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增强扫描造影剂副反应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迟华群 姚东菊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8X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导致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及系统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例CT增强扫描病例,针对造影剂类型、是否合用地塞米松以及心理护理等因素,随机分组进行研究。结果: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 目的:探讨导致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及系统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例CT增强扫描病例,针对造影剂类型、是否合用地塞米松以及心理护理等因素,随机分组进行研究。结果: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合用地塞米松与是否进行心理护理分别分组比较,轻度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计数统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使用更安全可靠;合用地塞米松可以降低轻度副反应的发生;心理护理是降低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临床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副反应
下载PDF
CT导引下肺部穿刺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迟华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4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70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实施护理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程序。结果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后,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70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实施护理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程序。结果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后,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认真落实护理程序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可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护理
下载PDF
螺旋CT强化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应用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迟华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11期87-88,共2页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增强扫描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它在疾病的诊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高压注射器已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注射法,运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具有高自动化、高精确度等优势,能快捷将碘造影剂注射到动脉、静...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增强扫描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它在疾病的诊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高压注射器已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注射法,运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具有高自动化、高精确度等优势,能快捷将碘造影剂注射到动脉、静脉中,分布于各血管,利用造影剂对血管、器官及病变区域的强化提供更多信息,给予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强化扫描 护理 高压注射器
下载PDF
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迟华群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26期106-107,共2页
目的:对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表心电图、血液流变、运动耐力等进行观察,比较丹参酮治疗和常规治疗冠心病的效果以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使用丹参酮的... 目的:对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表心电图、血液流变、运动耐力等进行观察,比较丹参酮治疗和常规治疗冠心病的效果以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使用丹参酮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要比常规治疗的64.00%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丹参酮治疗冠心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丹参酮 心绞痛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防治和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迟华群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5期170-170,共1页
目的:比较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和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共200例各种原因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其中1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另100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对两组扫描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 目的:比较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和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共200例各种原因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其中1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另100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对两组扫描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碘海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泛影葡胺组。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离子型造影剂。结论:在CT增强扫描中尽量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海醇 泛影葡胺 防治 护理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扫描260例护理体会
6
作者 迟华群 马青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增强扫描 护理 术前准备
下载PDF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糖尿病患者斑块量化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庞殿申 迟华群 王飞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66-168,172,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斑块量化特征的区别。方法:拟诊冠心病行64排CCTA检查且证实有斑块者315例,比较糖尿病组103例和非糖尿病组212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体积、斑块负荷...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斑块量化特征的区别。方法:拟诊冠心病行64排CCTA检查且证实有斑块者315例,比较糖尿病组103例和非糖尿病组212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体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和厚度长度比及CT值。结果:糖尿病组体质量指数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2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血压、血脂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平均6.22 mm2)、体积(平均25.34 mm3)、斑块负荷(平均48.55%)、重构指数(平均1.37)、厚度长度比(平均0.37)、钙化斑块比例(38.57%)、混合斑块比例(34.29%)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4.81 mm2、12.60 mm3、32.43%、1.11、0.23、28.34%、23.53%),非钙化斑块比例(27.14%)低于非糖尿病组(48.13%)(均P<0.05)。结论:64排CT能够有效测量斑块,糖尿病患者的斑块体积、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厚度长度比均显著大于非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组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比例更高,非钙化斑块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中毒患者血液灌流过程中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姚东菊 迟华群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10期1388-1389,共2页
关键词 高危因素分析 血液灌流术 中毒患者 预防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成像对男性吸烟冠心病患者斑块量化特征的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庞殿申 迟华群 +1 位作者 张秀英 王飞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斑块量化特征的区别。方法:拟诊冠心病行64排CCTA检查且证实有斑块者354例,比较吸烟组121例和非吸烟组233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体积、... 目的:探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斑块量化特征的区别。方法:拟诊冠心病行64排CCTA检查且证实有斑块者354例,比较吸烟组121例和非吸烟组233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体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和厚度长度比。结果: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组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体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厚度长度比分别为(7.03±3.51)mm2、(28.31±14.03)mm3、(49.52±16.07)%、1.29±0.36、0.35±0.13,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的(5.81±2.43)mm2、(13.67±5.00)mm3、(35.34±10.12)%、1.08±0.27、0.25±0.15(均P<0.05)。结论 :64排CT能够有效测量斑块,吸烟患者的斑块体积、面积及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厚度长度比均显著大于非吸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吸烟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量化特征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10
作者 庞殿申 迟华群 +1 位作者 张秀英 王飞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斑块量化特征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价值。方法:随访830例经64排CT证实的冠状动脉斑块患者2~33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ACS,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负荷心肌缺血实验确... 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斑块量化特征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价值。方法:随访830例经64排CT证实的冠状动脉斑块患者2~33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ACS,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负荷心肌缺血实验确定罪犯斑块,比较罪犯斑块与非罪犯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体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厚度长度比,并绘制各指标预测ACS的ROC曲线,选取最佳截断点,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最终79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7例随访期发生ACS,检出罪犯斑块27个,非罪犯斑块59个。在未发生ACS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对照组,共检出非罪犯斑块275个。2组非罪犯斑块共334个,罪犯斑块27个。罪犯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平均5.20 mm2)、体积(22.89 mm3)、斑块负荷(40.5%)、重构指数(1.32)、厚度长度比(0.33)均显著高于非罪犯斑块(分别为3.71 mm2、11.80 mm3、31.40%、1.04、0.25)(均P〈0.05),以上指标预测AC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73、0.78、0.73、0.71。结论:64排CT显示的斑块最大横截面积、体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厚度长度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AC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罪犯斑块
下载PDF
间接口对口人工呼吸器
11
作者 李俱顺 胡海平 +1 位作者 吴代章 迟华群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人工呼吸器 心肺复苏 抢救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迟华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29期3733-3735,共3页
目的分析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75例由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干... 目的分析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75例由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造影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初次造影即能显现3分以上影像占67.12%,患者满意度为80.8%;研究组患者初次造影即能显现3分以上影像占90.67%,患者满意度为9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4,3.07;P〈0.05)。结论专业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确定性因素,保证一次性显现高质量的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护理
原文传递
细节护理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迟华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应用与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86例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比较两...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应用与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86例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152/152),高于对照组的84.33% (113/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平均(81.41±3.67)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7.95±2.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5).结论 检查前细致的细节护理和检查中正确配合医生指导患者配合检查,能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细节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 细节护理
原文传递
CTA 评估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颈部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飞飞 迟华群 +2 位作者 刘月平 路彬 郝大鹏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697-703,共7页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评估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行颈部CTA的拟诊为脑血管病的受检者284名,其中男性133名、女性151名,年龄42~79(60.3±...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评估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行颈部CTA的拟诊为脑血管病的受检者284名,其中男性133名、女性151名,年龄42~79(60.3±12.5)岁。根据是否吸烟或被动吸烟将受检者分为吸烟组(95名)、被动吸烟组(87名)、非吸烟组(102名)。比较3组受检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累及节段数、类型、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并分析吸烟指数与斑块累及节段数之间的相关性。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吸烟指数与斑块累及节段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3组受检者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发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0、0.43;χ^(2)=1.58、0.19、0.56,均P>0.05)。吸烟组男性比例(83.2%,79/95)高于被动吸烟组(31.0%,27/87)和非吸烟组(26.5%,27/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9.77,均P<0.05)。284名受检者共检测2840个动脉节段,其中2058个(72.5%)节段存在斑块。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的总斑块[80.5%(765/950)、74.7%(650/870)]、非钙化斑块[46.8%(445/950)、40.0%(348/870)]、混合型斑块[45.6%(433/950)、41.4%(360/870)]累及节段比例均高于非吸烟组[63.0%(643/1020)、20.9%(213/1020)、30.8%(314/102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3~21.33,均P<0.05);吸烟组总斑块、非钙化斑块累及节段比例高于被动吸烟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0、9.77,均P<0.05)。吸烟组、被动吸烟组所有类型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20.11,均P<0.05)。吸烟组混合型斑块及非钙化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均明显高于被动吸烟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5~15.64,均P<0.05)。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的吸烟指数与总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型斑块的累及节段数均呈正相关(吸烟组:r=0.52、0.57、0.48,均P<0.05;被动吸烟组:r=0.40、0.42、0.43,均P<0.05)。结论吸烟、被动吸烟均可导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增多、斑块量化指标增大;且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颈部动脉斑块的累及节段数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吸烟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心功能不全患者肺动脉CT血管成像最佳触发点探讨
15
作者 王飞飞 迟华群 +2 位作者 刘秋兰 路彬 郝大鹏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7期973-978,共6页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最佳触发点。方法选取2020-12-01-2021-09-30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心功能不全且疑诊为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和B组,各28例。A组触发点置于主肺...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最佳触发点。方法选取2020-12-01-2021-09-30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心功能不全且疑诊为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和B组,各28例。A组触发点置于主肺动脉,B组触发点置于上腔静脉,触发阈值均设为70 HU。比较2组检查成功率、右下肺动脉CT值、右下肺静脉CT值、上腔静脉CT值、6级肺动脉显示率、图像质量评分、上腔静脉伪影评分。结果2组基线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8,P=0.922。A组检查成功率为100.0%,B组为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519,P=0.471。A组右下肺动脉平均CT值为489.8±42.5,B组为295.8±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96,P<0.001;A组右下肺静脉平均CT值为91.8±13.1,B组为79.5±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9,P=0.004;A组上腔静脉平均CT值为566.5±320.4,B组为1427.5±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7,P<0.001。A组6级肺动脉显示率为96.43%,B组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P=0.029。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71±0.45)分,B组为(4.11±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9,P=0.004。A组上腔静脉伪影评分为(4.50±0.31)分,B组为(4.07±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3,P=0.005。结论CTPA检查前,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对于触发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心功能不全患者CTPA检查选择主肺动脉为触发点,与上腔静脉触发点比较,可获得更高的肺动脉CT值、6级肺动脉显示率和图像质量评分,以及更低的上腔静脉CT值和更小的上腔静脉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肺动脉 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