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氮桥对双核镍配合物磁性影响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边江鱼 岳淑美 +1 位作者 张敏 张景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6-1092,共7页
结合对称性破损(BS)方法,采用不同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反铁磁性μ-1,3-N3-Ni(II)叠氮配合物[LNi2(N3)](Cl O4)2(L=pyrazolate)的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杂化密度泛函理论(HDFT)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能够准确描述配合物... 结合对称性破损(BS)方法,采用不同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反铁磁性μ-1,3-N3-Ni(II)叠氮配合物[LNi2(N3)](Cl O4)2(L=pyrazolate)的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杂化密度泛函理论(HDFT)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能够准确描述配合物的磁特性.磁轨道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表现出较大的单占据轨道能量劈裂(0.93-0.99 e V),显示配合物的单占据轨道去简并化程度较大,且配合物中的2个磁通道(叠氮基、配体pyrazolate)中都分别存在有氮原子之间的p轨道重叠,这些都使得体系表现为反铁磁耦合作用.另外,配合物的磁性与叠氮桥和两金属离子间形成的二面角(τ,Ni-N-N-N-Ni)密切相关,τ从-55.38°逐渐变化到-1.5°的过程中,其反铁磁性逐渐增强,交换耦合常数(Jab)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并在-11.95°处达到最大值(Jab=-151.02 cm-1).在此过程中,配合物中叠氮桥及其所连接的2个Ni离子与pyrazolate基配体L-中的2个桥原子N(4)、N(5)形成的七元环共平面性不断增强,即共平面性会诱导增强体系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对称性破损方法 叠氮配合物 交换耦合常数 反铁磁相互作用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胶囊及其在人尿液中含量的铕敏化荧光法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边江鱼 徐莉英 许小红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8-290,共3页
在pH5.9醋酸盐缓冲溶液中,甲磺酸培氟沙星和铕(Eu3+)、EDTA易形成2∶1∶1的三元配合物,产生Eu3+的特征荧光。由此建立了铕敏化荧光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胶囊及其在人尿液中的含量。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人尿液 敏化荧光 测定
下载PDF
铕(Ⅲ)-培氟沙星-EDTA络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边江鱼 徐莉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0-581,584,共3页
在近中性条件下,培氟沙星和Eu(Ⅲ)、EDTA反应形成配合物,发生分子内能量转移,产生Eu(Ⅲ)的特征荧光(λem=615nm,λex=278nm),据此建立了灵敏、快速的检测培氟沙星的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40mg·L^-1,检出限为0... 在近中性条件下,培氟沙星和Eu(Ⅲ)、EDTA反应形成配合物,发生分子内能量转移,产生Eu(Ⅲ)的特征荧光(λem=615nm,λex=278nm),据此建立了灵敏、快速的检测培氟沙星的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40mg·L^-1,检出限为0.02mg·L^-1,回收率为96.8%-1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敏化荧光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在胶束中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边江鱼 徐莉英 孙景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在弱酸性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甲磺酸培氟沙星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分析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63mg·L^-1;检出限为6.0×10^-3μg·mL^-1,回... 在弱酸性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甲磺酸培氟沙星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分析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63mg·L^-1;检出限为6.0×10^-3μg·mL^-1,回收率为99.8%~101.7%,相对标准偏差为0.43%~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十二烷基硫酸钠 荧光光谱
下载PDF
CH_3SH+CN微观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边江鱼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8-342,共5页
采用BMC-CCSD//B3LYP/6-311G(d,p)方法对CH3SH+CN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反应中涉及的各稳定点的构型、振动频率和零点能在B3LYP/6-311G(d,p)水平下计算得到,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存在两种反应机理,5条可能的反应通道.SN2机理由... 采用BMC-CCSD//B3LYP/6-311G(d,p)方法对CH3SH+CN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反应中涉及的各稳定点的构型、振动频率和零点能在B3LYP/6-311G(d,p)水平下计算得到,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存在两种反应机理,5条可能的反应通道.SN2机理由于能垒太高,与直接氢抽提机理相比可以忽略.该反应的最可行通道为CN中的C原子进攻SH中的H原子经由一个前期和一个后期分子络合物生成产物CH3S和HCN.计算得到的反应焓变与已有实验值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SH CN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下载PDF
苯并咪唑金属铼(I)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岳淑美 边江鱼 +1 位作者 唐艳茹 李娜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7-430,共4页
以过渡金属铼为中心金属离子,合成了2-(2-吡啶)苯并咪唑(HL1)和2,6-二(苯并咪唑)吡啶(HL2)配合物.该配合物荧光量子产率高、化学性质稳定,在固体状态下,最大发射峰分别是543nm、577nm,处在绿光和黄光区.其发光基理是基态金属离子电荷向... 以过渡金属铼为中心金属离子,合成了2-(2-吡啶)苯并咪唑(HL1)和2,6-二(苯并咪唑)吡啶(HL2)配合物.该配合物荧光量子产率高、化学性质稳定,在固体状态下,最大发射峰分别是543nm、577nm,处在绿光和黄光区.其发光基理是基态金属离子电荷向激发态配体跃迁(MLCT),属于金属离子与配体间的dπ→π*(L)的跃迁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配合物 发光 最大发射峰
下载PDF
基于化学史“源头”的“金属有机框架物”(MOF)概念的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敏 吴晗清 +2 位作者 边江鱼 赵仑 常清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12期68-72,共5页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对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所做的定义,本文讨论了这个术语的命名,分析了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概念与化学认识论的关系,并在概念教学中涉及化学史教育。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物 概念教学 化学史
下载PDF
浅析师范院校《化工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2
8
作者 白鹤龙 林海 边江鱼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0-121,共2页
本文基于师范院校《化工基础》课的特点,讨论了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并强调了实验和见习环节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师 化工基础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BOPPPS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亭亭 边江鱼 王立宁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77-180,共4页
BOPPPS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自主式与合作式学习方式混合形成的一种不仅能发挥学生主动性,还能兼顾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和交流。本文对线上线下混合式BOPPPS教学模式在高校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 BOPPPS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自主式与合作式学习方式混合形成的一种不仅能发挥学生主动性,还能兼顾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和交流。本文对线上线下混合式BOPPPS教学模式在高校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显著,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 BOPPPS教学模式 有机化学
下载PDF
氢抽提反应CHBr_2+HBr→CH_2Br_2+Br的直接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毅 边江鱼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0-293,共4页
采用直接动力学方法,对CHBr2+HBr→CH2Br2+Br反应通道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1+G(d,p)水平下获得了优化几何构型、频率以及最小能量路径,更精确的单点能在B3LYP/6-311++G(3df,2pd)水平下完成.利用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结合小曲率隧... 采用直接动力学方法,对CHBr2+HBr→CH2Br2+Br反应通道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1+G(d,p)水平下获得了优化几何构型、频率以及最小能量路径,更精确的单点能在B3LYP/6-311++G(3df,2pd)水平下完成.利用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校正方法计算了反应通道在220 K^2 000 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在整个反应区间,隧道效应对反应的影响比较大;变分效应在低温时有一定的影响,在高温区间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计算得到的速率常数和已有实验值很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动力学方法 速率常数 小曲率隧道效应 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
下载PDF
伯胺直接转化为相应伯醇的反应
11
作者 张敏 刘丹丹 +4 位作者 丁鹏 边江鱼 王秀丽 唐艳茹 赵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94-98,共5页
简单介绍了有机胺化合物及氧化脱氨、简单脱氨和还原脱氨三种类型的脱氨基反应,评述了伯胺直接转化为伯醇的两种反应:(1)210℃时,在二甘醇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伯胺直接转化为相应的伯醇;(2)利用基于吖啶的含钌(II)钳形化合物或基于双氮杂... 简单介绍了有机胺化合物及氧化脱氨、简单脱氨和还原脱氨三种类型的脱氨基反应,评述了伯胺直接转化为伯醇的两种反应:(1)210℃时,在二甘醇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伯胺直接转化为相应的伯醇;(2)利用基于吖啶的含钌(II)钳形化合物或基于双氮杂环卡宾(bis-NHC)的含铱(III)化合物为催化剂,将水溶液中的伯胺转化为相应的伯醇。最后对这类反应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胺化合物 脱氨基反应 伯胺 伯醇
下载PDF
多环芳烃(C24S12)对CO气体吸附性能的理论研究
12
作者 唐晓欢 贾圣慧 +4 位作者 高靖萱 牛华周 董芮伊 李宇航 边江鱼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2期20-21,共2页
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多环芳烃(C24S12)对常见有毒气体CO的吸附机理。根据C24S12的结构特点,选取C24S12表面的三种吸附位置,即:洞位、顶位、桥位。在不同位置上又分别考虑了CO的垂直和平行两种情况。结果表明:CO分子在洞位平行吸... 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多环芳烃(C24S12)对常见有毒气体CO的吸附机理。根据C24S12的结构特点,选取C24S12表面的三种吸附位置,即:洞位、顶位、桥位。在不同位置上又分别考虑了CO的垂直和平行两种情况。结果表明:CO分子在洞位平行吸附C24S12平面的次环(CO分子键中心正对环中心)时吸附能最低,吸附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C24S12 CO 吸附能 静电势
下载PDF
引入H原子对游离碱萘酞菁传输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李冬雪 陈怡名 +2 位作者 赵婉竹 边江鱼 常鹰飞 《分子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游离碱萘酞菁(H_(2)Nc)及其衍生物H_(4)Nc的分子几何结构和传输特性。研究发现,H原子的引入增强了H_(4)Nc中央空腔的空间位阻效应,导致其从平面结构转变为马鞍形结构。电流-电压(I...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游离碱萘酞菁(H_(2)Nc)及其衍生物H_(4)Nc的分子几何结构和传输特性。研究发现,H原子的引入增强了H_(4)Nc中央空腔的空间位阻效应,导致其从平面结构转变为马鞍形结构。电流-电压(I-V)曲线的分析表明,H_(2)Nc和H_(4)Nc分子结对偏压的反应截然不同。具体来说,在0.0~0.8 V范围内,通过H_(2)Nc分子结的电流始终很低,而在0.3~0.5 V范围内,H_(4)Nc分子结显示出明显的负微分电阻(NDR)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输运 萘酞菁 负微分电阻效应 第一性原理
原文传递
CH_3CN+CH_3→CH_2CN+CH_4氢消除反应的直接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边江鱼 岳淑美 +1 位作者 毕淑云 田利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2-435,共4页
采用直接动力学方法,对乙腈与甲基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HandHLYP/6-311G(d,p)和MP2/6-311G(d,p)水平下获得,稳定点的几何结构、振动频率及最小能量路径(MEP),在G3(MP2)和MC-QCISD水平下对能量信息进一步确认.利用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 采用直接动力学方法,对乙腈与甲基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HandHLYP/6-311G(d,p)和MP2/6-311G(d,p)水平下获得,稳定点的几何结构、振动频率及最小能量路径(MEP),在G3(MP2)和MC-QCISD水平下对能量信息进一步确认.利用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校正(CVT/SCT)方法计算了该反应在220K~2000K的速率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消除反应 直接动力学 小曲率隧道效应 速率常数
原文传递
分子光谱法研究美他环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毕淑云 边江鱼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用荧光、紫外等分子光谱法研究了美他环素(MC)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不同温度下MC与H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同时研究了Cu2+,Al3+,Pb2+,Ca2+和K+等金属离子对MC与HSA的结合性质的影响.基于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 用荧光、紫外等分子光谱法研究了美他环素(MC)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不同温度下MC与H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同时研究了Cu2+,Al3+,Pb2+,Ca2+和K+等金属离子对MC与HSA的结合性质的影响.基于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确定了荧光给体HSA与受体MC间的结合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美他环素 荧光光谱法
原文传递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稀土氧化物中痕量镧(Ⅲ)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烨 边江鱼 王晓菊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4-307,共4页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是测定痕量镧(Ⅲ)的新方法.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下,H3PO4介质中痕量镧(Ⅲ)对溴酸钾-氧化考马斯亮蓝的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通过研究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证明阻抑动力...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是测定痕量镧(Ⅲ)的新方法.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下,H3PO4介质中痕量镧(Ⅲ)对溴酸钾-氧化考马斯亮蓝的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通过研究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证明阻抑动力学光度法可以用于稀土氧化物中痕量镧(Ⅲ)的测定,测定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抑动力学 考马斯亮蓝 溴酸钾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镧(Ⅲ)
原文传递
氢氧化镁纳米片的合成及其润滑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烨 王晓菊 边江鱼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4-309,共6页
以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油酸为表面修饰剂,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出了疏水性的Mg(OH2)纳米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纳米片平均粒径的影响.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IR)和热重(DTA-TG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 以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油酸为表面修饰剂,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出了疏水性的Mg(OH2)纳米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纳米片平均粒径的影响.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IR)和热重(DTA-TG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出的Mg(OH)2纳米片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证实制备出的Mg(OH)2纳米片具有良好分散性,纳米片尺度为200~300nm,厚度10nm.摩擦实验证明Mg(OH2)纳米片可以作为润滑油中的添加剂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H2) 纳米片 疏水性 润滑性 摩擦系数
原文传递
HPLC法快速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条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录楠 边江鱼 +2 位作者 李娟 刘国良 齐燕飞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5-328,共4页
建立一种HPLC法快速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分析方法.采用C18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柱,以甲醇和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洗脱,用紫外检测器于230nm波长处检测.当流动相甲醇与乙酸铵的比例(V/V)为39∶61时,各组分均得到较好的分离,色... 建立一种HPLC法快速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分析方法.采用C18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柱,以甲醇和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洗脱,用紫外检测器于230nm波长处检测.当流动相甲醇与乙酸铵的比例(V/V)为39∶61时,各组分均得到较好的分离,色谱峰分离度达到3.0以上,色谱峰型尖锐,保留时间较短.色谱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1%,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该色谱条件下,分别对饮料、调料等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色谱条件的HPLC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食品中防腐剂和甜味剂的定性定量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添加剂 卫生检验
原文传递
双笼氟化富勒烯分子C_(20)F_(18)(CO)_2C_(20)F_(18)电子输运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边江鱼 张洋 常鹰飞 《分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6-470,共5页
以双笼氟化富勒烯C_(20)F_(18)(CO)_2C_(20)F_(18)为中心分子,与Ag(100)纳米线电极连接构筑分子电子器件,通过第一性原理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器件的电子输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外加偏压的作用下,中心分子的前线轨... 以双笼氟化富勒烯C_(20)F_(18)(CO)_2C_(20)F_(18)为中心分子,与Ag(100)纳米线电极连接构筑分子电子器件,通过第一性原理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器件的电子输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外加偏压的作用下,中心分子的前线轨道逐渐定域在分子的左侧,电子透射通道被阻塞,所对应的共振隧穿峰被压制,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在0.3~0.8V区间内表现出明显的负微分电阻(NDR)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0F18(CO)2C20F18 分子器件 电子输运性能 第一性原理 负微分电阻
原文传递
全硫化多环芳烃C24S12对CO,NO和NO2吸附性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边江鱼 高靖萱 +2 位作者 王昊天 段明杰 牛华周 《分子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20,I0006,共6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全硫化多环芳烃C24S12对3种常见有害气体CO,NO和NO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24S12分子的B环位置为最佳吸附位置,对CO,NO和NO2的最大吸附能分别为-0.146,-0.142和-0.175 eV.静电势分析表明CO和NO以O原子朝向C24...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全硫化多环芳烃C24S12对3种常见有害气体CO,NO和NO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24S12分子的B环位置为最佳吸附位置,对CO,NO和NO2的最大吸附能分别为-0.146,-0.142和-0.175 eV.静电势分析表明CO和NO以O原子朝向C24S12分子边缘的平行方式吸附时吸附能最大,而NO2分子则以N原子朝向C24S12分子平面的垂直方式吸附时吸附最稳定.态密度分析显示C24S12分子与被吸附气体分子之间未形成化学键,均为较强的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C24S12 吸附能 静电势 态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