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穴多株种植对夏玉米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云奇 李金鹏 +4 位作者 王志敏 宋文品 韩美坤 邓万云 张英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手段,但是种植密度的持续增加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高密群体的郁闭问题已成为限制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缓解夏玉米高密度群体的郁闭状况,改善高密度种植下的玉米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本试... 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手段,但是种植密度的持续增加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高密群体的郁闭问题已成为限制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缓解夏玉米高密度群体的郁闭状况,改善高密度种植下的玉米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本试验在82 500株·hm·2密度下设置了一穴1株(P1)、一穴2株(P2)和一穴3株(P3)3个处理,分析了一穴多株对夏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干物质、光合势、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作物生长速率、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P1相比,P2和P3吐丝期单株叶面积分别增加10.7%~21.9%和7.3%~16.7%,吐丝后20 d分别增加13.5%~21.9%和9.4%~12.7%;P2和P3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P1(P〈0.05)。一穴多株种植提高了夏玉米6叶展以后的光合势,P2的提高幅度小于P3;P2、P3吐丝后20 d到成熟期相对生长率比P1分别高30.4%~190.7%和33.9%~183.5%,净同化率分别高16.1%~161.9%和30.7%~155.8%。采用一穴多株种植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率、粒叶比和籽粒产量,P2和P3分别比P1增产5.8%~23.5%和4.9%~18.9%。粒重/叶面积、粒数/叶面积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2=0.94,P〈0.000 1和R2=0.76,P〈0.001)。可见,在高密种植条件下,采用一穴多株种植可以改善夏玉米群体质量、提高产量。本研究推荐高密度下一穴2株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穴多株 夏玉米 群体质量 净同化速率 产量
下载PDF
挑战与创新——高校道德教育的前瞻性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邓万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高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是教育界长期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从世纪之交世界性教育创新的高度,分析了高校道德教育所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了高校道德教育创新的三大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道德教育 教育创新
下载PDF
狗和猫的肿瘤流行
3
作者 邓万云 《凉山科技》 1992年第3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简论情报的整体意识
4
作者 邓万云 《凉山科技》 1990年第2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情报 整体意识 情报意识
下载PDF
我们的情报业务开拓与实践
5
作者 陈晋川 邓万云 《凉山科技》 1993年第3期14-16,22,共4页
关键词 凉山州 情报工作 情报服务
下载PDF
藜麦在北京地区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邓万云 周继华 +5 位作者 黄琴 梅丽 郭自军 徐学欣 韩美坤 王志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9,共8页
为探究藜麦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及其适宜播期范围,利用引进的藜麦种植材料设置不同地域适应性观察和不同播期试验,进行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表现的评价。结果表明,2年不同试验点藜麦均正常成熟:2014年产量为1 764.7kg/hm^2;2015... 为探究藜麦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及其适宜播期范围,利用引进的藜麦种植材料设置不同地域适应性观察和不同播期试验,进行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表现的评价。结果表明,2年不同试验点藜麦均正常成熟:2014年产量为1 764.7kg/hm^2;2015年3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 880.1kg/hm^2,其中房山大安山获得最高产量为2 235.2kg/hm^2。不同播期藜麦生育期在117~127d,株高在185.1~197.5cm,茎粗在19.8~24.8mm,单株主茎一级分枝数在20~27个,产量1 363.78~2 029.26kg/hm^2,单株粒重27.86~33.20g/株,千粒重2.29~2.70g。综上结果,藜麦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尤其在房山大安山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表现较好;其适宜播期在4月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试种 适应性 播期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任永峰 王志敏 +4 位作者 赵沛义 宋洁 栗艳芳 骆红 邓万云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2,2,共4页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但目前尚未有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种植的报道。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小、马铃薯连作导致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为调整种植结构,进行了藜麦引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藜麦从播种至...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但目前尚未有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种植的报道。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小、马铃薯连作导致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为调整种植结构,进行了藜麦引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藜麦从播种至收获全生育期为127~135d,2015年5月3日播种处理开花至成熟时间较长,达65d,有利于子粒的物质积累;藜麦株高较高,平均为172.5cm,各处理间有效分枝数和单株干物质量均呈极显著差异,5月3日播期处理单株干物质量表现最高;不同处理间产量呈极显著差异,以5月3日播期处理产量最高,实测产量为5 106.3kg/hm2。因此,藜麦适宜在阴山北麓区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其最适播期为5月初。当地发展藜麦生产需要解决抗旱播种和后期倒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播期 有效分枝 干物质量 产量
原文传递
一穴多株种植对夏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云奇 张英华 +3 位作者 宋文品 李金鹏 邓万云 王志敏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在密度为82 500株/hm2,通过一穴多株种植方式调整株距,设一穴一株(对照,P1)、一穴二株(P2)、一穴三株(P3)3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下夏玉米的光合速率、花后叶片特性、子粒灌浆速率和穗部性状,对粒重和产量进行评价,验证在高密种植条... 在密度为82 500株/hm2,通过一穴多株种植方式调整株距,设一穴一株(对照,P1)、一穴二株(P2)、一穴三株(P3)3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下夏玉米的光合速率、花后叶片特性、子粒灌浆速率和穗部性状,对粒重和产量进行评价,验证在高密种植条件下调整株距能否改善夏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穴多株种植方式适当扩大株距可以提高夏玉米的光合速率,改善穗部性状,延缓夏玉米花后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下降以及叶片衰老,夏玉米子粒体积、粒重和灌浆速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P1相比,P2、P3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5.8%、4.9%。在高密种植情况下,通过一穴二株来调整株距可以延缓花后叶片衰老,从而保证子粒灌浆足够的光合面积,最终实现粒重的增加和产量的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叶面积指数 子粒体积 粒重 光合速率
原文传递
小麦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彬 张英华 +7 位作者 邓万云 韩美坤 宋文品 徐学欣 姚得秀 黄菁 李金鹏 王志敏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87-94,共8页
小麦遭遇逆境时花后光合作用减弱,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为主要灌浆物质来源对产量贡献率可达20%~50%。因此,了解茎鞘NSC的代谢规律,明确栽培管理措施和遗传育种改良对NSC代谢的影响,对于充分发挥NSC在小麦抗逆稳产中的作用... 小麦遭遇逆境时花后光合作用减弱,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为主要灌浆物质来源对产量贡献率可达20%~50%。因此,了解茎鞘NSC的代谢规律,明确栽培管理措施和遗传育种改良对NSC代谢的影响,对于充分发挥NSC在小麦抗逆稳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茎鞘NSC主要成分——果聚糖为例,概述了NSC的结构与合成、运输与降解;分析了小麦茎鞘NSC的功能,特别是对低温冻害和高温干旱逆境的响应;讨论了品种选择、水分管理、氮肥运筹等栽培措施对茎鞘NSC的调控作用;展望利用茎鞘NSC进行抗逆育种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胁迫 抗逆性 产量 栽培措施 遗传改良
原文传递
平凡的工作,伟大的事业——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走笔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立 邓万云 《民族论坛》 2012年第5期14-16,共3页
1996年9月,怀化学院少数民族预科部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他们有的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的来自怀化市各县,有的则来自湖南省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县。他们在这里踏上了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旅程。
关键词 民族预科教育 怀化学院 民族人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纪实 培育 民族自治县 学习生涯
原文传递
农田作物栽培系统复杂性初探
11
作者 赵姣 贺超海 +5 位作者 钱景琪 张俊丽 邓万云 周顺利 张英华 王志敏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1,66,共6页
农田作物栽培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从复杂性角度解析该系统的特征并探索其机理,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其发展动因及规律,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有目标的适应调节与控制。复杂性科学的产生,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运用"整体"或&qu... 农田作物栽培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从复杂性角度解析该系统的特征并探索其机理,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其发展动因及规律,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有目标的适应调节与控制。复杂性科学的产生,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运用"整体"或"系统"方法处理复杂性问题的新方向。农田作物栽培系统是由作物-环境-措施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最终实现目标产品输出的复杂系统,表现出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动态非线性、自适应性等特性。农田作物栽培系统正不断朝可设计、可控性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演化。复杂性科学的产生,为农田作物栽培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作物生产技术更好地发挥综合集成效应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资源环境 栽培措施 系统科学 复杂性
原文传递
植桃树李勤耕耘 春华秋实谱华章——记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
12
作者 卜爱华 邓万云 程安垣 《中国民族教育》 2009年第7期30-31,共2页
吉首大学地处湘鄂渝黔4省(市)交界处,当地少数民族人口超过总人口(2100万)的60%,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该区域由于高校数量少、层次低、功能弱,其他高校特别是发达地区高校的服务功能对该区... 吉首大学地处湘鄂渝黔4省(市)交界处,当地少数民族人口超过总人口(2100万)的60%,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该区域由于高校数量少、层次低、功能弱,其他高校特别是发达地区高校的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辐射能力有限,吉首大学作为该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为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支持。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创办于1994年.办学伊始,学校确定了“传承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预科教育 吉首大学 经济社会发展 李勤 桃树 少数民族人口 地区高校 综合性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