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钛改性的碳/碳-碳化硅复合材料中高含量铜 被引量:2
1
作者 邹爱兰 韦秋云 逯雨海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23,共4页
铜-钛改性的碳/碳-碳化硅(C/C-SiC)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为铜钛碳硅,不易被常规方法溶解。采用在800~820℃先将样品灼烧20min以消除碳的干扰,再从瓷坩埚转于刚玉坩埚中碱熔,并加入盐酸和硝酸进一步溶解样品,建立了以2.0%盐酸为测定溶液介... 铜-钛改性的碳/碳-碳化硅(C/C-SiC)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为铜钛碳硅,不易被常规方法溶解。采用在800~820℃先将样品灼烧20min以消除碳的干扰,再从瓷坩埚转于刚玉坩埚中碱熔,并加入盐酸和硝酸进一步溶解样品,建立了以2.0%盐酸为测定溶液介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钛改性的C/C-SiC复合材料中铜的方法。研究表明,铜浓度在2~1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5 31+0.059 66x,线性相关系数R=0.999 4,方法检出限为0.011 2μg/mL。采用方法对铜-钛改性的C/C-SiC复合材料自制样品FL-2和内控样品C6分别进行测定,结果与参考值或碘量法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或12)分别为0.39%和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 碳/碳-碳化硅(C/C-SiC)复合材料 铜-钛改性
下载PDF
C/C-SiC-Cu5Si复合材料的显微形貌及形成过程
2
作者 逯雨海 肖鹏 +1 位作者 李专 曾志伟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356,共4页
以全网胎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增密制备C/C多孔坯体。采用反应熔体渗透法,将Si粉,Ti粉和Cu粉均匀混合,在1 400~1 700℃下制备C/C-SiC-Cu5Si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用扫描电镜分析其显微形... 以全网胎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增密制备C/C多孔坯体。采用反应熔体渗透法,将Si粉,Ti粉和Cu粉均匀混合,在1 400~1 700℃下制备C/C-SiC-Cu5Si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用扫描电镜分析其显微形貌。结果表明:C/C-SiC-Cu5Si复合材料由炭纤维,热解炭,β-SiC,TiC和Cu5Si相组成;生成的TiC相主要分布在热解炭周围,Cu5Si分布在TiC周围,而β-SiC弥散分布在Cu5Si基体中;TiC晶粒的形成是Ti原子向C原子扩散的结果,其长大受Ti原子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SiC-Cu5Si 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反应熔体渗透法
下载PDF
压制压力对树脂碳包覆石墨/铜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姜许 肖鹏 +3 位作者 方华婵 逯雨海 刘滩 刘泽彦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421,共8页
以电解铜粉、天然鳞片石墨、树脂及Si O2粉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树脂碳包覆石墨/铜复合材料,研究压制压力对该复合材料的组织、导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制压力增大,复合材料中Cu相的连通性更... 以电解铜粉、天然鳞片石墨、树脂及Si O2粉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树脂碳包覆石墨/铜复合材料,研究压制压力对该复合材料的组织、导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制压力增大,复合材料中Cu相的连通性更好,石墨分布更均匀并发生严重变形成为细长条形状,Si O2更好地被夹持于铜基体之间,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力学性能增加,但电导率和摩擦性能降低。随压制压力从300 MPa提高至500 MPa,树脂碳包覆石墨/铜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由12.23 MS/m降低到6.67 MS/m,抗弯强度与硬度(HV)分别由57.40 MPa和22.8提高到73.95 MPa和35.22,10 h的体积磨损率由2.49×10-7 mm3/(m·N)增加到3.04×10-7mm3/(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碳包覆石墨/铜复合材料 压制压力 导电性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下载PDF
含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滑板在高速动车组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文彬 逯雨海 +2 位作者 徐相生 吕传胜 金龙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3年第1期24-27,共4页
浸金属碳滑板因其优异的导电性、耐磨性应用于部分300 km/h以上动车组,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崩边、掉块的现象。碳纤维以其高强度、高导电等特性,被引入碳、铜基体,形成了含金属碳/碳复合材料。研究了含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滑板在动车组上... 浸金属碳滑板因其优异的导电性、耐磨性应用于部分300 km/h以上动车组,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崩边、掉块的现象。碳纤维以其高强度、高导电等特性,被引入碳、铜基体,形成了含金属碳/碳复合材料。研究了含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滑板在动车组上的应用,并与浸金属碳滑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浸金属碳滑板相比,含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滑板具有质量轻、抗冲击性能好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崩边、掉块现象,使用寿命较浸金属碳滑板更长。含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滑板能更好地适应CR450动车组高速、大电流的使用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滑板 碳/碳复合材料 浸金属碳 使用寿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