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文化意涵的重构 被引量:4
1
作者 边莉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吉祥美好与团结和谐的深层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世界里,一方面由于西方dragon在其世界固有的邪恶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龙的有意妖化,中国... 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吉祥美好与团结和谐的深层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世界里,一方面由于西方dragon在其世界固有的邪恶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龙的有意妖化,中国龙在西方被有意无意地误读为邪恶的怪兽。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龙的客观阐释成为中西方的共同诉求。在中西文化交流走向多元时代的今天,我们应保持自我文化独立,重构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 DRAGON 西方 文化 重构
下载PDF
春之赞——赏析托马斯·纳什的诗歌《春》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2
作者 边莉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0-81,109,共3页
诗歌以其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练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构成了美不胜收的"诗意"。诗人怎样把自己感到"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有多方面的要求和方法。古今中外赞美春天的诗歌... 诗歌以其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练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构成了美不胜收的"诗意"。诗人怎样把自己感到"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有多方面的要求和方法。古今中外赞美春天的诗歌宝库里,托马斯·纳什的《春》堪称典范。诗歌中生动形象的景物、人物描写,优美和谐的韵律和节奏,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诗人融合其自身的思想感情与春天的花草、小鸟、少女、田野等客观物象形成意象,又通过种种动态的、静态的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构成了充满诗意的春回大地时的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纳什 《春》 扬抑格五音步 意象 意境
下载PDF
由翻译的标准探讨英语长句翻译 被引量:2
3
作者 边莉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1-73,共3页
英语长句的翻译是英汉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分析"树式结构"的英语句子和"竹式结构"的汉语句子的差异着手,以译文要达到"忠实、通顺"的标准为出发点探讨英语长句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 翻译标准 英汉翻译 英语长句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的翻译策略——评析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 被引量:1
4
作者 边莉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8-59,62,共3页
林语堂是一位跨东西方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大师,对中英两种语言精辟的掌握和对中西文化的深谙令他在翻译中游刃有余。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目的及其人生态度紧密相关,而译本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达到向西方人传播中国... 林语堂是一位跨东西方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大师,对中英两种语言精辟的掌握和对中西文化的深谙令他在翻译中游刃有余。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目的及其人生态度紧密相关,而译本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达到向西方人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他有选择、有策略地向西方读者译介了中国经典文化,采取了直译、意译和音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中西方文化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对《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表现技巧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边莉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4-95,共2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女作家,也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而著名作品《到灯塔去》更是被公认为最能体现意识流思想的杰出作品。文章通过结合意识流的起源和发展,解读了《到灯塔去》这一作品中伍尔夫的...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女作家,也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而著名作品《到灯塔去》更是被公认为最能体现意识流思想的杰出作品。文章通过结合意识流的起源和发展,解读了《到灯塔去》这一作品中伍尔夫的意识流思想及意识流表现技巧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灯塔去》 意识流 表现技巧
下载PDF
浅析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 被引量:1
6
作者 边莉娟 《内江科技》 2007年第9期156-156,188,共2页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压力和挑战也并存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 教学 压力
下载PDF
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7
作者 边莉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30-31,共2页
新教材议题示例四,在新时代,以“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是否有悖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一般进程的统一性和发展形式的多样性,既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中国道... 新教材议题示例四,在新时代,以“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是否有悖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一般进程的统一性和发展形式的多样性,既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中国道路”的科学真理性与客观必然性,又有利于我们推进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材 人类社会发展 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 坚持与发展 统一性与多样性 议题 历史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价值创新性与实现路径
8
作者 边莉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90-92,共3页
美好生活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与价值取向。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征程中,我们应从主体、内容、范围等方面理解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从理论、历史、现实等方面深刻理解新时代美好生活思想的创新价值,从思想价值引领、... 美好生活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与价值取向。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征程中,我们应从主体、内容、范围等方面理解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从理论、历史、现实等方面深刻理解新时代美好生活思想的创新价值,从思想价值引领、国家战略布局、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核心价值观统领、学习与劳动奋斗等方面精准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的现实路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建设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好生活 价值创新性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文明的开创
9
作者 边莉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11,25,共4页
当前,西方文明出现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共同体"理论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在中国的引领下,将开创人类新文明。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主义 “真正的共同体” 文明 引领
下载PDF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文明复兴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
10
作者 边莉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7-20,共4页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危机是一场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巨大考验,它不仅没有压垮中华民族,反而成为伟大抗疫精神孕育的契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危机中淬炼而生,...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危机是一场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巨大考验,它不仅没有压垮中华民族,反而成为伟大抗疫精神孕育的契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危机中淬炼而生,这不仅增强了人民的文明自信感,彰显出人民主体性,展示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而且扩大了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中国话语权,为实现中华文明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抗疫精神 文明复兴 精神动力 价值指引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边莉娟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在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文化传播、选择、融合和创新的文化建构过程,它构建了传播者双方共有的精神文化特质,以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展开了多维度的沟通和交融,从而为马克思思想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建构... 在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文化传播、选择、融合和创新的文化建构过程,它构建了传播者双方共有的精神文化特质,以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展开了多维度的沟通和交融,从而为马克思思想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建构基础,确保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先进性以及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视域 早期传播 传播与发展 话语体系 文化建构 文化先进性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空间与文明变迁的辩证分析及当代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边莉娟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3,107,108,共10页
空间、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两个问题,而是构成了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交往空间是人类文明变迁的载体,空间交往是人类变迁的主要动力,使人类从孤立的文明体走向整体发展。获取充分的自由时间和广阔的... 空间、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两个问题,而是构成了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交往空间是人类文明变迁的载体,空间交往是人类变迁的主要动力,使人类从孤立的文明体走向整体发展。获取充分的自由时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人类文明进入真正的普遍的共产主义文明的价值诉求。然而,在世界一体化格局日益强化的今天,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全球化充斥着极度的不平等和两极分化,诸种空间矛盾和文明危机并存,使人类文明发展陷入困境。文明由人类智慧共同构成,各个国家、民族应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明自觉,实现良性的空间交往,努力建构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合作治理、文明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文明 交往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