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灶大小、弯月征对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榕 邓凌达 +3 位作者 刘子蔚 周翠铷 肖强 胡秋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 分析病灶大小、弯月征在预测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浸润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确诊的207例肺磨玻璃结节,并根据病理分型分为A组(腺体前驱病变、微浸润性肺腺癌)101例和B组(浸润性肺腺癌)106例,单因素分析两组... 目的 分析病灶大小、弯月征在预测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浸润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确诊的207例肺磨玻璃结节,并根据病理分型分为A组(腺体前驱病变、微浸润性肺腺癌)101例和B组(浸润性肺腺癌)106例,单因素分析两组GGNs的HRCT影像特征,并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两组患者HRCT征象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ROC分析,评估其对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除了瘤肺边界、空泡征,其他征象在两组患者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弯月征是评估两组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弯月征和病灶大小+弯月征模型预测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AUC分别为0.757、0.641和0.807,敏感度分别为0.782、0.792和0.564,特异度分别为0.566、0.491和0.906,P<0.05。结论 病灶大小和弯月征能有效的评估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浸润程度,对临床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随访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HRCT征象
下载PDF
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预测非典型左髂总静脉受压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模型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德华 刘子蔚 +4 位作者 蔡志平 黄绍怀 徐峰 邓凌达 胡秋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29-83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的非典型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患者诊治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首次诊治为非典型LCIV的患者共137例,且诊治期间均... 目的探讨基于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的非典型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患者诊治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首次诊治为非典型LCIV的患者共137例,且诊治期间均未接受药物或物理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通过随访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无DVT组(n=41)和DVT组(n=96),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CT征象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非典型LCIV继发DVT的发生率为70%(96/137)。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CIV最小短径、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LCIV受压比例、下腰椎前曲角、下肢症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为非典型LCIV继发DVT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OR=1.05,95%CI:1.01~1.1,P=0.002)、下肢症状(OR=12.59,95%CI:2.78~57.12,P<0.001)及LCIV受压比例(OR=1.05,95%CI:1.01~1.09,P=0.02)为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DP、下肢症状、LCIV受压比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26及0.827。联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21,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79%及78.05%。结论非典型LCIV继发DVT发生率较高,FDP、下肢症状、LCIV受压比例为其发生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联合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为非典型LCIV继发DVT患者提供个性化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左髂总静脉受压 深静脉血栓 增强CT 风险模型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联合全瘤及瘤周T1 mapping均值的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伊凡 刘子蔚 +7 位作者 蔡志平 刘伟 关星群 陈新杰 李晓虹 邓凌达 杨少民 胡秋根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联合全瘤及瘤周双区域平均T_(1) mapping值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根治性手术病理诊断为单发肝细胞癌(HCC)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联合全瘤及瘤周双区域平均T_(1) mapping值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根治性手术病理诊断为单发肝细胞癌(HCC)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前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_(1) mapping扫描,其中微血管浸润(MVI)阳性23例,MVI阴性49例。以MVI阳性及阴性分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影像特征的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预测MVI的独立风险因素。利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净重分类指数(NRI)及综合判别改善指标(IDI)比较不纳入T_(1)弛豫时间值的模型(No T_(1) model)和纳入T_(1)弛豫时间值的模型(T_(1) model)的预测效能,并以最优模型构建列线图。结果两组间定性特征中肿瘤边缘(P<0.001)、肿瘤包膜(P=0.010)、马赛克征(P=0.015)、动脉期瘤周强化(P=0.018)、肝胆期瘤周低信号(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定量特征中术前甲胎蛋白(P=0.003)、肿瘤最大直径(P<0.001)、平扫及肝胆期全瘤感兴趣体积(VOI)平均T_(1)弛豫时间值(T_(1) _(P+tumor)、T_(1) _(E+tumor))(P=0.001、P=0.009)、平扫期瘤周10 mm的VOI平均T_(1)弛豫时间值(T_(1) P+10 mm)(P=0.014)、平扫期及肝胆期全瘤及瘤周10 mm、20 mm的VOI平均T_(1)弛豫时间值(T_(1) _(P+tumor+10 mm)、T_(1) _(E+tumor+10 mm)、T_(1) _(P+tumor+20mm)、T_(1)_( E+_(tumor+20 mm)))(P<0.001、P=0.001、P=0.001、P=0.002)、全瘤及瘤周20 mm的VOI平均T_(1)弛豫时间减低率(T_(1)D%_(tumor+20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P=0.005;OR=10.391)、动脉期瘤周强化(P=0.020;OR=7.729)、肝胆期瘤周低信号(P=0.003;OR=12.891)及T_(1) _(P+tumor+10 mm)(P=0.026;OR=1.006)是M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No T_(1) model与T_(1) model诊断MVI的ROC AUC分别为0.906(0.840~0.973)、0.928(0.873~0.984)。校准曲线显示两个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病理结果重合度较高,决策曲线显示T_(1) model净受益率高于No T_(1) model,NRI及IDI分析显示T_(1) model相比较于No T_(1) model NRI值正向改善了0.4366,IDI值正向改善了0.0689。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肝细胞癌MVI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纳入平扫的全瘤及瘤周10 mm、双区域T_(1) mapping值的列线图模型可进一步提高肝细胞癌MVI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列线图 钆塞酸二钠 纵向弛豫时间成像 感兴趣体积 微血管侵犯
下载PDF
鼻咽癌T1 mapping对临床分期的价值及与EGFR、Ki-67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邓凌达 郭保亮 +1 位作者 杜勇兴 胡秋根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T1 mapping与鼻咽癌分期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i-67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初诊患者病例48例,行鼻咽加颈部MRI常规平扫、增强及T1 mapping序列扫描,测量肿瘤区增强前、... 目的探讨T1 mapping与鼻咽癌分期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i-67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初诊患者病例48例,行鼻咽加颈部MRI常规平扫、增强及T1 mapping序列扫描,测量肿瘤区增强前、增强后T1值以及其差值(分别记录为T1_(pre)、T1_(post)、ΔT1),并测量增强前、增强后肿瘤区与同侧C3水平胸锁乳突肌T1差值(分别记录为ΔT1_(preS)、ΔT1_(postS))。将临床分期、T及N分期分为2组,低分期组:临床分期Ⅰ+Ⅱ期19例、T分期T_(1)+T_(2)38例、N分期N_(0)+N_(1)18例;高分期组:临床分期Ⅲ+Ⅳ期29例、T分期T_(3)+T_(4)10例、N分期N_(2)+N_(3)30例。鼻咽癌高、低分期组间T1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T1值与Ki-67表达分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1值与EGFR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高分期组T1_(pre)、ΔT1、ΔT1_(preS)均值均高于低分期组,T1_(pre)、ΔT1、ΔT1_(preS)对于临床分期、N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T1_(preS)对T分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97),T1_(post)及ΔT1_(postS)对鼻咽癌分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1_(pre)对于临床分期、N分期的AUC最大(分别为0.927、0.913,P均<0.05);T1_(pre)与EGFR、Ki-67指数呈中度正相关(r=0.61、0.54,P<0.05)。结论T1 mapping与鼻咽癌分期及EGFR、Ki-67指数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能无创评估肿瘤组织侵袭性和增殖潜能,有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鼻咽癌 分期 预后 T1 mapping KI-6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血清残余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新杰 邓凌达 +1 位作者 陈海雄 胡秋根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究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LP-C)等血脂指标对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及与心血管残余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发现任意一支冠状动脉上存在易损斑块... 目的探究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LP-C)等血脂指标对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及与心血管残余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发现任意一支冠状动脉上存在易损斑块并造成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280例,纳入同期非易损斑块组和无冠状动脉斑块组各280例作为对照。收集临床基本资料、血脂、炎症检验相关指标,根据公式计算RLP-C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LP-C与易损斑块的关系。绘制血脂指标预测易损斑块发生ROC曲线。进一步根据患者血清LDL-C水平进行亚组内分析。结果RLP-C浓度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易损斑块组患者RLP-C浓度中位数最高,为1.00(0.73,1.27)mmol/L。校正了性别、年龄、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炎症标志物(NEU、LYM)后,结果显示TG、LDL-C、HDL-C、RLP-C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044、1.942、0.582、3.562;P=0.001、P=0.001、0.025、P<0.001)。绘制不同血脂预测易损斑块的ROC曲线,当RLP-C取值0.78 mmol/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57),此时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56.43%、91.43%(P<0.001)。根据LDL-C水平进行的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LDL-C<1.80 mmol/L的亚组内,仅RLP-C是易损斑块独立危险因素(OR=7.765,P=0.001)。结论血清LDL-C、TG及RLP-C浓度升高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易损斑块的保护因素,进一步LDL-C<1.80 mmol亚组内分析,RLP-C浓度升高是心血管残余风险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易损斑块 残余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评价乳腺病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佳玲 李晓虹 +6 位作者 陈新杰 邓凌达 杜勇兴 陈海雄 杨少民 胡秋根 郭保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1,11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及降低非必要活检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间行乳腺MRI检查的12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 目的对比分析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及降低非必要活检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间行乳腺MRI检查的12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134个病灶,7例患者有2个病灶)。联合应用ADC和Kaiser评分得到KS+评分,应用ADC、Kaiser评分及KS+评分评价乳腺病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Kaiser评分、ADC和K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AUC通过Delong检验进行比较,敏感度、特异度通过McNemar检验进行比较。结果Kaiser评分的AUC(0.917)与ADC的AUC(0.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4),两者AUC在非肿块病灶中差异最大。Kaiser评分的特异度(0.809)与ADC的特异度(0.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5)。Kaiser评分的敏感度(0.954)与ADC的敏感度(0.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5)。Kaiser评分的AUC(0.917)、敏感度(0.954)、特异度(0.809)与KS+评分的AUC(0.914)、敏感度(0.943)、特异度(0.8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Kaiser评分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优于ADC,尤其是在评价乳腺非肿块病灶中Kaiser评分具有显著优势。Kaiser评分降低非必要活检的能力亦优于ADC,联合应用Kaiser评分和ADC无法提高诊断效能及降低非必要活检能力,Kaiser评分更适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Kaiser评分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