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国时期贵州地区五倍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 1
-
-
作者
邓召国
杨斌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
出处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40,共9页
-
基金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单列课题“六百年贵州行政区划变迁与历史地图编绘研究”(19GZWH02)。
-
文摘
五倍子是一种具有多重应用价值的传统中药材、染料林木和工业原料,主要为肚倍和角倍两大类,广泛分布于贵州各地。早在明弘治时期,贵州便开始开发利用五倍子资源,并作为商品参与贸易活动。至民国时期,随着制药业、纺织业、制革业等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五倍子的需求迅速增长。这一趋势推动五倍子贸易日益繁荣,并使其成为贵州出口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野生散布到大规模种植,五倍子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当地农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贵州
五倍子
开发利用
-
Keywords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Guizhou Province
Gallnu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S794.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文旅融合背景下永历帝在黔遗迹资源开发建议
- 2
-
-
作者
邓召国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3-37,共5页
-
文摘
为促进贵州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实现贵州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史籍记载及专家考证成果,对永历帝在黔遗迹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提出了一体规划、一体开发、一体宣传的开发建议。以期推动永历帝在黔遗迹旅游资源与贵州旅游开发深度融合,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文旅发展服务。
-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永历帝在黔遗迹
开发建议
-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Relics of Emeror Yongli in Guizhou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贵州荞麦的种植问题初探(1368-1949)
- 3
-
-
作者
邓召国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
出处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1-112,共12页
-
基金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23RWJD054)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单列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9GZWH02)。
-
文摘
荞麦在明至民国时期是贵州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地方志,旨在探讨该时期贵州地区荞麦种植的问题。由于贵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外来移民、政治力量和积谷备荒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荞麦在贵州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其分布随时间的推移在种植区域上呈上升趋势,种植面积随时间的推移呈曲折式发展态势。数百年来,荞麦的食用、救荒、文化、药用等价值对缓解贵州的饥荒之苦、促进贵州经济多元化发展和丰富贵州饮食文化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明至民国时期贵州荞麦种植进行研究,能够深化对贵州荞麦种植史的认识,开发贵州荞麦资源,打造绿色高产荞麦经济带,发展荞麦特色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
关键词
明至民国
贵州
荞麦种植
-
Keywords
Ming Dynasty to Republic of China
Guizhou
buckwheat planting
-
分类号
S517
[农业科学—作物学]
K29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这是心的呼唤--记优秀基层法院工作者陈刚
- 4
-
-
作者
陈和初
邓召国
-
机构
巫溪县人民法院政治处
-
出处
《重庆思想政治工作》
2003年第1期27-28,共2页
-
-
关键词
法院工作
优秀工作者
基层法院
陈刚
重庆市
巫溪县人民法院
-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