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TS滤波的GPS+BDS 非差非组合PPP/INS紧组合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迟皓婧 高周正 +2 位作者 杨凯 闵于 程佳贝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19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GPS高精度定位技术在动态复杂环境中,其定位精度、可靠性和连续性因卫星信号频繁失锁而变差。为此,提出了采用基于RTS滤波(Rauch-Tung-Striebel Filter)的GPS+BDS非差非组合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与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 GPS高精度定位技术在动态复杂环境中,其定位精度、可靠性和连续性因卫星信号频繁失锁而变差。为此,提出了采用基于RTS滤波(Rauch-Tung-Striebel Filter)的GPS+BDS非差非组合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与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紧组合模型的策略来克服GPS在动态定位中的弱点。其中,采用GPS+BDS双系统观测数据,可提高PPP解算中的可用卫星数,改善星站间定位几何强度和提高PPP收敛速度;采用PPP/INS紧组合,利用INS的自主定位特性和短期高精度特性,可有效改善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和连续性;采用RTS滤波,可进一步提高PPP/INS紧组合性能。首先推导了GPS+BDS非差非组合函数模型、PPP/INS紧组合函数模型和RTS滤波函数模型,然后利用一组车载动态数据,对动态GPS PPP、GPS+BDS PPP、GPS/INS紧组合、GPS+BDS PPP/INS紧组合和基于RTS的GPS+BDS PPP/IMU紧组合的定位、测速和定姿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提高定位(58%~72%)、测速(74%~82%)和定姿(4%~23%)精度,特别是对卫星失锁期间的定位性能改善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 惯性导航系统 RTS滤波
下载PDF
GNSS精密单点定位与惯性导航紧组合理论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迟皓婧 杨凯 +2 位作者 闵于 程佳贝 高周正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年第12期43-47,50,共6页
针对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动态定位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本文采用PPP/INS紧组合系统来达到改善PPP动态定位性能的目的。本文对PPP/INS紧组合的观测方程、误差补偿模型、参数估计模型等进行详细推导。通过... 针对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动态定位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本文采用PPP/INS紧组合系统来达到改善PPP动态定位性能的目的。本文对PPP/INS紧组合的观测方程、误差补偿模型、参数估计模型等进行详细推导。通过车载实验采集的卫星观测数据和不同等级的惯性数据,对动态PPP及PPP/INS紧组合的定位定姿性能进行分析,评估不同等级惯性传感器对PPP/INS紧组合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PP/INS紧组合在北-东-高方向的位置RMS相对于PPP分别改善了70.2%、29.1%和16.8%,达到4.8 cm、12.3 cm和7.4 cm。在卫星跟踪条件良好时,惯性传感器性能对PPP/INS紧组合定位精度影响不大;而在卫星观测条件不足时,惯性传感器性能对PPP/INS紧组合定位精度影响明显。此外,仿真和恶劣条件下的数据结果表明,PPP/INS初始定位精度与收敛速度随惯性传感器性能提高而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惯性导航系统 PPP/INS紧组合
下载PDF
暖湿化下西北地区水体变化趋势遥感监测
3
作者 范兰馨 吴艳红 +4 位作者 迟皓婧 郑思齐 闫家恒 任永康 孙忠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42-1854,共13页
水体是支撑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健康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重要的地表环境要素。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西北地区水体的时空分布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并反过来影响着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 水体是支撑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健康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重要的地表环境要素。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西北地区水体的时空分布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并反过来影响着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地区水体的时空变化规律,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全球地表水数据集(JRC Monthly History v1.3),分析了2000—2020年西北地区水体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从年内变化看,西北地区水体面积在6月和9月有较显著的扩张,而10月起随着区内水分来源的减少水体面积开始缩减。从年际变化看,自2000—2020年,西北地区水体面积从3.48×10^(4)km^(2)增加到4.82×10^(4)km^(2),年变化率达到682.64 km^(2)/a。其中,塔里木河沿线区域及青海省西部水体面积扩张较为显著。塔里木河、和田河、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青海湖等常年水体周围,水体面积持续增加。本文同时利用高分辨率气候再分析数据(CMFD)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对水体面积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内西北部较为干旱的区域(年降水量小于400 mm)暖湿化趋势明显,降水相对充足的东南部则主要呈现温暖化或暖干化趋势。西北地区水体扩张主要发生在暖湿化或湿润化地区。水体面积与气候变化的联合概率分析表明,气温、降水与水体面积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北部以及青海省内水体面积扩张的区域与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均大于0.4,表明暖湿化对西北地区水体面积变化有显著影响。西北地区水体面积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水体之间的连通性,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面积 气候变化 遥感 西北地区 水文循环 暖湿化 时空变化 水体监测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冰物候变化遥感监测与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吴艳红 郭立男 +3 位作者 范兰馨 文梦宣 迟皓婧 张兵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3-200,共8页
湖冰物候是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的直观指标。由于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的地面观测不足,遥感与模拟成为动态监测湖冰物候变化并揭示其变化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纳木错为例,通过不同遥感方法获取了纳木错2000年—2015年湖冰物候的动态变化。在... 湖冰物候是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的直观指标。由于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的地面观测不足,遥感与模拟成为动态监测湖冰物候变化并揭示其变化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纳木错为例,通过不同遥感方法获取了纳木错2000年—2015年湖冰物候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将遥感与物理基础清晰的湖泊过程模型相结合,重建了纳木错1963年—2018年的湖冰物候序列,并分析了近60 a来纳木错湖冰物候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影响下,湖冰融化日期显著提前,纳木错湖泊的冰期以6.4 d/(10 a)的速率显著缩短。未来气温升高2℃的情景下,湖冰融化日期平均可提前12.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冰物候 遥感监测 湖泊模型 纳木错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