.11-0.92)。结论XRCC3基因A4541G、A17893G和C18067T多态与PTC无关联,但在吸烟、饮酒和常饮茶者中,4541G/G基因型可使PTC发病风险降低,是PTC的保护因素。AAT单倍型亦可降低PTC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癌 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3 基因多态 遗传易感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3A4基因多态性及与肝癌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茶珍 边建超 +1 位作者 江峰 沈福民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基因的多态性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单链构象多态(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84例肝癌患者和144例健康对照的CYP3A4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对CYP...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基因的多态性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单链构象多态(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84例肝癌患者和144例健康对照的CYP3A4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对CYP3A4基因10个外显子的检测,发现2例肝癌患者的第7外显子第15742位核苷酸发生了A—G转换,使得第183位氨基酸残基由天冬酰胺转变为丝氨酸;发现第10内含子存在一单核苷酸多态,表现第20338位核苷酸发生了G→A转换。病例组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52%,36.90%和3.58%;对照组则为59.72%,33.33%和6.95%。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YP3A4基因可能高度保守,虽有突变,但属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细胞色素P4503A4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CYP3A4基因
下载PDF
乳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静 沈福民 +3 位作者 江峰 王云飞 边建超 沈镇宙 《实用预防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证实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134名乳腺癌患者进行了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月经初潮年龄、是否怀孕、初产年龄、是否哺乳、良性乳腺病、乳腺癌家族史、教育年限、行经期等危险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证实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134名乳腺癌患者进行了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月经初潮年龄、是否怀孕、初产年龄、是否哺乳、良性乳腺病、乳腺癌家族史、教育年限、行经期等危险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良性乳腺病、乳腺癌家族史等因素最终进入模型。进一步对乳腺癌病人进行绝经前后的分组分析,绝经前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良性乳腺病,而绝经后危险因素则包括初产年龄、行经期和体重。因素之间经检验无两两交互作用。结论提示绝经前与绝经后乳腺癌在发病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例对照研究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NAT2基因多态与肝癌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秀峰 张晓燕 +7 位作者 边建超 江峰 王启敏 张竹梅 曹燕燕 王其军 朱虔兮 汤伯明 《世界肿瘤杂志》 2004年第1期36-39,78,共5页
目的 探讨洛阳市N-乙酰化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96例肝癌患者和173例对照的NAT2基因型,并分析NAT2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NAT2*4、NAT2*6和NAT2*7的频... 目的 探讨洛阳市N-乙酰化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96例肝癌患者和173例对照的NAT2基因型,并分析NAT2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NAT2*4、NAT2*6和NAT2*7的频率分别为71.9%、10.9%、17.2%和74.7%、14.0%、1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16,P>0.05);基因型NAT2*4/*4、NAT2*4/*6、NAT2*4/*7、NAT2*6/*6、NAT2*6/*7和NAT2*7/*7的频率分别为59.4%、9.4%、15.6%、2.1%、8.3%、5.2%和57.8%、13.3%、16.2%、3.5%、6.9%、2.3%,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2.94,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NAT2快型和慢型的频率分别为84.4%、15.6%和87.3%、12.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44,P>0.05)。NAT2与吸烟、肉食、油炸食品和职业暴露等环境危险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洛阳市NAT2基因多态与肝癌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2基因 基因多态 肝癌 遗传易感性 肿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偏头痛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秀峰 边建超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5年第1期41-45,共5页
偏头痛的患病率较高,但临床就诊率不高。国内对于偏头痛的研究往往局限于诊断、治疗、 药理等方面,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为提高大家对偏头痛遗传学方面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有关 偏头痛遗传模式、遗传基础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 偏头痛的患病率较高,但临床就诊率不高。国内对于偏头痛的研究往往局限于诊断、治疗、 药理等方面,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为提高大家对偏头痛遗传学方面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有关 偏头痛遗传模式、遗传基础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偏头痛 遗传模式 交互作用 遗传基础 遗传学 患病率 就诊率
下载PDF
XRCC1基因多态与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虔兮 边建超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4年第5期323-326,共4页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 1 (XRCC1 )通过直接与聚合酶 β、DNA连接酶Ⅲ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形成复合物 ,共同参与因电离辐射和氧化损伤引起的碱基切除修复和单链断裂修复。XRCC1基因中存在 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各位点多态对各种肿瘤遗...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 1 (XRCC1 )通过直接与聚合酶 β、DNA连接酶Ⅲ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形成复合物 ,共同参与因电离辐射和氧化损伤引起的碱基切除修复和单链断裂修复。XRCC1基因中存在 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各位点多态对各种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影响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基因 基因多态性 肿瘤 遗传易感性 研究进展 DNA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