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再春 张超 +3 位作者 朱夏力 范金明 钱慧 李成荣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较可见光影像具有更丰富的光谱信息,在森林蓄积量估测中具有较大潜力。以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索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模型,以克服传统地面调查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等弊端。【方法... 【目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较可见光影像具有更丰富的光谱信息,在森林蓄积量估测中具有较大潜力。以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索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模型,以克服传统地面调查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等弊端。【方法】以滇中地区典型天然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提取单波段反射率、各类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等,计算各特征变量的标准地均值;筛选与云南松林蓄积量相关性显著的特征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建立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以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E_(MA))、均方根误差(E_(RMS))、平均相对误差(EMR)评价模型精度。【结果】①3种模型中,随机森林的精度最高(R^(2)=0.89,E_(MA)=4.69 m^(3)·hm^(-2),E_(RMS)=5.45 m^(3)·hm^(-2),EMR=14.5%),其次为支持向量机(R^(2)=0.74,E_(MA)=5.27 m^(3)·hm^(-2),E_(RMS)=8.31 m^(3)·hm^(-2),EMR=13.1%),最低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0.35,E_(MA)=10.12 m^(3)·hm^(-2),E_(RMS)=12.85 m^(3)·hm^(-2),EMR=28.1%);3种模型在测试集上的估测精度均有所降低,随机森林的模型表现最好,支持向量机次之,多元线性最差。②3种模型在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中均存在一定的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现象。③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估测云南松林蓄积量,纹理特征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结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不进行单木分割的情景下,提取标准地的单波段反射率、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均值,筛选适用于蓄积量估算的变量构建估测模型。通过对3种模型进行精度评价,随机森林为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的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云南松林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 随机森林 多元线性回归 支持向量回归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2
作者 范金明 张超 +3 位作者 钱慧 朱夏力 邓再春 刘佰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7,共10页
以云南省东南部典型石漠化地区砚山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手段反演和分析2000—2020年砚山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过程,研究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旨在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提供方法借鉴。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 以云南省东南部典型石漠化地区砚山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手段反演和分析2000—2020年砚山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过程,研究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旨在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提供方法借鉴。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提供的陆地卫星(Landsat)数据构建并计算研究区2000—2020年遥感生态指数,使用地理探测器量化主要驱动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10、2020年砚山县遥感生态指数均值为0.46、0.44、0.57,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改善比例为57.28%;(2)2000、2010、2020年砚山县石漠化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石漠化面积减少1181.77 km^(2);(3)2000—2020年石漠化、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地利用与石漠化交互作用对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解释力最强。2000—2020年砚山县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重点关注岩溶石漠化、土地覆盖类型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演变过程 驱动力 石漠化
下载PDF
基于GBRT模型的滇东地区森林碳储量遥感估算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荣 王妍 +4 位作者 张超 刘云根 张诗文 邓再春 钱慧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3年第3期96-106,共11页
精准估算并探析森林碳储量的变化过程及趋势,可为区域森林碳储量精准估算、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基础和方法支持。基于滇东地区1997年、2002年、2007年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与同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构建森林... 精准估算并探析森林碳储量的变化过程及趋势,可为区域森林碳储量精准估算、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基础和方法支持。基于滇东地区1997年、2002年、2007年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与同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构建森林碳储量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 tree,GBRT)模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区域森林碳储量时空变化趋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GBRT模型的精度评价指标(R2=0.94、RMSE=3.98 t/hm2、rRMSE=13.44 t/hm2、P=82.57%)均优于偏最小二乘模型、KNN(k-nearest neighbor,k最近邻)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可作为后续森林地上碳储量估算的一种新手段;(2)1997—2022年滇东地区森林碳储量在20 t/hm2以下面积占比呈大幅度减少趋势,大部分地区向着20~30 t/hm2范围转移,碳密度呈增长趋势,增幅为3.9%;(3)1997—2022年滇东地区森林总碳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增幅为4.2%;(4)滇东地区森林碳储量在相邻空间单元上呈聚集状态,区域森林碳储量具有空间异质性。滇东地区森林碳储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提升空间大,部分区域的生态治理修复与森林经营管理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GBRT模型 遥感估算 空间异质性 滇东地区
下载PDF
基于改进CASA模型的云南省植被NPP时空格局分析
4
作者 钱慧 张超 +3 位作者 范金明 邓再春 朱夏力 李成荣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8,共9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的指标之一,利用生态遥感相结合的手段对其估算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改进的CASA模型,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气象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对云南省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的指标之一,利用生态遥感相结合的手段对其估算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改进的CASA模型,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气象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对云南省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植被NPP进行估算,采用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热点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与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叠加分析。研究表明:1)云南省近20年植被NPP呈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平均值为822.98 gc/(m^(2)·a);月度植被NPP夏季达到最高,冬季最低;不同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的NPP值最高。2)各年份植被NPP空间分布均由南向北减少,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均大于0.7,NPP热点区主要位于滇西南边境一带,冷点区位于滇西北、滇中城市化地区。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热点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叠加相交于西双版纳生态功能保护区、西南喀斯特生态功能保护区,各年叠加面积占热点区域总面积的23%~26%。可见,云南省近20年NPP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异质性明显。研究该结果可为云南植被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变化 空间自相关 冷热点分析 生态功能分区
下载PDF
特薄绒布起绒工艺和染整工艺的探讨
5
作者 沈和安 徐德媛 +1 位作者 邓再春 李慧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9-31,共3页
本文对特薄绒布的起绒工艺和染整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探索,提出了毛坯织物先拉毛起绒后,初定形再染色的生产新工艺。
关键词 薄型织物 绒布 起绒 起毛织物 针织工艺 染整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部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诊治和用药实践分析
6
作者 金海英 邓再春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42期4021-4023,共3页
目的: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参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专业互补,两者密切配合,临床药师可在药物的药效学、药动... 目的: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参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专业互补,两者密切配合,临床药师可在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经济学及药品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侵袭性真菌病 临床药师 个体化方案
原文传递
云南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过程及驱动力分析
7
作者 范金明 张超 +4 位作者 钱慧 朱夏力 邓再春 李成荣 艾文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74-81,共8页
基于GEE平台的MODIS遥感影像,计算并分析了2000-2020年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过程;利用GWR模型,分析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 基于GEE平台的MODIS遥感影像,计算并分析了2000-2020年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过程;利用GWR模型,分析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2010年为典型年份,受极端干旱影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全局莫兰特指数均高于0.7,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异质性较大,表现在高寒山区和石漠化地区,其中滇西北地区表现为高值聚类,滇东石漠化地区表现为低值聚类。生态环境质量与降水呈正相关,与人类活动呈负相关,与气温、海拔、GDP、城镇化既有正相关,亦有负相关。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复杂性,应重视滇西北高寒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滇东地区的石漠化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演变过程 驱动力 云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