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水成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过敏 李仲东 +2 位作者 杜少林 刘树平 李兴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水总矿化度为13831mg/L~89445mg/L,属于盐水和卤水的范畴,pH值在4.37~7.3,在强酸性一弱碱性之间,地层水水型基本为CaCl2型水。根据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矿化度、PH...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水总矿化度为13831mg/L~89445mg/L,属于盐水和卤水的范畴,pH值在4.37~7.3,在强酸性一弱碱性之间,地层水水型基本为CaCl2型水。根据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的分析发现,泊尔江海子断裂带及其以南、以北地层水特征差异明显:泊尔江海子断裂带地层水矿化度最高(47061mg/L-89445mg/L)、pH值最低(4.37~6)及Mg^2+离子含量最高,最高达7024mg/L;断裂带以南地层水阴离子主要为Cl^-和HCO3^-,不含SO4^2-离子;断裂带以北含SO4^2-离子,而且往北SO4^2-离子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采用Davission地层水Nadeficit与Caexcess之间关系及其作用过程的地层水成因模式和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泊尔江海子断裂带的地层水成因为混合作用,主要是由断裂带热液活动导致深部偏酸性的高温、高Mg^2+含量、高矿化度水与上古生界地层水混合所致。现令实测表明断裂带地温梯度2.72℃/hm~2.9℃/hm,为研究区最高;断裂带以北地温梯度只有2.27℃/hm~2.36℃/hm,与后期地表水的渗入降温有关。断裂带以外主要的流体一岩石相互反应是斜长石的钠长石化过程。地层水特征变化与油气特征的关系显示热液活动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SO4^2-离子往北逐渐增加表明受大气淡水影响,保存条件逐渐变差;热流影响区可能成为油气有利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地层水 成因 混合作用 热液活动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异常压力演化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3
2
作者 过敏 李仲东 +1 位作者 杨磊 张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82,207,共8页
根据实测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压力资料所展示的地层压力分布与气藏的特征关系,分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气藏压力成因机制、演化及与油气成藏关系。正常压力系统,多处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岩性以云岩为主,储集类型多为孔隙型,气藏一般甲... 根据实测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压力资料所展示的地层压力分布与气藏的特征关系,分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气藏压力成因机制、演化及与油气成藏关系。正常压力系统,多处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岩性以云岩为主,储集类型多为孔隙型,气藏一般甲烷含量低、硫化氢含量高;异常高压或超高压系统,多处于海槽区或台内云岩欠发育区,储层岩性以灰岩为主,气藏甲烷含量高、不含或含极少量的硫化氢,主要为裂缝型气藏;孔隙型气藏和裂缝型气藏具有明显不同的成压演化机制:以孔隙型储层为主的气藏经历了印支末期—燕山早期古油藏常压阶段,燕山中—晚期液态烃类热裂解成气的超压气藏阶段,TSR反应及其作用和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使孔隙型储层降压为正常压力系统并最终定型为常压气藏阶段;以裂缝型储层为主气藏经历了燕山中—晚期高压天然气充注和燕山晚期构造挤压作用下古高压气藏阶段,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挤压超高压气藏定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仙关组 碳酸盐岩 压力分布 成压机制 构造 演化 川东北 压力异常
下载PDF
储层压力与天然气分布关系——以鄂北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过敏 李仲东 +3 位作者 惠宽洋 李良 吴永平 鲜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7,146-147,共3页
通过分析塔巴庙地区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压实曲线,并对影响和控制该区储层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欠压实”剩余压力、生气增压、抬升引起的降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早白垩世末“欠压实... 通过分析塔巴庙地区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压实曲线,并对影响和控制该区储层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欠压实”剩余压力、生气增压、抬升引起的降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早白垩世末“欠压实”作用和晚侏罗—早白垩世末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使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形成异常高压;晚白垩系构造抬升降压,使得现今储层为正常—低异常压力。同时证实了“欠压实”对天然气有压力封盖作用,天然气都分布在最大“欠压实”幅度以下的储层当中。烃源岩生气高峰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末,但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是在晚白垩世,方向以沿过剩压力梯度降低较快的方向(太原—山西组至下石盒子组)垂向运移,通道主要为裂缝,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由于储层致密,聚集成藏能量有限,造成天然气充注不足、气水分异不好、含气饱和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储集层 压力 定量 计算 垂向运移
下载PDF
榆林南-子洲地区山2气藏水层特征及识别 被引量:6
4
作者 过敏 李仲东 +1 位作者 林琳 胡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1,共4页
榆林南-子洲地区山2气藏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开发中普遍见水的特点。为此,开展了生产井产水层特征研究,并提出了识别方法。在对山2气藏水层进行地质与测井特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测试井段产水量的大小,将产水井划分为5类,... 榆林南-子洲地区山2气藏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开发中普遍见水的特点。为此,开展了生产井产水层特征研究,并提出了识别方法。在对山2气藏水层进行地质与测井特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测试井段产水量的大小,将产水井划分为5类,以此建立了气水层识别的地质-测井标准。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山2气藏气层、气水层、水层、干层的判别方程。回判结果表明,模型对气层的精度达到93.8%,气水层90.2%,水层93.4%,干层90.1%。利用未参加建模的出水井射孔段对模型进行验证,判识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未知层段的属性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山2气藏 水层 模型 识别 榆林南-子洲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67
5
作者 李仲东 惠宽洋 +3 位作者 李良 周文 张哨楠 过敏 《矿物岩石》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3,共7页
运用石油地质动态分析及综合研究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特征、古压力恢复、包裹体、成岩作用资料为基础,对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的地质背景、天然气运移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对储层致密化、古高压异常对天然气运移、成藏的... 运用石油地质动态分析及综合研究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特征、古压力恢复、包裹体、成岩作用资料为基础,对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的地质背景、天然气运移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对储层致密化、古高压异常对天然气运移、成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上古生界砂岩致密化发生于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于大规模油气运移时期,天然气呈连续相运移需要的临界气柱高度远大于砂岩的单层厚度,受压力封存箱的封闭以及封存箱内不均匀分布的高压泥质岩阻隔,天然气难以沿构造上倾方向作大规模运移,主要为就近垂向运移聚集成藏;成藏特征研究显示,只有毛管中值压力平均值小于6.21 MPa、厚度大于4 m以上的优质储层段能够允许天然气成藏,而且气水分布主要受构造部位、储层非均质控制。故此,上古生界气藏主要为致密储层条件下的岩性和构造-岩性气藏类型;根据各时期、各地区、各层段不同的天然气运移、成藏特征,将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划分为非烃源岩和烃源岩两个成藏子系统,前者具自生自储、短距离运移、早期(J2—K1)源内成藏特点,形成原生气藏,而后者属近-远距离运移、晚期(K1—K2,K2末—Q)源外成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上古生界 天然气运移 成藏特征 成藏过程分析
下载PDF
块菌主要生理活性及活性物质生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过敏 唐丽薇 +1 位作者 严金平 伊日布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03-407,共5页
块菌是一种与高等植物根部共生的地下真菌,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亚门、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块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保肝、抗诱变、抗肿瘤、调节女性月经周期和性功能等。该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块菌生理活... 块菌是一种与高等植物根部共生的地下真菌,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亚门、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块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保肝、抗诱变、抗肿瘤、调节女性月经周期和性功能等。该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块菌生理活性及获得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块菌活性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 生理活性 活性物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与天然气的富集规律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仲东 郝蜀民 +3 位作者 李良 惠宽洋 过敏 王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72,共7页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埋藏史、成烃史、地热史和烃类包裹体分析、地层剥蚀厚度、沉积速度等资料,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普遍低压异常、储层致密、构造简单、含气层分散、天然气聚集受封存箱控制的特点,对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异常压...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埋藏史、成烃史、地热史和烃类包裹体分析、地层剥蚀厚度、沉积速度等资料,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普遍低压异常、储层致密、构造简单、含气层分散、天然气聚集受封存箱控制的特点,对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异常压力分布规律、压力成因及演化历史的研究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具备压力封存箱发育的地质环境。压力封存箱区域分布的特点是上古生界为一个高低压相间共存的复杂压力封存箱型含气系统,储层属异常低压-常压,泥岩仍保持幅度不等的高压。压力封存箱的形状、内幕结构、箱内砂泥岩的配置关系控制了箱内天然气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压力封存箱 箱内天然气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兴文 李仲东 +3 位作者 过敏 惠宽洋 丁小琪 邓文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298,共5页
通过泥岩压实研究,结合油气分布,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与油气关系。研究表明,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平面上分布于东部稳定带和中央凹陷带,剖面上主要发育于长7段和延7段。油源断裂和较深的下切古河谷作为油气运... 通过泥岩压实研究,结合油气分布,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与油气关系。研究表明,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平面上分布于东部稳定带和中央凹陷带,剖面上主要发育于长7段和延7段。油源断裂和较深的下切古河谷作为油气运移通道,起泄压汇源作用,使得延长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延安组高效成藏;延安组区域过剩压力带增强了区域盖层的封盖能力,阻止油气向上运移或散失,使油气在其下圈闭中聚集成藏;小断层和裂缝系统对延7段区域过剩压力带有一定的泄压作用,这也是目前东部稳定带延安组区域过剩压力带之上发现少量油气的原因。麻黄山西区中生界在东部稳定带发育与过剩压力有关的下组合、中组合、上组合3种油气分布模式;而中央凹陷带和西部断裂带发育与过剩压力有关的中组合油气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压力 运移通道 封盖能力 成藏 麻黄山西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特征对比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仲东 郝蜀民 +2 位作者 李良 惠宽洋 过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资料、孔隙演化、压力成因、气水分布、天然气运移和成藏特征等分析研究,结合前人的成果资料,对上古生界气藏与典型深盆气藏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认为,如果仅从成藏基本条件和气藏某些表现形式...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资料、孔隙演化、压力成因、气水分布、天然气运移和成藏特征等分析研究,结合前人的成果资料,对上古生界气藏与典型深盆气藏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认为,如果仅从成藏基本条件和气藏某些表现形式看,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有相似之处。但开发动态资料显示,气层连通性差,气层分属多个压力系统,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气水关系倒置现象,局部存在边底水,气水分布主要受构造部位和有利储层相带等因素控制。由成藏作用过程、成藏关键条件和成藏机理考察,上古生界气藏具就近运移、聚集、成藏特点,主要属岩性气藏或构造-岩性气藏。综合分析认为,储层连通性差、圈闭受岩性和构造控制是造成上古生界气藏有别于深盆气藏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气藏 上古生界气藏 成藏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低压异常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
10
作者 尤欢增 李仲东 +3 位作者 李良 惠宽洋 过敏 王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69,共6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特征、压力成因的研究,结合上古生界不同岩性的组合关系分析,认为上古生界非烃源岩与烃源岩、砂岩和泥岩的地层压力成因有明显区别。非烃源岩系统泥岩的异常高压主要由“非均衡压实”作用产生;而...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特征、压力成因的研究,结合上古生界不同岩性的组合关系分析,认为上古生界非烃源岩与烃源岩、砂岩和泥岩的地层压力成因有明显区别。非烃源岩系统泥岩的异常高压主要由“非均衡压实”作用产生;而生气作用是烃源岩增压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成藏的主要动力源;砂岩与泥岩弹塑性有明显差别,构造抬升剥蚀成为砂岩降压的主要机理,而对泥岩影响有限,石千峰-上石盒子组非烃源岩目前仍具明显非均衡压实特征,多处于高压异常,而储层表现为低—正常压力,目前上古生界为一个高低压相间共存的复杂压力系统。上古生界压力的形成与演化历史表明,对于上古生界用流体势的高低来研究互不连通砂体之间的区域运移可能并不适宜。利用Berg临界烃类柱高度的公式计算,上古生界储层能引起天然气运移需要的最小连续气柱高度在22.07 m~67.36 m,远大于砂岩的单层厚度(5 m~15 m)。从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天然气聚集、成藏角度分析,山2段毛管中值压力平均值小于6.21MPa、砂岩厚度大于4 m以上的优质储层,才具有聚集、成藏和产出天然气能力,而排驱压力大、孔隙结构差、厚度小的砂岩,由于成藏动力小于成藏阻力,难于形成具规模的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压力成因差别 泥岩压力状态 压力系统封闭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成藏机理之辩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仲东 郝蜀民 +2 位作者 惠宽洋 李良 过敏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2,共7页
通过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形成基本条件、气水分布规律和成藏动力学特征研究分析,并与北美典型深盆气进行对比发现,如果仅从气源丰富、储层致密、异常压力、大面积含气等气藏表现特征观察。上古生界气藏与典型深盆气藏极为相似... 通过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形成基本条件、气水分布规律和成藏动力学特征研究分析,并与北美典型深盆气进行对比发现,如果仅从气源丰富、储层致密、异常压力、大面积含气等气藏表现特征观察。上古生界气藏与典型深盆气藏极为相似。但从各区气藏形成条件来看,上古生界烃源岩生气速率慢,持续地供气条件较差;气藏上倾方向多因物性或岩性封挡,主要表现为非均质储层条件下的岩性和构造-岩性气藏类型;含气范围内的同一气层连通性较差,气水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局部明显存在边底水,也没有整体活塞式气驱水作用形成的区域性气水界面。成藏动力学机理反映,上古生界储层毛细管阻力过大,天然气二次运移的浮力不够,主要是就近运移聚集成藏,没有大规模运移的迹象,难以实现整体活塞式气驱水运移。所以用深盆气藏成藏机理还不能合理解释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成因。综合分析认为,持续供气能力不够、储层连通性差是造成上古生界气藏有别于深盆气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成藏特征 与深盆气藏对比 成藏机理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与储层孔隙演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仲东 张哨楠 +5 位作者 周文 惠宽洋 李良 过敏 范世龙 袁京素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80,共8页
针对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和石炭系泥岩发育高压封存箱,与之相对应层段的砂岩具异常高孔隙这一现象,通过对砂岩高孔隙段的发育现状、成岩作用特征和不同阶段压力封存箱形成与储层孔隙演化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①砂岩高孔隙发育段主要分布在... 针对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和石炭系泥岩发育高压封存箱,与之相对应层段的砂岩具异常高孔隙这一现象,通过对砂岩高孔隙段的发育现状、成岩作用特征和不同阶段压力封存箱形成与储层孔隙演化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①砂岩高孔隙发育段主要分布在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层位性强,具可对比性,与相应层段泥岩"欠压实"密切相关;②该区压力封存箱开始发育于砂岩正常压实之前,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极大限制了层内的流体流动,阻碍了砂岩的进一步压实和胶结作用,从而对下石盒子组砂岩原生孔隙的保护有积极作用;③箱内山西-太原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烃的有机酸性水溶蚀对形成次生孔隙最为有利;④晚成岩作用期砂岩内部异常高孔隙压力抑制了成岩作用的发生,使孔隙空间得到了有效保护;⑤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的超高压,引起砂岩破裂形成裂缝,不但增加了储层渗透性,也成为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和成藏动力;⑥由于压力封存箱的封闭,溶蚀的物质不能有效带出系统,溶蚀与充填的消长影响,在盒3、盒2段成藏过程中,气水重力分异,对上部盒3、盒2段成藏有利,但对下部盒1、山1、山2段次生孔隙保存不利,同时对其成藏也有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上古压力封存箱 原生孔隙保存 次生孔隙形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万旸璐 过敏 +1 位作者 李仲东 谢云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2,共9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平均为8.8%,渗透率平均为0.22×10-3μm2,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导致长7储层横向连通性较差,纵向泥岩夹层多,石油在过剩压力作用下以垂向或侧向短距离运移为主,当封盖能力足够时,便在物性较好的致密储层中成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自生自储式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储层和盖层三大因素控制,烃源岩的发育控制油藏展布,储层物性及砂体展布和源储接触关系控制着油藏分布层位,而封盖能力对长7致密油藏的分布规模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成藏条件 控制因素 长7油层组 彬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压力演化及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仲东 张哨楠 +2 位作者 李良 惠宽洋 过敏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08年第11期841-848,共8页
运用动态分析、综合研究方法及成盆、成烃、成藏理论,通过对该区沉积埋藏史、成烃史、成岩史、地热史的解剖,结合砂岩泥岩的压实特征、压力成因研究、包裹体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压力演化及成藏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鄂尔... 运用动态分析、综合研究方法及成盆、成烃、成藏理论,通过对该区沉积埋藏史、成烃史、成岩史、地热史的解剖,结合砂岩泥岩的压实特征、压力成因研究、包裹体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压力演化及成藏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压力演化与成藏过程关系密切,压力作为天然气运移与成藏动力,对上古生界气藏成藏有着深刻影响。根据包裹体形成温度、压力和激光拉曼光谱组成分析研究资料,明确划分了不同类型气藏的成藏期次,提出了压力演化及成藏过程的3个关键阶段。即:埋藏加载增压原生气藏成藏阶段、剥蚀抬升卸载减压原生气藏成藏阶段、稳定调整减压次生气藏成藏阶段。强调早白垩世以后构造抬生剥蚀对上古生界气藏形成更为重要。同时指出,压力封存箱内非烃源泥岩、烃源岩、砂岩的地层压力形成与演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上古生界各气藏的成藏过程有不同的影响。在对成压与成藏的6个过程详细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压力与成藏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科学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压力演化与成藏关系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压力与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仲东 张健 +2 位作者 江兴福 过敏 余庆东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4,共6页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在平面上分布极不均匀,高异常压力区呈局部块状分布。压力分布、气藏特征、成藏演化历史综合研究发现,不同压力状态反映不同气藏类型:正常压力系统(压力系数在1.25以下),多处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在平面上分布极不均匀,高异常压力区呈局部块状分布。压力分布、气藏特征、成藏演化历史综合研究发现,不同压力状态反映不同气藏类型:正常压力系统(压力系数在1.25以下),多处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岩性以云岩为主,储集类型多为孔隙型,气藏一般甲烷含量低、储层含大量沥青、气藏连通范围大,具边底水等特征,主要为构造或岩性-构造型气藏;异常高压或超高压系统(压力系数多达1.65以上),多处于海槽区或台内云岩欠发育区,储层岩性以灰岩为主,甲烷含量高、储层不含或含极少量的沥青,不含或有限边底水等特征,主要为裂缝型岩性气藏;而处于台地内部,介于以上两种压力状态之间的过渡类型气藏,多出现轻微高压,压力系数多在1.20~1.45,孔隙-裂缝或裂缝-孔隙型储层交替出现,气藏连通范围有限,气水特征较复杂,主要为岩性型或构造-岩性气藏特征。同时鲕滩气藏压力系数与气藏储集系数明显成反向关系,地层压力大小体现了天然气储集系统空间大小,天然气富集于正常压力系统。地层压力成因及形成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优质储层发育历史、天然气的充注历史、礁滩气藏成藏历史的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过程,详细研究它们的配置关系和作用过程对正确认识飞仙关组礁滩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飞仙关组气藏 气藏压力分布 成藏特征 天然气富集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异常压力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京素 李仲东 +1 位作者 过敏 王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4期18-21,1,共5页
在砂岩实测压力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特征,即以泊尔江海子断裂为界,从南到北压力系数依次降低。包裹体结合泥岩压实曲线研究认为,该区早白垩世气藏存在异常高压,欠压实和构造挤压作用是其形成的... 在砂岩实测压力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特征,即以泊尔江海子断裂为界,从南到北压力系数依次降低。包裹体结合泥岩压实曲线研究认为,该区早白垩世气藏存在异常高压,欠压实和构造挤压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断裂带以南欠压实起主要作用,在断裂带构造挤压起主要作用,在断裂带以北两者作用相当。由于侧向遮挡条件不好天然气散失作用是异常低压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杭锦旗地区 异常低压 欠压实 构造挤压 天然气散失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低压力异常及其与产气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仲东 过敏 +2 位作者 李良 惠宽洋 永平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53,共6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压力的分布规律、压力历史恢复厦其与产气性关系的详细分析,认为上古生界气藏现令属异常低压常压气藏,各气藏及同一气层的不同区域多为不同的压力系统,气藏横向连通范围有限,与阿尔伯...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压力的分布规律、压力历史恢复厦其与产气性关系的详细分析,认为上古生界气藏现令属异常低压常压气藏,各气藏及同一气层的不同区域多为不同的压力系统,气藏横向连通范围有限,与阿尔伯达埃尔姆沃斯地区典型的的深盆气藏有较大的区别;上古生界烃源岩流体压力的演化历史恢复结果及平衡深度法计算证实上古生界泥岩在最大埋深时(早白垩世末)古压力系数达1.46~1.62;现令上古生界储层的异常低压是由历史中的古高压演化而成的,目前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为一个高低压相间共存的复杂压力系统;区域压力封盖层——上石盒子组控制了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目前发现的天然气在纵向上集中分布于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太原组;上古生界气层压力与气层分布、无阻流量、物性、气藏流体特征有较密切的关系,相时高压力的盒3段、盒2段、太原组为较有利层段,92%的高产气井分布在压力系数大于0.95的区域内,地层压力较低的山1段产气性较差。研究资料显示盒3、2段有明显的富集成藏过程。盒3、2段为下生上储富集型气藏,太2段表现为自生自储近距离聚集型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塔巴庙地区 上古生界 低压力异常 产气性
下载PDF
我国中部盆地古老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存在的典型实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云欣 周文 +2 位作者 过敏 陈义才 Qiumei Zhou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2,共7页
针对古老碳酸盐岩能否成为有效烃源岩的问题,对我国中部盆地典型古老碳酸盐岩热解的实验结果和成烃实例的分析等展开研究,讨论了古老碳酸盐岩烃源岩能否有效生烃和排烃的问题。结果表明,泥灰岩和泥晶灰岩等相对富有机质岩石,热解模拟生... 针对古老碳酸盐岩能否成为有效烃源岩的问题,对我国中部盆地典型古老碳酸盐岩热解的实验结果和成烃实例的分析等展开研究,讨论了古老碳酸盐岩烃源岩能否有效生烃和排烃的问题。结果表明,泥灰岩和泥晶灰岩等相对富有机质岩石,热解模拟生烃量高。在数值模拟初次运移时期,泥灰岩和泥晶灰岩等烃源岩排油较为困难,排气是主要形式,且排气方式以微裂缝排气和扩散排气为主,所以,该类灰岩可以成为有效气源岩,这一认识为古老碳酸盐岩层系的烃源岩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碳酸盐岩 有效烃源岩 生烃潜力 排烃方式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盒1段致密气特征及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栋 过敏 +2 位作者 王君泽 李仲东 客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1-51,62,共12页
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藏储量丰度大,但整体动用率偏低,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是动用程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常规测井数据对气层响应不明显,和评价过程的人为因素是影响气层有效评价的主因。通过测井、薄片分析、实验分析、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 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藏储量丰度大,但整体动用率偏低,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是动用程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常规测井数据对气层响应不明显,和评价过程的人为因素是影响气层有效评价的主因。通过测井、薄片分析、实验分析、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总结气层特征与高产富集因素的前提下,探求定性、定量结合的办法对盒1段致密气进行方便、有效地评价。各参数权重分析结合高产富集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利用重要参数对气层进行定性评价;选取关键井单采气层的测井、地质参数,建立定量分级评价模型,可对气层进行良好分级评价。气层单井、水平井产能数据与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认为气层综合评价方法可用于复杂致密砂岩气评价,评价结果可指导直井、水平井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盒1段 致密砂岩气 气层评价
下载PDF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颖 张晶 +1 位作者 过敏 朱应合 《黑龙江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318-320,共3页
目的:总结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8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熟练的术中配合,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并发症... 目的:总结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8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熟练的术中配合,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全部病人均于术后1周左右平安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护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