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边缘意识 被引量:5
1
作者 邓亚晔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191-194,共4页
"边缘"是大江创作的理念和方法,他"从边缘出发",表现现代世界、把握现代危机本质的根本所在。大众笑文化系统支撑下的边缘民众的神话/传说世界,凸显"边缘人"的声音,并将寻找自我和寻找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边缘"是大江创作的理念和方法,他"从边缘出发",表现现代世界、把握现代危机本质的根本所在。大众笑文化系统支撑下的边缘民众的神话/传说世界,凸显"边缘人"的声音,并将寻找自我和寻找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紧密相连。大江希望通过置身于世界边缘的人,呼唤着拯救日本的"新人"的出现,摆脱政治的桎梏,绽放自己完整的人性,从而从个人和时代的痛苦中恢复出来,重塑民族精神、拯救迷失在现代文明中的日本,寻找真正自我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边缘 中心 怪诞现实主义 神话/传说
下载PDF
开放、自有与宽容——论日本人的性观念
2
作者 邓亚晔 吴之桐 《大观周刊》 2011年第22期181-182,共2页
日本一直以来(自愿与非自愿地)受到世界各国文化冲击,知之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忠诚,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日本人的性观念开放、自有与宽容。这有其性基础思想。更加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发展着融于自然的开放的性观念。从而亦造就... 日本一直以来(自愿与非自愿地)受到世界各国文化冲击,知之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忠诚,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日本人的性观念开放、自有与宽容。这有其性基础思想。更加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发展着融于自然的开放的性观念。从而亦造就着发达的性产业,本文从日本的性观念与性文化入手,考察其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观念 审美情趣 性教育 性产业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盈虚》汉译研究——以李默默、梁玥、六花、林非译本为例
3
作者 郑仕宇 邓亚晔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1期38-44,共7页
《盈虚》是日本作家中岛敦的代表作品,取材于中国古典《左传》,描述了卫庄公(太子蒯聩)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该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遵照“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指导原则,以短篇小说《盈虚》的李默默、梁玥、六花、林非等4个... 《盈虚》是日本作家中岛敦的代表作品,取材于中国古典《左传》,描述了卫庄公(太子蒯聩)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该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遵照“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指导原则,以短篇小说《盈虚》的李默默、梁玥、六花、林非等4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转换”视角,考察各译本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过程及其在各维度下的“整合适应选择度”的高低。研究发现,4个译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翻译选择不适配问题。总体上看,李默默译本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在语言维和交际维,均能完成译文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使其具备较高的翻译品质。但在文化维,由于原语和译语的“文化生态”并不对应,造成4个译本适应性选择转换过程的完成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与此同时,各译本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中岛敦 《盈虚》 多译本比较研究 三维转换法 整合适应选择度 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适应性选择转换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千与千寻》的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4
作者 郑仕宇 邓亚晔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千与千寻》是日本当代的代表性影视作品之一,富有极为深刻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影片的字幕翻译在传播源语言国文化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分析《千与千寻》的字幕翻译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字幕翻... 《千与千寻》是日本当代的代表性影视作品之一,富有极为深刻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影片的字幕翻译在传播源语言国文化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分析《千与千寻》的字幕翻译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字幕翻译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为今后字幕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助力影视作品中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千与千寻》 翻译策略研究 字幕翻译
下载PDF
项目教学法在《高级日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探索 被引量:3
5
作者 邓亚晔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8期14-15,24,共3页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在高级日语视听说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将日语技能学习与思维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等的综合发展,同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项目操作的真实性、层次性与融合性。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输出驱动假设 高级日语视听说 教学评估
原文传递
《1Q84》的后现代性
6
作者 杨森 邓亚晔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2年第7期91-92,156,共3页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当下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在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通过描绘荒诞、解构历史等手法,着力探寻都市人的灵魂世界,引起了跨越种族、文化的共鸣。在此通过对主体失落的探寻、体制对人的异化等方面,解析《1Q84》的后现代性,进...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当下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在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通过描绘荒诞、解构历史等手法,着力探寻都市人的灵魂世界,引起了跨越种族、文化的共鸣。在此通过对主体失落的探寻、体制对人的异化等方面,解析《1Q84》的后现代性,进入村上的世界对个体生命进行种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性 主体失落 解构 异化 1Q84
原文传递
反抗与颠覆——对反乌托邦小说《1984》的后现代主义解读
7
作者 杨森 邓亚晔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2期77-79,共3页
二十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以《我们》、《美丽新世界》以及《1984》为代表作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在这些作品当中人们走向了另一个反面,体现了人类被科技所异化,人性被囚困于自我枷锁中无法挣脱。一部作品往往受身处的大时代... 二十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以《我们》、《美丽新世界》以及《1984》为代表作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在这些作品当中人们走向了另一个反面,体现了人类被科技所异化,人性被囚困于自我枷锁中无法挣脱。一部作品往往受身处的大时代所影响,20世纪也是后现代思潮蓬勃发展时期,《1984》以其先锋性、否定性和颠覆性显现着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将通过颠覆传统语言、小说的政治化以及反英雄视角等方面深入解读《1984》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借此探讨乔治.奥威尔对人类生命的关注,以及小说对未来政治环境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反乌托邦 反科技 反英雄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中国日语学习者作文中的时体形式分析——基于“日语学习者书面语语料库”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邓亚晔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48-150 2,2,共4页
本文选取上海交通大学"日语学习者书面语语料库"中的作文60篇,分析中国学生日语学习者作文中出现的时体形式,了解日语时体的使用状况,并探讨产生误用的原因,以促进日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习得 语料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