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教养生旅游吸引物解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逄礼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前,养生旅游无论是在与旅游相关的活动中,还是在学术研究关注的领域中,都已成为热点,而亟待大家深入研究,并应用于实践。在这之中,道教养生旅游可谓首当其冲。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可以说道教养生旅游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养生旅游,无论... 目前,养生旅游无论是在与旅游相关的活动中,还是在学术研究关注的领域中,都已成为热点,而亟待大家深入研究,并应用于实践。在这之中,道教养生旅游可谓首当其冲。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可以说道教养生旅游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养生旅游,无论是从发生时间上,还是从哲学背景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旅游 旅游吸引物 道教 解析 学术研究 发生时间 哲学背景 国土
下载PDF
道教斋醮礼仪中的养生意蕴
2
作者 逄礼文 盖建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6,共4页
"斋"的养生意蕴浓厚而直接,要求克制欲望,遵守生活和修行禁忌,心斋、坐忘、存思等内斋,本就是通过心灵作用调节生理机能进行养生的过程;"醮"则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道教特色的养生思维。从施咒者大多祈求被咒者健康... "斋"的养生意蕴浓厚而直接,要求克制欲望,遵守生活和修行禁忌,心斋、坐忘、存思等内斋,本就是通过心灵作用调节生理机能进行养生的过程;"醮"则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道教特色的养生思维。从施咒者大多祈求被咒者健康平安的出发点来看,施咒和咒语本身都具有很浓厚的养生意图。符箓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可以用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既体现着道教养生重生思想,又有着道教医学层面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咒 养生
下载PDF
女道医胡愔的“六藏导引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逄礼文 《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第6期78-80,共3页
隋唐时期,道教与医学关系日益密切,道教重视人的生命,援医入道,指导内炼养生。在道教养生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女性道士(道姑、坤道)也有不少可赞之贡献。其中,唐代胡愔最为典型。胡愔与《黄庭经》胡愔约生活于晚唐,道号见素子,浙江东... 隋唐时期,道教与医学关系日益密切,道教重视人的生命,援医入道,指导内炼养生。在道教养生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女性道士(道姑、坤道)也有不少可赞之贡献。其中,唐代胡愔最为典型。胡愔与《黄庭经》胡愔约生活于晚唐,道号见素子,浙江东阳人(或曾隐居于浙江东阳太白山),幼年慕道,志于道教炼养方术,是我国古代十大女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于道 道教养生 炼养 人的生命 《黄庭经》 浙江东阳 方术 导引法
下载PDF
构建道教农学思想体系 拓展道教科技研究领域——《道教农学思想发凡》述评
4
作者 逄礼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1-212,共2页
道教与古代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道教科技研究是道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排斥科学技术的宗教。要研究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可以从道家道教的经典著作中找到许多有用的资料,... 道教与古代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道教科技研究是道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排斥科学技术的宗教。要研究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可以从道家道教的经典著作中找到许多有用的资料,道家道教的农学思想就散发在浩如烟海的道教经典中。在盖建民主编的“道教科技研究丛书(一)”,袁名泽《道教农学思想发凡》一书问世前,可以说,对这个方面专门而系统的研究,在学术界尚属空白,正如盖建民教授称之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因此,这种现象造成学术研究认知的缺陷,也导致道教农学思想在实践应用层面的丧失。《道教农学思想发凡》一书,则在拓展道教科技研究领域,纵深道教农学思想体系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道教 农学思想 科技研究 思想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史》 述评 古代科学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贵州六盘水山地旅游特色开发探究
5
作者 逄礼文 李再珍 冯耘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64-72,共9页
六盘水作为贵州省内海拔较高的地区,山地资源丰富,部分山地旅游资源品级较高且具有独特性。为了有效利用山地资源和避免产品开发的同质化,提高六盘水山地旅游的竞争力,文章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六盘水山地旅游资源,对六盘... 六盘水作为贵州省内海拔较高的地区,山地资源丰富,部分山地旅游资源品级较高且具有独特性。为了有效利用山地资源和避免产品开发的同质化,提高六盘水山地旅游的竞争力,文章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六盘水山地旅游资源,对六盘水山地旅游的特色开发进行探究,提出推行山地生态旅游,精品化、特色化、多层次发展,打造以气候、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力求实现六盘水旅游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六盘水 SWOT分析 特色开发
下载PDF
《易经·井》卦新解--《井》卦与宗教祭祀文化
6
作者 逄礼文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100,共3页
《易经·井》卦中的"井"指墓穴,《井》卦原始说的是殷周时期宗教墓祭文化。从卦爻符号来看,内外卦(巽■、坎■)和互体卦(离■、兑■)都与古代祭祀有关;从卦辞和爻辞的内容来说,《井》卦描述的是墓葬祭祀的过程和祈求福佑... 《易经·井》卦中的"井"指墓穴,《井》卦原始说的是殷周时期宗教墓祭文化。从卦爻符号来看,内外卦(巽■、坎■)和互体卦(离■、兑■)都与古代祭祀有关;从卦辞和爻辞的内容来说,《井》卦描述的是墓葬祭祀的过程和祈求福佑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井》卦 祭祀 文化 墓祭
下载PDF
“黄庭”解义
7
作者 逄礼文 梁胜兴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145,共5页
"黄庭"所指,概分两类。一类认为黄庭在人体内有具体的脏器或位置对应;一类认为黄庭在人体内没有实际的脏器和位置对应,为人体中虚拟的存在。鉴于前人之述,并以《黄庭经》为据,笔者认为黄庭不是实指人体某一器官,也非某一具体... "黄庭"所指,概分两类。一类认为黄庭在人体内有具体的脏器或位置对应;一类认为黄庭在人体内没有实际的脏器和位置对应,为人体中虚拟的存在。鉴于前人之述,并以《黄庭经》为据,笔者认为黄庭不是实指人体某一器官,也非某一具体位置,而是几近于道的,功能和精神完善的,居正处中,处于真人状态的超越人体,是身体众神所居的超越性空间,或说是"修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 修真 身神
下载PDF
《道枢》生命哲学论略
8
作者 逄礼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道枢》是曾慥对南宋以前养生经典与方术进行广收辑录的成果,它以生命为核心,其中所蕴含的生命哲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对《道枢》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集中于综论性介绍和考据性成果。《道枢》的思想内涵... 《道枢》是曾慥对南宋以前养生经典与方术进行广收辑录的成果,它以生命为核心,其中所蕴含的生命哲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对《道枢》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集中于综论性介绍和考据性成果。《道枢》的思想内涵,如若从生命的起源和整体性、生命的存在、生命超越思想这三个主要方面加以分析,可以对《道枢》生命哲学研究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枢 曾性 生命哲学
下载PDF
《道枢》生命哲学整体性剖析与建构
9
作者 逄礼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8-25,共8页
中国的生命哲学与通常意义上的生命哲学(即西方生命哲学)基本上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道教哲学传递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完全可以称之为"生命道教"。曾慥在关注生命、兼收并蓄的态度下辑录的养生专辑《道枢》,其生命哲学的成就... 中国的生命哲学与通常意义上的生命哲学(即西方生命哲学)基本上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道教哲学传递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完全可以称之为"生命道教"。曾慥在关注生命、兼收并蓄的态度下辑录的养生专辑《道枢》,其生命哲学的成就主要在于对生命的整体性认识与对生命智慧的全面性涵盖。《道枢》对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存在、生命的超越有完整的理论建设,比较全面地对生命进行解读和实践。《道枢》生命哲学最深层的基础在于其宇宙论,其核心在于天人论,"法天象地"贯穿于生命能量和质量提升的整个过程。对脏腑经络理论的认知和把握是《道枢》以提升生命为目的之修炼体系中所不能缺少的生命物质基础理论。而生命超越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解脱意识,为生命解脱,尤其是精神解脱,提供了美妙的超越性体验。《道枢》研究的视域、深度有待开拓,仍然存在诸多盲点和尚未考实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枢》 曾慥 生命哲学
下载PDF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心学基础及其解释学意义
10
作者 逄礼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3-35,共3页
南宋著名的思想家陆九渊开创了宋明理学的"心学"流派,经过明代的王阳明发挥和补充逐渐成为很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作为"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首先是一个以"心"为出发点的心论者,其次在其关于宇宙和"... 南宋著名的思想家陆九渊开创了宋明理学的"心学"流派,经过明代的王阳明发挥和补充逐渐成为很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作为"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首先是一个以"心"为出发点的心论者,其次在其关于宇宙和"心"的基本关系的导引下,着重强调"六经注我"的治学观和道德践履观。由于解释学已经越来越成为哲学研究最受关注的领域,因此回避"六经注我"的解释学意蕴已经不可能。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陆九渊的论断不是一个纯解释学出发的论断,因此必须在其"心学"的基本立场上来体会其解释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心学 解释学
下载PDF
《太平经》和谐思想体系构建
11
作者 逄礼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9-61,共3页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重要经典之一。该书卷帙浩繁,内容驳杂,然宗趣大体一致,亦自成体系,以顺天地之道,治政修身,达于天下太平为主旨。书中讲"阴阳和",讲"三合相通",讲"太平",等等,这些概念与命题闪耀着...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重要经典之一。该书卷帙浩繁,内容驳杂,然宗趣大体一致,亦自成体系,以顺天地之道,治政修身,达于天下太平为主旨。书中讲"阴阳和",讲"三合相通",讲"太平",等等,这些概念与命题闪耀着和谐之光,从宗教与哲学层面上解读并构建其和谐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对现今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经 和谐 三合相通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黔东南榕江县体育旅游特色发展探究
12
作者 逄礼文 晏娅娅 冯耘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梳理榕江县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从榕江县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方面对榕江县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论述,并针对榕江县发展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要牢牢抓住“村超”这张名片,发挥好政... 在梳理榕江县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从榕江县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方面对榕江县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论述,并针对榕江县发展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要牢牢抓住“村超”这张名片,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培养体育旅游领域的专业人才等,打造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态,更好地推动榕江县体育旅游的特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旅游 体育旅游 村超
下载PDF
"农道合修":道教生存之本
13
作者 袁名泽 逄礼文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85,192,共5页
"农道合修"是道教的修行方式之一,也是道教成长和强大的主要根基,对整个道教的发展做出十分重要的经济贡献,同时也对道教组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道教创教之基,也是道教实现教理教义的基本手段;它有利于道士个人修... "农道合修"是道教的修行方式之一,也是道教成长和强大的主要根基,对整个道教的发展做出十分重要的经济贡献,同时也对道教组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道教创教之基,也是道教实现教理教义的基本手段;它有利于道士个人修道,提高其身心素质;同时,"农道合修"有利于吸引广大基层信众,提高道教组织势力,扩大教团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道合修 道教 宗教意义
下载PDF
正本清源 返本开新——吕澂唯识学思想路径探踪
14
作者 袁宏禹 逄礼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8-12,共5页
吕澂先生治佛学的旨趣归宗于法相唯识,其唯识学思想路径概括为八个字,即:正本清源、返本开新。"正学",反映了吕澂从"教理行证"的范畴论出发,在唯识学视域下对佛学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判别、剖析辨明。"清源"... 吕澂先生治佛学的旨趣归宗于法相唯识,其唯识学思想路径概括为八个字,即:正本清源、返本开新。"正学",反映了吕澂从"教理行证"的范畴论出发,在唯识学视域下对佛学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判别、剖析辨明。"清源",揭示了吕澂探究唯识学与印度佛学的律动性,他积极搜索出唯识学与小乘佛学、大乘般若学、大乘如来藏学的线索。"返本",探讨了吕澂对唯识学与中国佛学关系的简别,通过"返本还源"的手法,对中国佛学"性觉"说进行批判,并把中国佛学的源头活水统统引到唯识学上来。"开新",强调了吕澂致力于把唯识学义理扩延到佛教人间化的实践中去,是吕氏"转依"、"革新"思维向度的最终聚焦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澂 唯识 佛学
下载PDF
人,诗意地栖居:“前台-帷幕-后台”模式下主客的凝视与对话——评杨振之教授新书《东道主与游客:青藏高原旅游人类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逄礼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5-176,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热点一直集中在民族旅游上,其投射焦点主要在于“旅游开发规划”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二元矛盾。自此,民族文化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的进入视角和核心内容,并引发了许多有关旅游开发背景下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热点一直集中在民族旅游上,其投射焦点主要在于“旅游开发规划”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二元矛盾。自此,民族文化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的进入视角和核心内容,并引发了许多有关旅游开发背景下文化商品化、文化舞台化、文化真实性、文化变迁与传承等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诗意地栖居 青藏高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东道主 民族文化保护 旅游开发规划 游客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研学旅游发展研究——以遵义市勤乐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逄礼文 罗璇 冯耘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8-65,共8页
研学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研学”的背景下,对贵州研学旅游进行SWOT分析,对贵州研学旅游概况进行梳理,发现政府监管协调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市场匮乏专业人才等主要问题制约着贵州研学旅游的发展。以遵义市勤... 研学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研学”的背景下,对贵州研学旅游进行SWOT分析,对贵州研学旅游概况进行梳理,发现政府监管协调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市场匮乏专业人才等主要问题制约着贵州研学旅游的发展。以遵义市勤乐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发现,勤乐村能够为研学旅游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重要基础,因此应厘清勤乐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其目的在于抓住研学游这股热潮,为勤乐村振兴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研学旅游 勤乐村
下载PDF
《修真十书》“六气法”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逄礼文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六气法"是《修真十书》养生技术中重要的行气术,对"六气法"进行解析不仅具有文献价值,更具有养生实用价值。"去病延寿六字法(其法以口吐鼻取)"的主要功用首先是"去病",再者是"延寿"... "六气法"是《修真十书》养生技术中重要的行气术,对"六气法"进行解析不仅具有文献价值,更具有养生实用价值。"去病延寿六字法(其法以口吐鼻取)"的主要功用首先是"去病",再者是"延寿",并将六字气与肢体导引相结合,叙述了六字所对应脏腑之病症,便于对症应用;"孙真人四季行工养生歌"侧重四季养生功能,且六字气与四季具有对应形式;胡愔《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中治脏腑病的"吐纳法"与四季相匹配,与其脏腑理论相一致;"六字气歌诀"与曾慥"临江仙"所述功法在导引、吐纳以及二者交融进行之次第方面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以上皆为典型的"六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气法 修真十书 养生
下载PDF
《修真十书》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逄礼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4-77,共4页
《修真十书》为道教南宗大型文献丛书,是研究金丹派南宗的重要文献资料。国内学者对《修真十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以《道藏》为中心的《修真十书》研究,一是针对《修真十书》子书子篇的具体性研究;海外学者对《修真十书》... 《修真十书》为道教南宗大型文献丛书,是研究金丹派南宗的重要文献资料。国内学者对《修真十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以《道藏》为中心的《修真十书》研究,一是针对《修真十书》子书子篇的具体性研究;海外学者对《修真十书》的研究主要有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修真十书》研究;施舟人、傅飞岚《道藏通考》中的《修真十书》研究;日本学者对《修真十书》子书的具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真十书 道藏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云南新平戛洒镇花腰傣民俗旅游发展研究
19
作者 逄礼文 冯耘 熊朵朵 《鹿城学刊》 2023年第4期35-39,共5页
花腰傣是聚居在云南新平县、元江县境内的一个傣族支系,因其服饰而得名。近年来戛洒镇的民俗开发虽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有效利用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云南新平戛洒镇,尤其是大槟榔园... 花腰傣是聚居在云南新平县、元江县境内的一个傣族支系,因其服饰而得名。近年来戛洒镇的民俗开发虽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有效利用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云南新平戛洒镇,尤其是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的民俗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分析该地区在开发民俗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培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人才;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原生态与可持续开发并重;突出民族特色,保持民俗资源的民族性和真实性;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实行品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新平 戛洒镇 花腰傣 民俗旅游
下载PDF
《修真十书》身体观、全息观与生命逆向建构
20
作者 逄礼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4-68,共5页
《修真十书》在道家道教思想史上极具重要性,秉承身神与身形合一的身体观,认识人体的基本构造才能为“长生术”的设计提供客观依据,才能建构和运用“内视”系统树立参照系,开展对生命能量的探索。《修真十书》的全息思维在道家道教养生... 《修真十书》在道家道教思想史上极具重要性,秉承身神与身形合一的身体观,认识人体的基本构造才能为“长生术”的设计提供客观依据,才能建构和运用“内视”系统树立参照系,开展对生命能量的探索。《修真十书》的全息思维在道家道教养生修真中所运用,是对全息现象的感知和总结,“内视”在具有“修真”特色的人体形态学中,有着“工具性”的职能。眼睛作为视器的功能被屏蔽,含景内视,协助意念。《修真十书》对生命逆向的建构是以道家宇宙观和生命观为基石的,内丹术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从文化、哲学和人体科学等向度协调融合、生命价值自我提升的系统实践,内丹术“建模”的重要特色就是对人体生命的逆向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真十书》 身体观 全息观 逆向建构 内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