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冯志惠 邓仪卿 +3 位作者 叶冰 安培 张宏 张海军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6期253-259,共7页
目的探讨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石油醚提取物孵育乳腺癌细胞不同时间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变化,流式细... 目的探讨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石油醚提取物孵育乳腺癌细胞不同时间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CCK8法观察对人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毒性。结果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孵育BT549和MDA-MB-231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24 h后的IC_(50)分别为45.40μg/ml和12.23μg/ml,时间和剂量依赖地抑制乳腺癌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1/S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活性氧;对人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可能通过升高活性氧,引起线粒体膜电位坍塌,激活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支持其民间抗乳腺肿瘤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梅藤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线粒体 活性氧
下载PDF
皮肤衰老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安 邹斌 +2 位作者 邓仪卿 詹慧慧 朱卫丰 《江西中医药》 2018年第10期69-72,共4页
随着机体的衰老,人体各器官(包括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均会发生相应改变,包括其临床表现及分子结构,皮肤衰老表现为多种特征,其宏观表现为表皮、真皮厚度变薄,皮肤出现干燥、粗糙、光泽减退、弹性减少、皮肤内部含水量及血流量减少、汗腺... 随着机体的衰老,人体各器官(包括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均会发生相应改变,包括其临床表现及分子结构,皮肤衰老表现为多种特征,其宏观表现为表皮、真皮厚度变薄,皮肤出现干燥、粗糙、光泽减退、弹性减少、皮肤内部含水量及血流量减少、汗腺皮脂腺分泌减少等;同时在微观角度中人们对皮肤衰老机制提出了许多学说,包括衰老基因学说、自由基学说、线粒体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及端粒学说。中医关于衰老的认识主要有血瘀学说、肝郁学说、脾虚学说、肾虚学说、痰浊学说及多因素相兼学说。但人们对于皮肤衰老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且对皮肤衰老所建立的研究模型尚不统一。为此,我们有必要更深入的整理与讨论关于皮肤衰老的机制及研究模型,从而为如何延缓人体皮肤衰老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就近年来皮肤衰老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近10年研究人员使用的衰老研究模型进行综述,以期对皮肤衰老的原理、学说及研究模型能够有深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衰老 生物学特征 研究模型
下载PDF
云南美登木提取物抑制胃癌的药理作用研究
3
作者 邢一卓 邓仪卿 张莉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目的:评价云南美登木提取物(MDM)在体内外抑制胃癌的作用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活死染色、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及高内涵成像等方法研究MDM对胃癌细胞SGC7901及MGC-803增殖、凋亡、周期、线粒... 目的:评价云南美登木提取物(MDM)在体内外抑制胃癌的作用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活死染色、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及高内涵成像等方法研究MDM对胃癌细胞SGC7901及MGC-803增殖、凋亡、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通过转录组学及蛋白组学对MDM调控的基因及蛋白进行分析,确定调控通路后采用Western Blot法进行验证;构建裸鼠皮下肿瘤模型评价MDM体内抗胃癌活性。结果:CCK-8、活死染色及克隆形成实验显示,MDM可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及高内涵成像结果显示,MDM可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同时增加胞内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转录组及蛋白组的结果显示,MDM主要影响周期凋亡相关信号通路,Western blot实验得到相同结果。动物实验显示,MDM在体内可高效抑制胃癌生长。结论:MDM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胃癌作用,且其可激活p53信号通路,产生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美登木 胃癌 药理作用 P53 凋亡 周期
原文传递
模拟肿瘤微环境的多细胞共培养肿瘤球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邢一卓 杨鸿轩 +1 位作者 邓仪卿 张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925-5932,共8页
肿瘤微环境是癌细胞生存的环境,包含多种类型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等,以及这些细胞分泌的各种成分,与癌细胞动态相互作用,由此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及最终预后。中药复方具有扶正祛邪和多成分协同作用特点,可通过... 肿瘤微环境是癌细胞生存的环境,包含多种类型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等,以及这些细胞分泌的各种成分,与癌细胞动态相互作用,由此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及最终预后。中药复方具有扶正祛邪和多成分协同作用特点,可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而发挥抗癌作用。目前广泛应用的体外单层细胞培养模型难以模拟体内复杂的肿瘤微环境状态,尤其不能反映免疫细胞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阻碍了组分中药的发展。近年发展起来的多细胞共培养肿瘤球(MCCTS)技术,由于能更好地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适合组分中药配伍研究。MCCTS目前主要以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和/或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用于化学药物敏感性、联合应用及纳米渗透作用等的研究,缺乏包含免疫细胞在内的4种以上类型细胞共培养模型,亦鲜见用于中药研究的文献报道。今后应加强包含免疫细胞在内的MCCTS模型构建及在组分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以体现中药方剂配伍优势,阐释中医药科学内涵,推动中医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球 模型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组分中药 配伍 科学内涵
原文传递
基于肿瘤微环境的三维多细胞共培养模型构建方法
5
作者 邢一卓 杨鸿轩 +1 位作者 邓仪卿 张宏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95-101,共7页
恶性肿瘤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尽管研究开发了大量抗肿瘤药物,但其临床疗效并不如意,这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ME)密切相关。传统单一类型细胞的二维(2D)培养模型难以模拟TME空间结构中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阻碍了基于真实世界的药物... 恶性肿瘤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尽管研究开发了大量抗肿瘤药物,但其临床疗效并不如意,这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ME)密切相关。传统单一类型细胞的二维(2D)培养模型难以模拟TME空间结构中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阻碍了基于真实世界的药物研发。体外多细胞共培养的三维(3D)肿瘤球模型由于能更好地模拟体内TME,已逐渐成为最有前景的肿瘤生物学及抗肿瘤药物研究方法之一。中药具有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特点,单一类型细胞的2D模型往往不能反映中药整体作用,更适合采用多细胞共培养3D肿瘤球模型研究。综述了多细胞共培养3D模型的分类及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细胞 共培养 肿瘤球 微流控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