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酶添加对喀斯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陆龙超 莫本田 +5 位作者 周文章 秦杨 邓似辰 王清峰 徐龙鑫 武俊达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菌酶对喀斯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新型青贮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真空袋法青贮全株玉米,设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为添加等量纯化水(对照组)、植物乳杆菌(试验A组)、纤维素分解菌(试验B...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菌酶对喀斯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新型青贮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真空袋法青贮全株玉米,设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为添加等量纯化水(对照组)、植物乳杆菌(试验A组)、纤维素分解菌(试验B组)、纤维素酶(试验C组)、植物乳杆菌+纤维素分解菌(试验AB组)、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试验AC组)。其中植物乳杆菌添加1×10^(5) CFU/g;纤维素分解菌为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2∶1,添加量为3.0×10^(5)、1.5×10^(5) CFU/g,纤维素酶按0.3%添加。发酵60 d后同时采样并测定全株玉米的发酵特性、乳酸菌数量、营养成分、有氧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均有微弱香味,对照组则气味较平淡,综合评分均到达一级;试验组pH均低于4.2,达到优质青贮料标准,C、AC组pH显著低于A、B、AB组(P<0.05);A、B、C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乙酸(A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丙酸(PA)和丁酸(BA)均未检测出;A、B、C、AB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氧稳定性(AS)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B组粗蛋白(CP)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组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B组粗灰分(A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组优劣排序为AC组>C组>AB组>B组>A组>对照组。说明AC、AB组可有效改善全株青贮玉米的青贮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以AC组效果最好;因此,纤维素分解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纤维素酶用于全株青贮玉米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纤维分解菌 纤维素酶 发酵特性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童成昊 周文章 +6 位作者 莫本田 陆龙超 邓似辰 秦杨 李干洲 徐龙鑫 武俊达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2-490,共9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在喀斯特地区种植的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宜喀斯特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土壤肥沃分为3个区组,每个区组内种植6个玉米品种(‘曲辰1...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在喀斯特地区种植的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宜喀斯特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土壤肥沃分为3个区组,每个区组内种植6个玉米品种(‘曲辰11号’、‘筑青1号’、‘金玉908’、‘金玉818’、‘禾玉9566’和‘黔青446’)。结果表明,鲜草产量最高为‘金玉818’,达60.22 t·hm^(-2);各参试品种的风干物质含量均在35%~44.5%,穗比重均高于茎比重和叶比重,穗位高表现趋势与株高较为一致,株高最高的是‘筑青1号’(325.44 cm),其次为‘金玉908’(291.38 cm)和‘金玉818’(290.57 cm);营养品质测定结果显示,‘金玉818’、‘禾玉9566’和‘金玉908’在CP含量以及ADF含量均达到国家一级青贮玉米标准;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参试品种的优劣依次为‘金玉818’>‘筑青1号’>‘禾玉9566’>‘黔青446’>‘金玉908’>‘曲辰11号’。综合评价发现,‘金玉818’产量最高、农艺性状优异、营养品质较高,最适宜在喀斯特地区作为青贮玉米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品质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似辰 刘益丽 +2 位作者 李强 文勇立 江明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2-37,共6页
反刍动物瘤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这些瘤胃微生物(rumen microorganisms)是影响反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瘤胃微生物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可研究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瘤胃微生... 反刍动物瘤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这些瘤胃微生物(rumen microorganisms)是影响反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瘤胃微生物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可研究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瘤胃微生物对宿主生理代谢的影响、瘤胃微生物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还可以挖掘与代谢相关的新功能基因。笔者综述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发展背景,以及该技术在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方面的主要应用和不足,包括宿主及其生存环境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日粮中精粗比和饲料添加剂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瘤胃微生物中的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产奶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研究瘤胃微生物方面的应用前景,旨在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瘤胃 瘤胃微生物 宏基因组学技术 抗生素耐药基因 产奶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