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十年代》:金色滤镜下的回眸 被引量:1
1
作者 遆存磊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70年代则是一个蹊跷的时代.“有如两场大戏之间的过场.有如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夹缝”,但却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年代,他们自80年代直至今日仍然在社会上发生着影响,尽管影响深浅可以见仁见智。
关键词 七十年代 滤镜 知识分子群体 70年代 80年代
下载PDF
日本学者笔下的北京苦住庵
2
作者 遆存磊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99,共3页
“禹迹寺前春草生,沈园遗迹欠分明。偶然拄杖桥头望,流水斜阳太有情。”1938年,身处沦陷区北京的周作人写下了此诗。同一年他在一则读书笔记中说道:“《东山谈苑》卷七。‘倪云镇为张士信所窘辱,绝口不言,或问之,
关键词 日本学者 北京 《东山谈苑》 读书笔记 周作人 沦陷区
下载PDF
新书快评 被引量:1
3
作者 遆存磊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2年第3期123-125,共3页
残雪的《五香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突围表演”,这似乎道出了这部作品的真义,特立独行的突围与富有酒神精神的狂欢式表演。残雪自己说,“这是关于我们大家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进去扮演角色。”她说出了角色的代入式特征,... 残雪的《五香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突围表演”,这似乎道出了这部作品的真义,特立独行的突围与富有酒神精神的狂欢式表演。残雪自己说,“这是关于我们大家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进去扮演角色。”她说出了角色的代入式特征,以及对细节之鲜活的暗示,但对于作品的主题,却仍是人言人殊,颇费思量。我们可以想到卡夫卡的《审判》、《城堡》,阐释的单向度是不现实与画地为牢的,其意义的发散性与多层次在所难免,《五香街》亦正在此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香街》 新书 酒神精神 特立独行 《审判》 《城堡》 卡夫卡 单向度
下载PDF
置于权力架构间的餐桌与飨宴
4
作者 遆存磊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2年第9期117-118,共2页
权力的餐桌:从古希腊宴会到爱丽舍宫[法]让-马克·阿尔贝著,刘可有、刘惠杰译,三联书店,2012在法王路易十六的大婚典礼上,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坐在自己的餐桌旁,没怎么吃盘子里的菜。这是个极微小的细节,却成为风起于青萍之... 权力的餐桌:从古希腊宴会到爱丽舍宫[法]让-马克·阿尔贝著,刘可有、刘惠杰译,三联书店,2012在法王路易十六的大婚典礼上,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坐在自己的餐桌旁,没怎么吃盘子里的菜。这是个极微小的细节,却成为风起于青萍之末的触发点,连接着之后的历史风云。宴会上吃或不吃食物,本是自己的事,但既为一国之王后,也就身不由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架构 餐桌 三联书店 路易十六 古希腊 触发点 宴会 王后
下载PDF
莎乐美的七层纱之舞
5
作者 遆存磊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2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在文艺创作中,有一类“箭靶式人物”,总是引致不同时空的多层面观照,如欧洲的唐璜,中国的诸葛亮、包拯,乃至影视中的黄飞鸿,由原型到多元演化,甚是蔚为大观。而其间相似的规律是,若有一特别优异的形象创造出来,便会木秀于林,... 在文艺创作中,有一类“箭靶式人物”,总是引致不同时空的多层面观照,如欧洲的唐璜,中国的诸葛亮、包拯,乃至影视中的黄飞鸿,由原型到多元演化,甚是蔚为大观。而其间相似的规律是,若有一特别优异的形象创造出来,便会木秀于林,余皆黯然,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即是一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乐美》 文艺创作 形象创造 英国作家 多层面 诸葛亮 黄飞鸿 王尔德
下载PDF
炫奇游离的青春残酷物语
6
作者 遆存磊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120-121,共2页
重现校园的铁锤杀手,精神分裂的咖啡馆女招待,被碎尸的家教女生,残酷逼供嫌犯的舍友,狡诈的斜眼少年,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工学院……这一切,环绕着波希米亚气质的男主角,分明是有关青春时期的残酷诉说与追索。
关键词 青春 物语 精神分裂 波希米亚 咖啡馆 工学院 男主角 校园
下载PDF
不疯魔不成活——读《疯雅书中事》
7
作者 遆存磊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0,共1页
何为藏书家?有人如此定义,藏书家就是必须戴上白手套才去翻书的家伙,且只看末页——版权页。这自然是一种刻薄的说法,其实藏书界真正的读书人比比皆是,且有许多学识渊博的学者、研究者,美国作家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的... 何为藏书家?有人如此定义,藏书家就是必须戴上白手套才去翻书的家伙,且只看末页——版权页。这自然是一种刻薄的说法,其实藏书界真正的读书人比比皆是,且有许多学识渊博的学者、研究者,美国作家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的《疯雅书中事》里即记载描述了一群“稍嫌痴狂的爱书人”,应该说,这些才是我们心目中名符其实的藏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活 藏书家 美国作家 版权页 读书人 研究者 尼古拉 学者
下载PDF
《巫言》:菩萨低眉,躲开众生的目光
8
作者 遆存磊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6-66,共1页
《巫言》尽管本意是想采取田野调查的方法来作"一个女性的、实物的备忘录",但杰出的、阅历丰富的作家无法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她的情感、她的判断总是不自觉地潜藏在精灵式的文字之间。
关键词 菩萨 目光 田野调查 备忘录 旁观者 不自觉
下载PDF
以碎裂言语探勘死生的迷局
9
作者 遆存磊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7-118,共2页
《遣悲怀》是由骆以军与已故小说家邱妙津的亡灵对话衍生,且叙事归属于内地暌违已久的私小说传统,难免使我们读之恍兮惚兮,为那些碎裂的言语和故事所困惑。《遣悲怀》没有如《西夏旅馆》般的历史与家国托喻,它肆无忌惮地将“私”叙... 《遣悲怀》是由骆以军与已故小说家邱妙津的亡灵对话衍生,且叙事归属于内地暌违已久的私小说传统,难免使我们读之恍兮惚兮,为那些碎裂的言语和故事所困惑。《遣悲怀》没有如《西夏旅馆》般的历史与家国托喻,它肆无忌惮地将“私”叙事发展到极致,模糊了现实与文学写作的界限,焕发出迷乱甚或“妖异”的色彩。骆以军以“运尸人”起始,以“运尸人”结束,且其间“产房里的父亲”焦虑着婴儿的诞生,以如此的架构在死与生的迷局中兜兜转转,在蛛网样的分岔小径上寻觅着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 《遣悲怀》 小说传统 文学写作 骆以军 小说家 “私” 叙事
下载PDF
“叛徒”与“敌人”的文学呈现
10
作者 遆存磊 《教育家》 2012年第10期52-53,共2页
1994年,主张巴以和平的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因攻击犹太定居点的极端主义分子,被右翼人士称作叛徒。同一年,他写作小说《地下室里的黑豹》,开篇即说:“在我一生中,有许多次被人叫做叛徒。”显然,“叛徒”的暗影缠绕着阿摩... 1994年,主张巴以和平的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因攻击犹太定居点的极端主义分子,被右翼人士称作叛徒。同一年,他写作小说《地下室里的黑豹》,开篇即说:“在我一生中,有许多次被人叫做叛徒。”显然,“叛徒”的暗影缠绕着阿摩司·奥兹,以至他深入思考个体身份与民族命运交织所产生的矛盾与悖论,不仅仅为了辩诬,而是试图追索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隐然隔绝与弥合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叛徒 文学呈现 敌人 历史与现实 极端主义 巴以和平 民族命运 个体身份
下载PDF
汪曾祺与歌谣
11
作者 遆存磊 《同舟共进》 2020年第11期79-81,共3页
汪曾祺早年对歌谣的兴趣发始于西南联大时期,多半来自老师沈从文的影响,这体现在他于写作中直接移来沈从文小说里的歌谣,如《悒郁》中的“天上起云云重云,地下埋坟坟重坟,娇妹洗碗碗重碗,娇妹床上人重人”(沈从文《萧萧》),是他习作期... 汪曾祺早年对歌谣的兴趣发始于西南联大时期,多半来自老师沈从文的影响,这体现在他于写作中直接移来沈从文小说里的歌谣,如《悒郁》中的“天上起云云重云,地下埋坟坟重坟,娇妹洗碗碗重碗,娇妹床上人重人”(沈从文《萧萧》),是他习作期的练笔;而另一篇《翠子》,他用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小白菜呀,点点黄啊,小小年纪,没了亲娘”,与故事情节倒是若合符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沈从文小说 《萧萧》 歌谣 西南联大时期 故事情节 小白菜
下载PDF
汪曾祺印象中的作家
12
作者 遆存磊 《同舟共进》 2021年第6期37-39,共3页
汪曾祺喜欢写人,善于写人,他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多数是疏朗的、清晰的。朱自清朱自清是散文家亦是学者,但他自己更看重后一身份,其职业为教师,治学严谨,教学一丝不苟,比如宋诗课,诗歌要一首一首地背诵,小考大考都得过关。汪曾祺说自己是... 汪曾祺喜欢写人,善于写人,他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多数是疏朗的、清晰的。朱自清朱自清是散文家亦是学者,但他自己更看重后一身份,其职业为教师,治学严谨,教学一丝不苟,比如宋诗课,诗歌要一首一首地背诵,小考大考都得过关。汪曾祺说自己是个不用功的学生,常不去上课,就包括朱自清先生的课,老师不生气才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朱自清 宋诗 治学严谨 写人 身份
下载PDF
冰心与周作人的早期交往
13
作者 遆存磊 《同舟共进》 2020年第10期80-82,共3页
一20世纪90年代初,陈子善想要编一本关于周作人的回忆文集(后成书《闲话周作人》),"广邀海内外的周作人门生故旧新撰回忆文字",其中冰心是重要的约稿对象。但冰心写了一封婉拒信,其中有言:"关于周作人先生,我实在没有什... 一20世纪90年代初,陈子善想要编一本关于周作人的回忆文集(后成书《闲话周作人》),"广邀海内外的周作人门生故旧新撰回忆文字",其中冰心是重要的约稿对象。但冰心写了一封婉拒信,其中有言:"关于周作人先生,我实在没有什么话说,我在燕大末一年,1923年曾上过他的课,他很木讷,不像他的文章那么洒脱,上课时打开书包,也不看学生,小心地讲他的,不像别的老师,和学生至少对看一看。我的毕业论文《论元代的戏曲》,是请他当导师的,我写完交给他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善 周作人 毕业论文 冰心 门生故旧 回忆
下载PDF
帕慕克的“天真”与“感伤”
14
作者 遆存磊 《方圆》 2012年第21期64-65,共2页
帕慕克服膺德国诗人席勒的著名论文《论天真的诗和感伤的诗》,以至借来这对术语用以阐明自己关于小说艺术的理念,乃有在哈佛的诺顿演讲集《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帕慕克不是专职的文学批评家,他是以小说家与小说读者的双重身份... 帕慕克服膺德国诗人席勒的著名论文《论天真的诗和感伤的诗》,以至借来这对术语用以阐明自己关于小说艺术的理念,乃有在哈佛的诺顿演讲集《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帕慕克不是专职的文学批评家,他是以小说家与小说读者的双重身份来谈小说的艺术与理论,因而学究气是没有的,反而是“小说是第二生活”的倾慕者气息扑面而来。听如此的讲演者阐释“天真和感伤”,想来是会让瞌睡虫退避三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慕克 感伤 天真 小说艺术 文学批评家 小说家 诗人
下载PDF
潇潇雨声,谁人静听?
15
作者 遆存磊 《书城》 2013年第11期68-69,共2页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这是毛泽东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七律·有所思》之末联,时值风雨欲来的前夕,诗意所指耐人寻味。而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一九四九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借来此句,勾抉梳理...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这是毛泽东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七律·有所思》之末联,时值风雨欲来的前夕,诗意所指耐人寻味。而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一九四九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借来此句,勾抉梳理那个逝去的时代"酸辛"、"苦涩"的往事,以今视之,勿论知识分子或普罗大众,"有所思"自不待言,不过是否有心情静听潇潇雨声,就难说得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改造 普罗大众 改造运动 一九 延安时期 陈垣 会议记录 告诉我 人有病天知否 以今
原文传递
简朴生活的清澈与可能性
16
作者 遆存磊 《书城》 2012年第6期15-17,共3页
美国作家E.B.怀特在一九三○年代末自纽约搬至缅因州咸水农场,其田居生活很有贷真价实的"料",如某一年生产指标是四千打鸡蛋、十头猪、九千磅牛奶,他还要给农场里的十几只母羊接生,"还是新手时。
关键词 简朴生活 怀特 多种可能性 生活方式 农场 缅因州 乡村生活 城市 集体 纽约
原文传递
隐忍于造化无常酿就的苦难中
17
作者 遆存磊 《长篇小说选刊》 2011年第3期99-99,共1页
面对灾难,我们很难不生出天地以万物为刍狗的念头,抗争是自然要做的,但怨恨绝望的情绪或许也会从人性的罅隙中透出。而迟子建却持有温厚与凝重的态度,其笔下的人物隐忍于造化无常酿就的苦难中。《白雪乌鸦》中的车夫王春申,家人在鼠疫... 面对灾难,我们很难不生出天地以万物为刍狗的念头,抗争是自然要做的,但怨恨绝望的情绪或许也会从人性的罅隙中透出。而迟子建却持有温厚与凝重的态度,其笔下的人物隐忍于造化无常酿就的苦难中。《白雪乌鸦》中的车夫王春申,家人在鼠疫中一个接一个死去,最后只剩下孤独的自己,灾难之后,他来到钟表店,"看见了四壁上悬挂着的形形色色的钟表,那里面的时间,没一个是现在时间。王春申的眼睛湿了,因为他从这些坏掉的时间中,看见了谢尼科娃青春的脸。"迟子建的"挽歌"很少有喜与悲的大起大落,她的人物说是坚韧也好,隐忍也好,却不可与麻木不仁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春申 底层人物 原乡 尼科 各色人等 傅家甸 日常性 约克纳帕塔法 非英雄
全文增补中
重的东西,要轻轻地放
18
作者 遆存磊 《普洱》 2012年第1期106-106,共1页
“你要了解台湾的小说和电影,竟然不识吴念真?”有人做此设问。吴念真何许人也?他是《悲情城市》、《儿子的大玩偶》、《客途秋恨》、《恋恋风尘》、《海滩的一天》等电影的编剧,是杨德昌代表作《一一》的主演,是影片《多桑》、舞... “你要了解台湾的小说和电影,竟然不识吴念真?”有人做此设问。吴念真何许人也?他是《悲情城市》、《儿子的大玩偶》、《客途秋恨》、《恋恋风尘》、《海滩的一天》等电影的编剧,是杨德昌代表作《一一》的主演,是影片《多桑》、舞台剧《人间条件》的导演,也是一位小说家。我们久违了吴念真的文字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恋风尘》 文字作品 小说家 代表作 杨德昌 舞台剧 电影 悲情
原文传递
有一种生活,叫阅读
19
作者 遆存磊 《社区》 2017年第14期8-9,共2页
与如今拥有书籍多得几近溢出相比,小时候可阅读的读物实在有些贫瘠,但那种兴致盎然的乐趣却也失不可得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虽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不知为什么家里的书仍然保持着上一个时代的色彩,《海岛女民兵》、《西沙儿女... 与如今拥有书籍多得几近溢出相比,小时候可阅读的读物实在有些贫瘠,但那种兴致盎然的乐趣却也失不可得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虽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不知为什么家里的书仍然保持着上一个时代的色彩,《海岛女民兵》、《西沙儿女》,还有许多记不得名字的,不是解放农奴,就是阶级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生活 《西沙儿女》 八十年代 阶级斗争 女民兵 乐趣
原文传递
从“芝木匠”到齐白石
20
作者 遆存磊 《学习博览》 2013年第1期28-29,共2页
学者罗家伦曾与陈师曾、邓叔存几位朋友拜访白石老人,"一进大门就看见屏门上贴着画的润格,进客厅后又看到润格贴在墙上,心中颇有反感,以为风雅的画家,何至于此。"不过后来读到齐白石的自述,了解了他自童年至老年为生计的艰苦奋斗过程... 学者罗家伦曾与陈师曾、邓叔存几位朋友拜访白石老人,"一进大门就看见屏门上贴着画的润格,进客厅后又看到润格贴在墙上,心中颇有反感,以为风雅的画家,何至于此。"不过后来读到齐白石的自述,了解了他自童年至老年为生计的艰苦奋斗过程,先前的不快感觉也就消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白石 木匠 艰苦奋斗 陈师曾 罗家伦 画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