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顶黄芽主要成分含量及组分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速晓娟 +3 位作者 边金霖 李明月 李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采用常规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相结合,对蒙顶黄芽所含的主要成分、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组分、主要矿质元素组分和香气组分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蒙顶黄芽茶汤内物质含量丰富,水浸... 采用常规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相结合,对蒙顶黄芽所含的主要成分、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组分、主要矿质元素组分和香气组分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蒙顶黄芽茶汤内物质含量丰富,水浸出物总含量高达(42.73±1.22)%;滋味浓醇,咖啡碱含量为(4.98±0.34)%,儿茶素总量为12.91%,其中5种儿茶素组分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分别为2.56%、0.08%、0.50%、3.10%和6.67%;滋味高鲜、爽口,游离氨基酸总量高达(4.55±0.88)%;滋味回甜,可溶性糖总含量高达(5.01±0.53)%;汤色黄亮,叶绿素的总含量及组分含量均较低,总含量为(1.03±0.27)mg/g,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为(0.74±0.20)mg/g和(0.29±0.07)mg/g,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为(0.12±0.04)%、(2.32±0.42)%和(2.75±0.56)%;所测10种矿质元素组分,常量元素K含量为16.16 g/kg、Mg为1.73 g/kg、Ca为0.55 g/kg,微量元素以Mn、Na和Zn含量明显较高,分别为368.80、190.00 mg/kg和88.80 mg/kg;蒙顶黄芽中检测出香气组分69种,以醇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最高,为22种(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31.69%)。比较各蒙顶黄芽试样的主要成分含量差异,发现来源于不同企业的试样成分测定值差异较大,这与目前蒙顶黄芽制作仅凭传统经验,缺乏技术参数,尚未采用现代工艺有关,也与对黄茶品质化学、品质形成机理等研究不够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顶黄芽 黄茶 成分含量 组分 检测分析
下载PDF
茶树与茶园土壤的铅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速晓娟 赵雅婷 +3 位作者 陈范涛 汪艳霞 李品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3-507,517,共6页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对不同茶园的茶树树体及其土壤样品的铅含量及其分布进行测定。探讨树体及土壤中铅的分布状况,并以富集系数(BAF)为指标对茶树吸收累积铅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与树体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6mg/kg和...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对不同茶园的茶树树体及其土壤样品的铅含量及其分布进行测定。探讨树体及土壤中铅的分布状况,并以富集系数(BAF)为指标对茶树吸收累积铅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与树体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6mg/kg和9.43mg/kg;茶树各部位铅含量顺序为:侧根(15.37mg/kg)>主根(11.74mg/kg)>叶片(8.50mg/kg)>生产枝(7.25mg/kg)>骨干枝(4.28mg/kg),其中根系和叶片吸收累积的铅约占树体的60.42%和7.16%。当土壤全铅和有效态铅含量分别在25.88~55.63mg/kg和5.21~25.93mg/kg范围内时,不同茶园茶树的各部位铅含量及铅分布率均呈极显著差异,茶树体内铅含量与土壤铅含量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除茶园土壤的铅来源之外,茶树中铅还有其他吸收累积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土壤 铅含量 富集系数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雅安藏茶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级分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20
3
作者 聂坤伦 何利 +3 位作者 速晓娟 边金霖 郭金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79,共6页
以雅安藏茶为材料,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提取后经系统萃取分离得到7种雅安藏茶级分,并测定各个级分的主要成分及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雅安藏茶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成分是儿茶素、茶褐素和咖啡碱,以对α-淀... 以雅安藏茶为材料,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提取后经系统萃取分离得到7种雅安藏茶级分,并测定各个级分的主要成分及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雅安藏茶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成分是儿茶素、茶褐素和咖啡碱,以对α-淀粉酶活性的最大抑制率为标准,各个活性成分抑制能力依次为儿茶素>茶褐素>咖啡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藏茶 雅安藏茶级分 活性级分筛选 Α-淀粉酶活性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乌龙茶碳酸饮料配方
4
作者 林丹 速晓娟 +3 位作者 陈范涛 李伟 黄嘉诚 黄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2期147-154,共8页
目的探究乌龙茶碳酸饮料的最佳配方。方法以清香型铁观音、白砂糖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制作乌龙茶碳酸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以感官审评评分为判断依据,分析不同茶浸提液、白砂糖和柠檬酸添加量对乌龙茶碳酸饮料品质的影响... 目的探究乌龙茶碳酸饮料的最佳配方。方法以清香型铁观音、白砂糖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制作乌龙茶碳酸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以感官审评评分为判断依据,分析不同茶浸提液、白砂糖和柠檬酸添加量对乌龙茶碳酸饮料品质的影响和最佳配方。结果乌龙茶碳酸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茶浸提液含量40.00%、白砂糖添加量12.50%、柠檬酸添加量0.25%。此配方制成的乌龙茶碳酸饮料感官评分为(86.75±1.76)分,汤色清澈,茶味适中,酸甜平衡。其pH为2.74,茶多酚含量为320.95 mg/k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8.80 mg/L,总酸含量为2.36 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50%,有茶碳酸饮料所需具备的品质。结论此产品在碳酸饮料的基础上有着乌龙茶独有的香气和滋味。乌龙茶碳酸饮料的制作在将茶叶应用扩大的同时也为茶汽水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碳酸饮料 感官评分 响应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