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骨髓基质细胞株培养上清对造血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侯丽君 仇琳 +2 位作者 远藤一靖 金田京子 古山和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77-479,共3页
应用SV-40导入法建立了人骨髓基质细胞株SC5-7,然后收集其培养上清,测定其中三种造血因子含量,并将这种培养上清添加至造血干细胞的液体培养基内,每周一次取出培养的细胞,进行计数。同时移至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内继续培养... 应用SV-40导入法建立了人骨髓基质细胞株SC5-7,然后收集其培养上清,测定其中三种造血因子含量,并将这种培养上清添加至造血干细胞的液体培养基内,每周一次取出培养的细胞,进行计数。同时移至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内继续培养,14日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各种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的数量。结果:1.人骨髓基质细胞株SC5-7的培养上清中含有较高浓度的G-CSF、GM-CSF和M-CSF。2.添加SC5-7培养上清的培养系,比没有添加SC5-7培养上清的培养系造血干细胞体外增殖时间明显延长。结果表明:人骨髓基质细胞株SC5-7具有分泌造血因子的作用,而且在体外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骨髓 基质细胞株 细胞培养 造血因子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外周血干细胞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卫国 栗翠銮 +1 位作者 翟明 远藤一靖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3-256,共4页
为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时采取干细胞的最适条件,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为指标,对12例造血系恶性肿瘤化疗后PBSCT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化疗结束约2周后,白细胞数2×10... 为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时采取干细胞的最适条件,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为指标,对12例造血系恶性肿瘤化疗后PBSCT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化疗结束约2周后,白细胞数2×109/L、中性粒细胞数0.8×109/L、血小板数110×109/L左右时采取干细胞是最适宜的。化疗强度使外周血白细胞数抑制得越低,血象恢复期出现的CFU-GM就越多,外周血象最低时的白细胞数与CFU-GM数之间呈负相关(r=-0.517,P<0.05)。同一病例随化疗次数的增多,CFU-GM数逐渐减少。化疗后早期出现的CD+34细胞并不一定形成CFU-GM,在未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情况下,血象恢复期的CD+34细胞与CFU-GM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CD+34细胞与CFU-GM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 CFU-GM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