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溶栓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8
1
作者 逯笑柯 郭新宾 +2 位作者 管生 邓鑫 魏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评估介入溶栓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介入溶栓治疗的156例重型CVS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窦内溶栓,术后即时、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复查MRV或DSA,评估静脉窦再... 目的评估介入溶栓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介入溶栓治疗的156例重型CVS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窦内溶栓,术后即时、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复查MRV或DSA,评估静脉窦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溶栓5~7 d后DSA造影显示92例(59.0%)静脉窦完全再通,52例(33.3%)部分再通,12例(7.7%)未通。116例(74.4%)患者获术后6个月随访,MRV显示89例(76.7%)静脉窦完全再通,21例(18.1%)部分再通,6例(5.2%)未通;m RS评分0~2分106例(91.4%),3~4分8例(6.9%),5~6分2例(1.7%,死亡)。结论血管内局部溶栓治疗重型CVST安全有效,可作为重型CVST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介入溶栓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氯化铁结合凝血酶构建兔静脉窦血栓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莹 管生 +5 位作者 郭新宾 邓鑫 王子博 李冬冬 逯笑柯 董艳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SSS)局部贴敷氯化铁并注入凝血酶诱导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动物模型构建方法,评估其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39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3只。A组兔SSS局部贴敷0.9%氯化钠溶液棉片10 min,B组局部贴敷...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SSS)局部贴敷氯化铁并注入凝血酶诱导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动物模型构建方法,评估其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39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3只。A组兔SSS局部贴敷0.9%氯化钠溶液棉片10 min,B组局部贴敷40%氯化铁棉片10 min,C组局部贴敷40%氯化铁棉片5 min并注入凝血酶。建模术后即刻作全脑血管DSA,判断有无血栓形成,术后2 d每组随机抽取3只兔作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其余10只于术后7 d复查DSA,计算血栓再通率,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B组、C组均可诱导SSS血栓形成及其周围脑梗死、水肿及炎性细胞聚集等病理改变。与B组相比,C组建模术后7 d血栓再通率明显降低(10%对70%),且伴有周围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及皮层下淤点性出血。结论兔SSS局部贴敷氯化铁并注入凝血酶诱导CVST模型的方法有效可行,形成血栓更加稳定,其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与临床相似,可用于CVST基础和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 动物模型 血栓再通 病理改变
下载PDF
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高压综合征合并静脉窦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魏莹 郭新宾 +3 位作者 管生 王子博 邓鑫 逯笑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8-851,共4页
目的 探讨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高压综合征(IIH)合并静脉窦狭窄(CV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8例患者资料.介入治疗纳入标准为符合IIH诊断... 目的 探讨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高压综合征(IIH)合并静脉窦狭窄(CV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8例患者资料.介入治疗纳入标准为符合IIH诊断标准,眼科检查提示视乳头水肿,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IIH或短期视力进行性下降的爆发性IIH,且经MR静脉成像或DSA证实CVSS,逆行性静脉窦测压狭窄两端的压力差≥1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行动静脉造影及逆行性静脉窦测压,而后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7d,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随访6~48个月,术后6个月行DSA观察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及评价支架开放情况,评价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比较治疗前、后狭窄远端和近端的压力差及颅内压的差异.结果18例均成功行单侧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将支架放置在压力差最大的狭窄部位.支架植入后狭窄远端和近端的压力差降至(2.5±2.1)mmHg,与治疗前的(31.5±11.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P〈0.05);颅内压由术前(385 ± 72)mmH2O(1 mmH2O=0.0098 kPa)降至术后(201 ± 24) m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P〈0.05).治疗后6个月复查DSA,所有患者支架开放良好,无支架内再狭窄.3例(3/16)患者仍间断出现头痛但无需特殊治疗,其余患者头痛缓解;14例(14/17)视觉症状消失;18例患者视乳头水肿均明显好转或消失;8例搏动性耳鸣消失.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症状无复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于存在静脉窦狭窄的顽固性IIH患者,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高压 支架 放射学 介入性 静脉窦狭窄
原文传递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魏莹 郭新宾 +4 位作者 管生 邓鑫 王子博 逯笑柯 董艳华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81-284,共4页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60%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静脉窦,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为常见。CVST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建立稳定和理想的动物...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60%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静脉窦,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为常见。CVST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建立稳定和理想的动物模型能为研究其发展、预后和疗效评估提供基础。文章对现有几种CVST模型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但各种方法均有自身局限性。因此,建立更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全面了解CVST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