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对褐土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志凡 陈冰 +5 位作者 张广娜 王芸 霍宪启 邓丁浩 于军香 郑亚琴 《土壤科学》 2019年第3期233-241,共9页
为探讨不同玉米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褐土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处理4年后2017年6月采集对照不施肥(CK)、施肥(C)、20%秸秆覆盖(SM20)、20%秸秆还田(SR20)、20%秸秆灰分(SA20)和20%秸秆焚烧(SC20)处理0~10 cm层的原状土... 为探讨不同玉米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褐土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处理4年后2017年6月采集对照不施肥(CK)、施肥(C)、20%秸秆覆盖(SM20)、20%秸秆还田(SR20)、20%秸秆灰分(SA20)和20%秸秆焚烧(SC20)处理0~10 cm层的原状土壤,通过室内筛分处理后,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除C处理外,水稳性团聚体分布从大到小依次为0.5~1 mm,2 mm;SR20和SC20处理平均重量直径(MWD)最高;处理C、SR20和SC20显著增加>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SM20、SR20和SC20处理显著增加1~2 mm粒级含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降低0.5~1 mm粒级含量;施肥处理除SC20外,均显著增加0.25~0.5 mm粒级含量;仅C处理显著增加3--N)含量与主轴相关,可解释总变量的57.2%;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NO3--N含量与4+-N含量、CaCO3含量与1~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和MWD呈正向相关。秸秆还田和秸秆焚烧4年后土壤水稳性团聚结构最稳定,秸秆焚烧处理土壤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各种秸秆方式还田均能维持较高的有效磷和硝态氮含量;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团聚体的稳定性影响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田方式 褐土 水稳性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