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瓜叶枯病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熙 过鸿英 +2 位作者 水旭东 赵国其 陈恩茂 《中国西瓜甜瓜》 CAS 1995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文报道了西瓜叶枯病在西瓜不同部位上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种子带菌率;病菌在种子上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病残体上的存活期;温度、雨日、雨量、相对湿度及农业技术中的播种期、连作年限、施肥、品种抗病性等与... 本文报道了西瓜叶枯病在西瓜不同部位上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种子带菌率;病菌在种子上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病残体上的存活期;温度、雨日、雨量、相对湿度及农业技术中的播种期、连作年限、施肥、品种抗病性等与发病的关系。测定了10种农药对病菌生长的影响,其中以50%速克灵1500倍、50%扑海因1500倍、70%代森锰锌500倍液抑菌效果最佳。40%拌种双500倍和80%402 3000倍液是良好的种子消毒剂;50%速克灵1500倍、50%扑海因1500倍、70%代森锰锌500倍、60%防霉宝500倍、75%百菌清800倍、80%402 3000倍和70%DTM500倍液在大田的防效均超过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枯病 病原菌 防治 西瓜
下载PDF
甜玉米—西瓜—莴笋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过鸿英 张献平 李小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4期100-100,102,共2页
根据嵊州市的农业种植结构现状,总结出一套春甜玉米—夏秋西瓜—冬莴笋的高效栽培模式,介绍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玉米 西瓜 莴笋 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春季迷你西瓜、秋季鲜食甜玉米、冬季儿菜高效模式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献平 张德兴 过鸿英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94-94,共1页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春季迷你西瓜、秋季鲜食甜玉米、冬季儿菜高效模式,已成为我市较成功的栽培模式之一。迷你西瓜种值面积1000多亩,鲜食甜玉米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儿菜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净产值达1420...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春季迷你西瓜、秋季鲜食甜玉米、冬季儿菜高效模式,已成为我市较成功的栽培模式之一。迷你西瓜种值面积1000多亩,鲜食甜玉米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儿菜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净产值达1420万元,经济效益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迷你西瓜 栽培模式 儿菜 秋季 冬季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技术
下载PDF
茭白浙茭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洪 过鸿英 +1 位作者 张尚法 陈淑玲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1617-1617,1623,共2页
浙茭6号是嵊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浙茭2号变异株中选育的双季茭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夏茭比对照浙茭2号早熟,秋茭比对照迟熟,品质好,产量高。其栽培要点为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和综合防治病虫。
关键词 双季茭白 浙茭6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茭白新品种浙茭6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4
5
作者 过鸿英 赵洪 +1 位作者 陈淑玲 张尚法 《长江蔬菜》 2013年第18期80-82,共3页
浙茭6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株为材料育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其植株高大,长势较强,株型较披散,耐肥力中等。孕茭适温16-20℃,大棚栽培,春季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收,比浙茭2号早6-8d:秋季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采收,比浙茭2号迟10-14... 浙茭6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株为材料育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其植株高大,长势较强,株型较披散,耐肥力中等。孕茭适温16-20℃,大棚栽培,春季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收,比浙茭2号早6-8d:秋季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采收,比浙茭2号迟10-14d;夏茭产量约37560kg/hm2,秋茭产量约23700kg/hm2,分别较对照增加13.00%和1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茭6号 茭白 新品种 选育
下载PDF
“浙茭2号”的特性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过鸿英 张献平 周道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06-106,108,共2页
"浙茭2号"是浙江农业大学于1990年育成、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双季茭白,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质地细嫩、味鲜美、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栽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适时采收、... "浙茭2号"是浙江农业大学于1990年育成、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双季茭白,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质地细嫩、味鲜美、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栽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适时采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茭2号”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2008年浙江省鲜食糯玉米品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过鸿英 张献平 黄兆纳 《上海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61-62,共2页
为加快浙江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促进种植结构调整,为糯玉米品种审定和布局提供可靠依据,推动我省糯玉米产业的发展,特设立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品比试验 浙江省 种植结构调整 玉米新品种 品种审定 玉米产业 选育
下载PDF
浙江省菜用大豆品比试验简报 被引量:2
8
作者 过鸿英 周道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98-98,100,共2页
为鉴定菜用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特性,笔者在嵊州地区进行了浙江省菜用大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系"H0427-82"、"引豆7号"、"开新绿宝石"的产量、经济性状在嵊州地区表现较... 为鉴定菜用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特性,笔者在嵊州地区进行了浙江省菜用大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系"H0427-82"、"引豆7号"、"开新绿宝石"的产量、经济性状在嵊州地区表现较好,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品种 试验 浙江省
下载PDF
鲜食甜玉米品比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道俊 过鸿英 +1 位作者 赵洪 胡国海 《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179-181,共3页
2004年对18个鲜食甜玉米新品种(系)在浙江省嵊州市进行品比试验(国家鲜食甜玉米新品种区试),初步总结了各参试甜玉米品种(系)的生育期、果穗产量、果穗性状及品质表现。
关键词 甜玉米 品种(系) 嵊州市
下载PDF
茭白新品种“浙茭6号”
10
作者 过鸿英 《农村百事通》 2015年第20期31-31,73,共2页
“浙茭6号”属双季茭类型,植株较高大,秋茭平均株高208厘米,夏茭株高184厘米;叶宽3.7~3.9厘米,叶鞘浅绿色覆浅紫色条纹,长47~49厘米,秋茭有效分蘖8.9个/墩。孕茭适温16~20℃,春季大棚栽培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收,
关键词 新品种 茭白 有效分蘖 大棚栽培 双季茭 浅绿色 株高 秋茭
下载PDF
2009年浙江省鲜食糯玉米品比试验
11
作者 过鸿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4期74-75,共2页
2009年将8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系)在浙江省嵊州市进行品比试验,初步总结了各参试糯玉米品种(系)的生育期、果穗产量、果穗性状及品质表现,以为鲜食糯玉米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糯玉米 品种(系) 浙江嵊州 2009年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品种试验简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道俊 赵洪 过鸿英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试验简报 玉米品种 鲜食 种植业结构调整 玉米新品种 品种审定 玉米产业 选育
下载PDF
氯氟吡氧乙酸防除玉米地空心莲子草初探
13
作者 周国军 李婵媛 +1 位作者 戴余有 过鸿英 《现代农村科技》 2015年第20期59-60,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防除玉米地空心莲子草,以30-40 ml/亩为宜,施药适期掌握在玉米3~5叶期、空心莲子草6-7对叶期以内。
关键词 氯氟吡氧乙酸 玉米 空心莲子草
下载PDF
2010年浙江省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14
作者 费慧妃 过鸿英 《上海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54-55,共2页
2010年在浙江省嵊州市对12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浙江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试),初步总结了各参试糯玉米品种(系)的生育期、果穗产量、果穗性状及品质表现。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品比试验 浙江省
下载PDF
浙江省籼粳杂交稻品种性状综合分析及试点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燕 施俊生 +2 位作者 过鸿英 林峰 沈佳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6881-6890,共10页
为筛选评价优良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本研究对24个籼粳交品种在浙江省12个区试点进行田间试验,分析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品质抗性和农艺性状,并对试点进行精度、生产水平和分辨力评价。结果表明,偏籼组‘甬优51’、‘甬优35’,偏粳组... 为筛选评价优良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本研究对24个籼粳交品种在浙江省12个区试点进行田间试验,分析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品质抗性和农艺性状,并对试点进行精度、生产水平和分辨力评价。结果表明,偏籼组‘甬优51’、‘甬优35’,偏粳组中的‘诚优13’、‘长优DH5’,‘浙粳优1626’综合表现较好。试验总体精度较高,平均变异系数在5%以下。精度较好的试点是嵊州、诸暨、台州、衢州;产量水平较高的试点偏籼组是嵊州、诸暨,偏粳组是湖州、嘉兴;分辨力相对较强的试点偏籼组是衢州、温原种,偏粳组是台州、嘉兴。制约浙江省籼粳杂交稻品质的主要因素有整精米率、垩白度和碱消值。因此,在选育新品种过程中应提高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丰产性 稳定性 品种评价 试点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