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鼻与GC-MS融合技术的优质红茶和缺陷红茶香气品质评价
1
作者 王立磊 杨艳芹 +6 位作者 谢佳灵 缪伊雯 王启威 江用文 邓余良 童华荣 袁海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2,共9页
依据专家感官审评结果将14个红茶样本按香气品质的优劣划分为优质红茶与缺陷红茶2组,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fast 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ic-nose,GC-E-Nos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融合技术结... 依据专家感官审评结果将14个红茶样本按香气品质的优劣划分为优质红茶与缺陷红茶2组,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fast 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ic-nose,GC-E-Nos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融合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2组茶样进行判别分析,筛选影响两类茶样分类的关键差异组分。结果显示:GC-E-Nose(44维)和GC-MS(73维)相融合可以得到117维融合数据集,用其建立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可以实现两类红茶的准确分类,其模型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R_(Y)^(2)=0.976,Q^(2)=0.959)较单一的GC-E-Nose或GC-MS数据模型更优。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1.6和P<0.05双变量原则,共筛选出二甲基硫醚(B3、B25)、β-紫罗酮(A59)、(3E)-4,8-二甲基壬-1,3,7-三烯(A20)、二氢猕猴桃内酯(A64)、芳樟醇(A17)、苯乙醇(A19)、δ-辛内酯(A41)和γ-壬内酯(A45)8个关键香气组分对分类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C-E-Nose与GC-MS融合技术可以实现缺陷红茶和优质红茶的快速、准确分类,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感官审评方法的补充,为红茶品质控制和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技术 红茶 香气 快速气相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邓余良 尹军峰 +5 位作者 许勇泉 吴荣梅 陈根生 汪芳 陈建新 袁海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6-344,共9页
采用最新的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对炒青和烘青绿茶进行提香作业,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提香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处理炒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79.2℃、下层温度95.5℃、转速351.6 r/min;烘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90.8... 采用最新的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对炒青和烘青绿茶进行提香作业,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提香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处理炒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79.2℃、下层温度95.5℃、转速351.6 r/min;烘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90.8℃、下层温度95.5℃、转速335.2 r/min;同传统提香工艺相比较,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且对成品茶的提香、润色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 远红外 提香
下载PDF
名优绿茶鲜叶摊放微域环境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7
3
作者 邓余良 袁海波 +2 位作者 许勇泉 汪芳 尹军峰 《中国茶叶》 2011年第3期15-16,共2页
随着人们对茶叶加工工艺认识和名优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鲜叶摊放已成为名优茶生产中的一个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工艺。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尹军峰研究员的研究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
关键词 鲜叶摊放 名优绿茶 自控系统 微域环境 名优茶生产 开发 设计 茶叶品质
下载PDF
温差消除措施对茶叶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邓余良 江用文 +2 位作者 滑金杰 王近近 袁海波 《中国茶叶》 2018年第2期36-38,共3页
通过对龙井茶和轻发酵铁观音,分成消除温差处理和未消除温差处理设置3个不同的温度进行低温贮藏,在贮藏2个月、4个月、6个月时取出冷藏环境进行处理,在2个月、4个月时茶叶经处理后再包装密封继续低温贮藏;6个月时茶叶经处理后再包装密... 通过对龙井茶和轻发酵铁观音,分成消除温差处理和未消除温差处理设置3个不同的温度进行低温贮藏,在贮藏2个月、4个月、6个月时取出冷藏环境进行处理,在2个月、4个月时茶叶经处理后再包装密封继续低温贮藏;6个月时茶叶经处理后再包装密封待测;随后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环境下取出茶叶到自然环境时,消除茶叶温差措施对保持龙井茶和轻发酵铁观音的品质,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贮藏 茶叶保鲜 温差 Vc保留 茶叶含水率
下载PDF
新型可控叶温红茶发酵设备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邓余良 袁海波 +3 位作者 滑金杰 王近近 吴荣梅 余书平 《中国茶叶》 2019年第4期37-39,共3页
针对中高档工夫红茶的加工,根据工夫红茶加工的技术要求设计制造人性化的工夫红茶发酵机,并提出该发酵机在材料、元器件、装配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关键词 红茶 发酵 设计 制造 可控叶温
下载PDF
皖西山区药百合病害流行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邓余良 彭慧 金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8X期63-64,共2页
大别山区药百合种植品种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um Thunb),主要分布于霍山县漫水河镇周边及山外丘陆地区的12个乡镇和相邻金寨县、舒城县、潜山县的部分乡镇,种植史已近20a。种植面积约1万hm^2。近年来以灰霉病、叶尖干枯病... 大别山区药百合种植品种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um Thunb),主要分布于霍山县漫水河镇周边及山外丘陆地区的12个乡镇和相邻金寨县、舒城县、潜山县的部分乡镇,种植史已近20a。种植面积约1万hm^2。近年来以灰霉病、叶尖干枯病和炭疽病为主的三大病害日趋严重。初始发病期一般较种植初期提前15d左右,最早提前35d,造成植株地上部分成片的发黄直至枯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病害 防治技术 流行原因 皖西山区 种植品种 百合科植物 叶尖干枯病 大别山区 种植面积 地上部分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的红茶发酵中TFs/TRs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余良 胡强 +2 位作者 夏康炎 陈伟东 董春旺 《现代农业装备》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红茶发酵过程中茶黄素和茶红素比值(TFs/TRs)的预测模型,为发酵品质的快速评价提供方法。本研究以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SNVT)预处理的光谱数据作为输入变量,采用Si和CARS联合方法筛选出11个特征变...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红茶发酵过程中茶黄素和茶红素比值(TFs/TRs)的预测模型,为发酵品质的快速评价提供方法。本研究以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SNVT)预处理的光谱数据作为输入变量,采用Si和CARS联合方法筛选出11个特征变量,使变量压缩率达98.6%。基于特征变量,分别构建了TFs/TRs值的线性(PLS,Si-PLS,Si-CARS-PLS)和非线性(Si-CARS-ELM,Si-CARS-ELMAdaBoost预测模型。通过模型性能比较表明,Si-CARS-ELM-AdaBoost强预测器模型,其预测性能高于ELM模型和线性模型,并明显优于全光谱的PLS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为0.957和0.93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4 1和0.004 4。近红外光谱可用于红茶TFs/TRs值的快速预测方法,结合特征变量选择算法能有效简化模型,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发酵 近红外光谱 变量选择 模型
下载PDF
57.6%冠菌清GL防治水稻稻叶瘟病药效试验
8
作者 邓余良 汪能文 +4 位作者 许宏富 胡家诺 王成德 王云翔 彭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03年第3期46-47,共2页
57.6%冠菌清干粒剂商品量20g、30g,可有效防治水稻稻叶瘟。第2次施药后第7天防效分别为78.53%和78.95%;第2次施药后第14天防效分别为81.78%和82.62%。
关键词 水稻 稻叶瘟病 药效试验 冠菌清GL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绿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7
9
作者 滑金杰 袁海波 +3 位作者 尹军峰 江用文 王岳梁 邓余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0-267,共8页
为探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该文运用响应面设计,以杀青样生化成分含量和成茶感官品质为指标,对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工艺参数(热风温度、热风风量、筒体前段温度等)进行优化,并与电热管滚筒杀青、微波杀青、热风... 为探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该文运用响应面设计,以杀青样生化成分含量和成茶感官品质为指标,对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工艺参数(热风温度、热风风量、筒体前段温度等)进行优化,并与电热管滚筒杀青、微波杀青、热风杀青、电磁内热滚筒杀青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投叶量为150 kg/h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热风温度104℃,热风风机转速920 r/min,筒体前段温度270℃;此工艺下所制成茶香气、滋味、色泽等品质最好,感官总分达到91.0,较其他杀青方式要高2.7~4.0分,杀青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咖啡碱和黄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849%、2.057%、8.412%、9.724%、2.172%、1.336%,品质物质加权值达7.018%;该杀青工艺能耗成本较电热管滚筒杀青减少1/2,热能利用率达45%~55%,克服了传统滚筒杀青的不足,可为绿茶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品质控制 优化 热风 耦合杀青 绿茶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58
10
作者 罗龙新 吴小崇 +1 位作者 邓余良 傅尚文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3-60,共8页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难结束时,茶多酚、此茶素、TF、TR、氨基酸及组分、可溶性精含量均剧烈地下降;TB和水不溶性条多酚...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难结束时,茶多酚、此茶素、TF、TR、氨基酸及组分、可溶性精含量均剧烈地下降;TB和水不溶性条多酚则明显增加;但水浸出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说明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会等反应已产生新的生成物,从而形成了新的色香味品质。这种品质成分的剧烈变化,除了在特殊条件下的湿热作用外,微生物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中还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渥堆 生化成分 品质形成
下载PDF
绿茶电磁内热滚筒杀青工艺优化 被引量:23
11
作者 袁海波 许勇泉 +2 位作者 邓余良 尹军峰 吴荣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0-258,共9页
为研究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技术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了滚筒前段、中段、后段的温度和杀青耗时等因素对杀青叶、绿茶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优化了电磁内热滚筒杀青工艺参数,并与其他杀青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投叶量为15... 为研究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技术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了滚筒前段、中段、后段的温度和杀青耗时等因素对杀青叶、绿茶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优化了电磁内热滚筒杀青工艺参数,并与其他杀青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投叶量为150kg/h时,电磁内热滚筒杀青的适宜作业参数为前段筒温270℃、中段筒温250℃、后段筒温190℃、杀青耗时105s。此工艺下杀青叶色泽嫩绿、鲜活、清香浓郁,所制绿茶的感官审评得分较其他杀青方式要高1.5分~3.6分,热能利用率可达50%~60%,作业耗能成本约为0.38元/kg。该研究可为绿茶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质量控制 优化 杀青 感官品质 热能利用率
下载PDF
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线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根生 袁海波 +5 位作者 许勇泉 江用文 邓余良 俞燎远 余书平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杀青、理条、烘焙等关键工序的作业参数进行研究,提出整套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经研究后,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摊青温度18-25℃,相对湿度60%-90%;杀青投叶量125 kg·h^-1,温度270℃,时长65 s;多级连续理条为240℃(38 Hz),210℃(40 Hz),180℃(45 Hz);滚筒干燥温度40~55℃;烘焙温度100℃,投叶量30 kg·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芽形名优绿茶 连续化生产 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 远红外提香机 设施摊青机
下载PDF
基于YJY-2型鲜叶分级机的机采茶叶分级分类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海波 滑金杰 +5 位作者 邓余良 江用文 王岳梁 陈根生 张兰美 尹军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6-282,共6页
为解决机采鲜叶品质等级参差不齐的问题,实现优质茶叶的机采机制,该文以新型鲜叶分级机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筛孔筛板组合、振动频率等对机采鲜叶的分级效果,系统分析了分级鲜叶分类加工茶产品的感官品质和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鲜... 为解决机采鲜叶品质等级参差不齐的问题,实现优质茶叶的机采机制,该文以新型鲜叶分级机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筛孔筛板组合、振动频率等对机采鲜叶的分级效果,系统分析了分级鲜叶分类加工茶产品的感官品质和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鲜叶分级机的多块筛板组合采用椭圆孔筛板(a=1.8 cm,b=2.2 cm)+圆孔筛板(D=2.0 cm)+圆孔筛板(D=2.6cm)的方式较佳,能够较好分离出碎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以上等不同嫩度级别的鲜叶;振动频率采用50 HZ较为适宜,可获得较佳的作业流畅性和分级效果,且筛板共振现象较小;分级叶所制产品的感官品质与手采叶较为接近,较未分级样有较大提升,综合效益较机采叶直接加工每kg鲜叶可提高1.22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机械化 农业机械 鲜叶分级 筛板 振动频率 效益
下载PDF
微波杀青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影响的初探 被引量:11
14
作者 滑金杰 袁海波 +3 位作者 王近近 江用文 董春旺 邓余良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6-482,共7页
以一芽一叶的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原料,设定6个微波杀青的时间梯度(0、30、60、90、120、150 s),按时间点取样,测定在制品的含水率、容重、色差Lab值、长度、宽度等,研究微波杀青时间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杀青的进... 以一芽一叶的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原料,设定6个微波杀青的时间梯度(0、30、60、90、120、150 s),按时间点取样,测定在制品的含水率、容重、色差Lab值、长度、宽度等,研究微波杀青时间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在制品的含水率在前90 s匀速缓慢下降,而后急速下降,容重在微波30 s后显著下降;茶在制品的平均相对长度差、相对宽度差和面积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微波60~90 s时相对最小;在制品色差L值、|a|值、b值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微波前90 s均较鲜叶有显著提升,而后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微波杀青时间和含水率均对L值、|a|值、b值、相对长度差等呈显著影响,总体上看以微波杀青60~90 s最有利于获得较优的外形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杀青 茶在制品 物理特性 相对长度差 色差Lab值
下载PDF
电磁内热式绿茶毛火工艺参数优化与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海波 滑金杰 +4 位作者 王近近 李佳 江用文 邓余良 王岳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5-272,共8页
为探究新型绿茶电磁内热式毛火工艺对绿茶毛火效果的影响,该文应用正交设计和极差分析,以毛火样的生化成分含量和成品样的感官品质为目标值,对电磁内热式毛火工艺参数(热风温度、热风风机转速、链板传动转速等)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参数,... 为探究新型绿茶电磁内热式毛火工艺对绿茶毛火效果的影响,该文应用正交设计和极差分析,以毛火样的生化成分含量和成品样的感官品质为目标值,对电磁内热式毛火工艺参数(热风温度、热风风机转速、链板传动转速等)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参数,并与传统的燃煤式热风毛火、理条机毛火、电热管式热风毛火等在毛火效果和设备性能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品质生化成分和感官评审的结果,电磁内热式毛火工艺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热风温度115℃,热风风机转速1 200 r/min,链板传动转速1 050 r/min,3因素中以热风风机风速对绿茶毛火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毛火条件下所制提香样的氨基酸、茶多酚、叶绿素、可溶性糖、儿茶素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达2.31%、17.61%、1.13 mg/g、5.01%、10.74%、2.01%,品质物质加权值为7.66%,均高于其他3种毛火工艺;此工艺下所制成品茶样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等均得到显著提升,感官总分达86.40,显著优于其他毛火处理;该毛火工艺能耗成本仅0.76元/kg,较电热管式热风毛火减少了70%以上,升温快,预热时间仅10 min,较传统燃煤式热风毛火的预热时间减少约50%,余热回收装置的设计显著提升了热能利用率,热效率提升50%以上;同时,生产效率达150 kg/h,较传统电热管式热风毛火提升3倍以上,而且温控精准和稳定、热风分布均匀。该研究可为茶叶加工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优化 试验 电磁 毛火 正交设计 绿茶
下载PDF
不同杀青工艺原料茶加工饮料品质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海波 邓余良 +5 位作者 陈根生 许勇泉 汪芳 刘平 钟小玉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6-246,共11页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 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 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茶 杀青工艺 风味 茶饮料
下载PDF
原料茶揉捻工艺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海波 尹军峰 +3 位作者 邓余良 许勇泉 汪芳 陈根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5,共7页
将不同揉捻工艺处理的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比较其浸出特性以及品质稳定性。研究表明,边烘边揉处理样的浸出特性较好,浸提10 min时茶多酚浸出量约为60 min时的92.9%;在4℃、37℃下贮藏7 d后,4种揉捻工艺处理中以边烘边揉、趁热揉捻... 将不同揉捻工艺处理的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比较其浸出特性以及品质稳定性。研究表明,边烘边揉处理样的浸出特性较好,浸提10 min时茶多酚浸出量约为60 min时的92.9%;在4℃、37℃下贮藏7 d后,4种揉捻工艺处理中以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氨基酸总量、色差值(L、-a/b)和感官品质得分较高,稳定性较好;灭菌后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EGCG、GCG等酯型儿茶素总量相对较低。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揉捻工序宜采用边烘边揉等热揉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茶 揉捻工艺 风味 茶饮料
下载PDF
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萎凋叶色差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海波 滑金杰 +5 位作者 邓余良 许勇泉 陈根生 汪芳 江用文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1-558,共8页
采用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萎凋湿度条件,研究萎凋过程中鲜叶的色差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3种湿度萎凋条件下茶叶的3个色度指标L、a、b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均存在显著变化,并且不同湿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差异随着萎凋时间... 采用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萎凋湿度条件,研究萎凋过程中鲜叶的色差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3种湿度萎凋条件下茶叶的3个色度指标L、a、b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均存在显著变化,并且不同湿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差异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本研究分析了3种湿度条件茶叶萎凋过程中的色差L、a、b及总体色差的变化规律,并且根据其表现说明RH70%可作为适宜的茶叶萎凋调控湿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茶叶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的理论基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萎凋叶 色差
下载PDF
基于C&R决策树的茶饮料用原料茶初筛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海波 邓余良 +6 位作者 滑金杰 李佳 董春旺 杨艳芹 王近近 尹军峰 江用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7-72,共6页
对于茶饮料而言,原料茶质量是决定最终产品品质的重要基础。目前对茶饮料用原料茶的筛选,往往需要将其制成产品后进行样本质量的评价,每种原料茶的评价都需要经过茶汤制作、灭菌、感官评价(包括灭菌前、灭菌后、贮藏期等)等一系列复杂... 对于茶饮料而言,原料茶质量是决定最终产品品质的重要基础。目前对茶饮料用原料茶的筛选,往往需要将其制成产品后进行样本质量的评价,每种原料茶的评价都需要经过茶汤制作、灭菌、感官评价(包括灭菌前、灭菌后、贮藏期等)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在进行大规模样本筛选时,此评价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提升茶饮料用原料茶的筛选效率,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原料茶制作茶饮料过程中,各阶段的汤色以及与汤色相关的明亮度L、色差-a、b、-a/b值和浊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C&R决策树研究一种利用汤色色度指标针对茶饮料用原料茶的快速初筛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初筛时可将原料茶的筛选范围从62个缩减到44个,减少了29.0%,筛选效率从0.226提高到0.318,提高了40.7%,并且得出灭菌前-a/b>0.475可作为茶饮料用原料茶的一个主要筛选标准。本研究结果能为饮料用原料茶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原料茶 色度 C&R决策树 筛选
下载PDF
两种香型原料茶饮料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海波 许勇泉 +1 位作者 邓余良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44-550,共7页
研究了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原料的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分别在37℃和4℃下贮藏7d后,对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变化,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进行审评。... 研究了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原料的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分别在37℃和4℃下贮藏7d后,对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变化,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进行审评。结果表明,(1)高温式灭菌处理对茶样香气、滋味均有不利影响,易产生熟味或闷味;(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香气、滋味的影响差异显著,高火香型茶饮料长时间存放对滋味品质较为不利,宜在短期内饮用;纯正香型茶饮料则可使用低温方式保存,高温易使内质风味显著劣变;(3)低温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高温则加速汤色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茶 饮料适制性 风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