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连渊娥 杨映红 +3 位作者 杨长培 梁建钢 杨焕星 杨发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SNTCS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1例并发颅脑及肝...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SNTCS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1例并发颅脑及肝脏转移,1例术后半年复发。SNTCS镜下形态复杂多样,可见未成熟的鳞状细胞巢及腺样结构,部分腺体异型,梭形肉瘤样区围绕不成熟的鳞状细胞巢及腺癌成分分布,有些病例可见嗅神经母细胞瘤样区域及神经原纤维基质,肿瘤间质中尚能见到未分化/原始的肿瘤细胞及分化不等的骨及软骨组织。结论 SNT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可能为原始胚胎组织或发育过程中迷离在上呼吸道的多潜能干细胞引起的一种病变。其组织学成分复杂,形态多样,取材不充分可能导致误诊,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畸胎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纤维腺瘤内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连渊娥 郑巧灵 +2 位作者 蒋逸婷 吴丹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8岁。6例行单纯肿物切除术,8例行保...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8岁。6例行单纯肿物切除术,8例行保乳手术,6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患者均未出现淋巴结转移。20例均为纤维腺瘤内癌:4例为小叶原位癌;15例为导管原位癌,低级别13例,中级别2例,其中5例腺瘤外乳腺组织亦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0例纤维腺瘤内癌的ER、PR均弥漫一致阳性。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7.5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纤维腺瘤内癌的形态特点为纤维腺瘤的背景上出现原位癌或浸润癌,预后好。治疗上推荐保乳手术,术后可辅以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原位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肿瘤原发灶与肝脏转移灶中PD-L1表达的差异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冯昌银 郑巧灵 +4 位作者 黄建平 吴龙 连渊娥 蒋逸婷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肿瘤原发灶与肝脏转移灶中PD-L1表达是否一致。方法收集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选取同时行原发灶与肝脏转移灶切除或活检的标本32例。肿瘤原发灶位于直肠7例,乙状结肠12例,降结肠2例,横结肠2例,升结肠9例。肿瘤病理类型: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肿瘤原发灶与肝脏转移灶中PD-L1表达是否一致。方法收集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选取同时行原发灶与肝脏转移灶切除或活检的标本32例。肿瘤原发灶位于直肠7例,乙状结肠12例,降结肠2例,横结肠2例,升结肠9例。肿瘤病理类型:31例管状腺癌,1例黏液腺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脏转移灶组织中PD-L1的表达。评估整个切片中的肿瘤区域,计数原发灶肿瘤细胞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计数原发灶肿瘤浸润免疫细胞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采用同样的方法评估转移灶中PD-L1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肿瘤细胞PD-L1阳性率为9. 4%(3/32),原发灶间质免疫细胞的阳性率为21. 9%(7/32);肝脏转移灶瘤细胞PD-L1阳性率为15. 6%(5/32),转移灶间质免疫细胞PD-L1阳性率34. 4%(11/32)。PD-L1在原发灶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的表达率均低于其对应转移灶(P=0. 020、0. 037)。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脏转移灶的免疫状态存在差别,转移灶可能存在更强的免疫抑制,为临床开展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IMP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姚梅宏 杨映红 +2 位作者 黄建平 郑宇辉 连渊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IMP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IMP3 mRNA及蛋白在71例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不同甲状腺病... 目的探讨IMP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IMP3 mRNA及蛋白在71例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不同甲状腺病变组织中IM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状腺滤泡亚型乳头状癌(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FVPTC)(10.13倍)、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8.81倍)、甲状腺非滤泡型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8.52倍)、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2.46倍)、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adenoma,FA)(1.49倍);IMP3蛋白阳性率也显著升高,由高到低依次为FTC(100%)、PTC(96.77%)、FVPTC(90%)、FA(20%)、NG(0);IMP3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甲状腺恶性肿瘤组的IMP3 mRNA表达水平(8.82倍)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1.94倍)(P<0.01);恶性滤泡性病变组的IMP3表达水平(9.36倍)也显著高于良性滤泡性病变组(1.49倍)(P<0.01)。结论 IMP3是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分子标志物,也是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荧光定量PCR IMP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肠型胃腺癌组织中A3G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昌银 郑巧灵 +3 位作者 黄建平 陈瑚 连渊娥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6-1430,共5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A3G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在线工具GEPIA分析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3G mRNA的表达差异。收集胃腺癌(Lauren分型肠型)组织样本85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中A3G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A3G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在线工具GEPIA分析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3G mRNA的表达差异。收集胃腺癌(Lauren分型肠型)组织样本85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中A3G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的关系。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胃癌组织中A3G 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A3G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A3G蛋白低表达42例(49.4%),高表达43例(50.6%)。胃癌组织中A3G蛋白高表达与肿瘤T、N分期、临床分期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相关(P<0.05),A3G高表达的病例肿瘤浸润更深、淋巴结转移更多、分期更晚;A3G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远处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A3G高、低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A3G表达与肿瘤浸润T细胞呈正相关(r=0.668,P<0.05)。结论A3G在胃腺癌中高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胃腺癌预后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A3G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微环境 预后
下载PDF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2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瑚 蒋逸婷 +4 位作者 陈永钦 连渊娥 冯昌银 黄建平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胃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7例中女性4例,男性23例,年龄...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胃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7例中女性4例,男性23例,年龄35~70岁,中位年龄54岁。肿瘤位于近端胃19例,远端胃6例,残胃1例,远端胃和近端胃均发生1例。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发育不良的腺腔,条索或单个散在,间质见大量淋巴细胞。免疫表型:27例肿瘤细胞CKpan、CKL阳性,间质淋巴细胞表达CD3或CD20,原位杂交检测EBER阳性。随访3~60个月,24例无瘤存活,1例3个月后复发,2例失访。结论LELC是少见的胃癌亚型,与EBV感染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上皮瘤样癌 EBV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映红 连渊娥 +1 位作者 赵文新 冯昌银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复习存档病理资料125例PTMC(2010年),详细描述其组织学诊断标准,并与近3年来PTMC病理资料作比较。结果微小乳头状癌以女性患者居多,共107...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复习存档病理资料125例PTMC(2010年),详细描述其组织学诊断标准,并与近3年来PTMC病理资料作比较。结果微小乳头状癌以女性患者居多,共107例,占85.6%(男女比例为1∶6);≤45岁58例(46.4%),>45岁64例(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49例(39.38%),右侧63例(50.4%),双侧12例(9.6%),峡部1例。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21例,未做4例,确诊113例(88.43%),冰冻切片漏诊8例(6.6%)。确诊病例中92例做了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淋巴结出现转移28例(30.44%),无转移64例(69.7%)。其中原发灶≥0.5cm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4.0%(18/53),<0.5cm者转移率为25.6%(10/39),两者比例为1.7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结论术中冰冻切片确诊为PTMC者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肺癌中IMP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姚梅宏 杨映红 +2 位作者 黄建平 冯昌银 连渊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7-1411,1417,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mRNA-binding protein 3,IMP3)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78例肺癌组织中IMP3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肺...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mRNA-binding protein 3,IMP3)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78例肺癌组织中IMP3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IMP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IMP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学分期、血清CEA水平有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IMP3表达、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与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关,淋巴结转移、吸烟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MP3表达、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理学分期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MP3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肺癌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IMP3 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预后
下载PDF
TK1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昌银 杨映红 +1 位作者 黄建平 连渊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63-67,共5页
目的检测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在乳腺导管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Ki67、ER、PR、C-erbB-2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其中31例... 目的检测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在乳腺导管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Ki67、ER、PR、C-erbB-2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其中31例含有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成分,37例癌旁可见正常的乳腺组织(normal breast tissues,NB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中TK1、Ki67、ER、PR、C-erbB-2。结果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率为57.5%(23/40),导管原位癌为51.6%(16/31),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为0%(0/37),三者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K1表达与年龄、月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ER、PR、C-erbB-2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TK1在浸润性导管癌Ⅰ级的表达率为20%(2/10),Ⅱ级为76%(19/25),Ⅲ级为40%(2/5),以组织学Ⅱ级为最高。TK1的表达与Ki67相关(r=0.738,P<0.001)。TK1阳性组的累积生存率低于TK1阴性组,并且TK1和Ki67均阳性的为最低。结论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对于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TK1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导管癌 胸苷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溴结构域蛋白4对乳腺癌低氧微环境自噬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连渊娥 吴丹 +4 位作者 黄建平 郑巧灵 白燕南 冯昌银 杨映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4-1299,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溴结构域蛋白4(BRD4)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p6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研究低氧调控下乳腺癌细胞HIF-1α、BRD4及自噬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2...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溴结构域蛋白4(BRD4)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p6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研究低氧调控下乳腺癌细胞HIF-1α、BRD4及自噬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25例乳腺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HIF-1α、BRD4、Beclin1、LC3B、p6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低氧(1%O2)刺激MCF-10A、MCF-7及MDA-MB-231细胞,24 h后检测低氧对细胞HIF-1α、BRD4、Beclin1、LC3B、p6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IF-1α、BRD4、Beclin1、LC3B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及高表达比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而p62蛋白的高表达比率(42.4%,53/125)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0%,35/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学分级越高,HIF-1α、BRD4、Beclin1、LC3B高表达率越高(P<0.05)。淋巴结转移、存在脉管瘤栓者常伴有HIF-1α、Beclin1高表达(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组的HIF-1α、BRD4、Beclin1、LC3B高表达比率较ER/PR阳性组增高(P<0.05)。HIF-1α高表达与HER2阳性有关(P<0.05)。HIF-1α、BRD4、Beclin1、LC3B两两之间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氧刺激24 h后乳腺癌细胞的HIF-1α、BRD4、Beclin1、LC3B蛋白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低氧现象并诱导自噬。HIF-1α与BRD4表达存在正相关,提示BRD4参与了乳腺癌低氧微环境对自噬的调控。乳腺癌HIF-1α、BRD4及自噬的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自噬
原文传递
海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连渊娥 杨映红 +1 位作者 杨焕星 邱小文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6-867,共2页
患者男,44岁,海产品个体户.因海螃蟹钳伤后右手关节肿痛1个月余于2017年2月15日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右手中指小指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右手腕关节肿胀,皮肤发红、蜕皮,皮温高、压痛,右手无名指近... 患者男,44岁,海产品个体户.因海螃蟹钳伤后右手关节肿痛1个月余于2017年2月15日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右手中指小指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右手腕关节肿胀,皮肤发红、蜕皮,皮温高、压痛,右手无名指近端指间关节破溃结痂,右手背可见一大小1cm×1cm的结节,质韧伴压痛,右手活动明显受限,余四肢关节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感染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近端指间关节 掌指关节 关节肿痛 关节肿胀 皮肤发红 四肢关节
原文传递
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成酶-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连渊娥 刘景丰 +2 位作者 汪晓军 臧盛兵 黄爱民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6-361,共6页
目的 检测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成酶(mPGES)-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抑制剂MK886下调mPGES-1表达后对肝癌细胞株HepG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mPGES-1在HCC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HCC,癌旁、远癌及正常肝... 目的 检测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成酶(mPGES)-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抑制剂MK886下调mPGES-1表达后对肝癌细胞株HepG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mPGES-1在HCC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HCC,癌旁、远癌及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PGES-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Transwell法检测MK886下调mPGES-1表达后对HepG2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计量资料若数据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均数比较用LSD-t检验;若数据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用多个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两两比较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结果 mPGES-1在HCC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随病理学分级的升高,mPGES-1表达量逐渐增高;包膜侵犯组中mPGES-1表达量高于无包膜侵犯组(P〈0.01);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1).MK886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mPGES-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F=140.402,P〈0.01; α'=0.00714,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MK886作用后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0、40,75 μmol/LMK886实验组细胞黏附率分别为85.3%±1.3%、70.5%±1.5%、45.8%±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F=626.313,P〈0.01).迁移实验显示20、30、40 vmol/L MK886实验组细胞24h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每高倍视野(92.47±1.90)个、(62.63±1.96)个、(37.33±0.83)个,低于对照组迁移细胞数[(128.93±2.60)个,F=1253.805,P〈0.01].侵袭实验显示20,30,40μmol/L MK886实验组细胞24 h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每高倍视野(41.67±1.30)个、(25.47±1.30)个,(13.93±1.66)个,对照组侵袭细胞数为(55.67±2.08)个,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2.615,P〈0.01).MK886作用后HepG2细胞的黏附率、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 mPGEs-1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下调预示可降低HCC的侵袭、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成酶-1
原文传递
儿童肾脏透明细胞肉瘤的BCOR和YWHAE-NUTM2B/E基因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洁 陈灵锋 +3 位作者 吴义娟 连渊娥 陈志忠 陈小岩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08-1310,共3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NGS)、Sanger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方法检测福建省立医院于2013年7月至2019年8月诊断的3例儿童肾脏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BCOR和YWHAE-NUTM2B/E等基因的状态,并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和讨论。... 采用高通量测序(NGS)、Sanger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方法检测福建省立医院于2013年7月至2019年8月诊断的3例儿童肾脏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BCOR和YWHAE-NUTM2B/E等基因的状态,并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和讨论。3例均为3~6岁男童,镜下见CCSK经典的组织学形态,但形态出现了变异。弥漫表达BCOR和cyclin D1蛋白,Sanger测序证实存在BCOR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性扩增,NGS及FISH检测证实不存在YWHAE-NUTM2B/E、BCOR-CCNB3等基因的重排。儿童肾脏CCSK具有特征的形态学表现,但因常出现形态变异而易误诊,分子遗传学检测为该肿瘤的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立医院 组织学形态 透明细胞肉瘤 遗传学检测 免疫表型 基因检测 HAE 形态变异
原文传递
双表型肝细胞癌六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巧灵 冯昌银 +4 位作者 连渊娥 吴龙 杨映红 肖寒 陈益馨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探讨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6例DPHC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68... 目的探讨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6例DPHC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68岁(中位年龄45.5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闷痛,均有饮酒史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影像学检查5例为肝脏单发结节,1例为肝脏多发结节。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呈梁状、腺泡状及实体型,梁索间有血窦相隔,纤维间质少。6例中有4例脉管内可见瘤栓。肿瘤细胞均表达Glypican-3、CK19,6例中4例表达AFP、Heppar-1、CK7,CD34均显示肝窦毛细血管化。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4例术后辅以化疗,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DPHCC是肝细胞癌的一种特殊亚型,由于DPHCC与肝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相重叠,诊断DPHCC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而CK19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调控DPHCC的发生、发展,因此CK19可常规应用于肝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借以筛查DP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K19 纤维间质 实体型 肝细胞癌 免疫表型 单发结节 CK7
原文传递
IM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映红 黄建平 +4 位作者 连渊娥 徐玫芳 冯昌银 杨涛 陈华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IMP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103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乳腺标本中IMP3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茎环逆转录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30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 目的探讨IMP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103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乳腺标本中IMP3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茎环逆转录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30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乳腺标本中IMP3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病理类型是浸润性导管癌62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9例、特殊类型乳腺癌29例,全部乳腺癌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之间IMP3表达(t=19.630,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导管癌中IMP3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ER、PR、HER-2均未见明显相关(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IMP3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IMP3表达上调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 IMP3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