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山联络站
1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6年第6期38-39,共2页
1941年春,顽军第八十师大举进攻建阳黄坑,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崇安迁到了邵武二都大山村。省委书记曾镜冰。向负责警卫班工作和机关供给联络工作的省委机关支部书记程胜福,交待了5项任务:一。
关键词 联络站 中共福建省委 省委机关 支部书记 省委书记 旅客 阳黄 大山区 饭店 供给
原文传递
战斗在敌人心脏的联络站
2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6年第12期36-39,共4页
1941年至1942年间,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迁到邵武的二都大山和樟树源等地时,国民党顽固派出动了八十师和省保安团的两个正规团重点“围剿”。1941年5月,顽军八十师一部和省保安团二中队进驻二都村,杨敏智部驻礤头村,自卫军驻高岭村。1942年... 1941年至1942年间,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迁到邵武的二都大山和樟树源等地时,国民党顽固派出动了八十师和省保安团的两个正规团重点“围剿”。1941年5月,顽军八十师一部和省保安团二中队进驻二都村,杨敏智部驻礤头村,自卫军驻高岭村。1942年2月再投入一个团又一个营,4月又增七十五师钱东亮部。他们筑堡垒设关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站 张翼 教养院 汽车驾驶员 中共福建省委 贡献 情报 游击队 国民党 樟树
原文传递
三战三捷
3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5年第4期45-46,共2页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刘少奇、陈毅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国民党顽固派继续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新四军深入敌后作战,每个战士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组织员,在频繁的战斗中,宣传和组织群众、搜集情报,发展组织...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刘少奇、陈毅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国民党顽固派继续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新四军深入敌后作战,每个战士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组织员,在频繁的战斗中,宣传和组织群众、搜集情报,发展组织,锄奸反特,打击日伪反动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区公所 大队长 游击队员 国民党顽固派 皖南事变后 刘少奇 共产党员 战士 积极反共
原文传递
狼窝里的战斗
4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4年第6期25-28,共4页
一、虎落陷阱 1943年深秋的一天,蜡黄色的太阳混混沌沌。庄征肩负着党的使命,和张树雄、刘静贞、杨瑞玉等同志从深山密林里走出,装扮成商人、学生,潜入了江西河口。 不料,这次行动被叛徒吴友松出卖,他们落入了陷阱。 四十年代的河口,狭... 一、虎落陷阱 1943年深秋的一天,蜡黄色的太阳混混沌沌。庄征肩负着党的使命,和张树雄、刘静贞、杨瑞玉等同志从深山密林里走出,装扮成商人、学生,潜入了江西河口。 不料,这次行动被叛徒吴友松出卖,他们落入了陷阱。 四十年代的河口,狭窄的街道,低矮的平房,到处是残垣断壁,乌鸦不时从头顶掠过,栖到枯秃的树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靖 队长 第三战区 司令部 武夷山 训练所 特务 瑞玉 国民党 闽北
原文传递
头亭山下闹红记
5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4年第10期29-29,共1页
1933年春,春雷阵阵,大地苏醒,山花吐苞,喜雀和鸣。闽赣边界的头亭山,像一支红缨枪直指云霄。山的峡谷有个头亭隘。隘那边——江西省黎川县红旗招展.打土家分田地,劳苦大众欢天喜地。隘这边——福建省邵武县桂林乡,像初醒的猛狮跃跃欲动。
关键词 贫雇农 苏维埃政府 游击队 土豪劣绅 赤卫队 江西省 儿童团 中国共产党领导 大化 恶霸地主
原文传递
邵武星火(三章)
6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4年第1期32-34,共3页
邵武市水北大街,烟囱林立,火车笛鸣。宽阔的街道,车辆穿梭般地往来,一派繁荣景象。可是在三十年代,这里是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地方。山坳上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小土屋,叫洪家窠。土屋的主人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邱旺仔。 在这间小土屋里,曾经... 邵武市水北大街,烟囱林立,火车笛鸣。宽阔的街道,车辆穿梭般地往来,一派繁荣景象。可是在三十年代,这里是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地方。山坳上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小土屋,叫洪家窠。土屋的主人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邱旺仔。 在这间小土屋里,曾经有过一次在邵武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事情——鸡血酒会。邵武党的组织,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1930年7、8月间的一天夜晚,月色融融,树影婆娑,几个农民模样的人悄然走进了这土屋。邱旺仔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章 鸡血酒 祥兴 北大街 党的组织 东方县 苏维埃政府 中秋月 摇摇头 往前走
原文传递
飞机下“蛋”
7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3年第8期15-15,共1页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闽赣省党政军机关撤出黎川,向建(宁)泰(宁)根据地挺进。途中,省委机关曾在闽赣交界处——邵武金坑乡黄土关驻足办公。金坑是老革命根据地,隘上、湖汉、黄土关等村...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闽赣省党政军机关撤出黎川,向建(宁)泰(宁)根据地挺进。途中,省委机关曾在闽赣交界处——邵武金坑乡黄土关驻足办公。金坑是老革命根据地,隘上、湖汉、黄土关等村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政府 省委机关 革命根据地 金坑乡 黎川 左右摇晃 战略要地 分田 对空射击 天气晴朗
原文传递
大石的英魂
8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3年第2期30-30,共1页
酷暑逼人的7月,热风阵阵。而在清澈如镜的富屯溪,跃鱼却荡起点点涟漪。我漫步在邵武小东门河边公园的小径上,被那轻风飘逸的黛绿色的杨柳所迷恋,破那安详的溪水所牵动,我兴致勃勃瞧着走着,来到了大石前。大石前,地名也。原本是河边长着... 酷暑逼人的7月,热风阵阵。而在清澈如镜的富屯溪,跃鱼却荡起点点涟漪。我漫步在邵武小东门河边公园的小径上,被那轻风飘逸的黛绿色的杨柳所迷恋,破那安详的溪水所牵动,我兴致勃勃瞧着走着,来到了大石前。大石前,地名也。原本是河边长着几个突兀又光滑平坦的巨石而得名,它与河水、菌草相映辉。然而,这大石像坚韧不拔的勇士,几经激流荡涤。几经山洪冲杀,却不屈不挠、傲然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前 傲然挺立 富屯溪 小东 历史的见证 青年男女 少男少女 李志高 保安团 勤劳勇敢
原文传递
黎明前的战斗
9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2年第5期14-15,共2页
1948年春,杜鹃盛开,春意盎然。闽东地委组建了屏(南)古(田)瓯(建瓯)支队,任命黄陆团为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郑忠波为文书兼宣传委员,并从闽东北支队调来姚日演任分队长兼支队组织委员,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开展减租减息抗捐抗税和反霸斗... 1948年春,杜鹃盛开,春意盎然。闽东地委组建了屏(南)古(田)瓯(建瓯)支队,任命黄陆团为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郑忠波为文书兼宣传委员,并从闽东北支队调来姚日演任分队长兼支队组织委员,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开展减租减息抗捐抗税和反霸斗争。有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明前 贫农团 组织委员 宣传委员 党支部书记 反霸斗争 闽东北 建瓯 贫苦农民 黄立贵
原文传递
袭车筹款
10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1年第10期38-38,共1页
1946年3月,武夷山杜鹃烂漫。驻崇安县坑口吴家齐村的闽浙赣游击队正在办训练班。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大好形势,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那时,敌人封锁得很紧,游击队给养十分困难。为了保证战士吃饱穿暖。学习好,打胜仗。闽北地委书... 1946年3月,武夷山杜鹃烂漫。驻崇安县坑口吴家齐村的闽浙赣游击队正在办训练班。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大好形势,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那时,敌人封锁得很紧,游击队给养十分困难。为了保证战士吃饱穿暖。学习好,打胜仗。闽北地委书记王文波对何荣贵说:“你家在邵武,就到邵武去筹款吧!”但是,邵武的老百姓已被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强夺豪征刮得脂空膏尽,到哪里去筹呢?只能找敌人要!于是,几经谋划,精心选拔骨干,组成了由王忠华、罗天喜为领队,还有何荣贵、吴木金、余力等12人组成的筹款小分队。经过一天休息,各人擦洗好枪支,准备好弹药和干粮,当天晚上出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忠华 吴木 吴家 地委书记 王文波 崇安 天喜 夹山 建阳县 第三天
原文传递
樟树源的烈火——老接头户马扬辉自述
11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1年第4期40-41,共2页
从邵武城区往北30余华里,有一个小小的山坳叫樟树源。这儿重峦叠嶂,林木葱茏,虽然没有房屋人烟,杂草丛生百鸟戏棲,可谁知道,战争年代这儿曾经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的驻地。原先,这儿曾经住过十多户马姓人家,由于离城区近又易于隐蔽,既偏... 从邵武城区往北30余华里,有一个小小的山坳叫樟树源。这儿重峦叠嶂,林木葱茏,虽然没有房屋人烟,杂草丛生百鸟戏棲,可谁知道,战争年代这儿曾经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的驻地。原先,这儿曾经住过十多户马姓人家,由于离城区近又易于隐蔽,既偏僻又信息灵通,成为红军插在敌人鼻子下的一把尖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福建省委 信息灵通 省委机关 摇摇头 不知道 国民党军队 重峦 家屋 程胜 建阳县
原文传递
在艰难的日子里——老接头户兰七莲的自述
12
作者 邓佑衔 《福建党史月刊》 1990年第6期42-43,共2页
我家原住在邵武市水北乡二都大山村。说是“村”,其实只住着一家人——我父母亲和7个女儿。后来,姐姐陆续嫁人,有的从小就送人了,母亲也死了,就住着我和父亲。山上没有莲花,父亲年轻时听人家讲故事,说莲花最纯洁,出于污泥而不染,父亲就... 我家原住在邵武市水北乡二都大山村。说是“村”,其实只住着一家人——我父母亲和7个女儿。后来,姐姐陆续嫁人,有的从小就送人了,母亲也死了,就住着我和父亲。山上没有莲花,父亲年轻时听人家讲故事,说莲花最纯洁,出于污泥而不染,父亲就把7个女儿都取名“莲”,从一莲叫到七莲。大山村是名不虚传的大山,抬头见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竹 省委机关 我不知道 告诉我 建阳 北乡 资溪 保安团 苏维埃政府 中共福建省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