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突至肋角间的肋间后动脉解剖位置对肺穿刺活检的指导意义
1
作者 陈小春 林川 +4 位作者 邓万冰 胡传飞 袁志平 王昌平 刘红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 了解肋间后动脉在进入肋沟前与上下肋骨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指导肺穿刺活检。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2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胸部增强CT扫描筛选出显示清晰的肋间后动脉,行三维重建,分别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 目的 了解肋间后动脉在进入肋沟前与上下肋骨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指导肺穿刺活检。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2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胸部增强CT扫描筛选出显示清晰的肋间后动脉,行三维重建,分别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测量肋间隙上下径、肋间后动脉与其上方肋骨下缘的距离,并统计分析。结果①27例患者共计262支肋间后动脉纳入分析,各肋间隙自下而上,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逐渐变窄。②在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的肋间后动脉几乎都在靠近上方肋骨或位于肋间隙中间位置。在横突外侧位置处,肋间后动脉在第11肋间隙的位置多数靠近上方肋骨,少数位于肋间隙中间位置;在第10肋间隙,较多位于肋间隙中间位置,第9、8肋间隙肋间后动脉较多靠近下方位置、中间位置。③随肋间隙往上,肋间后动脉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两处位置的走行逐渐移行至肋间隙的中间及下方位置。结论 横突至肋角之间的肋间后动脉并非在固定的肋间隙位置走行,如确需在该区间内完成经肋间隙的穿刺术,应在增强CT评估肋间后动脉的空间位置后进行。如果缺乏增强CT评估,在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可选择靠近下方肋骨入路相对安全。在横突外侧位置处,第11肋间隙处穿刺可选择靠近下方肋骨入路相对安全,其余肋间后动脉的空间位置分布差异较大,第10肋间隙应避免选择肋间隙中间位置入路,第9、8肋间隙应避免在肋骨下方位置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后动脉 解剖 肺穿刺
下载PDF
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术后患者死亡的关系: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邓万冰 李朋 +5 位作者 孙龙宇 刘润禹 张铖 刘勇 何延政 孙晓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术后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关于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的随机对照...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术后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关于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351例股腘动脉ISR患者;其中试验组(n=183)均接受紫杉醇涂层药物球囊、对照组(n=168)均接受普通球囊干预;术后随访0.5~26.0个月,平均(18.5±7.6)个月。异质性分析显示文献间无明显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试验组总死亡率为4.92%(9/183),对照组为4.76%(8/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为1.02[95%CI(0.41,2.52),P=0.96]。术后6个月内、6~12个月及12~24个月,试验组死亡率分别为2.90%(4/138)、2.33%(3/129)及2.70%(2/74),对照组分别为3.28%(4/122)、3.39%(4/118)及0(0/69),组间各时间段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0.88[95%CI(0.27,2.94),P=0.84]、0.71[95%CI(0.16,3.06),P=0.64]及4.73[95%CI(0.24,95.09),P=0.31]。结论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与术后患者死亡未见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股动脉 腘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球囊 紫杉醇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邓万冰 刘润禹 +4 位作者 张铖 潘俊兵 李杨欣 刘勇 孙晓磊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9-72,共4页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一种特殊的在没有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发生的夹层。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SISMAD患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针对影像学表现,已经提出了多种分型方案,其...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一种特殊的在没有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发生的夹层。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SISMAD患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针对影像学表现,已经提出了多种分型方案,其最佳分型方案尚未达成共识。SISMAD的最佳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包括保守、腔内介入和外科开放手术治疗。本文将对SISMAD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分型及治疗方式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病因 影像学分型 治疗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晓磊 潘俊兵 +7 位作者 邓万冰 张铖 刘润禹 李杨欣 谢林灼 林倩 陈厚洁 刘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c disease,SMAID)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增加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21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SMAID的14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c disease,SMAID)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增加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21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SMAID的14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1例患者中男99例,女42例。患者年龄(63.75±13.16)岁;127例有腹痛症状;围手术期全因死亡27例。ROC曲线分析得到具有预测价值的年龄的最佳界值为64.5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R=3.855,95%CI:1.739~8.545)、中性粒细胞数(HR=1.072,95%CI:1.018~1.130)、心功能衰竭(HR=2.863,95%CI:1.332~6.154)、肌酐(HR=1.009,95%CI:1.003~1.015)、D-二聚体(HR=1.112,95%CI:1.025~1.205)是SMAI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dissection,SMAD)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的SAMID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SMAE)组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SMAT)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明显高于SMAD组与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ASSMA)组。结论:SMAID好发于老年男性,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常合并有高血压等并发症,具有老龄、中性粒细胞数高、D-二聚体高等危险因素;SMAE组、SMAT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明显高于SMAD组与ASSMA组,可作为鉴别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