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菌斑成分的多因素分析评价个体的龋易感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动梅 高学军 +1 位作者 耿秋明 张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菌斑成分 多因素分析 评价 龋易感性 龋齿 病因学
下载PDF
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齿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2
作者 俞畅 高学军 邓动梅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本文报告了应用无创伤修复技术(ART.AtraumaticRestorativeTreatment)治疗乳牙龋齿6个月后的临床观察结果。方法选取没有牙髓问题的乳牙龋齿患儿,随机分为五组,应用两种充填材料(日本FujiIX和德国Ketac-molar)和不同充填技术... 目的本文报告了应用无创伤修复技术(ART.AtraumaticRestorativeTreatment)治疗乳牙龋齿6个月后的临床观察结果。方法选取没有牙髓问题的乳牙龋齿患儿,随机分为五组,应用两种充填材料(日本FujiIX和德国Ketac-molar)和不同充填技术(ART技术和传统玻璃离子充填技术及银汞合金充填)进行治疗。结果ART技术充填单面洞效果较好,成功率94%~100%,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RT技术充填发面调效果不佳,6个月的成功率只有73%~76%,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RT技术对二类洞充填效果不佳,并且费时较多。结论将ART技术用于临床还需慎重考虑,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技术 玻璃离子水门汀 龋齿 乳牙 修复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牙菌斑液中5种阳离子成分
3
作者 耿秋明 邓动梅 高学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315-1315,共1页
关键词 龋齿 菌斑液 阳离子成分测定 HPCE
下载PDF
玻璃离子体水门汀用于ART的临床磨耗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动梅 俞畅 高学军 《广东牙病防治》 1999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无创伤修复技术(Atraumaticrestorativetechnique,ART)用于修复轻度或中度龋损,1994年由FrenckenandMakoni[1]首先提出,目的是让生活在缺乏传统牙科治疗设备地区的人们... 无创伤修复技术(Atraumaticrestorativetechnique,ART)用于修复轻度或中度龋损,1994年由FrenckenandMakoni[1]首先提出,目的是让生活在缺乏传统牙科治疗设备地区的人们,也能得到病齿治疗。ART的特点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伤修复 玻璃离子体 水门汀 磨耗 龋病
下载PDF
无口腔保健干预牙菌斑液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邓动梅 高学军 邵月保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 研究长期无口腔保健干预的牙菌斑液糖代谢规律及其致龋力。方法 选择长期不刷牙者 43人 ,分为无龋组 2 7人 ,高龋组 16人 ,采集 10 %蔗糖漱口前后的菌斑 ,检测菌斑提取液的pH值、有机酸和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 糖漱口后 ,长期... 目的 研究长期无口腔保健干预的牙菌斑液糖代谢规律及其致龋力。方法 选择长期不刷牙者 43人 ,分为无龋组 2 7人 ,高龋组 16人 ,采集 10 %蔗糖漱口前后的菌斑 ,检测菌斑提取液的pH值、有机酸和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 糖漱口后 ,长期菌斑提取液的pH值、铵离子浓度降低 ,乳酸、甲酸升高 ,与禁食后新形成菌斑的糖代谢规律一致。但糖漱口前后两组菌斑提取液中的单一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长期菌斑与短期菌斑的糖代谢规律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易感性 龋齿 牙菌斑液 成分
原文传递
钛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对细菌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韩艾芳 黄宝鑫 +4 位作者 邓动梅 李晓岚 李志鹏 张汉卿 陈卓凡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研究钛种植体的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变形链球菌及血链球菌黏附的影响。方法:用光电3-D表面测量系统测定两种纯钛片机械切割表面和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将钛片与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共同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4 h,1 d和5 d... 目的:研究钛种植体的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变形链球菌及血链球菌黏附的影响。方法:用光电3-D表面测量系统测定两种纯钛片机械切割表面和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将钛片与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共同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4 h,1 d和5 d。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法及结晶紫染色法,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种细菌在两种粗糙度钛片上的黏附量。结果:机械切割表面和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钛片的表面粗糙度Ra值分别为1.25μm和4.25μm。CFU计数显示,在不同的培养时间点,两组钛片上的变形链球菌及血链球菌活菌黏附数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显示,在不同的培养时间点,大颗粒喷砂酸蚀组钛片上血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均多于机械切割组钛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早期(4 h),大颗粒喷砂酸蚀组钛片上变形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大于机械切割组钛片;但在培养后期(1 d,5 d)两组钛片上变形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片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活菌黏附数量无影响,但粗糙表面上黏附的细菌及基质总量大于中度粗糙表面。对于变形链球菌而言,粗糙度对细菌及基质黏附总量的影响随着生物膜的成熟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种植体 粗糙度 细菌粘附 变形链球菌 血链球菌
原文传递
不同改性处理钛表面细菌黏附及超声清除率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灿 邓动梅 王焱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96-500,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改性处理钛表面的细菌黏附情况和超声清除效果,为优化种植体表面改性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在纯钛试件表面进行机械抛光(机械抛光组)、TiO2纳米管制备(纳米管组)和喷砂酸蚀处理(喷砂酸蚀组),检测表面性能;分... 目的评估不同改性处理钛表面的细菌黏附情况和超声清除效果,为优化种植体表面改性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在纯钛试件表面进行机械抛光(机械抛光组)、TiO2纳米管制备(纳米管组)和喷砂酸蚀处理(喷砂酸蚀组),检测表面性能;分别将各组试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anus gingivalis,Pg)和唾液混合菌体外共培养1和5d,检测黏附细菌活性;通过活/死菌染色实验观察超声清洗后各组钛试件表面剩余细菌情况(每组每种细菌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3)。结果机械抛光组和喷砂酸蚀组表面呈微米结构,纳米管组表面呈纳米结构;喷砂酸蚀组表面粗糙度[(1.62±0.13)μm]显著大于机械抛光组[(0.81±0.10)μm]和纳米管组[(O.79±0.08)μml(P〈0.05)。培养1和5d时3组中机械抛光组堍活性最低(1829±210和13811±3110),Pg生物总量最低(A570值分别为0.80±0.35和1.56±0.30)。培养1d时机械抛光组和纳米管组表面混合菌活性较低(63943±6990和69860±5555),机械抛光组混合菌生物总量最低(A570值为5.84±0.60)。培养5d时3组混合菌活性及生物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处理后纳米管组表面剩余细菌最少,呈零星分布;各组培养5d后超声清洗的剩余细菌均多于培养1d。结论表面形貌和粗糙度是细菌早期黏附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影响可能随着生物膜的成熟而减弱;表面形貌对材料表面生物膜的超声清除率起主要作用;纳米管涂层表面有较低的混合菌早期黏附量和更高的细菌超声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黏附 表面改性 细菌清除率
原文传递
变异链球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株在双菌种生物膜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岚 王肖 +2 位作者 凌均棨 胡晓莉 邓动梅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3期136-143,共8页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S.mutans)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株在单、双菌种生物膜的形成、代谢和抗药性研究的应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mutansGFP报告株C67-1pDM15和UA159pDM15;通过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光度计,评估报告株转化效率、生长...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S.mutans)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株在单、双菌种生物膜的形成、代谢和抗药性研究的应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mutansGFP报告株C67-1pDM15和UA159pDM15;通过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光度计,评估报告株转化效率、生长能力和荧光表达规律;构建S.mutansGFP报告株与戈登链球菌(S.gordonii)的单、双菌种生物膜,比较单、双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生物膜形态、糖代谢活力及氯已定(CHX)作用下的抗药性差异。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mutansGFP报告株可稳定地表达gfp基因,生长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野生株相似;生物膜加入0.2%的葡萄糖后荧光量迅速增加,可检测细菌代谢改变,4h的相对荧光增长值(ΔRLU)可反映生物膜量,二者显著相关(r=0.9818~0.9985,P<0.001);S.gordonii改变S.mutansC67-1和UA159的生物膜结构,抑制UA159菌株生物膜的形成;剩余荧光增长率[ΔRLU(%)]反映耐药能力,单菌种生物膜C67-1和UA159的ΔRLU(%)相似,分别为(70.2±8.0)%和(72.3±7.9)%(t=-0.521,P=0.630),在双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ΔRLU(%)发生改变,与各自单菌种生物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67-1升高至(85.6±4.3)%(t=-2.872,P=0.045),UA159降低至(41.2±10.1)%(t=3.551,P=0.024)。结论S.gordonii对S.mutans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抗药性的改变具有亚型差异。GFP报告株可作为多菌种生物膜定量与空间结构研究的模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戈登链球菌 绿色荧光蛋白报告株 双菌种生物膜 抗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