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结合培养原代大鼠雪旺细胞 被引量:13
1
作者 连小峰 侯铁胜 +3 位作者 傅强 袁健东 金根洋 陈元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03-706,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相结合培养大鼠原代雪旺细胞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增殖规律。方法:取10只新生2~3d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剥除神经外膜,剪成约1mm3大小的碎块,用0.03%胶原酶和0.25%胰蛋白酶按1∶2对神经碎块消化12min,加入... 目的:探讨利用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相结合培养大鼠原代雪旺细胞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增殖规律。方法:取10只新生2~3d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剥除神经外膜,剪成约1mm3大小的碎块,用0.03%胶原酶和0.25%胰蛋白酶按1∶2对神经碎块消化12min,加入少量含10%胎牛血清的DMED培养基小心吹打细胞及组织块,再植于培养皿中培养。用S-100免疫组化染色鉴定雪旺细胞,结合Hoechst3342染色计算其纯度,在显微镜下确定细胞数量。结果:在植块培养24h后即有大量细胞迁出,2~6d细胞生长迅速,10d以后生长较为缓慢,其倍增时间为2.3d。经S-100染色证实所培养细胞为雪旺细胞,结合Hoechst3342染色可得其培养8d时纯度为95.1%,传代后纯度可达96.3%。10只新生鼠培养12d后可得细胞数约为4.8×106个。结论:利用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迅速获得大量高纯度的雪旺细胞,其增殖速度在前6d最快,倍增时间为2.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细胞培养 消化法 植块法
下载PDF
颈椎分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连小峰 李浩 +5 位作者 徐建广 刘小康 赵成 曾炳芳 赵杰 侯铁胜 《脊柱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分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分二期手术的颈椎伤病患者32例,其中26例为一期前路二期后路,6例为一期后路二期前路,2次手术时间间隔为3~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48个月,... 目的探讨颈椎分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分二期手术的颈椎伤病患者32例,其中26例为一期前路二期后路,6例为一期后路二期前路,2次手术时间间隔为3~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患者一期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二期术后仍有明显改善(P<0.05);主观满意率由一期术后的56.3%提高到二期术后的7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由术前平均12.8°纠正到一期术后的18.5°(P<0.01),二期术后变化不明显,随访角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对于颈椎前后压迫较重的患者,分期前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手术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症 减压术 外科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上颈椎不稳的内固定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连小峰 侯铁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44-546,共3页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内固定 钢板 经口腔入路 经咽后壁入路 螺钉
下载PDF
Lentivirus载体对许旺细胞的转染效率
4
作者 连小峰 徐建广 +4 位作者 曾炳芳 周蔚 孔维清 张涛 侯铁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1期8301-8304,共4页
背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LV载体,因其强大的转染能力以及较高的转染效率等特点,在基因转染的实验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进一步验证Lentivirus载体在体外对原代许旺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以Lentivirus三质粒系统构建病毒载体,在体外分别... 背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LV载体,因其强大的转染能力以及较高的转染效率等特点,在基因转染的实验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进一步验证Lentivirus载体在体外对原代许旺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以Lentivirus三质粒系统构建病毒载体,在体外分别以MOI值为1,5,10,20,40对原代大鼠许旺细胞进行转染,转染后第1,3,5,7,9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entivirus携带的荧光表达情况,并在显微镜的计数方格内计算细胞的转染情况。发出绿色荧光的为转染成功的许旺细胞,否则认为没有转染病毒载体的,从而算出转染效率。结果与结论:在病毒转染3 d后,在各不同MOI值的培养孔中,均能观察到极少量的荧光反应,在第5天时,荧光数量较前明显增多。第7天时达到高峰,第9天的荧光数量与第7天变化不明显。从细胞转染效率来看,不同的MOI值明显不同,MOI值为1时的转染效率约为45%,MOI值为5时为80%,MOI值为10时为90%,MOI值为20时为78%,MOI值为40时转染效率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属 许旺细胞 转染 细胞 培养的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Lentivirus病毒 病毒载体 感染复数 转染效率 细胞培养 脊髓损伤 绿色荧光蛋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矢状位参数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贾俊峰 赵杰 +5 位作者 陈志明 金根洋 袁建东 马辉 连小峰 李忠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站立位侧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人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腰骶角(LSA)及滑移度等参数,并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t检验比较滑脱病人与健康成人、轻度滑脱和重度滑脱病人各参数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P〈0.05)。[结果]根据Meyerdin只分类,轻度滑脱53例(Ⅰ、Ⅱ度),重度滑脱23例(Ⅲ、Ⅳ度)。腰椎滑脱患者的PI、LL、SS、LSA均较健康成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滑脱病人的PI、LL、LSA均较轻度滑脱的病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与滑移度、SS、LL及LSA有显著相关性,LSA与滑移度、SS与LL有显著相关性,但SS与滑移度无显著相关。[结论]骨盆的矢状位形态对滑脱的发展有直接影响,PI越大,发生滑脱的风险越大,PI、LSA越大,滑脱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滑脱 骨盆入射角 腰骶角 矢状位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志明 赵杰 +4 位作者 连小峰 袁建东 马辉 李忠海 金根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同节段突出36例,相邻节段突出...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同节段突出36例,相邻节段突出6例,同节段突出合并相邻节段突出10例。20例存在腰椎失稳,2例合并腰椎滑脱,腰椎失稳主要发生在L4/5节段,与手术方式及椎间隙狭窄程度相关。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和节段性失稳,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要兼顾减压和稳定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
下载PDF
山羊颈椎能成为人类颈椎的良好模型吗?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师 侯铁胜 +3 位作者 赵鑫 连小峰 张海龙 陈元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比较山羊与人颈椎的体外三维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取新鲜成年人尸体与崇明山羊颈椎标本(C0~T1)各8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仪上检测两者屈曲、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等模式下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在前屈运动方式下,山羊... 目的:比较山羊与人颈椎的体外三维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取新鲜成年人尸体与崇明山羊颈椎标本(C0~T1)各8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仪上检测两者屈曲、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等模式下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在前屈运动方式下,山羊和人C1-2的ROM分别为16.9°±5.1°和14.3°±3.2°,超过其它节段。在后伸运动方式下,山羊与人C1-2的ROM分别为20.6°±4.8°和18.7°±3.7°,C0-1的ROM分别为19.3°±4.7°和18.4°±4.3°,超过其它节段。在轴向旋转运动模式下,山羊与人C1-2的ROM分别为48.6°±8.6°和56.3°±8.9°。除山羊C6-7左右侧屈的NZ与人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它节段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及左右侧屈的ROM和NZ与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崇明山羊与人颈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轴向旋转等运动模式下的ROM及NZ相近,可作为颈椎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人类 颈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志明 赵杰 +4 位作者 连小峰 马辉 孙建伟 袁建东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72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11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40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21例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二期后路椎板减压术。结果:平均随访26....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72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11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40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21例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二期后路椎板减压术。结果:平均随访26.4个月,8个月内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及最后随访时脊髓运动功能ASIA评分分别为32.54、56.47、85.28分;感觉功能评分分别为71.20、110.73、191.46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可促进颈椎过伸性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 损伤 手术
下载PDF
保护退变椎间盘的Topping-off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成 徐建广 +2 位作者 连小峰 李浩 邱满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349-8354,共6页
背景:Topping-off技术将坚固的融合和棘突间动态装置组合固定治疗,防止或减缓邻近腰椎节段的退变。目的:观察腰后路椎间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Topping-off技术)对退变椎间盘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Topping-off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退变... 背景:Topping-off技术将坚固的融合和棘突间动态装置组合固定治疗,防止或减缓邻近腰椎节段的退变。目的:观察腰后路椎间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Topping-off技术)对退变椎间盘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Topping-off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访观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Coflex植入节段活动度,MRI图像中Coflex植入节段椎间盘髓核相对信号强度。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Coflex植入节段的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9);Coflex植入节段相对信号强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说明Topping-off技术对椎间盘中短期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 椎间融合术 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内固定 相对信号强度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建广 周蔚 +3 位作者 孔维清 赵必增 张涛 连小峰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发生的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6年10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486例,共发生各类手术并发症45例,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补救方...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发生的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6年10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486例,共发生各类手术并发症45例,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补救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早期手术并发症13例,包括切口感染5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6例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晚期并发症32例,包括椎弓根螺钉断裂20例、椎弓根螺钉松动4例、连接杆断裂3例、钉杆连接松动3例、神经减压不彻底2例。其中20例进行内固定翻修手术,更换椎弓根螺钉12例,更换连接杆3例,调整紧固钉杆连接装置3例,再次前路减压2例。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操作不当、忽视植骨融合的质与量以及手术方式选择错误有关,再次手术只要处理方法得当仍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内固定器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椎体内植骨与非植骨病例2年随访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孔维清 徐建广 +5 位作者 周蔚 赵必增 傅一山 张涛 连小峰 李琦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评价椎体内植骨和非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门诊随访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63例,术后平均随访26.8个月。其中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2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患者34例。对随访病例... 目的评价椎体内植骨和非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门诊随访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63例,术后平均随访26.8个月。其中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2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患者34例。对随访病例行常规X线片检查,患椎行骨密度测定。比较3组病例的术后伤椎高度、后凸角度变化、骨密度及JOA评分情况。结果植骨组伤椎高度及后凸角度丢失与非植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椎骨密度则明显高于非植骨组。植骨组术后JOA评分高于未植骨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无显著增加。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且实施简便,不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椎骨折 骨移植 内固定器 随访研究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孔维清 徐建广 +6 位作者 周蔚 张涛 付一山 赵必增 王亭 连小峰 李琦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2004年8月~2007年8月,本院应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为28~54岁,平均38.6岁;病灶...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2004年8月~2007年8月,本院应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为28~54岁,平均38.6岁;病灶范围:T6~106例,T8~L15例,T10~L22例,T11~L21例。所有患者均有胸背部疼痛,活动受限。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3例,D级1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14min,出血量为960mL,血沉恢复时间平均为56.4d,植骨融合时间为3.16个月。术中无神经障碍症状加重,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或瘘管形成,术后18个月停用抗结核药物无复发。结论采用前后路2个切口分别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及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不并内固定技术,既保证了植骨融合内固定的可靠性,又避免了切口混和感染造成的不愈合或窦道形成,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安全可靠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内固定器 骨移植
下载PDF
颈腰综合征分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涛 徐建广 +5 位作者 周蔚 孔维清 赵必增 付一山 连小峰 张长青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患者,其中行颈前路手术21例,行颈后路手术9例,行腰后路手术9例。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患者,其中行颈前路手术21例,行颈后路手术9例,行腰后路手术9例。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功能状态和疼痛程度,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1.80±2.81分;VAS为4.70±3.32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5年,平均3.5年。术后JOA评分为14.92±2.05分;VAS为3.31±2.3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具体病理特点,分期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相关功能障碍和腰腿痛症状,避免一期手术引起的不必要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新型三维编织型生物支架的研制及体外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健东 赵杰 +3 位作者 李忠海 连小峰 傅强 郯志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5619-5623,共5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由于有胶质瘢痕的阻隔,使再生的轴突难以穿越损伤区域,从而影响脊髓功能的恢复。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在三维支架的空间诱导作用下,让再生的轴突和支架内部携带的细胞能够三维有序的生长,穿越瘢痕屏... 背景:脊髓损伤后,由于有胶质瘢痕的阻隔,使再生的轴突难以穿越损伤区域,从而影响脊髓功能的恢复。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在三维支架的空间诱导作用下,让再生的轴突和支架内部携带的细胞能够三维有序的生长,穿越瘢痕屏障,连接脊髓损伤断端。目的:采用编织工艺研制新型以聚乙交酯-丙交酯为原料的三维支架,检测新型支架与许旺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03在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为9︰1的聚合材料聚乙交酯-丙交酯,通过熔融纺丝、拉伸、编织等步骤制作聚乙交酯-丙交酯三维支架。取新生3dSD乳鼠的坐骨神经,分离、纯化许旺细胞。方法:实验分3组:三维支架组将许旺细胞接种在新型三维支架内培养;明胶海绵组将许旺细胞接种在胶原海绵上培养;细胞培养皿组直接接种在预涂左旋多聚赖氨酸的24孔培养板上培养。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内部微管道的排列规律,测量其孔径大小、孔隙率等指标。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许旺细胞在支架上生长情况,包括许旺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和凋亡情况等。结果:支架外径为3mm,微管道内径为100μm,呈均匀平行排列,支架的孔隙率为68%。三维支架组与细胞培养皿组中的许旺细胞黏附、增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明胶海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三维支架组与明胶海绵组中细胞凋亡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它们均低于细胞培养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新型三维编织型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许旺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脊柱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策略 被引量:10
15
作者 石志才 张晔 +5 位作者 白玉树 毛宁方 章筛林 栗景峰 傅强 连小峰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术中导致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报告2000年2月~2006年3月,作者共手术治疗脊柱患者1357例次。分组按照术前危险因素: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病理因素和手术因素4大部分。干预措施包括:出血倾向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术中导致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报告2000年2月~2006年3月,作者共手术治疗脊柱患者1357例次。分组按照术前危险因素: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病理因素和手术因素4大部分。干预措施包括:出血倾向患者术前术中应用止血药物或成分输血,控制性降压,激素,高压氧等。结果在1357例中,根据界定标准,共有43例符合高危患者的标准,其中颈椎21例,胸椎19例,腰椎3例。结论胸椎的危险性及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椎,腰椎最少。年龄不是影响术中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多节段骨性狭窄的颈椎前路手术是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颈椎手术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出血控制相对困难。脊柱侧凸的术前牵引,解除前方压迫的经椎间孔途径减压,以及脊髓肿瘤术中应用"布袋"技术可以减少脊髓损伤。高速磨钻可以避免胸椎黄韧带骨化和颈椎OPLL患者的脊髓损伤。激素和高压氧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柱疾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成 徐建广 +2 位作者 连小峰 李浩 邱满乐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85-188,共4页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在临床上常见,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深入了解DLSS相关解剖分型,对于诊断和有效治疗很有必要。对症状不严重、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对症状严重且神经功能损害持续或加重患者,则采用...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在临床上常见,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深入了解DLSS相关解剖分型,对于诊断和有效治疗很有必要。对症状不严重、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对症状严重且神经功能损害持续或加重患者,则采用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法有椎板减压、减压融合内固定和动态固定等,各有优缺点。该文就DLSS解剖分型、诊断、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邱满乐 连小峰 +1 位作者 李浩 徐建广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93-195,204,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21-49岁,平均26.5岁.载荷分布评分(LSS)均≥7分.所有患... 目的 探讨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21-49岁,平均26.5岁.载荷分布评分(LSS)均≥7分.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次全切除、环脊髓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钛网椎间植骨融合.记录评估手术前后伤椎高度丢失比例、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比例、神经功能恢复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30个月.术后伤椎高度丢失比例、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比例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9例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由术前的A级恢复到术后C级,2例恢复到D级,其余9例无恢复.钛网植骨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胸腰椎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通过单一后方入路能同时完成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复位、减压、前中柱稳定性重建,较好地恢复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实现早期活动及功能操练,是一种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理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侧入路 稳定性重建 钛网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浩 徐建广 +3 位作者 连小峰 刘小康 赵成 邱满乐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4-115,1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5.7岁;均接受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治疗,12个月后取出内...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5.7岁;均接受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治疗,12个月后取出内固定。记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46例随访18~42个月,平均26个月;7例随访12个月时尚未取出内固定;3例失随访。术后患者椎体压缩程度、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椎间隙过度撑开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无椎体高度丢失发生。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可使伤椎获得良好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内固定松动或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伤椎置钉 经椎弓根植骨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切除椎体三柱重建技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成洪 龙亨国 +3 位作者 徐建广 沈万祥 连小峰 刘玖行 《中医正骨》 2011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索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术后脊柱三柱即刻稳定、患者可早期活动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案。方法:2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后柱内固定。采... 目的:探索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术后脊柱三柱即刻稳定、患者可早期活动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案。方法:2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后柱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1 h;平均出血量1180 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除A级患者外,其他各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路单侧椎体减压重建脊柱三柱稳定性手术具有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等特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脊柱的生理曲度、椎管容积和脊柱即刻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椎体切除 重建
下载PDF
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根洋 赵杰 +4 位作者 连小峰 陈志明 侯铁胜 何大为 王以进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5期356-361,共6页
目的评价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6例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在标本完整状态(NS)、枕寰枢失稳模型(DS)、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固定+纵棒固定(AF)、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C3侧块螺钉+纵棒固定(BF)、后路... 目的评价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6例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在标本完整状态(NS)、枕寰枢失稳模型(DS)、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固定+纵棒固定(AF)、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C3侧块螺钉+纵棒固定(BF)、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固定+C3椎板钩+纵棒固定(CF)、后路枕骨螺钉+C3椎板钩+C4椎板钩+纵棒固定(DF),共6种状态下,依次用KD-1型三维运动实验机进行测量相应节段的运动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齿状突及横韧带切除后,枕颈部会严重失稳,即DS组运动范围(ROM)较NS组明显增大10-1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枕颈失稳后,AF组ROM明显比DS组减小13-16%(P<0.05),与NS组仅相差5-6%(P>0.05)。3.BF组ROM比失稳减小17-19%(P<0.05),更加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4.CF组ROM比DS组减小18-23%(P<0.05),亦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5.DF组ROM比DS组减小19-23%(P<0.05),也能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但椎板钩有滑动现象,相邻节段代偿运动加大。结论枕颈融合固定时,C2椎体骨质良好者,单纯C2椎弓根固定已足够稳定;在颈椎有C2椎弓根固定再加上C3侧块螺钉或C3椎板钩时,固定更坚强可靠,但多牺牲了一个椎体的活动度;颈椎以C3椎板钩+C4椎板钩固定时,也能达到可靠的枕颈固定,但有侧方滑动的趋势,同时固定的节段最长,邻近节段退变会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枕颈融合术 内固定方式 颈椎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