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此心寄南国,佳人难再得”——《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与歌德的意大利情结 被引量:1
1
作者 远思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61-65,共5页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歌德的一部重要的长篇修养小说,叙述了出身市民阶层商人家庭的主人公威廉从戏剧舞台到社会公共生活的成长经历。小说覆盖了德国18世纪70年代社会各个阶层,囊括艺术、政治、宗教、帮会各种领域。在这部...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歌德的一部重要的长篇修养小说,叙述了出身市民阶层商人家庭的主人公威廉从戏剧舞台到社会公共生活的成长经历。小说覆盖了德国18世纪70年代社会各个阶层,囊括艺术、政治、宗教、帮会各种领域。在这部小说中,歌德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迷娘这一形象尤其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是这部小说的内在发条。迷娘以象征和喻义的形式反映了歌德对艺术本质的解读,以一首《意大利之歌》寄托了歌德对意大利的向往与想象,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歌德1786年意大利之旅后对意大利民族性格的综合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修养小说 迷娘 意大利情结
下载PDF
从《戏剧使命》到《学习时代》——“迷娘”形象变化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远思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3期40-46,共7页
在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歌德塑造了一位具有传奇而神秘色彩的意大利少女形象——"迷娘",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迷娘为重点分析对象,以歌德小说初稿《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和他修改后... 在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歌德塑造了一位具有传奇而神秘色彩的意大利少女形象——"迷娘",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迷娘为重点分析对象,以歌德小说初稿《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和他修改后发表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为文本,阐释迷娘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外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戏剧使命》 迷娘
下载PDF
黑塞《荒原狼》:市民社会的浪漫主义末路 被引量:2
3
作者 远思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24-126,共3页
浪漫主义是德国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场文化运动,产生在一个政治分裂、大城市缺失、社会生活狭隘的社会环境中,外部世界的支离破碎促发了人们对精神生活完整统一的渴望,人们"用仓储货物替自己制造出一个世界"^([1](P13)),以... 浪漫主义是德国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场文化运动,产生在一个政治分裂、大城市缺失、社会生活狭隘的社会环境中,外部世界的支离破碎促发了人们对精神生活完整统一的渴望,人们"用仓储货物替自己制造出一个世界"^([1](P13)),以此反对资本主义,对抗世俗化的世界。时隔一个世纪之后,"浪漫主义最后的骑士"黑塞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工业化的市民社会中构筑了浪漫主义的最后一寸内心阵地。文章以黑塞小说《荒原狼》为分析对象,论证荒原狼哈立所代表的浪漫主义精神姿态,并阐明黑塞如何通过哈立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德国浪漫主义者在市民社会的穷途末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黑塞 荒原狼 市民社会
下载PDF
歌德《席勒的遗骨》与庄子《至乐》中死亡观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远思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51-54,共4页
歌德在悼念挚友的诗作《席勒的遗骨》中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中凝望头骨的沉思与《庄子·至乐》中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歌德与庄子都表现出对世俗物质生活的鄙弃,坦然面对死亡。他们分别秉承泛神论与"... 歌德在悼念挚友的诗作《席勒的遗骨》中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中凝望头骨的沉思与《庄子·至乐》中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歌德与庄子都表现出对世俗物质生活的鄙弃,坦然面对死亡。他们分别秉承泛神论与"天人合一"思想,反对教条主义,崇尚自然,二人都主张到自然那里寻求拯救和解脱,从而达到"物我无间"的境界,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席勒的遗骨》 庄子 《至乐》 死亡观
下载PDF
《三国演义》“小霸王怒斩于吉”故事在欧洲的流变、改编与阐释
5
作者 远思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26-137,共12页
19世纪下半叶英、法、德等国对《三国演义》第29回“小霸王怒斩于吉”故事进行了不同版本的翻译、解读、文学重构和文本阐释。该故事在欧洲的流变体现了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系统流传过程中的传承性、开放性和拓展性。在英语世界,汉学家... 19世纪下半叶英、法、德等国对《三国演义》第29回“小霸王怒斩于吉”故事进行了不同版本的翻译、解读、文学重构和文本阐释。该故事在欧洲的流变体现了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系统流传过程中的传承性、开放性和拓展性。在英语世界,汉学家艾约瑟、邓罗、卜舫济等人对该故事选段进行了选译和评论,该故事在英语世界的文化和文学语境中的流布具有较为稳定的传承性;在法语世界,法国汉学家巴维在《三国演义》译本中表现出对该故事中道教地位的关注,又在中篇小说《巫师于吉》中为故事建构了新的叙事框架,将其适配在世界文学的话语体系中,对故事中的生活细节进行了一些增衍,使故事呈现出更多异域风情。在德语世界,保尔·海泽在对“小霸王怒斩于吉”的故事情节改编中将德语诗学和文化语境嵌入中国故事,为之进行了独特的美学形式重构和文化内涵重塑。而德国汉学家阿恩特和当代汉学学者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征引和阐释则体现了西方意识形态对东方的有意建构,其目的在于使中国故事符合西方话语语境的逻辑,从而确认并强化西方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小霸王怒斩于吉”故事在欧洲的流变、改编与阐释体现了中国故事融入西方文化语境需应对的矛盾,对研究世界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故事”在西方文化和文学语境中呈现出怎样的文化价值的变异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欧洲汉学 中国故事 流变
下载PDF
浅析《红楼梦》库恩德译本“太虚幻境”一章的翻译方法
6
作者 远思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弗兰茨·库恩德译本《红楼梦》是西方人首次对《红楼梦》120回故事情节的全面翻译,对德国红学研究影响深远。本文分析库恩在《红楼梦》第五章"太虚幻境"这一情节中使用的二种翻译法——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分析结果表明:... 弗兰茨·库恩德译本《红楼梦》是西方人首次对《红楼梦》120回故事情节的全面翻译,对德国红学研究影响深远。本文分析库恩在《红楼梦》第五章"太虚幻境"这一情节中使用的二种翻译法——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分析结果表明:归化的使用比异化的翻译方法更容易适应德国读者的理解和思维习惯;由于中德两国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等方面相差太大,异化的翻译方法不易引发德国读者的正确联想,从而造成文化理解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德译本 库恩 太虚幻境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狂飙突进时期叙事谣曲《莱诺蕾》内容赏析
7
作者 远思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6-27,30,共3页
《莱诺蕾》是德国狂飙突进时期叙事诗,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追随亡夫骑马死去的故事,讽刺性地表达了反战和反基督教思想。《莱诺蕾》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诗中注重表达主观感受,强调感情的抒发和个性的解放,同时反对基督教保守僵化的教... 《莱诺蕾》是德国狂飙突进时期叙事诗,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追随亡夫骑马死去的故事,讽刺性地表达了反战和反基督教思想。《莱诺蕾》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诗中注重表达主观感受,强调感情的抒发和个性的解放,同时反对基督教保守僵化的教条,表现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意识形态的有力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诺蕾》 狂飙突进 感情抒发 思想觉醒
下载PDF
简讯
8
作者 远思 《棋艺(象棋)》 1991年第8期16-36,共2页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晚八点半》节目与山东电缆厂联台举办的幽默小品征文活动于6月中旬圆满结束。哈尔滨市作者王洪滨创作的相声小段《象棋杂谈》获创作三等奖。以象棋为题材的相声作品在全国征文活动中获奖还是第一次。
关键词 王洪滨 小段
下载PDF
阅读回甘——黑塞书评中国古典小说
9
作者 李昌珂 远思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5-83,153,共10页
世界著名德语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与中国文化渊源颇深,不仅中国元素在其作品中俯拾皆是,对中国小说书评也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共鸣。黑塞青睐中国文化,是为遭遇人生危机和身处困境中的自己寻得一种慰... 世界著名德语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与中国文化渊源颇深,不仅中国元素在其作品中俯拾皆是,对中国小说书评也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共鸣。黑塞青睐中国文化,是为遭遇人生危机和身处困境中的自己寻得一种慰藉,也是在为没落的西方社会竖起一面对照理想范式的镜子。在对《好逑传》、《二度梅全传》、《金瓶梅》、《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几部中国古典小说的书评中,黑塞展示的用他的眼光和情结打捞中国文化风采,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被打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中国古典小说 评论中国小说
下载PDF
控制成本要做到“四量”
10
作者 远思 《中国乡镇企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3-23,共1页
目前在企业界一提起控制成本这个话题几乎所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节能降耗”、“减员增效”等一系列削减产品成本的措施。不可否认,上述降低成本的方法在企业成长期或国有企业刚刚接触市场经济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当企... 目前在企业界一提起控制成本这个话题几乎所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节能降耗”、“减员增效”等一系列削减产品成本的措施。不可否认,上述降低成本的方法在企业成长期或国有企业刚刚接触市场经济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后,所面对的是买方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经营 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
原文传递
海尔曼·格林对中国白蛇故事的浪漫主义重构
11
作者 远思 《德语人文研究》 2022年第2期46-52,共7页
德国作家海尔曼·格林的叙事诗《蛇》改编自清代玉花堂主人校订本《雷峰塔传奇》。作家从形式到内容上对小说所蕴含的中国民间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进行了德国本土化改造。作家改编白蛇故事主要受到浪漫主义艺术童话《金罐》和《金发... 德国作家海尔曼·格林的叙事诗《蛇》改编自清代玉花堂主人校订本《雷峰塔传奇》。作家从形式到内容上对小说所蕴含的中国民间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进行了德国本土化改造。作家改编白蛇故事主要受到浪漫主义艺术童话《金罐》和《金发的艾克贝尔特》中相似母题的启发,而作家改写白蛇故事的文风以及对蛇妖形象的重塑则受到格林兄弟编纂民间童话的影响。作家将中国故事的基因移植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土壤之上,将白蛇故事重塑为一部浪漫主义童话风格的爱情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尔曼·格林 《雷峰塔传奇》 浪漫主义 艺术童话 民间童话
原文传递
写实的神话——《死于威尼斯》中的霍乱与流行病心理
12
作者 远思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2年第2期31-40,共10页
托马斯·曼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中以自然主义手法描写霍乱,体现了作家对1911年威尼斯霍乱见闻的史实存真。小说中对“亚洲瘟疫”的溯源反映了西方对东方文学地理空间的污名想象,其与激情的同步蔓延构成了对主人公心理变化的隐喻... 托马斯·曼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中以自然主义手法描写霍乱,体现了作家对1911年威尼斯霍乱见闻的史实存真。小说中对“亚洲瘟疫”的溯源反映了西方对东方文学地理空间的污名想象,其与激情的同步蔓延构成了对主人公心理变化的隐喻。瘟疫的发生促使“霍布斯恐惧”震慑力失效,导致威尼斯当地群体性的行为堕落,继而鼓舞主人公释放束缚于市民道德的激情。托马斯·曼通过使流行病心理与激情在主人公心中的觉醒过程同步发生,实现了神话与现实的戏剧化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于威尼斯》 威尼斯霍乱 流行病心理 霍布斯恐惧
原文传递
安全,生命之花
13
作者 远思 《广东安全生产》 2017年第8期70-70,共1页
安全。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