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景观过程视角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以成都世园会申办方案为例 |
李慧
钱云
边思敏
王向荣
|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9
|
|
2
|
诗性与意义的景观:一种“事件”而非“事物”的视角 |
边思敏
王向荣
|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3
|
|
3
|
二等奖:长城--玉树嘉那嘛呢石经城防灾景观规划设计 |
许愿
吕回
边思敏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4
|
风景园林中的土地:从观察方式到塑造途径 |
边思敏
王向荣
|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5
|
观看、在场与公共视觉伦理影响:论当代景观空间的剧场性 |
边思敏
朱育帆
|
《风景园林》
|
2019 |
4
|
|
6
|
景观空间与戏剧舞台之关系辨析 |
边思敏
朱育帆
|
《新建筑》
|
2019 |
6
|
|
7
|
多文化背景下的潘家园改造试验——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国际联合设计课 |
边思敏
朱育帆
邬东璠
|
《住区》
|
2019 |
1
|
|
8
|
剧场与仪式——起源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公共性 |
边思敏
|
《风景园林》
|
2022 |
2
|
|
9
|
克制、具身、认同:Flem远足步道的三个关键词 |
边思敏
孙嘉明
王向荣
|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把行走作为方法 |
边思敏
|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1
|
翻转舞台:身体参与下的公共空间艺术实践及其意义再生产(1950s—1970s) |
边思敏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关系网络转化视角下的社区更新思考与实践——以北京金融街天仙胡同社区更新项目为例 |
李晓捷
李倞
边思敏
|
《新建筑》
|
2022 |
3
|
|
13
|
清末民初上海戏剧舞台中光的应用解析 |
边思敏
陈翔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